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中餐申遺屢屢失敗?連外國人都看不下去了

中國搜索

核心提示:你說中餐在美國有多火, 約有12%的英國人每週至少會叫一次中餐外賣, 但幾乎多是中國人沒吃過的印式中餐。

在剛剛結束的全國兩會上, 全國人大代表、著名湘菜大師許菊雲等16名人大代表, 向十二屆全國人大五次會議提交了《關於將中餐申遺提上國家戰略日程的建議》(以下簡稱"《建議》")。

《建議》提出, 應將中餐申遺儘早提上國家戰略日程, 列入政府有關部門優先考慮的重點專案, 成為落實"一帶一路"戰略的"國家文化名片"。

網友們都拍手表示強烈贊同。

那麼問題就來了, 用哪道菜來申遺呢?網友們也是盡顯吃貨本色,

麻婆豆腐、烤鴨、宮保雞丁、火鍋……光看看這些菜名, 不流口水也得感覺到餓了。 所以, 在眾多中國美味中難以抉擇的網友也表示, 都是藝術啊, 選哪一樣都不好選!

說到中餐申遺, 大多數人都是贊同的, 我們中國的飲食文化也是博大精深,

為什麼現在才在兩會上提出"申遺"問題呢?

中餐數次申遺, 卻未能如願

要說吃, 肯定少不了中國。 川、魯、粵、蘇、浙、閩、湘、徽八大菜系, 煎、炒、烹、炸、爆、溜等五花八門的烹飪方式, 酸、甜、苦、辣、鹹等多種味道, 從高檔餐廳到街邊小吃, 中國美食可謂數不勝數。 但是, 在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中, 卻沒有中餐的位置。

非物質文化遺產

截至目前,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中, 飲食文化遺產共有7項, 分別為法餐、日本料理和食、地中海飲食、墨西哥傳統美食、土耳其Keskek、維也納咖啡館、韓國越冬泡菜。

那我們中餐就沒有申請過非物質文化遺產嗎?其實, 自2008年以來, 在中國烹飪協會的推動下, 中餐已經申遺過數次, 但一直未能入選。

最近一次是在2015年, 中方提交過的中國美食代表作有:廣式燒鴨、剁椒蒸魚扇、杏香蝦排、蒜香雞翅、五香凍羊糕、揚州炒飯、文思豆腐羹、梅乾菜燜牛排等。 2016年1月, 山東曲阜也力推孔府菜申遺。

作為飲食大國的中國, 在中餐申遺的道路上卻頻頻受挫, 這不得不引人深思。 我們不知道具體為什麼中餐未被選中, 但其中, 選擇哪幾道菜一定是個很大的難題。 小編認為, 既然是作為文化遺產, 除了味道好, 最重要的是讓人品嘗或提到時, 有強烈的歸屬感。 就像韓國泡菜一樣, 不一定材料有多好多貴, 但要是最受到百姓認同的美食。

當然, 如果能中餐整體申遺是極好的。 因為中餐已經走向世界了, 給外國人都迷的不要不要的。

中餐讓外國人為之瘋狂

根據最近公佈的2016環球國家形象調查報告顯示:當今中國在世界上的最強國家符號為:中餐、中藥和中華武術。 那麼, 中餐有多受歡迎呢?

"英國外賣王"

中餐在英國的發展經歷了很長一段時間, 最初是廣東人將中餐帶進英國, 所以廣東菜在英國很有名。 近些年, 越來越多的內地人將"辣"帶到英國, 現在的新生代也喜歡吃辣。

倫敦街邊的中式餐點店鋪吸引著絡繹不絕的本地顧客。 (來源:法國《歐洲時報》)

英國BBC美食頻道曾刊文稱, 中國菜自在英國流行, 到現在已經成為英國主要的民族美食之一。 而就在3月初的一次英國民調中, 中餐打敗了傳統的炸魚薯條, 得到了"英國外賣王"的稱號。 據英敏特公司的調研顯示, 約有12%的英國人每週至少會叫一次中餐外賣。

被列入美國宇航員的菜單

美國人最喜歡的三大菜系:中餐、墨西哥餐、義大利餐。 同樣, 在美國, 中餐外賣也很受歡迎, 中餐在 6 個州成為人們的外賣首選。 有調查顯示, 在美國有近40%的少年喜歡中國菜, 超過70%的美國人每週至少會吃一頓中餐。

影視劇中的中餐

《老友記》《生活大爆炸》……在美劇中,經常可以看到主角拿著長方形的盒子吃中餐外賣。目前,在美國有5萬多家中餐館。

就連美國的宇航局也將恒溫的糖醋裡脊,列入了宇航員的航太菜單中。你說中餐在美國有多火!

