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旅遊>正文

厲害了!百年古村落瀕死變身!絕美民宿一年掙上百萬……

央視財經(《經濟半小時》)當下中國, 很多傳統村落引以為自豪的地貌、特色民居和生活方式, 正在城市建設的大潮中慢慢退去。 對我們個體而言, 傳統村落寄託的是濃郁的鄉愁。 對國家而言, 傳統村落傳承的是民族的底蘊, 保護傳統村落也就是對歷史文化遺產的保護。

近期, 住房城鄉建設部將“生態修復城市修補”作為治理城市病、轉變城市發展方式的重要抓手, 推動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重要任務, 全面部署、全力推進。 浙江省麗水市松陽縣, 地處浙西南山區、甌江上游, 這裡被國家住建部授予中國傳統村落保護發展示範縣、被國家文物局列為全國傳統村落保護利用試驗區。 松陽到底是如何讓古老遺產重獲新生的?

政府掏錢修繕明清老房子 13萬修繕款居民只掏2萬元

呈回村位於浙江省麗水市松陽縣城東北15公里的山區內, 由於地處偏遠, 交通不便,

這裡成為了松陽縣保存最完整的一個傳統村落。 整個村子東西長1300米, 南北寬300米, 村裡基本上是清代的建築, 腳下的石板路修于清嘉慶15年, 1810年, 一直保存至今。

松陽縣博物館館長宋子軍年輕時曾經是當地的一名語文老師, 先後在多個傳統村落裡教過書, 每日穿行在古老的村落裡, 讓他對這裡的每一片紅瓦、每一條木梁都有了深厚的感情。 進入文保單位工作以後, 他一直在關注著這些老房子的命運。

松陽縣始建于東漢建安四年, 即西元199年。 經過1800多年的漫長發展, 如今這裡依然保留著100餘座格局較為完整的傳統村落, 其中年代最早的民居可以上溯到明末清初。 經歷了成百上千年的風雨洗禮, 這些老屋都已經到了風燭殘年。 以呈回村為例, 目前這裡還保留著30餘幢清代民居和宗祠等建築, 都亟待修繕。

松陽縣博物館館長宋子軍:老房子最怕的就是水和火, 如果漏雨了沒人管理, 很容易腐爛。

眼前的這個院落是呈回村過去一個大戶人家的老宅子。 如今這棟老宅子早已更換了主人,

院子裡一共生活著八戶人家, 大部分已經外出打工或者搬到縣城裡, 由於常年缺乏維護, 後院的廂房已經倒塌。

宋子軍:老房子最主要的一個就是說要有人居住, 有人管理, 可以使用很多年的, 我們可以看到這個土木結構很多房子都是好幾百年。

由於傳統村落的民居, 大部分屬於縣文保單位元以下的低等級文物, 沒有國家專項資金可供使用, 這些破損的老屋都應該由產權所有人負責修繕。 可是產權所有人是否具備修繕能力成為了實際修復工作中面臨的一道大難題。

浙江省松陽縣名城古村老屋保護發展領導小組副組長葉偉蘭:我覺得資金的保障這一塊, 仍然是我們傳統村落保護發展中面臨重要的瓶頸制約。

陳興明今年65歲, 家住松陽縣雅溪口村。 這棟老屋過去是陳興明外公的老宅子, 距今已有200多年的歷史。 7歲的時候陳興明搬進這個院子, 從此一直生活在這裡。 在他的記憶裡這棟老房子只在自己年輕時大修過一次。

花甲之年的陳興明,最大的心願就是把這棟老屋好好修整一番,用來安度晚年。但要想請人修復好他家這棟古宅,花費至少要十來萬。陳興明和老伴靠種田為生,地裡的收入只夠維持老兩口日常開支,打零工是家中主要的收入來源,算下來一年只能夠收入一萬多,即便全部攢下來也只夠給屋頂換一些新瓦。

就在老百姓為修復資金發愁時,2013年,松陽縣啟動了探索傳統村落保護與發展工作,包括呈回村、雅溪口村在內的71個村莊先後被納入到國家傳統村落名目當中。並提出了一個大膽的設想:以傳統村落中符合條件的民居為例,個人修復可以獲得50%的資金補貼。為了解決資金問題,松陽縣政府一方面積極申請中國文物保護基金會等項目資金,一方面整合美麗鄉村建設、縣財政等專項資金,修復傳統村落。

