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科技>正文

騰訊為什麼能不斷創新產品?馬化騰自己揭示了2點原因

1

最近看完《騰訊傳》, 裡面提到很多重量級產品的誕生, 似乎都事出偶然。

這些產品一開始, 都不是由公司的核心部門, 圍繞一個清晰的戰略目標、周密規劃的結果。

而是從一個側翼, 甚至某個人, 為了解決其它問題, 無心插柳、演化而出的成果。

小夥伴們還記得你們玩過的QQ秀嗎?

2

比如說QQ秀, 這個在國內劃時代的產品、曾經是騰訊最賺錢的業務。

這個創意的源起, 是2002年, 騰訊的市場綜合部招來一個新人, 叫許良, 職位是全國網吧推廣經理。

許良因為意外的事情, 入職報到晚了, 職位被人頂替, 被臨時封了個產品經理的職務, 上司叫他沒事兒就研究研究產品。

有一天, 許良無意間聽說韓國的某社區網站很火, 初步瞭解之後, 直覺告訴他, 這是一個不錯的產品, 非常適合騰訊用戶。

在做了大量分析調查之後, 許良連夜寫了一份深度需求報告, 找到機會向公司高層彙報,

結果PPT才演示到一半, 包括馬化騰在內的幾個決策人就拍板同意, 馬上開發, 由許良本人牽頭負責。

後來的結果, 大家都看到了, QQ秀受歡迎的程度, 出乎所有人的意料, 騰訊不僅為此每年收穫大額利潤, QQ秀這種虛擬形象的產生, 也讓騰訊和它的上億用戶建立起了情感聯繫。

3

MSN在2004年正式進入中國, 它的即時通訊工具messenger當時佔領了中國大陸職場人群。

而同時期的QQ雖然強大, 但在商務市場一直沒有口碑, 大眾心目中QQ只是一個娛樂化的聊天工具, 所以當時很多公司上班時間禁止員工上QQ, 這讓騰訊非常頭痛。

MSN在白領人群中的普及讓騰訊感到恐慌, 他們急需找到一款針對高端人群的高黏性產品, 贏回商務市場, 阻擊MSN。

循著這個思路,

騰訊想到了郵箱。 因為對商務人士來說, 發Email屬於剛需、高頻行為, 與聊天工具又形成強勢互補。

但當時QQ自己的郵箱並不好, 而MSN旗下的Hotmail卻非常強大。 如何快速補上這塊短板?於是郵箱界的口碑產品Foxmail和它的開發者張小龍進入了騰訊視野。

2005年, 騰訊全資收購張小龍及其團隊, 張小龍果然不辱使命, 將騰訊郵箱改造成全民使用的爆款, 用戶數甚至超越網易郵箱。

張小龍團隊也因此獲得了騰訊公司的年度創新大獎。

上圖QQ郵箱5.0, 下圖是QQ郵箱2.0

4

故事發展到這裡, 你或許發現, 張小龍已經完成了他在騰訊的使命, 達到了事業的巔峰。

但是, 郵箱畢竟不是代表互聯網趨勢的前沿產品, 郵箱的成功只是競爭和市場層面的勝利。 郵箱始終難以解決的贏利問題, 使得在商業上它一直是個邊緣產品。

所以, 張小龍在抵達目標後, 內心其實很鬱悶。 作為一個天才的技術大拿, 他需要一次新的挑戰, 攻克更高的山峰, 使自己滿血復活。

2010年, 互聯網正在經歷從PC到移動的大遷移, 各家互聯網公司都在為佔領移動互聯網絞盡腦汁。

對互聯網新產品高度敏感的張小龍, 發現了美國的一款基於手機通訊錄的社交產品kik。 在一個月黑風高的深夜, 他給馬化騰發郵件想做個類似的產品, 馬化騰當即同意。

當時騰訊無線事業群已經有兩個部門在開發同類產品, 但由於產品與QQ存在太多相似, 出於對現有利益衝突的顧慮, 大家瞻前顧後、縮手縮腳, 最後眼睜睜看著廣州的郵箱團隊勝出。

5

是跟時代環境和騰訊業務有關。

今天的大環境, 不再是工業時代那種相對可控的、有規律的世界, 而是無序、混沌、不可預測的。 作為互聯網公司, 從事的行業又都是前無古人的新興領域。

這樣的公司, 就必須像騰訊一樣擁有鼓勵創新的機制和土壤, 從高層到執行層始終對全球互聯網前沿產品保持最靈敏的嗅覺,並能做出迅速判斷和反應,高效執行。

通常,企業做大後都會有嚴格規範的管理制度,如何在按部就班、嚴謹有序的體制裡,團隊成員還能不斷創新、快速應變、自我更新、保持勇猛的戰鬥力,這正是傳統大企業需要向騰訊學習的地方。

圖來源2015年騰訊在文娛內容領域的產品佈局(點擊可查看大圖)

6

馬化騰在針對規範控制和靈活創新這個問題上,與《失控》作者凱文·凱利在一次論壇交流中,有過這樣一番言論,他說:

“我們其實是兩種結合,一方面是對成熟的業務,用比較穩健的管理方式。但是對於新興的模糊地帶,需要鼓勵自下而上

除了建立起激勵創新的機制和文化,在未來不可預測的情況下,互聯網公司前行的方式,往往是以解決眼前的困難、近期要達成的目標為做事的基準。

所以你看,只要公司和每個人的大方向一直在同一個前進的軌道上,不斷推進一個又一個向前的小目標,把眼前的事情做到極致,下一步的美好自然呈現。

——END——

從高層到執行層始終對全球互聯網前沿產品保持最靈敏的嗅覺,並能做出迅速判斷和反應,高效執行。

通常,企業做大後都會有嚴格規範的管理制度,如何在按部就班、嚴謹有序的體制裡,團隊成員還能不斷創新、快速應變、自我更新、保持勇猛的戰鬥力,這正是傳統大企業需要向騰訊學習的地方。

圖來源2015年騰訊在文娛內容領域的產品佈局(點擊可查看大圖)

6

馬化騰在針對規範控制和靈活創新這個問題上,與《失控》作者凱文·凱利在一次論壇交流中,有過這樣一番言論,他說:

“我們其實是兩種結合,一方面是對成熟的業務,用比較穩健的管理方式。但是對於新興的模糊地帶,需要鼓勵自下而上

除了建立起激勵創新的機制和文化,在未來不可預測的情況下,互聯網公司前行的方式,往往是以解決眼前的困難、近期要達成的目標為做事的基準。

所以你看,只要公司和每個人的大方向一直在同一個前進的軌道上,不斷推進一個又一個向前的小目標,把眼前的事情做到極致,下一步的美好自然呈現。

——END——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