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憶陳紹蕃:或許天上也需要一座鋼結構天橋

“先生去了, 或許天上也需要一座鋼結構天橋。 ”在西安建築科技大學的官微, 有人為這位鋼結構“老兵”留下了這樣的別語。

3月23日淩晨, 我國鋼結構事業開拓者、西安建築科技大學教授陳紹蕃走了。

陳紹蕃在書房認真研究。 子辰攝

開疆辟土, 參與創立西安建築工程學院

陳紹蕃祖籍浙江海鹽, 1919年2月2日生於北京, 1940年畢業於上海中法工學院土木工程系, 1943年于重慶國立中央大學研究院結構工程學部獲碩士學位, 1941年至1949年先後在綦江導淮委員會和中國橋樑公司從事工程設計工作。

在那個風雨飄搖的年代, 陳紹蕃的父親決意帶全家遷往臺灣。 他坦然告訴父親, 國家建設需要, 他要留下來。 1950年是其人生的重大轉折, 他應聘到東北工學院, 開始了鋼結構研究和教學生涯。

面對他人的不解, 陳紹蕃回答:“若能帶出一批從事此項工作的年輕人, 遠比一個人幹更好。

”1956年, 他隨東北工學院建築系來到古城西安, 成為西安建築工程學院(西安建築科技大學前身)的首批創業者之一。

20世紀50年代, 國際上鋼結構事業已呈蓬勃之勢, 可我國受鋼產量的限制, 鋼結構建築的研究和應用並未得到理論界和政府的重視。 陳紹蕃認為, 要趕上時代步伐, 就必須重視對鋼結構技術的研究和推廣工作。

他密切追蹤國際鋼結構科研發展情況, 深入建築工地, 現場考察鋼結構專案, 掌握收集第一手資料, 很快就以其敏銳的洞察力、開闊的視野、扎實的理論基礎、豐富的實踐經驗, 從一大批中青年學者中脫穎而出。

忍住病痛, 所編教材成專業首選

陳紹蕃精通英語、法語, 也能閱讀俄文、德文專業書籍和文獻資料。

他在國際權威學術會議和期刊發表了多篇學術論文, 其研究和學術水準得到國際學術界和組織的廣泛認可。 1980年, 陳紹蕃帶領我國專家組參加了《鋼結構材料與設計》國際標準討論會, 對標準草案的錯誤之處提出了修改意見。

“做學問來不得半點馬虎, 要經得起時間的檢驗。 ”從1974年編制我國第一部《鋼結構設計規範》起到2003年的第三部, 作為主要參與人, 陳紹蕃都被委以重任。

為了編制好規範, 陳紹蕃在編制、修訂過程中, 經過理論推導、實驗驗證後提出了許多具有創新意義的新規定, 多處修正了參考藍本及舊版本中的不當和錯誤之處。

陳紹蕃對事業愛得執著。 當年, 他負責主編我國高校第一本統編本科教材《鋼結構》。

為編出反映科技先進水準且又便於學生學習的教科書, 他傾注了大量心血。

在編寫的關鍵時刻, 年近花甲的陳紹蕃腿部骨折住進了醫院。 儘管飽受疼痛折磨, 但硬是在病床上完成了所有工作。 這本教材後經不斷充實完善, 成為全國眾多高校相關專業本科生鋼結構課程的首選, 印數始終保持全國鋼結構教材之冠。

陳紹蕃多年潛心研究, 筆耕不輟。 中國工程院資深院士錢令希在2004年給陳紹蕃論文集作序時寫道:“這僅是他工作的一個小結, 因為他現在還在不停地工作, 不斷地寫新的文章。 ”2006年, 由他主編的八十余萬字的《現代鋼結構設計師手冊》正式出版。 同時, 作為總負責人的他還擔任了我國《鋼結構設計規範》英文版翻譯校對工作。

奮鬥終生, 80歲“從零學起”電腦

陳紹蕃教書育人六十餘載, 桃李天下。 他培養了我國鋼結構領域的首批博士研究生, 其中, 不少弟子成為了大學教授和鋼結構領域的知名專家。 在工作與生活中, 導師的言行已成為他們自己做導師、帶研究生的一杆尺規。

西安建大土木學院楊應華教授是陳紹蕃的學生。 據他回憶, 有一次畫插圖, 當時還是用鴨嘴筆在硫酸紙上畫, 將一根微曲的杆畫得接近直線。 陳紹蕃發現後, 說絕對不行, 必須重繪。 重新繪製後, 經他再度審查滿意後才同意使用。

他對學生從嚴要求, 自己更是身體力行。 他有時把自己的稿件交給學生們提意見, 他總是把字母、代號、公式, 非常工整地用楷體或印刷體書寫, 讓人容易閱讀。

為了及時掌握國際有關鋼結構的動態前沿,陳紹蕃在80歲時開始學習電腦,憑著頑強的毅力,很快掌握了基本操作。

“跟隨先生求學多年,先生不僅給我傳授了豐富的專業知識,最重要的是教給了我獲取知識的方法、不斷開拓進取、勤奮嚴謹的治學精神及做人的道理。這一切,我從陳先生那裡繼承來,又將傳給我的學生。”陳紹蕃的弟子、清華大學郭彥林教授如是說。

據悉,近一兩年,陳紹蕃多次因病住院。每天僅有兩個小時能坐起來活動,但他對專業問題的思考卻從未停止。精神狀態好的時候,他左手拿著放大鏡,右手執筆,看看文獻,改改論文。

最近幾年,陳紹蕃每年都有論文在國內外有影響力的期刊發表;直至離世前,還有兩篇在修改中。

讓人容易閱讀。

為了及時掌握國際有關鋼結構的動態前沿,陳紹蕃在80歲時開始學習電腦,憑著頑強的毅力,很快掌握了基本操作。

“跟隨先生求學多年,先生不僅給我傳授了豐富的專業知識,最重要的是教給了我獲取知識的方法、不斷開拓進取、勤奮嚴謹的治學精神及做人的道理。這一切,我從陳先生那裡繼承來,又將傳給我的學生。”陳紹蕃的弟子、清華大學郭彥林教授如是說。

據悉,近一兩年,陳紹蕃多次因病住院。每天僅有兩個小時能坐起來活動,但他對專業問題的思考卻從未停止。精神狀態好的時候,他左手拿著放大鏡,右手執筆,看看文獻,改改論文。

最近幾年,陳紹蕃每年都有論文在國內外有影響力的期刊發表;直至離世前,還有兩篇在修改中。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