2016年,中國文物保護基金會在松陽縣啟動了“拯救老屋行動”專案,計畫在兩年時間裡資助4000萬元,用於修復松陽縣國家級傳統村落中各級文物保護單位和一般不可移動文物,以及符合政策的民居。經過篩查,在松陽縣上千座老屋中,第一批共有224棟老屋符合條件。

浙江省松陽縣名城古村老屋辦工作人員蘭斌:現在申報了大概135幢左右,現在審核的話有110幢多,方案定稿概算這一些應該有90來幢,正式開工的有73幢。

2016年,陳興明的這棟民居幸運地成為了松陽縣第一批“拯救老屋項目”224棟老屋中的一座。這意味著陳興明可以至少得到50%的修繕補貼款。

陳興明:當時聽到消息很高興的,十萬塊錢,政府幫我籌五萬,我怎麼不高興呢?

最終陳興明這棟老房子提交的方案預算為13萬,政府補貼6萬5千元,陳興明自己花費2萬多元,其餘為老兩口投工投勞加上免費搜集來的各種材料。預算一下子增加了十萬。這個月陳興明的老屋剛剛修繕完畢,滄桑歲月終於煥然新生。

5月11日,松陽縣傳統村落項目建設方案評審會在縣統計局的辦公樓裡召開,參加會議的既有來自省市縣的評審專家,也有各個傳統村落建設專案的負責人。自2013年松陽縣啟動傳統村落保護行動以來,像這樣的評審會議平均每個月至少要召開一次,全縣涉及傳統村落建設的專案都要經過專家評審才能上馬。即使方案通過了初步審核,在建設過程中也要定期接受專家的覆核

作為全國唯一的“拯救老屋”整縣推進試點縣,如何修復傳統村落中的民居這類低等級文物,沒有現成的經驗可供參考。為了讓專案落到實處,松陽縣委託浙江省古建築設計研究院編制了一套完整的方案,其中不僅有規劃綱要,更是具體到每一種建材的技術規範和補貼標準。

以修復一棟民居為例,首先由戶主根據房屋損毀情況提供圖片證據及修復方案,交由專家委員會進行審核並作出修改,最終方案通過後再根據這本修繕概算指南核算資金預算,政府補貼資金為預算資金的一半。雙方確認後簽訂合同開始施工,在施工過程中要隨時接受專家巡查並按照整改意見來調整,施工進度完成三分之一時政府支付一半補貼資金,工程完工後通過專家驗收再支付剩餘補貼資金。

整體搬遷的古村落瀕死回生 火了民宿

目前松陽縣已經有71個村被列入中國傳統村落名單,數量位居浙江省第一、全國第二。而松陽的古村落保護,不僅僅是圈地保護,修舊如舊,更重要的是:沒有將原生的居民趕出村莊,讓古村淪為冰冷的展覽物或者售賣門票的觀光點。傳統村落如何才能做到“活態”保護呢?

松陽縣採取活態保護思路,就是讓村民在這些傳統村落中能夠延續和諧的生產生活。

西坑村位於松陽縣四都鄉,至今保留12幢清代古民居、祠堂等古建築,以及30餘幢民國至上世紀70年代的民居。這些年,年輕人大部分外出打工,本來便只有300來人的小村莊更顯得寂寞蕭條。然而這兩年,隨著松陽縣傳統村落保護行動的推進,這裡突然間變得熱鬧起來。

每逢週末和過節期間,通往村莊的小路時常可以看到載滿遊客的大巴,伴隨遊客而來的還有商機。

丁永長從小便生長在西坑村,過去是一名跑長途的司機。2008年,在一位元上海客戶的提議下,他利用自家的老房子創辦了全村第一家民宿。然而當時松陽縣傳統村落尚未開展修復與保護,更談不上發展,遊客始終寥寥無幾。

2013年松陽縣啟動傳統村落保護行動以來,全縣大大小小的古村落裡陸續出現了一批精品民宿,隨著政府引導和口碑宣傳,周邊來到古村落遊玩的旅客也日益增多。

2015年年底,穀增輝和合夥人來到松陽縣考察古村落,在西坑村遇到了丁永長,雙方一拍即合,決定合夥經營民宿。

丁永長以自己的幾棟老房子入股,成為了一名聯合創始人。為了能夠滿足精品民宿的建設要求,穀增輝還和丁永長一起將老屋附近的幾棟房子全部租下來,進行連片設計。

目前這個精品民宿已經開始投入試運營,6月份將正式營業。端午假期前十幾間客房已經全部訂滿。眼下穀增輝和幾名合夥人正在尋求新的老屋擴大經營規模。

如今的西坑村,黃泥老牆,青紅相間的瓦片,都被一一保留,填充進去的是堪比星級酒店的舒適住宿體驗,這樣的混搭,讓十幾年來早已人去樓空、殘破不堪的老房,獲得新的生命,這是松陽縣眾多漸漸“老去”的民居得以療救的藥方之一。

