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科技>正文

半年研發“吞併”千億級市場,一文詳解Facebook的電信通訊夢

ilieyun)】5月26日報導(編譯:田小雪)

2016年的一天, Facebook的工程師小組在沙發交流討論時提出了一個全新觀點, 試圖開闢出一條前人沒有走過的道路,

顛覆價值3500億美元的電訊通信市場。

工程師指出:“其實, 建立起一個屬於自己的系統並不是什麼難事。 我們可以通過支援有線電纜和無線網路的電訊通信設備來傳輸資料, 在加速傳送速率的同時, 還能降低所需成本, 直接將華為、愛立信、思科和瞻博網路(Juniper Networks)等大型公司提供的昂貴電訊通信設備比下去。 ”

具體說來, 他的建議就是打造電訊通信行業的第一款“組裝電腦”式轉調器, 綜合使用博通公司(Broadcom)和Acacia Communications公司的晶片、Lumentum公司的光學設備, 以及當下新興網路初創企業研發的軟體。

當時, 同樣參與討論的公司工程總監Hans-Juergen Schmidtke, 對這一提議並不看好。

他回憶道:“那時候, 我對這樣一個想法確實是持懷疑態度的。 ”作為一名曾經在瞻博網路公司工作過的工程師, Schmidtke清楚地知道打造一個屬於自己的電訊通信系統要花費多少錢, 需要非常可觀的研發資金投入。 不僅如此, 公司還需要組建起一支專業的團隊, 雇用那些受過特別訓練的工程師。

毫不誇張地說, 在10年前想要創建這樣一個系統,

就好比白手起家創建一家公司。

當然了, 懷疑歸懷疑, 他還是同意幫助整個工程師小組在公司的程式設計馬拉松上設計“組裝電腦”式系統所需的程式。 三個月後, 該小組研發出了一個工作原型。 六個月後的2016年11月, 公司正式推出了真實產品, 並且取名叫做Voyager。

要知道, 當時Voyager的問世, 給原本安逸的電訊通信行業帶來了巨大衝擊波。 各家傳統設備生產商紛紛意識到這樣一點, 那就是幾十年以來他們掌握主導地位並且獲取高額利潤的市場, 即將出現天翻地覆的變化。 而且, 這種變化還不一定是對他們有利的, 甚至還會給他們帶來負面影響。

而導致這一變化出現的“罪魁禍首”, 就是以線上廣告為王牌業務的社交網路公司Facebook。 這家社交網站開始通過一種前所未有的方式,

掌控自己的科技命運。 接下來, 傳統電訊通信設備生產商的產品有著成為商品的風險, 而且他們的市場份額也很可能會遭到限制, 無法增加甚至還會減少。

到現在為止, 除了Facebook自己, 其他一些公司也已經開始了Voyager這款設備的測試使用工作。 比如說, 歐洲電訊通信公司Telia已經在幾千公里甚至幾萬公里的電訊通信網路中嘗試使用Voyager。 再比如說, ADVA Optical Networking是一家來自德國的電訊通信設備製造商, 目前也正在生產這款設備, 幾個星期以前就已經有九家規模不一的大型電訊通信公司進行了設備試用。 另外, 總部位於巴黎的知名電訊通信供應商Orange也已經與資料運營商Equinix和非洲電訊通信公司 MTN達成合作,

現階段正在測試使用這款設備。

Schmidtke表示:“我們通過自己的努力證明, 專業工程師確實可以在半年時間內打造出屬於自家公司的系統。 我們的研發成果改變了整個世界。 ”

據知情人士透露, 起初持懷疑態度的Schmidtke後來成了Voyager的頭號粉絲, 並且將其看作是自己在科技行業中摸爬滾打數十年以來最值得驕傲的事物。 據介紹人說:“Schmidtke和團隊成員出去開會時, 享受的可都是名人般的待遇。 ”

成功轉型

在2016年2月舉辦的全球移動通信大會上, Facebook推出了一項TIP(Telecom Infrastructure Project)電訊通信技術基礎設施專案。 作為該專案的第一款成果產品, Voyager證明了公司年初決策的正確性。

