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科技>正文

4天拍出千萬流量短視頻?二更開培訓班,想把這件事標準化

本期作者 / 王佳健

數娛工廠出品

“拍攝加剪輯, 總共四天, 我們預計這個5分鐘的短片會有千萬級的流量。 ”

侍雄洲把身體斜靠在咖啡吧柔軟的沙發裡,

2天只睡了4個鐘頭, 加之下午1點的黃金光線, 讓眼前這個八尺男子眼光迷離。

“有點迷糊, 我去抽根煙, 待會聊。 ”

侍雄洲是二更副總裁, 負責二更導演生態建設, 讓他連軸轉的專案是剛剛結束的二更學院第一期培訓班, 而他說起來眼睛都要放光的片子叫《藝加文》, 來自天津一位學員的“畢業”作品, “這可能是二更未來想要的東西。 ”他說。

二更, 這個在2014年11月從商業視頻機構轉身短視頻的創業公司, 2017年1月完成B輪1.5億融資, 落地北京、成都、西安等十幾個城市站, 全網粉絲超過3000萬, 累計播放近百億次, 堪稱短視頻領域的爆款機器。

2016年3月, 二更學院第一期的培訓班開始招募學員, 限額30人, 不交代學費金額, 也不確定時間, 地點定在杭州,

簡直就像是街邊電線杆上無良商家貼的詐騙廣告。

結果踴躍報名的人員突破了400人, 除了短視頻創業者, 不乏廣電系統的資深導演、影視院校老師, 乃至國外友人。 這看上去像是二更手裡攥著關於爆款短視頻的“通關秘笈”, 而二更學院更多被理解為了“短視頻速成培訓班”。

抽完煙回來, 侍雄洲已經滿血復活, “你們這是要懟北影上戲?”他標誌性的哈哈大笑, “二更學院不以盈利為目的。 ”

二更學院第一期70個學員分成10組, 花4天時間拍出了8部短視頻, 侍雄洲信誓旦旦千萬流量, 二更, 真有短視頻界的“葵花寶典”?二更學院的背後會是二更怎樣的佈局?

▲二更副總裁侍雄洲

4天拍出一部千萬流量短視頻

“本來30個名額, 然後增加到50個, 最後硬生生擠成了70個, 一定要刹住了。 ”侍雄洲回憶, 這裡面竟然還有來自韓國和澳洲的慕名者。

翻開二更學院第一期的課程表, 主要是3天理論加4天實踐, 授課導師包括了紀錄片導演梁碧波、肖崴等, 也包括二更CEO李明、總編輯王群力以及首席運營官皮行早。

相比這波大咖, 或許課程內容更讓人垂涎三尺, 如《二更短視頻特點與創造原則》、《二更作品方法論》、《新媒體短視頻內容運營創新》等等, 完全就是二更爆款短視頻的一手攻略。

▲二更學院第一期課程表

“我把他們虐慘了。 ”侍雄洲嘿嘿大笑, 前三天的理論學習,

從早上9點一直到晚上7點, 四天的實戰拍攝乾脆搬到了網吧, “為了創造競爭的氛圍。 ”

從遼寧匆匆而來的曲峻良對二更副總編輯宋泓的口訣印象深刻, 如何做好一個微紀錄片?宋泓說, “一定選題, 二定結構, 三定細節, 四定畫面, 五定節奏。 ”最終, 他用3個小時闡述了這個方法論, 曲峻良像個好學的學生, 悉數記錄。

實踐課時, 學員被分成了5大組, 10小組, 每大組都有一個帶隊導演、攝像老師及組長。 每個大組由抽籤確定一個選題, AB兩小組同題競爭。

2天拍攝加2天剪輯, 熟悉視頻創作的人都心領神會其中的挑戰。

最終, 經歷差不多三天三夜通宵達旦的折磨, 5組學員共交出了8部短片。 而目前, 已經上線的片子流量最高的是《人間煙火》, 全網播放量800萬,主角是杭州“好食堂”老闆老馬,故事講述他在美食路上的心路歷程,以及他對美食和生活的理解。

不過,挑剔的二更總編輯王群力卻說,“總體有些亂,到後面稍微有些思路不清晰,我們在講故事的時候,應該像削蘿蔔皮一樣,一層一層的卷起來,始終圍繞著中心。”

讓王群力眼前一亮的作品名叫《藝加文》,它講述了著名咖啡人,凡人及木心咖啡館老闆李加文的故事。

“片子把一個在杭州漂泊二十多年的所謂‘文藝青年’的境遇、心緒和個性,溫和平靜地展現了出來,我很感動。”他說。

這個片子雖然還未上線,而根據經驗,侍雄洲判斷,作品很可能會突破千萬播放量,雖然它僅僅用了4天時間就被創作了出來。

▲學員們熬夜剪輯短視頻

瘋狂背後是脫節的短視頻人才鏈

三天打造一個爆款,除了二更的方法論,不可否認的是,二更學院第一期的學員並非行業小白,多半是有經驗的從業者,甚至有一定成就,屬於“帶藝求學”。這其中就包括了來自浙江傳媒學院的老師,也有像來自蘇州廣電的資深導演。