新加坡的"國菜"

別看新加坡地域小,但美食也是不少,多元文化的碰撞,讓新加坡成為了美食彙集地。但讓西方人更瞭解的則是具有中國特色的海南雞飯,更被稱為新加坡"國菜"。

這主要是因為19世紀末至20世紀初,大量海南籍華人將海南雞飯帶到新加坡。新加坡獨立後,政府對這些華人製作的傳統美食十分重視,並進行推介,使海南雞飯成為世界知名的料理。

中餐為什麼受到外國人歡迎

為什麼中餐受歡迎?味道好、種類多,當然就不用細說了,這要靠親自去品嘗體會。如今,無論是影視劇中,還是去國外旅遊,都能看到中餐的身影。而中餐在國外的優勢,已經不僅僅局限於物美價廉了。

吃出來的健康

在國外,相比炸薯條、漢堡等食品,中餐葷素搭配,應該可以稱得上是健康食品了。炒菜的熱量相對較低,蔬菜豐富,蒸菜幾乎不油膩,湯、面類食品也是十分健康的。

其中,飽受爭議的味精,如今在國內也逐漸淡出了許多家庭的廚房必備調料。在國外,烹飪中味精的用量則有嚴格的規定,更有餐館選擇"丟棄"味精。

早在2008年,美國哈佛醫學院醫學博士、時任美國加州大學醫學和公共衛生學教授的大衛·赫柏就表示,中國在世界營養學方面有著悠久的歷史,以水果、蔬菜和大豆為基礎的膳食,給世界樹立了健康飲食方式和健康膳食的典範。

吃出來的文化自信

中國的文化歷史悠久,中國的美食更是蘊含了博大精深的中國文化。隨著中國在世界舞臺上的不斷活躍,中餐也讓更多外國人看到了其中的文化內涵。五六年前,中餐在美國的聲望和價格都比較低,近年來,中餐館的經營者正努力提升中餐形象。

《紐約時報》著名專欄作家湯瑪斯·弗裡德曼去年9月份曾撰文表示,中國文化衍生出來的餐飲文化、養生文化、休閒文化是其他文化所難以比擬的。中國任何地方的街頭餐館都能做出三四十種菜肴,而美國絕大多數的餐館只有漢堡包加土豆條。

湯瑪斯·弗裡德曼認為,過去30多年中國文化和西方文化的碰撞,沒有使多數中國人喪失文化自信,反而越來越多的中國人在這種"碰撞"中愈加自信。

吃出來的融合創新

有些在國外十分流行的中餐美食,可能我們中國人都沒有聽說過,有的人會認為這對中餐有著很不好的影響。其實也不儘然,就像我們自己在家做飯,喜歡吃的就多放點,不喜歡就不放一樣,世界各國人的口味也並非是統一的,在原有的基礎上改良創新,包容融合,在不損害傳統中餐的手藝和文化的前提下,更能讓中餐走向世界。

中國廚師們懂得如何最大限度地利用有限食材,讓中餐更受外國人喜愛。

在美國,華人廚師多用爆炒、油煎和炸的做法,配合改良後的或淡或濃的湯汁,迎合美國人酸甜的口感;

在德國,因為德國人更青睞於能夠看出原材料和做法的菜品,所以華人廚師則會避免用內臟、豬蹄等食材;

在法國和西班牙,由於當地人也吃牛舌、豬肝、血腸等食物,所以對菜品繁多的中餐接受度更高。

"一帶一路"的快速推進

近年來,隨著"一帶一路"建設的快速推進,帶動了一批"中餐館"在一帶一路沿線國家或地區生根。過去一年,僅在新德里就開了至少三家中餐廳,炒菜、火鍋、餛飩都能吃到,超市的貨架上中餐調味料也越來越多,市場裡的中國蔬菜也日益豐富……

以印度為例,雖然街面上大大小小的中餐館,但幾乎多是中國人沒吃過的印式中餐。但這些印式中餐,也是由傳統中餐改良而來,見證了兩國文化的交流。而一帶一路的建設,也讓真正意義上的"中餐"進入到了印度。

近年來,在國外除了能看到排隊買國產手機,還能看到排著長隊吃中國美食。甚至吃中餐成為了一些外國人過耶誕節的"標配"。

耶誕節期間,美國華埠中餐館前排起長隊。(來源: 美國《僑報》)

怎麼樣,看到中餐在國外這麼受歡迎,有沒有很自豪!

這麼多外國人都喜歡中餐呢,

只想說,

中餐申遺,全都上可以嗎?