其實,TIP是Facebook在幾年前發起的開放計算項目(即Open Compute Project,以下簡稱OCP)的衍生項目。

而公司之所以發起OCP和TIP這兩個項目,就是因為想要掌握所使用技術的控制權,通過這項技術來為超過18億的用戶提供支持,讓他們上傳海量的照片和視頻,每天更新各種動態。

Facebook表示,多年以來,它一直都在設計和研發屬於自己的資訊技術設備,比如說電腦伺服器、硬碟驅動器或儲存系統,以及資料中心網路。與戴爾、惠普、思科和易安信這類公司的產品相比,Facebook的產品不僅耗費的成本比較低,而且維護起來相對來說比較容易。

現階段,包括亞馬遜和穀歌在內的諸多大型互聯網公司,都在研發屬於自己的技術。但是Facebook不一樣,它公開與其他公司分享了自家的所有設計。所謂公開分享,就是說它不收一分錢將自家公司的技術贈送給別家公司使用,甚至會從一家毫不相熟的公司邀請毫不相熟的人來進行合作。除了設計工作,剩下的所有事務都將會由建有合作關係的生產製造夥伴來完成。簡單地說,這就是一個叫做開源硬體的概念。

這樣一來,不僅Facebook能夠在維護和鞏固自家基礎設施這一塊,順利拿到不少幫助,而且其他公司也能夠以較小的代價使用Facebook的技術。要知道,Facebook的技術是經過專業人員設計和研發,能夠在條件較為苛刻的大型互聯網公司中使用的。

OCP專案的誕生,在極大程度上改變了資料中心技術行業。不僅如此,那些身處這一行業的公司都紛紛表示,Facebook的項目就好像是刮起了一陣風,讓大家都不自覺地跟上了這陣風。舉個例子,蘋果公司一向都是獨來獨往,保持神秘感,這我們都知道。所以據知情人士透露,當它拒絕加入OCP項目,拒絕出一份力促進資訊技術工程師相互合作的時候,不少負責網路開發的工程師就選擇了辭職,轉而創建了一家叫做SnapRoute的新興初創企業,專門為OCP項目參與者研發網路軟體。因此,沒過多久,蘋果公司就也加入了OCP項目,SnapRoute則成為了Voyager誕生的軟體基礎。

OCP項目的出現,給惠普和戴爾這類硬體供應商帶來了不小的市場競爭。他們的最佳選擇就只有加入該組織並且接受“組裝電腦”式系統這一概念,要不然就會被擠出市場之外,導致無法向那些擁有規模較大、運行速度較快的資料中心的公司銷售自家產品。要知道,這中間不光是Facebook一家公司,還包括微軟和高盛等數十家其他公司。

但是,在OCP項目掀起的這場免費開源硬體革命中,似乎有一個關鍵領域遭到了遺忘,那就是電訊通信。從本質上來說,電訊通信設備能夠通過水下電纜和無線網路,來將相距較遠的家庭、企業和資料中心連接起來。

而行業中那些規模較大的電訊通信公司,每年都會在這一塊投入數百萬美元甚至數千萬美元的資金。Facebook首席執行官馬克·紮克伯格在成立Internet.org,向欠發達國家普及互聯網的時候,發現其實這些公司也想要創建一個屬於自己的OCP項目。

Facebook工程副總裁Jay Parikh介紹說:“那時候,我們只是簡單地想要幫助更多人享受互聯網帶來的便利,所以就成立了Internet.org。在那以後,我們又產生了一個想法,就是利用OCP項目來幫助資料中心進行性價比更高的基礎設施建設,提高運行效率和靈活程度,實現更加綠色和持續的開發。與此同時,我們又突然靈光一現,心想是否能將這一套類似的規則體系運用到電訊通信行業中去呢?”

