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時政>正文

甘肅省氣象局引民眾“觀雲識天” 科普傳統氣象科學

3月18日, 甘肅省氣象局和甘肅省氣象學會在蘭州聯合舉辦了主題為“觀雲識天”的世界氣象日紀念活動。 圖為活動現場。 馮志軍 攝

中新網蘭州3月18日電 (記者 馮志軍)為展示氣象現代化建設成果, 加強氣象科普宣傳, 提升公眾科學素質, 甘肅省氣象局和甘肅省氣象學會18日在蘭州聯合舉辦了主題為“觀雲識天”世界氣象日紀念活動。 在活動現場, 氣象防災減災、應對氣候變化等公眾關注的氣象熱點問題成為“互動”焦點。

甘肅省氣象局副局長陶健紅表示, 每年世界氣象日都有一個主題, 今年的主題是“觀雲識天”, 這一主題比較形象地展示了氣象工作。 因為, 雲的性狀和變化最能反映天氣氣候的現狀和發展趨勢, 因此, 也是天氣預報最主要的依據。

在氣候變暖的條件下, 許多國家將面臨更加嚴峻的水資源短缺問題, 中國也同樣面臨著嚴峻的挑戰, 而開發利用空中雲水資源是解決水資源短缺的有效途徑之一。

對於很多國家來說, 通過播雲技術開發利用空中雲水資源已經勢在必行。 有效開發雲水資源可保障農業生產和生活用水、維護生態環境。

圖為現場民眾參與“觀雲識天”世界氣象日紀念活動。

馮志軍 攝

甘肅省氣象局稱, 因此, 需要進一步研究大氣當中究竟蘊藏著多少雲水資源, 有多少能被開發利用, 採取什麼樣的技術可以更有效地開發等問題, 而這一切都有賴於對雲的深入研究和認識。

陶健紅說, 現在, 人類已建立和發展了從地面(包括水面)、高空到空間的立體觀測體系, 觀測設備從地面觀測站、高空雷達到空間衛星一應俱全。 甘肅也建立了比較系統全面綜合觀測系統。 隨著經濟社會發展和人民生活水準的提高, 天氣氣候的變化已經越來越多的影響到經濟社會的各個方面, 涉及到人類社會的各個角落。

陶健紅分析稱, 甘肅地處乾旱、半乾旱地區, 盆地山脈眾多、高原丘陵縱橫、沙漠戈壁相連、地形複雜,

氣候環境脆弱。 脆弱的氣候環境和多變的天氣形勢使得應對氣候變化、做好氣象服務的工作十分艱巨、複雜、緊迫。 同時, 豐富的光能、熱量、風力等氣候資源, 開發利用價值極大, 為氣象工作提供了許多有利條件。

防災減災, 趨利避害, 已經是人類越來越多的共識。 陶健紅表示, 紀念世界氣象日, 同時開展氣象科普宣傳, 就是為了使社會各界更多地瞭解氣象科技, 瞭解氣象工作, 以便更好地利用氣象科技防災減災, 趨利避害, 推動經濟社會向前發展, 不斷提高人民的生活品質。

“觀雲識天”在今天還有用嗎?蘭州大學大氣科學學院黨委書記張大偉對此持肯定態度。 他向記者表示, 現在很多的氣象結論是靠了很多的儀器設備,

但是基本的依據還是通過如“觀雲識天”等得出, 以前古人靠肉眼, 現在還是通過“觀雲”得出的資訊, 並把它通過數位化的形式更直觀地提供給民眾, 但是其基本的來源是不變的。 (完)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