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鄧亞萍回劍橋演講,披露曾因個子太低被國家隊拒絕,但對夢想永遠要全力以赴

鈦媒體注:受到英國劍橋大學聯合會邀請, 曾經叱吒乒壇的鄧亞萍回到了母校劍橋大學做演講, 回顧了她打球、讀書、參加奧運比賽的經歷,

以及目前所做的關於全民體育和體育公益的事業, 並以自己的四個夢想為主題進行了一場全英文演講。

乒乓球運動員出身的鄧亞萍, 身上有著很多的標籤, 前乒乓球奧運冠軍、前人民日報社副秘書長、體育產業基金投資人等等。

在經歷人生的波折與變化中, 鄧亞萍的跨界與多番嘗試一直吸引著體育界與資本圈的關注, 而她自己將這種勇敢與嘗試歸結為對夢想的執著。

她在演講中直言, 自己的乒乓球之夢一直受到個子低的限制, 這也成為進入國家隊的主要阻力, 但是球隊主教練, 張燮林指導提出了這樣的觀點: “你們覺得鄧亞萍的身高是劣勢, 我卻覺得不然。 正因為她個子矮, 她眼中的球總是高的。

”鄧亞萍對此總結道, “我總是在進攻, 而不是防守。 我完全不需要防守!”

而退役之後, 鄧亞萍開始了自己的求學之路, 她先是在清華大學學習英語, 畢業後動身前往英國留學。 但最初清華的老師並不建議她出國留學, 稱鄧亞萍太出名了, 如果在國外沒有順利拿到學位, 將會非常丟臉。 說到這裡, 台下的聽眾發出了一陣笑聲。

2008年, 鄧亞萍從英國劍橋大學基督學院畢業, 獲得土地經濟學博士學位。 當時, 擁有18個世界冠軍頭銜的鄧亞萍被評為, 在劍橋大學近八百年的歷史中, 第一次有像她這種重量級的世界頂尖運動員拿到博士學位。

第三個人生夢, 鄧亞萍提到了申奧夢。 作為一名申奧大使, 她明白2008年奧運會對於中國的意義。 “我們已經等待了一百年, 我們的人民很珍視這次機會。 ”她詳細的描述當時的場景, 當薩馬蘭奇先生宣佈北京贏得了這次申奧時, 代表團所有的成員都興奮得跳了起來, 高興地尖叫。 與此同時, 所有的中國人, 特別是在北京的人們, 都湧上街頭, 相聚在一起慶祝申奧成功。

“你們可以看照片, 非常震撼。 大量人群湧上街頭, 甚至坐在車上面, 因為路已經完全被堵無法開車。 這就是中國關於奧運的百年夢想最真實的寫照!”

此外, 在鄧亞萍看來, 中國人正在參與越來越多的體育項目, 在體育運動上花更多的錢。 而這主要有兩個原因, 首先是奧運會的成功舉辦激勵了人們參與體育運動。 其次是中國人變得逐漸富有, 追求更高品質的生活。 所以更多地參與體育活動。

所以她表示, 自己設立的鄧亞萍體育獎學金是由英國諾丁漢大學共同發起建立的。 旨在希望幫助更多的殘疾人運動員和青年才俊, 能夠有機會出國留學。

據悉, 此次邀請鄧亞萍演講的劍橋聯合會(Cambridge Union Society)成立於1815年,

是世界上最古老和最富盛名的學生辯論社團, 前往社團演講的名流來自世界各個地區以及各個領域, 像二戰時期的英國首相邱吉爾、美國總統羅斯福、著名演員克林特·伊斯特伍德、倫敦奧組委主席塞巴斯蒂安·科都曾受邀在社團發表過演講。

那cambridge union society是什麼來頭呢?聽說這是個神秘的組織, 成立於1815年是世界上最古老和最富盛名的學生辯論論壇。 再看看之前提到的這些名流, 從英國首相到美國總統, 從坎城國際電影節終身成就獎得主到倫敦奧組委主席, 無一不是全球各個領域的頂尖人物。 據劍橋大學學報報導, 今年的這次活動更是幾十年來演講嘉賓陣容最豪華的一次, 包括了搖滾界的寵兒The Kooks、世界政壇名流桑德森、麥凱等。

而作為劍橋優秀畢業校友的鄧亞萍,一直在致力於在體育事業的投入與貢獻。早先她聯手俞敏洪、盛希泰創辦的洪泰基金以及旗下的洪泰創新空間,共同打造國內第一家體育產業創新創業平臺。