Parikh補充說道:“在OCP這個項目中,我們找到了自己的正確定位,那就是催化劑。我們向能夠解決這些問題的技術當中投入了大量的人力和財力,並且希望可以將這項技術或者智慧財產權普及到整個生態系統當中去,讓所有人都能夠享受這項技術帶來的益處。而Voyager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我們發現這項技術真的能夠解決眾多運營商向來無能為力的問題。”

順利拿下大型合作夥伴

韓國電信公司(即South Korea Telecom,以下簡稱SKT)的首席技術官Alex Choi指出,一般來說,像SKT這樣的電訊通信公司都非常希望擁有更加快速、更加便宜和更加開放的設備。因此,受到Facebook的啟發,他們也決定著手打造屬於自己的設備系統。

Choi表示:“我們之所以想要創建這樣一個系統,完全是受到Facebook的影響。一直以來,馬克·紮克伯格都在不斷強調向偏遠和欠發達地區普及互聯網的重要性。”

2015年和2016年,紮克伯格在全球移動通信大會上做了主旨演講,並且與數家電訊通信公司的高層管理人員進行了溝通交流。

Choi回憶道,當時的紮克伯格就是想知道,究竟是什麼因素導致這些人和這些公司一直不願意親近互聯網。結果他發現,對於電訊通信運營商來說,將電訊通信服務普及到偏遠和欠發達地區,實在是需要投入太多資金。

因此,Facebook就決定説明這些電訊通信公司降低互聯網普及的成本。但其實,歐洲、亞洲和美洲的一些發達國家,也遭遇了這些類似的問題。現階段,人們購入的設備數量大大增加,使用視頻的頻率也在快速提高。在物聯網技術的幫助之下,每天加入互聯網,並且通過電訊通信網路實現溝通和交流的物品超過數百萬。

Choi表示:“目前,互聯網中的訪客數量越來越多,人們的網路使用需求也越來越大,這就意味著我們必須要安裝更多的基站,找到更多的網站,在光纖和骨幹上投入更多資金,並且大力支持基礎設施建設。但是,電訊通信公司並沒有提高收費標準來填補這些高額支出。相反,出於消費者的要求,他們還要在進一步降低資料套餐資費標準的同時,提高套餐中可使用的資料流程量。”

雖然紮克伯格並沒有親自全程負責TIP專案的工作,但是他的這一創意確實激勵了不少人。

所以,當Facebook的兩位高管Aaron Bernstein和Jason Taylor找到Choi,表達了想要創建這一全新組織的想法時,Choi一下子就被吸引了,並且同意擔任TIP專案的總負責人。特別介紹一下,Aaron Bernstein是專門代表Facebook與各家移動供應商商談合作事宜的,而Jason Taylor則是Facebook基礎設施部門的副總裁,同時還是OCP專案的總負責人。

Choi表示,OCP專案為資料中心研發出了不少炫酷的新硬體,而且各家電訊通信運營商也從來沒有像現在這樣形成過如此密切的合作關係。

“一直以來,各家運營商都過分依賴行業中的大型電訊通信供應商。所以,我們試圖通過各種方法讓這些供應商找到自己的創新之道,制定出一種降低收費標準的新方案。雖然這些供應商確實是在努力,也取得了不少成果,但終究還是達不到我們期望中的進步速度。這時候,該怎麼辦呢?只有轉移重心,尋求其他發展機遇。”

Axel Clauberg來自德國電信公司(Deutsche Telekom),他的經歷與Choi頗為類似。說起來,他是從2015年開始接觸Facebook發起的OCP專案的。

鑒於Facebook一直都在出錢出力尋求打造電腦網路的創新方式,所以當時受到這一影響,選擇加入OCP專案的電訊通信公司非常多。該專案摒棄了傳統硬體中所有花哨和複雜的特徵,並且轉而將這些特徵融入到了軟體當中。在企業網路的圈子中,這種做法叫做軟體定義網路。而在電訊通信服務提供者當中,也存在著類似的行為現象,只不過名稱不同,叫做網路功能虛擬化(即Network Function Virtualization,簡稱NFV)。

Facebook並沒有掏錢投資SDN或者NFV,但是在進展比較緩慢、氛圍比較保守的網路工程領域,OCP和TIP這兩個專案已經在很大程度上推進這些概念向前發展了。OCP專案證明,就算是Facebook這類要求較為苛刻的大型互聯網公司,又或是AT&T這類大型電訊通信網路運營商,這項技術都完全能夠勝任,並且將自己的作用發揮到最大。

Clauberg表示:“現在擺在我們面前的是呈指數形式增加的訪客流量,所以我們必須要採取一些合適的措施來應對。”

