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北約峰會看點:北約想討“定心丸”,特朗普想討“份子錢”

最近幾周, 在美國白宮, 理查·尼克森一下子成了熱門詞彙。 美國有線新聞網(CNN)報導稱, 人們似乎忽略了他與現任總統特朗普的另一個共同點——特朗普將在比利時首都布魯塞爾參加北約峰會;48年前, 尼克森也將那裡作為首次外訪目的地, 也同樣與北約首腦們面對面交流。 《今日美國報》報導稱, 今天, 特朗普與其他盟友國首腦的會談可能圍繞兩個問題:華盛頓對北約的承諾、其他成員的軍費支出。

中國社科院美國研究所助理研究員刁大明對解放日報·上觀新聞指出, 此次北約峰會最大的看點是特朗普對北約的表態,

即未來特朗普政府對北約政策是否會有調整。 《今日美國報》評論稱, 北約領導人高度關注特朗普的講話。 其背後的“賭注”很高:特朗普的支持, 或者不支持, 可以從根本上決定北約的未來——這個68歲的軍事聯盟在二戰的灰燼中鍛造而生, 在冷戰期間與蘇聯的鬥爭中成長, 並在打擊恐怖主義時代不斷壯大。  

眾所周知, 北約“過時”, 是特朗普在上任前多次使用的措辭。 當他談到如何對這個擁有28個成員的聯盟得出這一判斷時, 他迅速把“成本太高、負擔太重”作為其主要論據。 特朗普反復強調, 北約盟國必須增加國防開支, 否則, 美國準備讓這些國家自衛, “我們別無選擇”。

無獨有偶, 特朗普不是唯一一個在盟友中製造懷疑情緒的人。

今年2月, 美國防長馬蒂斯第一次訪問北約總部時說, 如果盟友不擴大防務支出, 美國可能“減少”承諾。 幾天後, 副總統彭斯表態, 北約成員國間支出不平衡“侵蝕了聯盟的基礎” 。

但是, 正如美國媒體所說, 特朗普是位“善變”的總統。 《今日美國報》評論稱, 上任四個月以來, 特朗普在與世界領導人會面時總是表現出“轉變觀點”的傾向。 對北約也不例外。 今年4月北約秘書長斯托爾滕貝格訪美時, 特朗普就上演了態度大逆轉, 不僅重申北約對美國和歐洲安全的重要性, 更表示“北約不再過時”。 此次, 將北約峰會列入首次外訪日程, 也體現了特朗普的某種“在意”。

“北約盟友們正在等待一顆‘定心丸’”, CNN如是評價歐洲方面對特朗普講話的期待。

《今日美國報》報導稱, 北約成員國想聽到特朗普的承諾:對《北大西洋公約》第5條款的無條件支持, 即當一國遭受攻擊時, 各成員國承擔共同防禦義務。 特朗普至今還沒有做出過這樣的承諾。  

CNN指出, 此外, 盟國還想知道, 美國總統是否能夠與他們“分享”對俄羅斯威脅的擔憂。 到目前為止, 特朗普對俄羅斯及其總統普京的表態有所“偏轉”。 本周將是美國總統表達“堅定立場”的一個機會。

那麼, 美國方面對這次峰會又有哪些期待?刁大明指出, 特朗普此行帶著兩方面目標:加強反恐合作、向其他成員要錢。

具體而言, 首先, 特朗普希望北約成員在參與反恐行動時“既出錢又出人”。 北約方面支援加強反恐合作, 但他們不傾向于動用武力參與。

在曼徹斯特爆炸後, 各國反恐意願將更加強烈, “這個目標達成的可能性會更大一些。 ”刁大明說。 在反恐維度上如何開展具體合作、平衡各國利益, 可能會是此次峰會的一大討論點。

第二, 在“要債”問題上, 特朗普要求各國履行2024年前將國防開支增加到GDP2%, 但是這個目標短期內恐難達成。 目前28個成員國內達到這個標準的僅有美國、英國、希臘、波蘭、愛沙尼亞5國。 刁大明進一步指出, 這個目標在各國遇到各種阻礙。 比如德國的軍費開支只占到GDP的1.2%左右, 而且它是國家財政的強制性支出, 不可能在一兩年內迅速調整;在一些北歐國家裡, 減稅呼聲強烈, 並沒有多餘的財力來提高國防支出;東歐國家最初加入北約的目的就是“搭便車”,

享受西歐的軍費援助, 他們更不會願意多掏錢。

其實, 特朗普並不是第一位要求歐洲盟國做更多事情的美國總統。 自杜魯門總統以來, 幾乎每一位總統以這樣或那樣的方式, 提出過相似的要求。 然而, 不同的是, 特朗普的言下之意是, “各國多出錢”是美國對北約履行承諾的“條件”。

但是, 也有分析人士認為, 這種“前提條件”只是說說而已, 美國不可能真正拋棄北約。 刁大明指出, “錢和承諾”真實反映了美國對於北約的雙重利益考量:一方面, 美國認為自身承擔過多開支的模式不可延續, 歐洲盟友必須多出“份子錢”;但另一方面, 與北約盟友維持關係、保持對歐洲的控制力, 是美國海外利益的一根支柱, 美國不可能自毀利益。

文/安崢

文/安崢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