影視劇中的中餐

《老友記》《生活大爆炸》……在美劇中,經常可以看到主角拿著長方形的盒子吃中餐外賣。目前,在美國有5萬多家中餐館。

就連美國的宇航局也將恒溫的糖醋裡脊,列入了宇航員的航太菜單中。你說中餐在美國有多火!

新加坡的"國菜"

別看新加坡地域小,但美食也是不少,多元文化的碰撞,讓新加坡成為了美食彙集地。但讓西方人更瞭解的則是具有中國特色的海南雞飯,更被稱為新加坡"國菜"。

這主要是因為19世紀末至20世紀初,大量海南籍華人將海南雞飯帶到新加坡。新加坡獨立後,政府對這些華人製作的傳統美食十分重視,並進行推介,使海南雞飯成為世界知名的料理。

中餐為什麼受到外國人歡迎

為什麼中餐受歡迎?味道好、種類多,當然就不用細說了,這要靠親自去品嘗體會。如今,無論是影視劇中,還是去國外旅遊,都能看到中餐的身影。而中餐在國外的優勢,已經不僅僅局限於物美價廉了。

吃出來的健康

在國外,相比炸薯條、漢堡等食品,中餐葷素搭配,應該可以稱得上是健康食品了。炒菜的熱量相對較低,蔬菜豐富,蒸菜幾乎不油膩,湯、面類食品也是十分健康的。

其中,飽受爭議的味精,如今在國內也逐漸淡出了許多家庭的廚房必備調料。在國外,烹飪中味精的用量則有嚴格的規定,更有餐館選擇"丟棄"味精。

早在2008年,美國哈佛醫學院醫學博士、時任美國加州大學醫學和公共衛生學教授的大衛·赫柏就表示,中國在世界營養學方面有著悠久的歷史,以水果、蔬菜和大豆為基礎的膳食,給世界樹立了健康飲食方式和健康膳食的典範。

吃出來的文化自信

中國的文化歷史悠久,中國的美食更是蘊含了博大精深的中國文化。隨著中國在世界舞臺上的不斷活躍,中餐也讓更多外國人看到了其中的文化內涵。五六年前,中餐在美國的聲望和價格都比較低,近年來,中餐館的經營者正努力提升中餐形象。

《紐約時報》著名專欄作家湯瑪斯·弗裡德曼去年9月份曾撰文表示,中國文化衍生出來的餐飲文化、養生文化、休閒文化是其他文化所難以比擬的。中國任何地方的街頭餐館都能做出三四十種菜肴,而美國絕大多數的餐館只有漢堡包加土豆條。

湯瑪斯·弗裡德曼認為,過去30多年中國文化和西方文化的碰撞,沒有使多數中國人喪失文化自信,反而越來越多的中國人在這種"碰撞"中愈加自信。

吃出來的融合創新

有些在國外十分流行的中餐美食,可能我們中國人都沒有聽說過,有的人會認為這對中餐有著很不好的影響。其實也不儘然,就像我們自己在家做飯,喜歡吃的就多放點,不喜歡就不放一樣,世界各國人的口味也並非是統一的,在原有的基礎上改良創新,包容融合,在不損害傳統中餐的手藝和文化的前提下,更能讓中餐走向世界。

中國廚師們懂得如何最大限度地利用有限食材,讓中餐更受外國人喜愛。

在美國,華人廚師多用爆炒、油煎和炸的做法,配合改良後的或淡或濃的湯汁,迎合美國人酸甜的口感;

在德國,因為德國人更青睞於能夠看出原材料和做法的菜品,所以華人廚師則會避免用內臟、豬蹄等食材;

在法國和西班牙,由於當地人也吃牛舌、豬肝、血腸等食物,所以對菜品繁多的中餐接受度更高。

"一帶一路"的快速推進

近年來,隨著"一帶一路"建設的快速推進,帶動了一批"中餐館"在一帶一路沿線國家或地區生根。過去一年,僅在新德里就開了至少三家中餐廳,炒菜、火鍋、餛飩都能吃到,超市的貨架上中餐調味料也越來越多,市場裡的中國蔬菜也日益豐富……

以印度為例,雖然街面上大大小小的中餐館,但幾乎多是中國人沒吃過的印式中餐。但這些印式中餐,也是由傳統中餐改良而來,見證了兩國文化的交流。而一帶一路的建設,也讓真正意義上的"中餐"進入到了印度。

近年來,在國外除了能看到排隊買國產手機,還能看到排著長隊吃中國美食。甚至吃中餐成為了一些外國人過耶誕節的"標配"。

耶誕節期間,美國華埠中餐館前排起長隊。(來源: 美國《僑報》)

怎麼樣,看到中餐在國外這麼受歡迎,有沒有很自豪!

這麼多外國人都喜歡中餐呢,

只想說,

中餐申遺,全都上可以嗎?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