說實話,除了上文提到的預算資金有限和訪客人數增加,人才爭奪也是一個十分棘手的問題。數十年以前,硬體和通信工程師都會選擇去電訊通信公司工作,設計一些創新性的移動網路等等。但後來,這些人才都流向了思科這樣的科技公司,專門研發那些為互聯網服務的技術。而現如今,他們更是直接去了穀歌和Facebook這樣的互聯網公司,自己動手研發全新硬體,以便擺脫對其他供應商的依賴。

TIP項目為他們提供了一條便捷途徑,在不用偷偷摸摸的情況之下,直接接觸到行業中最為睿智的人才。

與Choi 一樣,Clauberg是以創始董事會成員的身份加入TIP專案的。要知道,不管是韓國電信公司,還是德國電信公司,都是世界上最為先進的電信公司,都是其他國家電信公司學習的榜樣。當然,除了這兩家電信公司,Facebook還成功說服了英特爾的Caroline Chan加入TIP(英格爾也是OCP項目的創始成員)。

下面,要特別介紹的是,來自諾基亞的Laurent Le Gourrierec也是TIP的創始成員,這一點著實讓人意外。

諾基亞的大膽選擇

要知道,將各種符合標準的零部件組裝起來的電訊通信設備,是會對華為、思科和諾基亞這類大型電訊通信設備製造商產生負面影響的。

而且,Voyager並不是唯一一款造成威脅的產品。目前,TIP的OpenCellular項目也正在研發開源4G LTE/LTE基站,以及各種硬體和軟體。

正如Choi所說,TIP想要實現這項技術的“民主化”,讓每一位用戶都能夠使用該技術,並且根據自己的需求進行適當的修改。

不過,IDC網路基礎設施副總裁Rohit Mehra解釋說,TIP項目的影響並不會在短時間之內顯示出來。但是它的目標很明確,那就是促進價值3500億美元的電訊通信設備行業發生顛覆性變革。

這麼說來,從某些方面來看,TIP項目是會對諾基亞的電訊通信業務造成威脅的。

可事實是,作為一家大型電訊通信設備供應商,諾基亞不僅與Facebook建立起了密切的合作關係,而且還是TIP項目的創始成員和董事會成員。

至於原因,公司Le Gourrierec則是這樣解釋的:“當下,世界變化太快,與其堅持自己的固有想法,還不如解放思想,積極面對未來。”

他認為,如果所有事情都發展順利的話,TIP項目和Facebook將會通過全新的電訊通信服務為那些生活在偏遠地區的人們帶去網路,説明各家公司挖掘到更多客戶。

Facebook的擔憂和恐懼

任何事物都是有兩面性的。TIP項目有值得稱讚的地方,自然就有遭到詆毀的地方。有人認為,Facebook通過這一專案擴大了自己的版圖,甚至認為它把手伸得太長了。尤其是在全球移動通信大會上正式推出Voyager之後,議論的人就更多了。

現階段,本質為互聯網公司的Facebook正在通過TIP和OCP這兩個專案生產物理設備。它不僅擁有走在科技前沿的資料中心,還有一大批優秀工程師,另外還擁有屬於自己的電信通訊網路。

或許,在不久的將來,它就會成為佔據主導地位的電訊通信公司和雲服務供應商。因此,有人害怕Facebook會成為第二個亞馬遜或者穀歌。要知道,本質為電商網站的亞馬遜,現在已經通過AWS雲服務成功轉型。

不過,針對這種恐懼言論,Parikh則回應說,Facebook目前完全沒有這樣做的打算。他們只是盡最大努力去説明電訊通信公司解決棘手問題,自己是絕對不會去運營任何網路的。他們的中心思想是分享經驗和技術,以便讓行業中的所有人都獲益。

Choi也表示,Facebook目前所做的一切都是利大於弊的。各家電訊通信供應商收穫的更多是益處,而非威脅。當然了,這些人產生擔憂心理也是可以理解的,畢竟沒有哪家公司希望自己的市場主導地位遭到別家公司的威脅。

但長期看來,不管是Facebook,還是電訊通信供應商,都是能夠從這些項目中收穫益處的。就像亞馬遜推出AWS雲服務一樣,不僅它自己受益,行業中的所有參與者都能夠收穫益處。

本文來自獵雲網,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lieyunwang.com/archives/315185

