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健康>正文

中醫拒絕疫苗?康熙年間俄國醫師曾來中醫痘診科苦學種痘

寫在前面的話

我是西南一隅的一名中醫醫師, 同時我也是基層公共衛生檢查組的成員。 近兩年來我都會和疾控中心, 婦幼保健的同志們一起奔赴各縣市, 去看看當地的鄉鎮衛生院是否把國家的公共衛生政策落實到位。

檢查的內容很多, 例如鄉鎮的醫師是否按時給0~3歲的兒童進行定期免費體檢, 按時接種疫苗;對65歲以上老年人是否提供了免費體檢服務;是否對高血壓, 高血脂人群進行了常態化管理;是否對重性精神病患者提供了服務和説明。

檢查的方法主要有三種:

查閱健康檔案, 隨機撥打檔案上的電話核查真實性,

進村入戶調查。

在這兒, 我想向在中國從事疾病預防控制的同志致敬, 奔赴農村宣傳, 挨家挨戶為孩子接種疫苗, 入戶調查是否還有漏網沒有接種疫苗孩子。

他們的努力, 碩果累累!

今天的人們在公共衛生建設的護佑之下,

父母和孩子相伴, 享受著天倫之樂, 歲月靜好, 很多人已經忘記了那個兒童死亡率高企, 父母膽顫心驚的年代!

美國康奈爾大學的達德利·鮑思頓先生做過調查, 在1949年之前, 中國嬰兒的死亡率在200‰以上徘徊。

200‰以上是什麼概念?

就是五個孩子中, 就有一個死亡!

到了二十世紀八十年代, 通過中國幾代基層醫師的努力, 根據1982年中國2,306個縣市的普查資料, 1981年這個可怕的數字下降到了39.1‰, 到了2013年這個資料更是降低到了6.3‰ 。

可是在這個“公共衛生服務”惠及廣大城鄉兒童的時代, 卻有一些“自媒體”假借中醫的名義, 發出了不和諧的聲音。

中醫反對疫苗?對不起, 中醫不背這個鍋!

從現有的醫學史考證, 世界上最早的疫苗種植方法, 的確是中醫研發出來的。

曾經有一種可怕的疾病, 叫天花。

這是一種由天花病毒引起的一種烈性傳染病, 初始症狀為高燒、疲累、頭疼、心跳加速及背痛, 2~3天后, 會有典型的天花紅疹明顯地蔓延至臉部、手臂和腿部。

這是一種致命性的疾患, 天花變種variola major的致死率甚至可以高達30%,

在18世紀末, 歐洲每年約有40丸人被天花奪去生命, 僅在20世紀, 地球上就約計有3億人死於天花。

中國人也並不擁有對這種病的“豁免權”, 在中國古代, 民間即有這樣的諺語:“生了孩子只一半, 生了天花才算全”。

不過, 在醫學昌明的中國江南“中醫界”, 流傳有一種“種痘”秘法, 可以讓接種者免於天花的肆虐。

這種方法, 吳謙的(醫宗金鑒》認為源于宋代, 此說較渺茫;俞茂鰻《痘科金鏡賦集解》則考證“種痘法”起于明朝隆慶年間,甯國府太平縣, 此說可信;張玻在他的《種痘新書》亦可佐證此術源於明代, 書中雲:“余祖承聶久吾先生之教,種痘箕裘,已經數代;余讀父書,遍臨痘症幾及萬人。 ”

也就是說, 在中國江南, 明以後, 中醫們掌握了運用“旱苗法”和“水苗法”給民眾種植“疫苗”的方法。

但是, 祖祖輩輩生活在東北的滿族人就沒有這樣幸運了。 由於東北地區天寒地凍, 地廣人稀, 幾乎沒有天花流行。 滿族人隨清軍入關後, 對這種病毒幾乎沒有抵抗力了, 染病者死亡往往過半!

就是清王朝的皇帝們也不能倖免, 順治帝的愛妃董鄂妃感染天花死亡後,順治帝自己也中招了。

1661年正月初七,24歲的多情皇帝順治帝因為天花而病逝,帝位傳給了出過疹的愛新覺羅·玄燁。

玄燁繼位後痛定思痛,派人去江南尋秘術,於是一個中國免疫史上的重要人物出場了:既是知縣又是中醫的傅為格。

傅為格奉召進京,傳授了種痘之術,那以後,清代皇子的死亡率大大下降:康熙二十年以後出生的皇子,20位有17位健康長大,而此前15位皇子,熬到成年的僅有7位。

康熙也在太醫院成立了痘疹科,並將這種模式推及全國。

1688年俄國醫師來中醫痘疹科學習種痘之法,俞正燮《癸巳存稿》記載了這一史實:“康熙時俄羅斯遣人至中國學痘醫,由撒納衙門移會理藩院內,在京城肄業。”

此法流傳甚廣,後來在歐洲演變為牛痘法,又於1806年左右,由葡萄牙醫師哈威脫醫師攜牛痘疫苗回流中國澳門,在中國民間廣泛流傳。

中醫歷代前賢,不但研發了最早的疫苗,而且胸懷寬廣,積極學習境外醫學,中醫排斥疫苗之說,可謂無稽之談。

疫苗讓兒童受益匪淺,危害卻沒有想像中的嚴重,從2013年國家的檢測資料來看,疫苗的健康風險是很低的:

