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科技>正文

騰訊、順豐眼饞的生意!手機線上維修有前途嗎

創業從來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 在追求夢想或理想轉化為現實的過程中, 除了滿路的荊棘外, 更有隨時跌落懸崖的風險。 互聯網+給予人們許多機會的同時, 也暗藏了不少風險, 當互聯網風口不再有風吹出來的時候, 風口上的項目有多少會存在跌個粉身碎骨的可能?

在分享各種創業想法、建議的同時, 電腦報硬派創業者也將同步分析一些互聯網創業領域的成敗案例, 希望大家能從中汲取一些經驗或教訓!

曾經的互聯網風口項目

買得起, 修不起。 手機、單反、平板電腦、筆記本等終端設備的維修一直是讓消費者鬱悶的話題,

各種潛規則加上奸商的坑蒙拐騙, 讓使用者在維修電子產品時總有“被宰”的感覺, 尤其是智慧手機領域, 爆發式增長的市場以及眾多新興互聯網品牌大誕生, 讓不少智慧手機品牌都來不及建設完善的售後管道, 混亂的市場催生了手機線上維修服務。

類似“郵局不努力, 成就了順豐;商場不努力, 成就了淘寶”一樣, 新興智慧手機品牌售後不努力或者說來不及努力, 給予手機線上維修服務成長的機會。 王自如在2014年下半年推出的ZEALER-FIX點醒了市場對手機維修的認知, 閃電修、HI維修、閃修俠、樂樂達、極客修、萬修、51修等等眾多以手機維修服務為核心的平臺如雨後春筍般的冒出, 再加上風投的推波助瀾,

整個智慧手機線上維修服務都成為了2015年至2016年上半年的風口。

巨頭們也混的不如意

風口上的項目不說孵化一兩個類似特斯拉、Mobileye出來, 至少持續的行業景氣度應該能讓進入者多少分到一杯羹才對, 尤其是騰訊和順豐這兩個巨頭先後在2015年加入手機線上維修市場, 也從側面印證了大企業對整個市場成長性的判斷是看多的, 可經過近兩年時間的沉澱, 人們發現當初的樂觀情緒似乎有些過頭了。

SuperFix原本是騰訊推出的O2O手機維修項目, 推出伊始更被捧為有望問鼎手機線上維修市場霸主地位的存在, 但隨著時間的洗滌, SuperFix已經有很長一段時間淡出人們視野了, 基本上所有的手機維修服務到後面都顯示“訂單已滿”,

各論壇陸續傳出懷疑SuperFix已經停運的消息。 筆者即使選擇最常見、最頻繁的iPhone換電池服務其介面也是現實“訂單已滿”。

生命力更強的創業者

巨頭們的手機線上維修業務似乎被殘忍的現實閃了一下腰, 但HI維修、閃修俠等創業企業似乎過得更好一些。 以閃修俠為例,

其成立於2015年1月, 並在2016年5月獲得1000萬元的A輪投資, 小步慢行中已經在北京、上海、深圳、廣州、杭州、重慶、蘇州、南京、武漢、成都等城市開通了上門服務。 同王自如ZEALER-FIX、騰訊SuperFix單純走手機線上維修所不同, HI維修、閃修俠均走的是O2O上門服務模式。

從資本雄厚和宣傳管道看, 騰訊SuperFix和順豐SFFIX順維修都明顯強于這些創業型的手機線上維修平臺, 但兩年多的市場沉澱, 卻讓這些創業型企業活到了最後, 不得不引起人們反思——為何初創企業在手機線上維修平臺領域具有更強的生命力?

重資產領域慎用互聯網思維

2016年中國智慧手機用戶數量將達到6億人, 同時存在十多億次數的手機維修業務, 其中手機螢幕維修的數量將近十分之一, 相對於買一台手機不足5%的淨利率,

2-3小時維修一台手機往往能產生100%的利潤率, 對於習慣薄利甚至虧本運營的互聯網行業而言, 手機維修的確是門很有“錢途”的生意。

過去三年來, 手機線上維修市場無非集中維修和020上門兩種模式, 王自如ZEALER-FIX、騰訊SuperFix和順豐SFFIX都採用的是集中維修模式, 通過互聯網平臺收取訂單, 借助發達的快遞網路接收並返還手機, 將維修人員集中起來, 這樣的模式能夠在最短的時間內向全國大部分城市地區提供覆蓋服務, 並且牢牢控制原材料採購以及人工成本, 賺取利潤大頭, 但這樣的模式經過時間證明似乎很難走通。

而HI維修、閃修俠這類O2O上門模式卻逐步推進後倔強地成長了起來, 相比前一種模式, O2O維修推進速度較慢,很難像傳統互聯網項目一樣快速以資本構築產業壁壘,需要較長的時間一個城市一個城市的尋求合作夥伴,並綜合表現完善自身的服務管道。