其實,TIP是Facebook在幾年前發起的開放計算項目(即Open Compute Project,以下簡稱OCP)的衍生項目。

而公司之所以發起OCP和TIP這兩個項目,就是因為想要掌握所使用技術的控制權,通過這項技術來為超過18億的用戶提供支持,讓他們上傳海量的照片和視頻,每天更新各種動態。

Facebook表示,多年以來,它一直都在設計和研發屬於自己的資訊技術設備,比如說電腦伺服器、硬碟驅動器或儲存系統,以及資料中心網路。與戴爾、惠普、思科和易安信這類公司的產品相比,Facebook的產品不僅耗費的成本比較低,而且維護起來相對來說比較容易。

現階段,包括亞馬遜和穀歌在內的諸多大型互聯網公司,都在研發屬於自己的技術。但是Facebook不一樣,它公開與其他公司分享了自家的所有設計。所謂公開分享,就是說它不收一分錢將自家公司的技術贈送給別家公司使用,甚至會從一家毫不相熟的公司邀請毫不相熟的人來進行合作。除了設計工作,剩下的所有事務都將會由建有合作關係的生產製造夥伴來完成。簡單地說,這就是一個叫做開源硬體的概念。

這樣一來,不僅Facebook能夠在維護和鞏固自家基礎設施這一塊,順利拿到不少幫助,而且其他公司也能夠以較小的代價使用Facebook的技術。要知道,Facebook的技術是經過專業人員設計和研發,能夠在條件較為苛刻的大型互聯網公司中使用的。

OCP專案的誕生,在極大程度上改變了資料中心技術行業。不僅如此,那些身處這一行業的公司都紛紛表示,Facebook的項目就好像是刮起了一陣風,讓大家都不自覺地跟上了這陣風。舉個例子,蘋果公司一向都是獨來獨往,保持神秘感,這我們都知道。所以據知情人士透露,當它拒絕加入OCP項目,拒絕出一份力促進資訊技術工程師相互合作的時候,不少負責網路開發的工程師就選擇了辭職,轉而創建了一家叫做SnapRoute的新興初創企業,專門為OCP項目參與者研發網路軟體。因此,沒過多久,蘋果公司就也加入了OCP項目,SnapRoute則成為了Voyager誕生的軟體基礎。

OCP項目的出現,給惠普和戴爾這類硬體供應商帶來了不小的市場競爭。他們的最佳選擇就只有加入該組織並且接受“組裝電腦”式系統這一概念,要不然就會被擠出市場之外,導致無法向那些擁有規模較大、運行速度較快的資料中心的公司銷售自家產品。要知道,這中間不光是Facebook一家公司,還包括微軟和高盛等數十家其他公司。

但是,在OCP項目掀起的這場免費開源硬體革命中,似乎有一個關鍵領域遭到了遺忘,那就是電訊通信。從本質上來說,電訊通信設備能夠通過水下電纜和無線網路,來將相距較遠的家庭、企業和資料中心連接起來。

而行業中那些規模較大的電訊通信公司,每年都會在這一塊投入數百萬美元甚至數千萬美元的資金。Facebook首席執行官馬克·紮克伯格在成立Internet.org,向欠發達國家普及互聯網的時候,發現其實這些公司也想要創建一個屬於自己的OCP項目。

Facebook工程副總裁Jay Parikh介紹說:“那時候,我們只是簡單地想要幫助更多人享受互聯網帶來的便利,所以就成立了Internet.org。在那以後,我們又產生了一個想法,就是利用OCP項目來幫助資料中心進行性價比更高的基礎設施建設,提高運行效率和靈活程度,實現更加綠色和持續的開發。與此同時,我們又突然靈光一現,心想是否能將這一套類似的規則體系運用到電訊通信行業中去呢?”

