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社會>正文

杭州的哥有張神秘排班表,堅守20年引來央視點贊!

最近, 央視的又一檔正能量節目走進了許多觀眾的視野, 它就是《秘密大改造》。 節目首創14天極限改造的內容形式, 並邀請了12位曾獲得國內外頂尖專業獎項的家裝設計大咖坐鎮, 秘密為12位平民英雄進行全屋免費改造。

這次登上節目的正是杭州的浙江省優秀黨員、杭州市道德模範、朝暉街道“黃飛華愛心車隊”隊長黃飛華。

就像朝暉老小區的很多房子一樣, 60多方的戶型, 原本有些局促。 可是經過設計師的奇思妙想, 空間仿佛被放大了好幾倍, 甚至連黃師傅兒子的漂亮婚房都“變”了出來。

當然, 裝修是瞞著黃飛華進行的。 “要不是走進的是自己家門, 我都懷疑是不是走錯了!” 黃飛華回憶走進“新”家時的那一幕。

面對這份意外的驚喜, 黃飛華特別動容。 “這份驚喜不是對我個人的, 是對我們愛心車隊全體隊員的肯定和鼓勵, 我們會將好事進行到底, 把‘黃飛華愛心車隊’的正能量傳遍神州大地。 ”

承諾就是承諾, 說到就要做到

1996年, 黃飛華成為了一名共產黨員, 1998年開著計程車的黃飛華幫助一位七十多歲的迷路老奶奶回家, 那是他初次感受到助人為樂的喜悅。 予人玫瑰, 手有餘香。 20年來, 黃飛華以行動堅守著當初的那份信念。

約了黃師傅採訪的那天, 正好趕上愛心車隊的服務日。 每個月12號, 在朝暉街道應家橋社區的小公園裡, 黃飛華愛心車隊的的哥的姐們就會帶上各種工具來擺攤, 免費理髮、免費維修家電、修理自行車, 他們放下一天的工作來做志願服務。 而5月份的12號因為下雨天, 所以志願服務順延。 “我們說了每月都會做一次志願服務, 承諾就是承諾, 說到就要做到的。 ”黃飛華認真地說。

左一為黃飛華

57歲的周劍敏正在熟練地給老人理髮, 隨著電動剃刀的上上下下, 乾淨清爽的髮型一下就出來了。 在她的身後還有十多位老人坐在小板凳上, 一邊嘮嗑一邊等著。 每次志願服務, 理髮總是最受歡迎的項目。 有時候志願服務搬到吳山廣場, 隊員們甚至從早忙到下午, 連吃口午飯的時間都沒有。

周劍敏也是位黨員, 開了23年計程車的她更是黃飛華車隊最資深的成員之一。 “10多年了吧, 從最初的十幾人到現在80多人, 一路走來大家都跟親人一樣。 ”周劍敏告訴錢江晚報記者, 黃飛華車隊的前身是FM93電臺的陽光車隊, 是2004年黃飛華帶領21名的哥的姐成立的。 2014年, 在朝暉街道的支持下, 成立了社會組織“黃飛華愛心車隊”;2015年, 成立愛心車隊黨支部。

在應家橋社區, 黃飛華愛心車隊有一間小小的工作室, 除了志願服務的各種工具之外, 工作室裡最顯眼的, 就是掛在牆上的那一面面錦旗。而錦旗的背後,是一個個黃飛華愛心車隊隊友們愛心接力、默默堅守的動人故事。

這張接送排班表,他們已經堅持了整整4年

“三年來愛心接送,一輩子難以忘懷”,這是黃飛華愛心車隊工作室裡,其中一面錦旗上的文字,落款處寫著望江門駱大伯,落款時間是2016年2月。

這是一個仍在延續的故事,算算時間,今年是第四個年頭了。

在黃飛華愛心車隊隊員們的手機上,經常會收到這樣一張排班表,每週二、四、六,從望江門到浙一醫院,一接一送。

駱大伯和愛心車隊的故事,要從四年前的一次媒體求助開始。

四年前,家住望江門的駱大伯通過媒體向社會求助——他的老伴患尿毒癥,又有嚴重的風濕性關節炎,只能拄拐加攙扶,慢慢走,邁不上公車臺階。兒子開公車,上班時間扳牢,沒法接送父母。所以,要常年打車去血透。老人的家住在一個斜坡上頭,每次打車都要等很長時間,有時候甚至等了1個小時都沒打到,每週三次去醫院血透實在不便。黃飛華愛心車隊知道後接了單,此後每週二、四、六,一共來回6趟無償接送,雷打不動。

接送排班表每兩周排一次,最近的這一次接送,5月20日,就是由車隊隊員徐剛和趙靈完成的。

黃飛華說,接下這個愛心接送的任務後,他就給隊裡的隊員們發了短信,大家自願報名,根據報名情況再進行排班。只是沒想到,這個任務一接就接了4年,為了完成這個任務,很多的哥做出了很大犧牲。