手機維修本身就涉及維修師傅個人技術水準高低、物料配件囤貨等諸多重資產運營,“因人而異”的不單單是客戶,更有終端維修技師,追求速度和規模的互聯網思維很難在這個領域取得全面優勢,加上智慧手機市場本身也在不斷洗牌,剩下並成長起來的互聯網品牌本身也在逐步加強自身售後管道建設與完善。

從這個角度看,這類手機線上維修平臺很多時候同手機品牌官方維修是競爭對手,其需要在價格、速度、服務等多方面壓到官方售後管道才能在市場存活並成長。

隨著時間的推移,手機線上維修平臺會越發進入“內憂外患”的局面。降價,難以盈利更別談成長;不降價,又無法同行業對手PK,更無法讓用戶拋棄官方維修管道,兩年的局面讓曾經的互聯網熱門項目漸漸淡出人們視野。

維修死胡洞?迫不及待的轉型

手機線上維修市場一定程度上是為彌補智慧手機市場增長過快而存在的領域,隨著整個智慧手機市場逐漸的成熟和規範,如果協力廠商維修平臺不瘋狂降價死磕官方維修管道的話,很難生存,即使死磕價格,家電市場協力廠商維修的處境恐怕也很難讓這些平臺看到未來的希望,轉型成為每個手機線上維修平臺正在進行的事情。

二手手機的回購與銷售以及螢幕險等增值服務的推出,漸漸成為這類手機線上維修平臺重要的轉型方向。二手手機回購與銷售似乎很符合互聯網平臺輕資產運營的特性,但無論是京東還是淘寶,同樣都投入巨大資源在類似領域,一旦回歸互聯網規模和資本的較量,這類轉型方向恐怕難言樂觀,尤其是二手手機回收和銷售本身也存在大量創業平臺企業存在。

終端消費市場的個人手機維修業務似乎是條死胡洞,但“維修”本就是這類平臺的核心與根本,輕言放棄的轉型更不現實,何不嘗試向B端商務企業領域轉型呢?

面對O2O行業風口已過,上門維修服務已不再新奇,O2O企業開始瞄準B端合作,從C端的單一服務轉向B端的批量、長期服務,尋求被家電品牌、3C品牌、商業設施物業等“包租”,“吃下”品牌廠商的維修服務業務。維修服務平臺天天百應也與蘇甯建立了B端合作,而手機上門維修平臺極客修宣佈與金立手機建立合作,這樣的戰略合作不但可以説明維修平臺鎖定固定客戶,短時間看起來喪失了龐大的潛在市場和可能性,但卻穩紮穩打地提高平臺知名度以及平臺內部資源整合。

活下來才能談夢想,單純C端市場盈利都成問題,傍上手機品牌或者行銷管道,專注維修服務,先在行業洗牌中活下來才是王道。

寫在最後:沉下來未免沒有希望

中國品牌手機在2016年的出貨量達到了新高,出貨總量為4.65億。從售後服務市場來看,目前手機平均維修率在10%-15%,客單價按200-400元計算,2016年中國的市場規模超過百億元。此外,國外手機售後服務收入占銷售收入比在6%左右,而在中國只有2%-3%。

足夠龐大的市場並非沒有任何希望,只不過相比美甲、家政清潔等上門O2O專案,手機上門服務需要較大量的資金後盾,無論是維修技師的招募、培訓、管控還是物料的採購、分配,都需要深入行業終端才能熟悉並嘗試優化,互聯網在大資料、雲計算方面的優勢的確能進一步提升手機售後維修的盈利水準,不過目前整個行業依舊處於積累階段,行業內真正投資C端實現盈利的企業寥寥無幾,大批O2O企業在萌芽中便夭折,當行業真正沉澱下來僅有數家強勢平臺的時候,手機線上維修或許又將引來新的發展階段

硬派創業者期待你的加入

在生活和時間的打磨中,有多少人失去了曾經的理想和夢想?科技,不僅僅是讓我們享受生活的,更應該用科技和知識去改變自己的生活。無數人用辛酸與感動編織著一個又一個的創業故事,無論成敗,都會在時間的洗滌下為世人留下一絲明悟。

硬派創業者期待你的加入,期待你分享你的創業想法與創業故事,無論你是想要創業又或者已經在創業路上還是經歷過創業沉浮,我們都願意傾聽你的故事,並一同分享給更多的人!硬派創業者QQ群:567620240