浙江省松陽縣沿坑嶺頭村村民葉秋平:這是俄羅斯的列賓學院的教授在這邊畫畫,他說畫我的房子,留一張畫給我,今年留在這裡的。

由於這兩年來村子裡畫畫的人越來越多,楓坪鄉沿坑嶺頭村成為了遠近聞名的畫家村。2015年葉秋平在這片廢墟上興建了村裡第一座博物館,用來收藏展覽畫家們的創作。

然而時光倒退到2013年,沿坑嶺頭村卻差一點從地圖上消失,那時候縣裡面讓他們整體搬遷,葉秋平一家人也為搬遷做著打算,一件事卻改變了這個村莊的命運。

2013年,麗水職業技術學院美術系副教授李躍亮到楓坪鄉掛職,一次偶然的機會,他和幾名畫家來到了沿坑嶺頭村,立刻被村裡古樸的民居和優美的環境所吸引。接下來的幾個月,村裡陸續迎來了李躍亮的學生和畫家朋友到這裡寫生,隨著寫生人數的增加,住宿成為了一道難題。

在李躍亮的勸說下,葉秋平和村裡其他幾戶村民決定將自家的房子改造成民宿,試著經營一段時間。當時葉秋平的想法是萬一經營失敗了就當是自己裝修了一下房子。沒想到2014年上半年剛一營業,全村就接待了4000人次。

經過兩年多的發展,如今沿坑嶺頭村已經發展了14家民宿,由葉秋平牽頭成立了一個合作社,從價格到消防安全等都要統一管理。通過熟人牽線和口碑宣傳,這兩年全國各地都有美院的學生來到村裡寫生,留下了一張張印有村莊風貌的畫卷。2015年有2萬人左右前來住宿,2016年有2萬6千多人,2017年到目前為止已經接待了12000多人。

如今沿坑嶺頭村已經成功入選第三批中國傳統村落名錄,曾經要從地圖上消失的村莊不僅得以完整地保留,村民們也有了新的收入來源。2016年全村民宿直接營業收入達160余萬元。47歲的葉秋平希望自己能夠帶動更多的村民發現屬於自己的商機,讓傳統村落裡的生活過得更加有滋有味。

葉秋平:我們現在有民宿,接下來我再搞一個農業開發的,沒有住民宿的老百姓給他,也有收入,種一些原種的,我們這裡生薑、黑豆了,我們原種的水稻,叫他們種這些東西,所有種的東西我來回收,給他們也要有一個收益,我們整個村就和諧了。

半小時觀察:讓傳統村落保護“活”起來

一個地方的文物遺產,具有地域性、唯一性、不可再生性和不可複製性。一旦消亡,就是永久性消亡,連同附著的非物質文化遺產也一同消亡,花多少錢修出來的都將不再是傳統村落。因此,保護發展傳統村落,就是傳承歷史文化、就是留住我們漸行漸遠的美麗鄉愁。

而不僅如此,松陽的傳統村落保護之路,更讓當地村民們看到,原來自家世代居住的老房,看慣了的風景,一點都不土,反而是外來客所珍視的。當大家開始重新審視家鄉的價值,學著具有審美意味地妝點它們,保護它們,而不是漠視甚至是拋棄,這樣的點滴改變,終將會從內裡改變鄉村的外貌和內心格局,更必定會成為推動松陽縣域經濟社會發展的突破口。

花甲之年的陳興明,最大的心願就是把這棟老屋好好修整一番,用來安度晚年。但要想請人修復好他家這棟古宅,花費至少要十來萬。陳興明和老伴靠種田為生,地裡的收入只夠維持老兩口日常開支,打零工是家中主要的收入來源,算下來一年只能夠收入一萬多,即便全部攢下來也只夠給屋頂換一些新瓦。