“說好的不能遲到,病人站都站不住,哪能讓他們等著。”這是愛心車隊的哥的姐們的原話。

為了能准點趕到接送駱大伯的老伴,黃飛華愛心車隊的司機常常要“空放”,有生意也不做了。有的甚至從機場一路打著空車往回趕,只為了能準時接上老人。而晚上去醫院接老人的的哥,甚至早早就等在附近的社區裡。

“比如約好了晚上6點半到醫院門口接老人,可是老人家做血透的時間並不是每次都掐那麼准的,晚20分鐘、30分鐘的情況都有,加上醫院門口沒辦法停車,怕趕不上接老人,幾位隊員甚至之前的一兩個小時都不敢做生意,提早等在附近的社區裡。耽擱下來的生意真的不好說,有的的哥罰單都吃了好幾張。”黃飛華說,他特別為車隊裡的的哥的姐們感到自豪,“他們都太可愛了,我已經沒辦法用語言來形容了。”

七年相伴見真情,不似親人勝親人

在愛心車隊工作室裡,還有一面錦旗,錦旗上寫著這樣一行字:“七年相伴見真情,不似親人勝親人。”落款處,寫著張德貞敬贈。

這又是一個不得不說的故事。故事的開始同樣是從7年前一個媒體的求助開始。流水東苑的一位居民為鄰居張奶奶尋求幫助,老奶奶獨身一人,沒有子女親朋,90多歲的高齡,就醫是個難題。

得知這個消息後,黃飛華第一時間接下了任務,從此,黃飛華成了張奶奶的“專車司機”。只要老人有需要,黃飛華總會及時出現。這份情誼更不限於此,知道奶奶獨身一人後,每到節假日,黃飛華就會拎上蔬菜水果去探望,他說,老人沒別的,就怕寂寞,陪她聊聊天老人家就特別開心了。

時間回到2014年,黃飛華查出胃癌,住院手術治療。愛心車隊的隊員徐剛主動接過了接送張奶奶就醫的任務。儘管黃飛華再三囑咐徐剛保密,可耐不住張奶奶的軟磨硬泡還是說了實情。90多歲的老人,特地趕到醫院看望黃飛華。人和人之間的感情呐,就是這樣你來我往中越發深厚。

“隊員們真的太可愛了。”黃飛華說,接過護送張奶奶的接力棒後,隊員們一點也不敢馬虎。去年G20期間,張奶奶發來緊急求助資訊,車隊方偉卿等5位師傅兩輛計程車馬上趕到張奶奶家。因為奶奶裝著心臟啟搏器,腿上又裝有不銹鋼管,既不能抱又不能背,隊員們就讓奶奶坐到輪椅上,一前一後抬著奶奶上樓。

方偉卿和隊員就這樣抬著張奶奶上樓。這張照片黃飛華一直存在手機裡,他說隊員們真的太好太可愛了。

“明年奶奶就100歲了,我們隊員都商量好了,要在樓外樓給奶奶擺上一桌,大家一起好好給奶奶祝祝壽。”黃飛華笑說。

正如奶奶在錦旗上寫的那樣,她和愛心車隊隊員們的感情,真的已經是不似親人勝親人。

從最初緊急送醫,全程免費,救了環城東路遭遇車禍的傷患,被工程車碾斷左腿的4歲男孩小赫喆,被嚴重燙傷的小寶寶……到現在望江門駱大伯、大關西三苑虞奶奶、西城花園百歲老人、流水東苑張奶奶、上島公館楊伯伯、郵電新村倪大媽、朝暉七區徐大伯、香石公寓鐘大媽、三裡亭楊師傅、水星閣陳阿姨、美政花園鐘伯伯、朝暉六區錢老師……這些名字,在黃飛華愛心車隊司機們嘴裡,如數家珍,他們都出現在黃飛華愛心車隊的“排班表”裡。

從一個人做好事,到率領一群人做好事,再成為一個區級優秀社會組織從而影響更多人,黃飛華愛心車隊的“愛心”一直在接力中。而這樣的接力,還在繼續。

來源| 錢江晚報

就是掛在牆上的那一面面錦旗。而錦旗的背後,是一個個黃飛華愛心車隊隊友們愛心接力、默默堅守的動人故事。

這張接送排班表,他們已經堅持了整整4年

“三年來愛心接送,一輩子難以忘懷”,這是黃飛華愛心車隊工作室裡,其中一面錦旗上的文字,落款處寫著望江門駱大伯,落款時間是2016年2月。

這是一個仍在延續的故事,算算時間,今年是第四個年頭了。

在黃飛華愛心車隊隊員們的手機上,經常會收到這樣一張排班表,每週二、四、六,從望江門到浙一醫院,一接一送。

駱大伯和愛心車隊的故事,要從四年前的一次媒體求助開始。

四年前,家住望江門的駱大伯通過媒體向社會求助——他的老伴患尿毒癥,又有嚴重的風濕性關節炎,只能拄拐加攙扶,慢慢走,邁不上公車臺階。兒子開公車,上班時間扳牢,沒法接送父母。所以,要常年打車去血透。老人的家住在一個斜坡上頭,每次打車都要等很長時間,有時候甚至等了1個小時都沒打到,每週三次去醫院血透實在不便。黃飛華愛心車隊知道後接了單,此後每週二、四、六,一共來回6趟無償接送,雷打不動。