又在2016年10月,鄧亞萍團隊與中原股權投資公司共同發起,在河南省設立了鄧亞萍體育產業投資基金。據悉, 鄧亞萍體育產業基金計畫募集總規模為50億元,首期規模5億元,將按市場化方式募集並運作。而這也是中國第一個由著名運動員命名的體育產業基金,被評為2016年中國體育產業界最重要的里程碑式事件之一。

她的跨界和創業的行為,可以借用俞敏洪評價她的一句話總結,“鄧亞萍是一個以大局為重的人,她也是一個積極進取的人,她的內心燃燒著拼搏的火焰。”(鈦媒體實習編輯張娜整理)

以下為鄧亞萍演講實錄:

輕輕的我走了,正如我輕輕的來,我輕輕的招手,作別西天的雲彩。

我們都說,他描繪了一個浪漫的劍橋,然而他卻忘了提及這裡的競爭有多激烈。這是我在之後才自己發現的,你們同意吧?

我今天的主題是:讓夢飛翔。我將會同你們分享四個不同的夢想,我的人生夢。

在我五歲的一天,我開始和爸爸一起學打乒乓球。你們從這張照片中可以看出,因為我太矮了,我得站在木箱上才能夠得找桌子,否則,我的頭就會剛剛高出桌子,看,像這樣,剛剛夠到桌子。我在8歲的時候就開始成為贏家,我能擊敗同齡的絕大多數對手,我理應進入省隊,但我卻被教練拒絕了!你們知道為什麼嗎?沒錯,因為我個子太矮…他們說我在將來不會有發展。

有一次,教練叫我父親把我帶走,當我回家以後,我父親問我,你同意他們的看法嗎?如果你妥協,我們現在就停止訓練;如果你不同意,你得自己刻苦努力,變成最強的勇士,向那些教練證明你是最棒的。當時我只有10歲,我還不知道這個決定意味著什麼,我只是簡單地回答父親道:我能戰勝她們!

在為期四年的訓練中,我每天訓練13個小時,每週7天無休,將近90個小時的淬煉。我在贏得全國冠軍的時候只有13歲,我又理應入選國家隊了,但國家隊5個教練中的4個,都反對我進入國家隊。在最後一次討論中,球隊主教練,張燮林指導提出了這樣的觀點: “你們覺得鄧亞萍的身高是劣勢,我卻覺得不然。正因為她個子矮,她眼中的球總是高的。”於是怎樣呢?我總是在進攻,而不是防守。我完全不需要防守!

通過多年的艱苦訓練,我已經取得了不少世界冠軍的頭銜,可我依舊是隊裡最刻苦的隊員。我總是最後一個結束訓練,當我到餐廳時,廚師見到我,都會非常高興,因為這意味著他們能下班了。但我真的應該感謝他們,因為他們很好的照顧了我。

在我多年的生涯中,我贏了18個世界冠軍頭銜,包括4個奧林匹克冠軍。我成為奧運冠軍的夢想終於實現了,助我成功的不只是天賦,更重要的,是我的努力訓練和不懈堅持。

在我去劍橋之前,我的朋友、父母,清華的老師都對我說我不應該去劍橋讀書,因為你太出名了。你如果沒能成功拿到學位從劍橋畢業,會非常非常尷尬。在中國,我們管這個叫丟臉。

你們看,這是我的學生卡。跟你們現在用的一樣嗎?這是我在2003年1月入學時拿到的。我在學校的圖書館內度過了大部分的時光。主要是在南區六樓查閱資料。為了節省時間,我甚至在圖書館吃飯。這一切都是為了我的論文,奧運品牌及全球競爭——以北京2008年奧運會為例,文中對四個國際品牌案例進行了研究。

經過五年辛苦的日日夜夜,最終,我的論文答辯如期而至。我問我的導師:“我有機會去旁聽一場答辯嗎?到底是什麼情況”我的導師說:“想都別想。這可是最高機密,好奇就自己去體驗好了。”我又問他答辯大概會持續多久。他回答:如果你足夠優秀,30分鐘就能結束。如果不,那就得耗上一整天。“那平均時間呢?”我問。他說:“差不多三小時。”他又補充道:“答辯的過程會讓你非常享受的。”我說:“不可能吧。”

