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社會>正文

堂吉偉德:拿教授與保姆比工資,網友的嬌嗔還是省省吧

作者:堂吉偉德

這兩天, 朋友圈轉發一條消息:復旦大學某教授月工資應發15335元, 但實際到手只有8272元, 而且是薪酬總數, 別的啥都沒了!這份工資單引起了網友的熱議。 而與此同期, 上海住家保姆的月工資是五千左右, 月嫂工資過萬。 這都是實實在在拿到手的錢!(5月25日《中國青年報》)

教授、復旦, 如此光鮮的名片與身份, 一旦與工資掛鉤, 似乎就變得寒酸起來。 應發工資1.5萬多元, 扣去五險一金等費用, 到手的就只有8200多元。 合理嗎?如果跟自身的群體相比, 談不上高收入, 但也不能講有多低。 五險一金是未來的自我積蓄,

也是總收入中的構成, 這部分不能被人為性忽視。 至於拿教授工資保姆相比, 超越群體、職業屬性的比較, 真沒有什麼可比性。

教授與保姆, 一個屬於知識型的腦力勞動者, 一個屬於技能型的體力勞動者, 兩者無論在地位還是社會影響力上, 都並無多少可比性。 如果你認為, 教授不如一個保姆, 是否可以進行了職業的替代呢?兩者在工作的環境和社會地位上, 存在著迥然的差異, 教授的待遇這麼差, 何以留校當教授競爭激烈, 猶如千軍萬馬過獨木橋, 而保姆和月嫂的工資這麼高, 何以總是招不到人?

每每一談到工資, 總會有“白領還不如泥瓦匠”——之前, 網友“我不是虛構的”在重慶某社區發帖曬出一張建築工地的“民工工資單”顯示,

最高的月工資有14000元, 最低的也有5000多元。 民工工資大大超出了網友們的預料, “身為白領, 壓力很大啊”。 至於“快遞小哥月薪過萬”之類的報導, 更是引得輿論一片譁然。 那意思明擺著, 快遞員的工資都可以過萬元, 自己的工資實在是太低了。

快遞小哥的工資超過萬元, 那還真是一個傳奇, 大多數人的工資在三四千元, 或者更低。 拿普適的工資標準, 去同個案比較, 本身就有拔高的不公平性。 更何況, 快遞小哥所付出的汗水, 遭受的歧視和面臨的風險, 又有誰真正有所體驗並能夠承受?若是快遞職業如此優越, 何以“總是招也招不夠”?

時下有一個奇怪的現象, 一旦進行工資比較, 往往就會拿弱勢或者底層群體, 如民工、快遞員、清潔工或者月嫂作為參照。

如“大學畢業生初始薪酬不如農民工”之類的報導, 時時見諸新聞, 甚至成為一些調查的結果。 這樣的比較本身就缺乏科學性, 甚至帶有相應的身份歧視。

何以比較不在同行或者新老之間, 而要拿弱勢或者底層群體作對照, 說穿了還是從骨子裡認為, 某些群體具有天然的優越性, 並對從事體力勞動的特殊群體缺乏必要的尊重。 正是這樣的偏見與傲慢, 才使得很多人在職業選擇上, 有先入為主的假設, 並因此衍生出“葉公好龍”式的嬌嗔——只對收入羡慕, 卻不對獲取過程驚歎。

只窺其面, 不窺其裡, 導致的便是價值判斷的分化:用優越的身份優勢, 去對比工資上的待遇, 用坐在空調屋裡的安逸與舒適,

去對月嫂和保姆的薪酬進行抒情, 這樣的比較有失公允。

教授和保姆在待遇上真沒有什麼可比性, 如此比較頗有些“風馬牛不相及”的超然感。 教授當然應當獲得較高的收入, 以體現出對知識份子的尊重, 保姆和月嫂就難道天然該領取較低的收入, 並在底層中苦苦掙扎?薪酬的高低與標準, 不應取決於情感性的偏見, 更不能取決於想當然的預設, 而應取決於市場公平原則下的供需關係, 以及基於“人人平等”的權利尊重, 否則, 超越身份與職業的比較, 只會帶來難以滿足的自我抱怨, 並激發起群體間的相互對立。

【聲明:本文代表作者個人觀點, 不代表齊魯網立場, 僅供參考。 】

建行特約齊魯時評, 歡迎投稿!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