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健康>正文

椎管狹窄了會有哪些表現?該怎麼治?

椎管狹窄是指由於椎管內增生性改變, 導致椎管的繼發性狹窄, 壓迫脊髓、脊神經根、椎動脈及交感神經叢, 引起相應的神經功能障礙的一組慢性退行性脊髓及脊神經根疾病。 椎管狹窄如果不做治療的話, 隨著病情的發展患者可能出現大小便失禁甚至截癱。

根據脊柱的不同節段, 臨床上將椎管狹窄分為頸段椎管狹窄、胸段椎管狹窄和腰段椎管狹窄。 其中, 以腰椎管狹窄最為常見。 不同節段椎管狹窄後, 患者症狀表現也各有不認同。

頸椎椎管狹窄的話, 患者可能出現上肢症狀和下肢症狀。 上肢症狀主要表現為手變得不太靈活, 症狀嚴重的患者可能出現難以正常使用筷子、難以正常完成扣紐扣等;下肢症狀主要表現為下肢活動逐漸不靈活, 症狀嚴重的患者則可能出現下肢踩棉花感(踩在硬地上卻感覺像是踩在棉花上一樣, 是軟的)。

胸段椎管狹窄發病率較低, 和頸段不同, 當椎管狹窄發生于胸段時, 僅表現為走路步態的變化、走路困難、走路踩棉花感等下肢症狀。

腰椎是臨床上最常見的出現椎管狹窄的部位, 患者症狀通常表現為腰腿疼痛、間歇性跛行等。 腰疼是患者最常見的症狀表現, 隨著病情的發展患者可能出現間歇性跛行(難以持續行走)也有患者腰部疼痛會放射到腿部, 出現腿疼症狀。

無論是哪一節段的椎管狹窄都會導致多種症狀, 嚴重影響患者正常生活。 那麼, 當出現椎管狹窄時, 該怎麼治療呢?

重慶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神經外科脊柱亞專業組晏怡教授表示:“臨床上, 椎管狹窄多會造成患者脊髓受壓, 可能有50%左右的患者可通過保守治療治癒, 但是也有50%患者需要手術治療。 ”

臨床上, 椎管狹窄的保守治療主要有按摩、牽引、針刀、針灸、藥物治療等, 但是需要注意的是, 患者不能在明確診斷後便選擇相關治療, 而是應該首先到(脊柱)神經外科明確是否能選擇保守治療, 如果不能, 應該儘快手術治療;如果醫生表示患者可以通過保守治療治癒,

那麼應該選擇正規醫療機構的相關科室進行醫生建議的治療。

需要特別提醒的是:椎管狹窄以後, 一定要盡可能避免受傷。 雖說受傷是難以避免的, 但是患者必須明白, 椎管狹窄後, 其相應的部位耐受性實際下降,

如果受傷, 極有可能導致癱瘓。

總得來說, 椎管狹窄患者選擇何種治療方式需要專業的(脊柱)神經外科醫生對患者狹窄的嚴重程度進行判斷, 不能一味的堅持保守治療, 畢竟狹窄造成的脊髓損傷是難以恢復的;但是, 也不提倡盲目的手術, 畢竟手術的風險在目前的醫療水準下, 是沒有辦法完全規避的。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