那天到了,我進入答辯室,兩個考官已經坐在那裡了。他們看起來非常和善,但我覺得空氣中彌漫著壓迫的氣息。我非常非常緊張。如同在奧運決賽中一樣。我並沒有拿出我的論文。然而我看見那兩個考官。一個考官面前放的是一張列滿問題的單子。另一個考官呢?在我的論文上貼了滿滿當當的標籤。哇塞,我想,今天將會是一場硬仗了。考官一臉嚴肅地跟我說:我們問什麼,你回答什麼。在答辯過程中,他們問到了一個及其細節的資料問題,我記不清了…在那一刻,我只好又從包裡把論文掏出來,翻來覆去把資料的出處找到才能回答他們的問題。他們討論了一會兒。最終微笑著對我說:“恭喜你,你通過了。”總共花了三小時。我出來就打電話給導師:“我通過了。”還沒等我說我,他就立馬說:“太棒了太棒了!”我能感到他,其實跟我一樣緊張。

在申辦過程中,我是其中一個申辦大使。我個人想和你們分享一個有趣的故事:有一天我在一家超市買東西,碰到了一個認出我的中年婦女。她過來和我說:”鄧亞萍,你可要更努力地工作,讓北京能成功申辦。因為你在國際奧會工作,認識那些委員。他們手裡有投票權。我不知道為什麼一個超市工作的中年婦女會讓我努力工作。

我問她為什麼,她說“如果北京舉辦了奧運會,我住的社區就會改造重建,我就能搬到一個更好的公寓裡了!”當時我不知道怎麼回答她,但是在這之後,每當我與國際奧會成員們碰面時,我都用這個故事來說服他們。我明白作為一個國家,我們已經等待了一百年,我們的人民很珍視這次機會。但是對於奧運會和奧林匹克運動來說,同樣需要來到中國。因為我們有十三億人口,和4億年輕人。所以這一定是雙贏的局面。當薩馬蘭奇先生宣佈北京贏得了這次申奧時,我們代表團所有的成員都興奮得跳了起來,高興地尖叫。

與此同時,所有的中國人,特別是在北京的人們,都湧上街頭,相聚在一起慶祝申奧成功。你們可以看照片,非常震撼。大量人群湧上街頭,甚至坐在車上面,因為路已經完全被堵無法開車。這就是中國關於奧運的百年夢想最真實的寫照!

現在,中國人正在參與越來越多的體育項目,在體育運動上花更多的錢。我認為這主要有兩個原因。首先,奧運會的成功舉辦激勵了人們參與體育運動。其次,中國人變得逐漸富有。追求更高品質的生活。所以更多地參與體育活動。

除去健全人的體育,那些弱勢群體的體育夢,更值得我們去扶持和幫助。照片中的男孩失去了他的父母,也失去了他的一條腿。當災難發生時,他非常難過,以致說不出任何話來。醫生得知這個男孩是個乒乓球粉絲,當醫生問他“如果乒乓球世界冠軍來和你打打球,你會開心些嗎?”,他的回答是“不,他們不會出現在這裡的,你騙我”。醫生找到我,問我是否願意過去看望這個孩子,和他聊聊天,打打球。我說沒問題我可以去。我到了那裡,整個過程中一直在同他交流玩耍。他一言不發。當我過去擁抱他,我能清楚感到他的身體一直在顫抖。我能夠感受到他的激動和震驚。他從沒想過這真的可以實現。在我們走後,醫生後來告訴我們那個男孩大哭一場,而且他會慢慢好起來的,因為他終於釋放了他的情緒。

這個男孩他叫趙帥,你們能看到他是一個殘疾乒乓球運動員。 當他4歲時發生了一場車禍。車禍後他的父親告訴他去練乒乓。你看他失去了左臂,他的右手手指也幾乎失去了所有功能。所以他只能把拍在綁在他手指上打球,不然他根本抓不住球拍。他奪得了倫敦殘奧會的男子單打冠軍,並繼續在去年的裡約殘奧會上奪冠。當我親眼見到他時我被他的故事所打動。他真的是一個積極向上的年輕才俊。後來我們提供給他鄧亞萍體育獎學金。這個獎學金是英國諾丁漢大學共同發起建立的。我們希望他能夠去大學裡繼續深造。我們也希望幫助更多的殘疾人運動員和青年才俊,能夠有機會出國留學。

最後,請允許我分享一些我個人的人生感悟:無論我的夢想有多遙遠,無論我要為此付出多大努力,我都會全力以赴,逐夢前行。既然我可以實現我的夢想,我相信你們也一定可以!