如今,二更學院第二期已經開始,從 5月21日到30日,4天理論,5天拍攝剪輯,外加1天點評,收到的報名表超過了1000份,最終,挑選出了100名學員。

火爆的報名讓侍雄洲頗感意外,在他看來,一個重要的原因在於,不到二年時間,二更產出了2000多部片子,這些短視頻兼具藝術性和互聯網影響力,為二更在短視頻製作上創造了一種標杆地位。

侍雄洲介紹,短視頻經歷2016年的瘋狂,2017年競爭更激烈。而在傳統電視臺系統裡的創作者,雖然對內容把握很精准,但對互聯網運營知之甚少,找不到有網感的內容。傳統製作公司則只負責制作內容,不負責傳播,這類需求已經越來越小,如何製作具有傳播能力的短視頻他們束手無策。能力成為阻礙這些短視頻從業者脫穎而出的最大挑戰。

程炯是蘇州廣電總台短視頻工作室的運營總監,二更的這次培訓,程炯帶著團隊6人參與其中,他告訴《數娛工廠》,這個團隊基本由新聞從業人員轉型而來,在鏡頭敘事能力上有所欠缺,從2月份以來,整個團隊一直處於培訓的節奏之中。“一週一訓,每天頭腦風暴。”他說。

蘇州廣電的副總編輯王曉雄揶揄說,“四十幾歲人在網吧裡熬夜剪片,你們吃了什麼藥,進了什麼魔鬼訓練營。”

二更到底能給這些從業者帶去什麼呢?侍雄洲說,二更學院一不教剪輯軟體的使用,二不教攝像技術,而是給出基於二更經驗而來的方法論。

“今年我們至少會完成500人次的培訓,甚至會去到地方、高校,或是將理論的課程搬到線上,這是我們的一個規劃。”侍雄洲說。

而接下來,在課程內容的設置上,二更學院也會從非虛構類拍攝向MV等不同題材、類型擴張,同時也會就工種進行針對性課程的研發。

快速擴張下的導演生態

其實,早在2016年9月,二更就啟動了全國高校導演扶持計畫,並對外宣稱,以期構建二更的導演生態圈,據侍雄洲透露,此後的2016年,由他帶領的團隊就進入了5個城市近20所高校。

以簽約註冊的方式,二更希望招募在影像拍攝、製作、生產等方面具有專業技能、愛好的高校學生群體進入導演生態系統。二更承諾將給予後續專業指導和總計1000萬元的扶持資金。

而此番上線的二更學院,同樣基於導演生態的考慮,“漏斗作用”,把優秀的導演和作品沉澱在二更的體系之中,侍雄洲如此描述二更學院的初衷。

在二更學院首期的畢業生中,“畢業作品”可以得到二更的流量支持,學員也能獲得與二更城市站的合作權,成為二更的合作夥伴。

而其實,除了上述兩個項目外,二更會協助導演參加全球一百多個電影節與電影展,從而構建與更多專業導演的合作。

“具有層級的導演生態金字塔,為影視行業內處於不同階段和狀態的創作者規劃不同的上升路徑。”二更CEO李明曾如此描述二更的導演生態。

“去年1200部,今年5000部,目前的製作能力遠遠不夠,我們希望做成頭部內容,所以就需要更多的導演、人才,彙聚到二更,和二更發生關係,這是我們的目的。”侍雄洲說,構建導演生態的原因做終還是會落腳在二更的發展。

確實如此,對於二更這個創業公司而言,發展的步子邁得不可謂不快,目前,二更已經落地了成都、西安等全國十多個城市站,建立了包括財經、娛樂、文化、生活四個板塊20多個子品牌。

但競爭同樣激烈,比如,魔力TV,這個以40萬創作人社區為基礎發展起來的MCN機構,目前已經擁有上百個短視頻IP,而在秒拍每月公佈的短視頻MCN機構排行榜也可以看出,對於頭部機構而言,對頭部創作者的爭奪非常激烈。“一定是頭部內容才有流量。”侍雄洲說。

可以預見,2017年,帶著盈利的預期和憧憬,像二更這類行業的先行者,依然需要快速成長,構建各自的護城河。

與其說這是二更或某個個體的瘋狂,不如承認,短視頻與商業業態的接入,勢不可擋的來了。

全網播放量800萬,主角是杭州“好食堂”老闆老馬,故事講述他在美食路上的心路歷程,以及他對美食和生活的理解。

不過,挑剔的二更總編輯王群力卻說,“總體有些亂,到後面稍微有些思路不清晰,我們在講故事的時候,應該像削蘿蔔皮一樣,一層一層的卷起來,始終圍繞著中心。”

