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從憶苦思甜的麩皮糕想到旅遊和生活的差別

此貼, 從龍谷麗人前輩一貼引出來。

據說, 以前沒得吃, 只能吃米糠和麩皮, 甚至某一個時段, 糠都沒得吃。

貓頭哥小時候, 也吃過麩皮糕, 貓爸吩咐, 貓媽做的。 不過, 那已經是摻了米粉的, 還加糖的。 第一塊, 感覺很好吃, 第二塊, 味道就變了, 第三塊, 則是感覺糙啦啦的, 吃不下了。 貓頭哥吃過多塊, 因而懂得這個味道的感覺變化過程。

聽說過:比貓頭哥大幾歲的那個年紀。 某校, 給孩子憶苦思甜, 請了一個老人淚流滿面地做報告之後, 為了讓孩子們有感性認識, 沒人發一塊麩皮糕吃。 當然, 和貓頭哥吃的那種差不多,

不是“正宗”的。 吃後, 老師大概根本不知道孩子們的喜悅表情, 還問好不好吃, 結果, 有個同學沒按照“標準答案”來, 而是居然說好吃。 於是, 他被批了好幾天, 全校寫檢討。

他能檢討出什麼來?檢討書肯定是抄別人的八股文。

插一個段子:憶苦思甜的人, 哭慘了, 說“我死掉的時候, 我爹才三歲啊!”, 幾秒鐘之後, 台下笑笑的騷動之後, 是一陣大笑。

大凡看到美麗的風光, 貓頭哥往往回帖“只可遠觀不可近看”。 這其實是智商的要求。 哪怕你是城裡人, 總也看過城市的航拍圖吧?和自己看到的, 肯定有區別的。 沒有區別的, 那只能存在於理想中。

其實, 除了能看不能看, 風景存在的意義是為了什麼?生活。 不能生活的風景, 你羡慕個啥?那些認為美麗的,

你住一個月試試!!!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