而作為劍橋優秀畢業校友的鄧亞萍,一直在致力於在體育事業的投入與貢獻。早先她聯手俞敏洪、盛希泰創辦的洪泰基金以及旗下的洪泰創新空間,共同打造國內第一家體育產業創新創業平臺。

又在2016年10月,鄧亞萍團隊與中原股權投資公司共同發起,在河南省設立了鄧亞萍體育產業投資基金。據悉, 鄧亞萍體育產業基金計畫募集總規模為50億元,首期規模5億元,將按市場化方式募集並運作。而這也是中國第一個由著名運動員命名的體育產業基金,被評為2016年中國體育產業界最重要的里程碑式事件之一。

她的跨界和創業的行為,可以借用俞敏洪評價她的一句話總結,“鄧亞萍是一個以大局為重的人,她也是一個積極進取的人,她的內心燃燒著拼搏的火焰。”(鈦媒體實習編輯張娜整理)

以下為鄧亞萍演講實錄:

輕輕的我走了,正如我輕輕的來,我輕輕的招手,作別西天的雲彩。

我們都說,他描繪了一個浪漫的劍橋,然而他卻忘了提及這裡的競爭有多激烈。這是我在之後才自己發現的,你們同意吧?

我今天的主題是:讓夢飛翔。我將會同你們分享四個不同的夢想,我的人生夢。

在我五歲的一天,我開始和爸爸一起學打乒乓球。你們從這張照片中可以看出,因為我太矮了,我得站在木箱上才能夠得找桌子,否則,我的頭就會剛剛高出桌子,看,像這樣,剛剛夠到桌子。我在8歲的時候就開始成為贏家,我能擊敗同齡的絕大多數對手,我理應進入省隊,但我卻被教練拒絕了!你們知道為什麼嗎?沒錯,因為我個子太矮…他們說我在將來不會有發展。

有一次,教練叫我父親把我帶走,當我回家以後,我父親問我,你同意他們的看法嗎?如果你妥協,我們現在就停止訓練;如果你不同意,你得自己刻苦努力,變成最強的勇士,向那些教練證明你是最棒的。當時我只有10歲,我還不知道這個決定意味著什麼,我只是簡單地回答父親道:我能戰勝她們!

在為期四年的訓練中,我每天訓練13個小時,每週7天無休,將近90個小時的淬煉。我在贏得全國冠軍的時候只有13歲,我又理應入選國家隊了,但國家隊5個教練中的4個,都反對我進入國家隊。在最後一次討論中,球隊主教練,張燮林指導提出了這樣的觀點: “你們覺得鄧亞萍的身高是劣勢,我卻覺得不然。正因為她個子矮,她眼中的球總是高的。”於是怎樣呢?我總是在進攻,而不是防守。我完全不需要防守!

通過多年的艱苦訓練,我已經取得了不少世界冠軍的頭銜,可我依舊是隊裡最刻苦的隊員。我總是最後一個結束訓練,當我到餐廳時,廚師見到我,都會非常高興,因為這意味著他們能下班了。但我真的應該感謝他們,因為他們很好的照顧了我。

在我多年的生涯中,我贏了18個世界冠軍頭銜,包括4個奧林匹克冠軍。我成為奧運冠軍的夢想終於實現了,助我成功的不只是天賦,更重要的,是我的努力訓練和不懈堅持。

在我去劍橋之前,我的朋友、父母,清華的老師都對我說我不應該去劍橋讀書,因為你太出名了。你如果沒能成功拿到學位從劍橋畢業,會非常非常尷尬。在中國,我們管這個叫丟臉。

你們看,這是我的學生卡。跟你們現在用的一樣嗎?這是我在2003年1月入學時拿到的。我在學校的圖書館內度過了大部分的時光。主要是在南區六樓查閱資料。為了節省時間,我甚至在圖書館吃飯。這一切都是為了我的論文,奧運品牌及全球競爭——以北京2008年奧運會為例,文中對四個國際品牌案例進行了研究。

經過五年辛苦的日日夜夜,最終,我的論文答辯如期而至。我問我的導師:“我有機會去旁聽一場答辯嗎?到底是什麼情況”我的導師說:“想都別想。這可是最高機密,好奇就自己去體驗好了。”我又問他答辯大概會持續多久。他回答:如果你足夠優秀,30分鐘就能結束。如果不,那就得耗上一整天。“那平均時間呢?”我問。他說:“差不多三小時。”他又補充道:“答辯的過程會讓你非常享受的。”我說:“不可能吧。”

