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軍事>正文

按刺刀的衝鋒槍,日本的100式衝鋒槍就是它的仿製品

德軍在一戰中認識到了衝鋒槍的巨大潛力, 戰後便在伯格曼MP18衝鋒槍基礎上研製出MP34衝鋒槍。 為了規避凡爾賽和約, 德國在1929年收購了瑞士蘇羅通(Soloth盯n)公司, 開始秘密生產樣槍, 最初該槍被命名為蘇羅通S1一100衝鋒槍, 後來按照德國方式命名為MP34。 由於蘇羅通公司的生產能力不足, 德國又買下了奧地利斯太爾公司(Steyr)控股權, 在該公司生產MP34。 因此該槍也被稱作斯太爾一蘇羅通MP34衝鋒槍。

斯太爾MP34衝鋒槍由奧地利斯太爾-曼利夏有限公司製造, 採用簡單 的後坐式自動方式, 發射9mm斯太爾彈或盧格彈, 理論射速500發/分。 這款衝鋒槍製作精良, 結實堅固, 性能比伯格曼MP28要優秀, 但結構也更複雜。 同 時期, 伯格曼也推出了一款叫做MP34的衝鋒槍, 這種衝鋒槍不僅名稱、外形與斯太爾MP34類似, 而且內部結構也很相似。 但是, 由於斯太爾MP34更為優 秀, 它取代了伯格曼衝鋒槍。 後來日本的100式衝鋒槍是MP34的仿製品。

這是一款結實堅固、製作極其優良的武器。 該槍在德國設計, 經過設在瑞士的一家德國公司完善, 最後由奧地利製造。 奧地利軍隊最先使用, 後被德國軍隊小範圍採用, 在1942年被萄葡牙採購。 該槍直到20世紀70年代末還被葡萄牙的稅務檢察官員使用。

還有一批被改制成使用9×19毫米巴拉貝魯姆手槍彈, 供德軍在1938年-1939年間使用。

MP34採用自由槍機式自動原理, 可單、連發發射, 輕扣扳機為單發, 將扳機扣到底為發。 其槍管外設有護筒, 可防止射擊過程中灼熱的槍管燙傷射手。 彈匣水準插入機匣左側。

其機匣蓋鉸接在機匣頂部, 按壓機匣尾帽便可向上打開機匣蓋但在使用中曾出現機匣尾帽因外力作用而打開機匣蓋的現象。 為安全起見, 後來設計師在Mp34的機匣蓋尾端設計了一個鎖定鈕壓下該按鈕, 才能打開機匣蓋。

MP34制動裝置為槍栓基體與槍栓氣缸,

這種制動裝置也被用於芬蘭的蘇米1931衝鋒槍。 此外, 從某個角度看MP34也比過去的MP18/MP28更為可靠:之前衝鋒槍的撞針可能引爆正在上膛的彈藥, 而新的設計是在槍栓氣缸下增設一個小觸杆延緩撞針前進, 直到彈藥完全進入正確位置。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