此風險遠遠低於孩子不打疫苗,感染疾病後的風險。

最後駁斥部分文章的胡思亂想

有一個叫“慶餘閣”的朋友,寫了一篇聳人聽聞的文章:《疫苗或將成為人類文明的終結者,您覺得還能不能打?》

文章中打著中醫的旗號,認為治病要順應天地之道,得順勢而為,而打了疫苗就意味著“人為”,是一種“有為法”,這種方法,打破了人類進化的進程。

他最後還做了一個總結:

“如果不是進化史上的一次次狠心的淘汰,哪裡能夠有現代那麼發達的人類?疫苗對於短期人類生活品質是有提高的,但是長期看,疫苗或將毀滅人類文明。”

這種觀點乍一看,似乎蠱惑人心:疾病是對人類的優勝劣汰嘛,而疫苗阻礙了這個進程,阻礙了人類的進化,當然會毀滅人類文明。

事實上,細細考究,這種說法其實是胡言亂語。

動物世界,在沒有人類干預的情況下,一直是弱肉強食,優勝劣汰,感染疾病,自生自滅的。

但是並沒有多少動物進化出了文明。

各種病菌對於被感染物件,不分強弱,均侵蝕之,或許體能強的,抵抗力會強一些。

但人類文明,是奠基在“智慧的傳承”,以及“社會化分工”之上的,而智慧的人,卻未必是抵抗力最好的那個。

人類醫學,包括中醫,源于對“感染疾病,自生自滅”這種自然狀態的抵抗,臨床醫學和預防醫學的昌明,使得許多體能或許不夠強,但是智慧足夠高的人,生存了下來。

這正是人類文明和動物世界的區別:在人類世界中,許多體能相對較弱,但在某一領域有特別智慧的人,比如納什,霍金,愛因斯坦,他們活了下來,正是這些人奠定了人類文明的基礎。

順則凡,逆則仙,人類文明這朵絢爛的花兒,本就是對自然狀態的反抗。

順治帝的愛妃董鄂妃感染天花死亡後,順治帝自己也中招了。

1661年正月初七,24歲的多情皇帝順治帝因為天花而病逝,帝位傳給了出過疹的愛新覺羅·玄燁。

玄燁繼位後痛定思痛,派人去江南尋秘術,於是一個中國免疫史上的重要人物出場了:既是知縣又是中醫的傅為格。

傅為格奉召進京,傳授了種痘之術,那以後,清代皇子的死亡率大大下降:康熙二十年以後出生的皇子,20位有17位健康長大,而此前15位皇子,熬到成年的僅有7位。

康熙也在太醫院成立了痘疹科,並將這種模式推及全國。

1688年俄國醫師來中醫痘疹科學習種痘之法,俞正燮《癸巳存稿》記載了這一史實:“康熙時俄羅斯遣人至中國學痘醫,由撒納衙門移會理藩院內,在京城肄業。”

此法流傳甚廣,後來在歐洲演變為牛痘法,又於1806年左右,由葡萄牙醫師哈威脫醫師攜牛痘疫苗回流中國澳門,在中國民間廣泛流傳。

中醫歷代前賢,不但研發了最早的疫苗,而且胸懷寬廣,積極學習境外醫學,中醫排斥疫苗之說,可謂無稽之談。

疫苗讓兒童受益匪淺,危害卻沒有想像中的嚴重,從2013年國家的檢測資料來看,疫苗的健康風險是很低的:

此風險遠遠低於孩子不打疫苗,感染疾病後的風險。

最後駁斥部分文章的胡思亂想

有一個叫“慶餘閣”的朋友,寫了一篇聳人聽聞的文章:《疫苗或將成為人類文明的終結者,您覺得還能不能打?》

文章中打著中醫的旗號,認為治病要順應天地之道,得順勢而為,而打了疫苗就意味著“人為”,是一種“有為法”,這種方法,打破了人類進化的進程。

他最後還做了一個總結:

“如果不是進化史上的一次次狠心的淘汰,哪裡能夠有現代那麼發達的人類?疫苗對於短期人類生活品質是有提高的,但是長期看,疫苗或將毀滅人類文明。”

這種觀點乍一看,似乎蠱惑人心:疾病是對人類的優勝劣汰嘛,而疫苗阻礙了這個進程,阻礙了人類的進化,當然會毀滅人類文明。

事實上,細細考究,這種說法其實是胡言亂語。

動物世界,在沒有人類干預的情況下,一直是弱肉強食,優勝劣汰,感染疾病,自生自滅的。

但是並沒有多少動物進化出了文明。

各種病菌對於被感染物件,不分強弱,均侵蝕之,或許體能強的,抵抗力會強一些。

但人類文明,是奠基在“智慧的傳承”,以及“社會化分工”之上的,而智慧的人,卻未必是抵抗力最好的那個。

人類醫學,包括中醫,源于對“感染疾病,自生自滅”這種自然狀態的抵抗,臨床醫學和預防醫學的昌明,使得許多體能或許不夠強,但是智慧足夠高的人,生存了下來。

這正是人類文明和動物世界的區別:在人類世界中,許多體能相對較弱,但在某一領域有特別智慧的人,比如納什,霍金,愛因斯坦,他們活了下來,正是這些人奠定了人類文明的基礎。

順則凡,逆則仙,人類文明這朵絢爛的花兒,本就是對自然狀態的反抗。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