那天到了,我進入答辯室,兩個考官已經坐在那裡了。他們看起來非常和善,但我覺得空氣中彌漫著壓迫的氣息。我非常非常緊張。如同在奧運決賽中一樣。我並沒有拿出我的論文。然而我看見那兩個考官。一個考官面前放的是一張列滿問題的單子。另一個考官呢?在我的論文上貼了滿滿當當的標籤。哇塞,我想,今天將會是一場硬仗了。考官一臉嚴肅地跟我說:我們問什麼,你回答什麼。在答辯過程中,他們問到了一個及其細節的資料問題,我記不清了…在那一刻,我只好又從包裡把論文掏出來,翻來覆去把資料的出處找到才能回答他們的問題。他們討論了一會兒。最終微笑著對我說:“恭喜你,你通過了。”總共花了三小時。我出來就打電話給導師:“我通過了。”還沒等我說我,他就立馬說:“太棒了太棒了!”我能感到他,其實跟我一樣緊張。

在申辦過程中,我是其中一個申辦大使。我個人想和你們分享一個有趣的故事:有一天我在一家超市買東西,碰到了一個認出我的中年婦女。她過來和我說:”鄧亞萍,你可要更努力地工作,讓北京能成功申辦。因為你在國際奧會工作,認識那些委員。他們手裡有投票權。我不知道為什麼一個超市工作的中年婦女會讓我努力工作。

我問她為什麼,她說“如果北京舉辦了奧運會,我住的社區就會改造重建,我就能搬到一個更好的公寓裡了!”當時我不知道怎麼回答她,但是在這之後,每當我與國際奧會成員們碰面時,我都用這個故事來說服他們。我明白作為一個國家,我們已經等待了一百年,我們的人民很珍視這次機會。但是對於奧運會和奧林匹克運動來說,同樣需要來到中國。因為我們有十三億人口,和4億年輕人。所以這一定是雙贏的局面。當薩馬蘭奇先生宣佈北京贏得了這次申奧時,我們代表團所有的成員都興奮得跳了起來,高興地尖叫。

與此同時,所有的中國人,特別是在北京的人們,都湧上街頭,相聚在一起慶祝申奧成功。你們可以看照片,非常震撼。大量人群湧上街頭,甚至坐在車上面,因為路已經完全被堵無法開車。這就是中國關於奧運的百年夢想最真實的寫照!

現在,中國人正在參與越來越多的體育項目,在體育運動上花更多的錢。我認為這主要有兩個原因。首先,奧運會的成功舉辦激勵了人們參與體育運動。其次,中國人變得逐漸富有。追求更高品質的生活。所以更多地參與體育活動。

除去健全人的體育,那些弱勢群體的體育夢,更值得我們去扶持和幫助。照片中的男孩失去了他的父母,也失去了他的一條腿。當災難發生時,他非常難過,以致說不出任何話來。醫生得知這個男孩是個乒乓球粉絲,當醫生問他“如果乒乓球世界冠軍來和你打打球,你會開心些嗎?”,他的回答是“不,他們不會出現在這裡的,你騙我”。醫生找到我,問我是否願意過去看望這個孩子,和他聊聊天,打打球。我說沒問題我可以去。我到了那裡,整個過程中一直在同他交流玩耍。他一言不發。當我過去擁抱他,我能清楚感到他的身體一直在顫抖。我能夠感受到他的激動和震驚。他從沒想過這真的可以實現。在我們走後,醫生後來告訴我們那個男孩大哭一場,而且他會慢慢好起來的,因為他終於釋放了他的情緒。

這個男孩他叫趙帥,你們能看到他是一個殘疾乒乓球運動員。 當他4歲時發生了一場車禍。車禍後他的父親告訴他去練乒乓。你看他失去了左臂,他的右手手指也幾乎失去了所有功能。所以他只能把拍在綁在他手指上打球,不然他根本抓不住球拍。他奪得了倫敦殘奧會的男子單打冠軍,並繼續在去年的裡約殘奧會上奪冠。當我親眼見到他時我被他的故事所打動。他真的是一個積極向上的年輕才俊。後來我們提供給他鄧亞萍體育獎學金。這個獎學金是英國諾丁漢大學共同發起建立的。我們希望他能夠去大學裡繼續深造。我們也希望幫助更多的殘疾人運動員和青年才俊,能夠有機會出國留學。

最後,請允許我分享一些我個人的人生感悟:無論我的夢想有多遙遠,無論我要為此付出多大努力,我都會全力以赴,逐夢前行。既然我可以實現我的夢想,我相信你們也一定可以!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