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為什麼它明明要死了,卻叫做超新星呢?

超新星, 是某些恒星在演化接近末期時經歷的一種劇烈爆炸。 這種爆炸都極其明亮, 過程中所突發的電磁輻射經常能夠照亮其所在的整個星系, 並可持續幾周至幾個月才會逐漸衰減變為不可見。 對於大品質的恒星, 由於品質巨大, 在它們演化到後期時, 當核心區矽聚變產物-鐵-56積攢到一定程度時, 往往會發生大規模的爆發, 這種爆炸就是超新星爆發。

恒星爆發的結果:(1)恒星解體為一團向四周膨脹擴散的氣體和塵埃的混合物, 最後彌散為星際物質, 結束恒星的演化史。 (2)外層解體為向外膨脹的星雲, 中心遺留下部分物質坍縮為一顆高密度天體, 從而進入恒星演化的晚期和終了階段。

這裡畫的「紅巨星」, 是演化接近末期恒星, 燃燒的物質不斷在減少。

一般人形容星球的大小, 常用「太陽的幾倍」的說法。 在太陽的8 倍大以內都可以算是「瘦子」。 這顆老人星如果是那種瘦子星的話, 剛才說的重力塌縮會在半途停止。 它不會完全塌縮, 變成一塊中子, 在氫和氦等「燃燒物質」還殘留的狀態停止重力塌縮。 由於核融合還在繼續, 所以會發出微弱的光, 是一種美麗的死法, 以這種方式死去的星, 叫做「白矮星」。

但是, 比太陽大10倍以上的胖子星會變成什麼樣呢?因為重力太大, 它會以猛烈的力道塌縮。 燃燒物質一用完, 便急速收縮, 因為力道太猛烈, 物質激烈碰撞而產生爆炸。 這種爆炸叫做超新星還沒有到﹁超﹂程度的爆炸, 就叫新星

為什麼它明明要「死了」,

卻叫做「新星」呢?因為從前並不知道這是星球死掉的狀態。 它本來是一顆會發光的恒星, 但是因為距離地球太遠了, 我們看不見。 但在它死掉的瞬間, 因為爆炸而發出極為明亮的光, 古代人看到時便說「啊, 那裡有一顆新的星星!是新星啊!」於是就這麼取名了。 其實它不是新生的星, 而是死亡的星, 但古代人不知道。 它有這麼個歷史的緣由。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