讓王群力眼前一亮的作品名叫《藝加文》,它講述了著名咖啡人,凡人及木心咖啡館老闆李加文的故事。

“片子把一個在杭州漂泊二十多年的所謂‘文藝青年’的境遇、心緒和個性,溫和平靜地展現了出來,我很感動。”他說。

這個片子雖然還未上線,而根據經驗,侍雄洲判斷,作品很可能會突破千萬播放量,雖然它僅僅用了4天時間就被創作了出來。

▲學員們熬夜剪輯短視頻

瘋狂背後是脫節的短視頻人才鏈

三天打造一個爆款,除了二更的方法論,不可否認的是,二更學院第一期的學員並非行業小白,多半是有經驗的從業者,甚至有一定成就,屬於“帶藝求學”。這其中就包括了來自浙江傳媒學院的老師,也有像來自蘇州廣電的資深導演。

如今,二更學院第二期已經開始,從 5月21日到30日,4天理論,5天拍攝剪輯,外加1天點評,收到的報名表超過了1000份,最終,挑選出了100名學員。

火爆的報名讓侍雄洲頗感意外,在他看來,一個重要的原因在於,不到二年時間,二更產出了2000多部片子,這些短視頻兼具藝術性和互聯網影響力,為二更在短視頻製作上創造了一種標杆地位。

侍雄洲介紹,短視頻經歷2016年的瘋狂,2017年競爭更激烈。而在傳統電視臺系統裡的創作者,雖然對內容把握很精准,但對互聯網運營知之甚少,找不到有網感的內容。傳統製作公司則只負責制作內容,不負責傳播,這類需求已經越來越小,如何製作具有傳播能力的短視頻他們束手無策。能力成為阻礙這些短視頻從業者脫穎而出的最大挑戰。

程炯是蘇州廣電總台短視頻工作室的運營總監,二更的這次培訓,程炯帶著團隊6人參與其中,他告訴《數娛工廠》,這個團隊基本由新聞從業人員轉型而來,在鏡頭敘事能力上有所欠缺,從2月份以來,整個團隊一直處於培訓的節奏之中。“一週一訓,每天頭腦風暴。”他說。

蘇州廣電的副總編輯王曉雄揶揄說,“四十幾歲人在網吧裡熬夜剪片,你們吃了什麼藥,進了什麼魔鬼訓練營。”

二更到底能給這些從業者帶去什麼呢?侍雄洲說,二更學院一不教剪輯軟體的使用,二不教攝像技術,而是給出基於二更經驗而來的方法論。

“今年我們至少會完成500人次的培訓,甚至會去到地方、高校,或是將理論的課程搬到線上,這是我們的一個規劃。”侍雄洲說。

而接下來,在課程內容的設置上,二更學院也會從非虛構類拍攝向MV等不同題材、類型擴張,同時也會就工種進行針對性課程的研發。

快速擴張下的導演生態

其實,早在2016年9月,二更就啟動了全國高校導演扶持計畫,並對外宣稱,以期構建二更的導演生態圈,據侍雄洲透露,此後的2016年,由他帶領的團隊就進入了5個城市近20所高校。

以簽約註冊的方式,二更希望招募在影像拍攝、製作、生產等方面具有專業技能、愛好的高校學生群體進入導演生態系統。二更承諾將給予後續專業指導和總計1000萬元的扶持資金。

而此番上線的二更學院,同樣基於導演生態的考慮,“漏斗作用”,把優秀的導演和作品沉澱在二更的體系之中,侍雄洲如此描述二更學院的初衷。

在二更學院首期的畢業生中,“畢業作品”可以得到二更的流量支持,學員也能獲得與二更城市站的合作權,成為二更的合作夥伴。

而其實,除了上述兩個項目外,二更會協助導演參加全球一百多個電影節與電影展,從而構建與更多專業導演的合作。

“具有層級的導演生態金字塔,為影視行業內處於不同階段和狀態的創作者規劃不同的上升路徑。”二更CEO李明曾如此描述二更的導演生態。

“去年1200部,今年5000部,目前的製作能力遠遠不夠,我們希望做成頭部內容,所以就需要更多的導演、人才,彙聚到二更,和二更發生關係,這是我們的目的。”侍雄洲說,構建導演生態的原因做終還是會落腳在二更的發展。

確實如此,對於二更這個創業公司而言,發展的步子邁得不可謂不快,目前,二更已經落地了成都、西安等全國十多個城市站,建立了包括財經、娛樂、文化、生活四個板塊20多個子品牌。

但競爭同樣激烈,比如,魔力TV,這個以40萬創作人社區為基礎發展起來的MCN機構,目前已經擁有上百個短視頻IP,而在秒拍每月公佈的短視頻MCN機構排行榜也可以看出,對於頭部機構而言,對頭部創作者的爭奪非常激烈。“一定是頭部內容才有流量。”侍雄洲說。

可以預見,2017年,帶著盈利的預期和憧憬,像二更這類行業的先行者,依然需要快速成長,構建各自的護城河。

與其說這是二更或某個個體的瘋狂,不如承認,短視頻與商業業態的接入,勢不可擋的來了。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