電腦報新媒體:張毅

點擊下方閱讀原文,關注電腦報新媒體矩陣更多精彩

O2O維修推進速度較慢,很難像傳統互聯網項目一樣快速以資本構築產業壁壘,需要較長的時間一個城市一個城市的尋求合作夥伴,並綜合表現完善自身的服務管道。

手機維修本身就涉及維修師傅個人技術水準高低、物料配件囤貨等諸多重資產運營,“因人而異”的不單單是客戶,更有終端維修技師,追求速度和規模的互聯網思維很難在這個領域取得全面優勢,加上智慧手機市場本身也在不斷洗牌,剩下並成長起來的互聯網品牌本身也在逐步加強自身售後管道建設與完善。

從這個角度看,這類手機線上維修平臺很多時候同手機品牌官方維修是競爭對手,其需要在價格、速度、服務等多方面壓到官方售後管道才能在市場存活並成長。

隨著時間的推移,手機線上維修平臺會越發進入“內憂外患”的局面。降價,難以盈利更別談成長;不降價,又無法同行業對手PK,更無法讓用戶拋棄官方維修管道,兩年的局面讓曾經的互聯網熱門項目漸漸淡出人們視野。

維修死胡洞?迫不及待的轉型

手機線上維修市場一定程度上是為彌補智慧手機市場增長過快而存在的領域,隨著整個智慧手機市場逐漸的成熟和規範,如果協力廠商維修平臺不瘋狂降價死磕官方維修管道的話,很難生存,即使死磕價格,家電市場協力廠商維修的處境恐怕也很難讓這些平臺看到未來的希望,轉型成為每個手機線上維修平臺正在進行的事情。

二手手機的回購與銷售以及螢幕險等增值服務的推出,漸漸成為這類手機線上維修平臺重要的轉型方向。二手手機回購與銷售似乎很符合互聯網平臺輕資產運營的特性,但無論是京東還是淘寶,同樣都投入巨大資源在類似領域,一旦回歸互聯網規模和資本的較量,這類轉型方向恐怕難言樂觀,尤其是二手手機回收和銷售本身也存在大量創業平臺企業存在。

終端消費市場的個人手機維修業務似乎是條死胡洞,但“維修”本就是這類平臺的核心與根本,輕言放棄的轉型更不現實,何不嘗試向B端商務企業領域轉型呢?

面對O2O行業風口已過,上門維修服務已不再新奇,O2O企業開始瞄準B端合作,從C端的單一服務轉向B端的批量、長期服務,尋求被家電品牌、3C品牌、商業設施物業等“包租”,“吃下”品牌廠商的維修服務業務。維修服務平臺天天百應也與蘇甯建立了B端合作,而手機上門維修平臺極客修宣佈與金立手機建立合作,這樣的戰略合作不但可以説明維修平臺鎖定固定客戶,短時間看起來喪失了龐大的潛在市場和可能性,但卻穩紮穩打地提高平臺知名度以及平臺內部資源整合。

活下來才能談夢想,單純C端市場盈利都成問題,傍上手機品牌或者行銷管道,專注維修服務,先在行業洗牌中活下來才是王道。

寫在最後:沉下來未免沒有希望

中國品牌手機在2016年的出貨量達到了新高,出貨總量為4.65億。從售後服務市場來看,目前手機平均維修率在10%-15%,客單價按200-400元計算,2016年中國的市場規模超過百億元。此外,國外手機售後服務收入占銷售收入比在6%左右,而在中國只有2%-3%。

足夠龐大的市場並非沒有任何希望,只不過相比美甲、家政清潔等上門O2O專案,手機上門服務需要較大量的資金後盾,無論是維修技師的招募、培訓、管控還是物料的採購、分配,都需要深入行業終端才能熟悉並嘗試優化,互聯網在大資料、雲計算方面的優勢的確能進一步提升手機售後維修的盈利水準,不過目前整個行業依舊處於積累階段,行業內真正投資C端實現盈利的企業寥寥無幾,大批O2O企業在萌芽中便夭折,當行業真正沉澱下來僅有數家強勢平臺的時候,手機線上維修或許又將引來新的發展階段

硬派創業者期待你的加入

在生活和時間的打磨中,有多少人失去了曾經的理想和夢想?科技,不僅僅是讓我們享受生活的,更應該用科技和知識去改變自己的生活。無數人用辛酸與感動編織著一個又一個的創業故事,無論成敗,都會在時間的洗滌下為世人留下一絲明悟。

硬派創業者期待你的加入,期待你分享你的創業想法與創業故事,無論你是想要創業又或者已經在創業路上還是經歷過創業沉浮,我們都願意傾聽你的故事,並一同分享給更多的人!硬派創業者QQ群:567620240

電腦報新媒體:張毅

點擊下方閱讀原文,關注電腦報新媒體矩陣更多精彩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