接送排班表每兩周排一次,最近的這一次接送,5月20日,就是由車隊隊員徐剛和趙靈完成的。

黃飛華說,接下這個愛心接送的任務後,他就給隊裡的隊員們發了短信,大家自願報名,根據報名情況再進行排班。只是沒想到,這個任務一接就接了4年,為了完成這個任務,很多的哥做出了很大犧牲。

“說好的不能遲到,病人站都站不住,哪能讓他們等著。”這是愛心車隊的哥的姐們的原話。

為了能准點趕到接送駱大伯的老伴,黃飛華愛心車隊的司機常常要“空放”,有生意也不做了。有的甚至從機場一路打著空車往回趕,只為了能準時接上老人。而晚上去醫院接老人的的哥,甚至早早就等在附近的社區裡。

“比如約好了晚上6點半到醫院門口接老人,可是老人家做血透的時間並不是每次都掐那麼准的,晚20分鐘、30分鐘的情況都有,加上醫院門口沒辦法停車,怕趕不上接老人,幾位隊員甚至之前的一兩個小時都不敢做生意,提早等在附近的社區裡。耽擱下來的生意真的不好說,有的的哥罰單都吃了好幾張。”黃飛華說,他特別為車隊裡的的哥的姐們感到自豪,“他們都太可愛了,我已經沒辦法用語言來形容了。”

七年相伴見真情,不似親人勝親人

在愛心車隊工作室裡,還有一面錦旗,錦旗上寫著這樣一行字:“七年相伴見真情,不似親人勝親人。”落款處,寫著張德貞敬贈。

這又是一個不得不說的故事。故事的開始同樣是從7年前一個媒體的求助開始。流水東苑的一位居民為鄰居張奶奶尋求幫助,老奶奶獨身一人,沒有子女親朋,90多歲的高齡,就醫是個難題。

得知這個消息後,黃飛華第一時間接下了任務,從此,黃飛華成了張奶奶的“專車司機”。只要老人有需要,黃飛華總會及時出現。這份情誼更不限於此,知道奶奶獨身一人後,每到節假日,黃飛華就會拎上蔬菜水果去探望,他說,老人沒別的,就怕寂寞,陪她聊聊天老人家就特別開心了。

時間回到2014年,黃飛華查出胃癌,住院手術治療。愛心車隊的隊員徐剛主動接過了接送張奶奶就醫的任務。儘管黃飛華再三囑咐徐剛保密,可耐不住張奶奶的軟磨硬泡還是說了實情。90多歲的老人,特地趕到醫院看望黃飛華。人和人之間的感情呐,就是這樣你來我往中越發深厚。

“隊員們真的太可愛了。”黃飛華說,接過護送張奶奶的接力棒後,隊員們一點也不敢馬虎。去年G20期間,張奶奶發來緊急求助資訊,車隊方偉卿等5位師傅兩輛計程車馬上趕到張奶奶家。因為奶奶裝著心臟啟搏器,腿上又裝有不銹鋼管,既不能抱又不能背,隊員們就讓奶奶坐到輪椅上,一前一後抬著奶奶上樓。

方偉卿和隊員就這樣抬著張奶奶上樓。這張照片黃飛華一直存在手機裡,他說隊員們真的太好太可愛了。

“明年奶奶就100歲了,我們隊員都商量好了,要在樓外樓給奶奶擺上一桌,大家一起好好給奶奶祝祝壽。”黃飛華笑說。

正如奶奶在錦旗上寫的那樣,她和愛心車隊隊員們的感情,真的已經是不似親人勝親人。

從最初緊急送醫,全程免費,救了環城東路遭遇車禍的傷患,被工程車碾斷左腿的4歲男孩小赫喆,被嚴重燙傷的小寶寶……到現在望江門駱大伯、大關西三苑虞奶奶、西城花園百歲老人、流水東苑張奶奶、上島公館楊伯伯、郵電新村倪大媽、朝暉七區徐大伯、香石公寓鐘大媽、三裡亭楊師傅、水星閣陳阿姨、美政花園鐘伯伯、朝暉六區錢老師……這些名字,在黃飛華愛心車隊司機們嘴裡,如數家珍,他們都出現在黃飛華愛心車隊的“排班表”裡。

從一個人做好事,到率領一群人做好事,再成為一個區級優秀社會組織從而影響更多人,黃飛華愛心車隊的“愛心”一直在接力中。而這樣的接力,還在繼續。

來源| 錢江晚報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