就在老百姓為修復資金發愁時,2013年,松陽縣啟動了探索傳統村落保護與發展工作,包括呈回村、雅溪口村在內的71個村莊先後被納入到國家傳統村落名目當中。並提出了一個大膽的設想:以傳統村落中符合條件的民居為例,個人修復可以獲得50%的資金補貼。為了解決資金問題,松陽縣政府一方面積極申請中國文物保護基金會等項目資金,一方面整合美麗鄉村建設、縣財政等專項資金,修復傳統村落。

2016年,中國文物保護基金會在松陽縣啟動了“拯救老屋行動”專案,計畫在兩年時間裡資助4000萬元,用於修復松陽縣國家級傳統村落中各級文物保護單位和一般不可移動文物,以及符合政策的民居。經過篩查,在松陽縣上千座老屋中,第一批共有224棟老屋符合條件。

浙江省松陽縣名城古村老屋辦工作人員蘭斌:現在申報了大概135幢左右,現在審核的話有110幢多,方案定稿概算這一些應該有90來幢,正式開工的有73幢。

2016年,陳興明的這棟民居幸運地成為了松陽縣第一批“拯救老屋項目”224棟老屋中的一座。這意味著陳興明可以至少得到50%的修繕補貼款。

陳興明:當時聽到消息很高興的,十萬塊錢,政府幫我籌五萬,我怎麼不高興呢?

最終陳興明這棟老房子提交的方案預算為13萬,政府補貼6萬5千元,陳興明自己花費2萬多元,其餘為老兩口投工投勞加上免費搜集來的各種材料。預算一下子增加了十萬。這個月陳興明的老屋剛剛修繕完畢,滄桑歲月終於煥然新生。

5月11日,松陽縣傳統村落項目建設方案評審會在縣統計局的辦公樓裡召開,參加會議的既有來自省市縣的評審專家,也有各個傳統村落建設專案的負責人。自2013年松陽縣啟動傳統村落保護行動以來,像這樣的評審會議平均每個月至少要召開一次,全縣涉及傳統村落建設的專案都要經過專家評審才能上馬。即使方案通過了初步審核,在建設過程中也要定期接受專家的覆核

作為全國唯一的“拯救老屋”整縣推進試點縣,如何修復傳統村落中的民居這類低等級文物,沒有現成的經驗可供參考。為了讓專案落到實處,松陽縣委託浙江省古建築設計研究院編制了一套完整的方案,其中不僅有規劃綱要,更是具體到每一種建材的技術規範和補貼標準。

以修復一棟民居為例,首先由戶主根據房屋損毀情況提供圖片證據及修復方案,交由專家委員會進行審核並作出修改,最終方案通過後再根據這本修繕概算指南核算資金預算,政府補貼資金為預算資金的一半。雙方確認後簽訂合同開始施工,在施工過程中要隨時接受專家巡查並按照整改意見來調整,施工進度完成三分之一時政府支付一半補貼資金,工程完工後通過專家驗收再支付剩餘補貼資金。

整體搬遷的古村落瀕死回生 火了民宿

目前松陽縣已經有71個村被列入中國傳統村落名單,數量位居浙江省第一、全國第二。而松陽的古村落保護,不僅僅是圈地保護,修舊如舊,更重要的是:沒有將原生的居民趕出村莊,讓古村淪為冰冷的展覽物或者售賣門票的觀光點。傳統村落如何才能做到“活態”保護呢?

松陽縣採取活態保護思路,就是讓村民在這些傳統村落中能夠延續和諧的生產生活。

西坑村位於松陽縣四都鄉,至今保留12幢清代古民居、祠堂等古建築,以及30餘幢民國至上世紀70年代的民居。這些年,年輕人大部分外出打工,本來便只有300來人的小村莊更顯得寂寞蕭條。然而這兩年,隨著松陽縣傳統村落保護行動的推進,這裡突然間變得熱鬧起來。

每逢週末和過節期間,通往村莊的小路時常可以看到載滿遊客的大巴,伴隨遊客而來的還有商機。

丁永長從小便生長在西坑村,過去是一名跑長途的司機。2008年,在一位元上海客戶的提議下,他利用自家的老房子創辦了全村第一家民宿。然而當時松陽縣傳統村落尚未開展修復與保護,更談不上發展,遊客始終寥寥無幾。

2013年松陽縣啟動傳統村落保護行動以來,全縣大大小小的古村落裡陸續出現了一批精品民宿,隨著政府引導和口碑宣傳,周邊來到古村落遊玩的旅客也日益增多。

2015年年底,穀增輝和合夥人來到松陽縣考察古村落,在西坑村遇到了丁永長,雙方一拍即合,決定合夥經營民宿。

丁永長以自己的幾棟老房子入股,成為了一名聯合創始人。為了能夠滿足精品民宿的建設要求,穀增輝還和丁永長一起將老屋附近的幾棟房子全部租下來,進行連片設計。

目前這個精品民宿已經開始投入試運營,6月份將正式營業。端午假期前十幾間客房已經全部訂滿。眼下穀增輝和幾名合夥人正在尋求新的老屋擴大經營規模。

如今的西坑村,黃泥老牆,青紅相間的瓦片,都被一一保留,填充進去的是堪比星級酒店的舒適住宿體驗,這樣的混搭,讓十幾年來早已人去樓空、殘破不堪的老房,獲得新的生命,這是松陽縣眾多漸漸“老去”的民居得以療救的藥方之一。

浙江省松陽縣沿坑嶺頭村村民葉秋平:這是俄羅斯的列賓學院的教授在這邊畫畫,他說畫我的房子,留一張畫給我,今年留在這裡的。

由於這兩年來村子裡畫畫的人越來越多,楓坪鄉沿坑嶺頭村成為了遠近聞名的畫家村。2015年葉秋平在這片廢墟上興建了村裡第一座博物館,用來收藏展覽畫家們的創作。

然而時光倒退到2013年,沿坑嶺頭村卻差一點從地圖上消失,那時候縣裡面讓他們整體搬遷,葉秋平一家人也為搬遷做著打算,一件事卻改變了這個村莊的命運。

2013年,麗水職業技術學院美術系副教授李躍亮到楓坪鄉掛職,一次偶然的機會,他和幾名畫家來到了沿坑嶺頭村,立刻被村裡古樸的民居和優美的環境所吸引。接下來的幾個月,村裡陸續迎來了李躍亮的學生和畫家朋友到這裡寫生,隨著寫生人數的增加,住宿成為了一道難題。

在李躍亮的勸說下,葉秋平和村裡其他幾戶村民決定將自家的房子改造成民宿,試著經營一段時間。當時葉秋平的想法是萬一經營失敗了就當是自己裝修了一下房子。沒想到2014年上半年剛一營業,全村就接待了4000人次。

經過兩年多的發展,如今沿坑嶺頭村已經發展了14家民宿,由葉秋平牽頭成立了一個合作社,從價格到消防安全等都要統一管理。通過熟人牽線和口碑宣傳,這兩年全國各地都有美院的學生來到村裡寫生,留下了一張張印有村莊風貌的畫卷。2015年有2萬人左右前來住宿,2016年有2萬6千多人,2017年到目前為止已經接待了12000多人。

如今沿坑嶺頭村已經成功入選第三批中國傳統村落名錄,曾經要從地圖上消失的村莊不僅得以完整地保留,村民們也有了新的收入來源。2016年全村民宿直接營業收入達160余萬元。47歲的葉秋平希望自己能夠帶動更多的村民發現屬於自己的商機,讓傳統村落裡的生活過得更加有滋有味。

葉秋平:我們現在有民宿,接下來我再搞一個農業開發的,沒有住民宿的老百姓給他,也有收入,種一些原種的,我們這裡生薑、黑豆了,我們原種的水稻,叫他們種這些東西,所有種的東西我來回收,給他們也要有一個收益,我們整個村就和諧了。

半小時觀察:讓傳統村落保護“活”起來

一個地方的文物遺產,具有地域性、唯一性、不可再生性和不可複製性。一旦消亡,就是永久性消亡,連同附著的非物質文化遺產也一同消亡,花多少錢修出來的都將不再是傳統村落。因此,保護發展傳統村落,就是傳承歷史文化、就是留住我們漸行漸遠的美麗鄉愁。

而不僅如此,松陽的傳統村落保護之路,更讓當地村民們看到,原來自家世代居住的老房,看慣了的風景,一點都不土,反而是外來客所珍視的。當大家開始重新審視家鄉的價值,學著具有審美意味地妝點它們,保護它們,而不是漠視甚至是拋棄,這樣的點滴改變,終將會從內裡改變鄉村的外貌和內心格局,更必定會成為推動松陽縣域經濟社會發展的突破口。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