Parikh補充說道:“在OCP這個項目中,我們找到了自己的正確定位,那就是催化劑。我們向能夠解決這些問題的技術當中投入了大量的人力和財力,並且希望可以將這項技術或者智慧財產權普及到整個生態系統當中去,讓所有人都能夠享受這項技術帶來的益處。而Voyager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我們發現這項技術真的能夠解決眾多運營商向來無能為力的問題。”

順利拿下大型合作夥伴

韓國電信公司(即South Korea Telecom,以下簡稱SKT)的首席技術官Alex Choi指出,一般來說,像SKT這樣的電訊通信公司都非常希望擁有更加快速、更加便宜和更加開放的設備。因此,受到Facebook的啟發,他們也決定著手打造屬於自己的設備系統。

Choi表示:“我們之所以想要創建這樣一個系統,完全是受到Facebook的影響。一直以來,馬克·紮克伯格都在不斷強調向偏遠和欠發達地區普及互聯網的重要性。”

2015年和2016年,紮克伯格在全球移動通信大會上做了主旨演講,並且與數家電訊通信公司的高層管理人員進行了溝通交流。

Choi回憶道,當時的紮克伯格就是想知道,究竟是什麼因素導致這些人和這些公司一直不願意親近互聯網。結果他發現,對於電訊通信運營商來說,將電訊通信服務普及到偏遠和欠發達地區,實在是需要投入太多資金。

因此,Facebook就決定説明這些電訊通信公司降低互聯網普及的成本。但其實,歐洲、亞洲和美洲的一些發達國家,也遭遇了這些類似的問題。現階段,人們購入的設備數量大大增加,使用視頻的頻率也在快速提高。在物聯網技術的幫助之下,每天加入互聯網,並且通過電訊通信網路實現溝通和交流的物品超過數百萬。

Choi表示:“目前,互聯網中的訪客數量越來越多,人們的網路使用需求也越來越大,這就意味著我們必須要安裝更多的基站,找到更多的網站,在光纖和骨幹上投入更多資金,並且大力支持基礎設施建設。但是,電訊通信公司並沒有提高收費標準來填補這些高額支出。相反,出於消費者的要求,他們還要在進一步降低資料套餐資費標準的同時,提高套餐中可使用的資料流程量。”

雖然紮克伯格並沒有親自全程負責TIP專案的工作,但是他的這一創意確實激勵了不少人。

所以,當Facebook的兩位高管Aaron Bernstein和Jason Taylor找到Choi,表達了想要創建這一全新組織的想法時,Choi一下子就被吸引了,並且同意擔任TIP專案的總負責人。特別介紹一下,Aaron Bernstein是專門代表Facebook與各家移動供應商商談合作事宜的,而Jason Taylor則是Facebook基礎設施部門的副總裁,同時還是OCP專案的總負責人。

Choi表示,OCP專案為資料中心研發出了不少炫酷的新硬體,而且各家電訊通信運營商也從來沒有像現在這樣形成過如此密切的合作關係。

“一直以來,各家運營商都過分依賴行業中的大型電訊通信供應商。所以,我們試圖通過各種方法讓這些供應商找到自己的創新之道,制定出一種降低收費標準的新方案。雖然這些供應商確實是在努力,也取得了不少成果,但終究還是達不到我們期望中的進步速度。這時候,該怎麼辦呢?只有轉移重心,尋求其他發展機遇。”

Axel Clauberg來自德國電信公司(Deutsche Telekom),他的經歷與Choi頗為類似。說起來,他是從2015年開始接觸Facebook發起的OCP專案的。

鑒於Facebook一直都在出錢出力尋求打造電腦網路的創新方式,所以當時受到這一影響,選擇加入OCP專案的電訊通信公司非常多。該專案摒棄了傳統硬體中所有花哨和複雜的特徵,並且轉而將這些特徵融入到了軟體當中。在企業網路的圈子中,這種做法叫做軟體定義網路。而在電訊通信服務提供者當中,也存在著類似的行為現象,只不過名稱不同,叫做網路功能虛擬化(即Network Function Virtualization,簡稱NFV)。

Facebook並沒有掏錢投資SDN或者NFV,但是在進展比較緩慢、氛圍比較保守的網路工程領域,OCP和TIP這兩個專案已經在很大程度上推進這些概念向前發展了。OCP專案證明,就算是Facebook這類要求較為苛刻的大型互聯網公司,又或是AT&T這類大型電訊通信網路運營商,這項技術都完全能夠勝任,並且將自己的作用發揮到最大。

Clauberg表示:“現在擺在我們面前的是呈指數形式增加的訪客流量,所以我們必須要採取一些合適的措施來應對。”

說實話,除了上文提到的預算資金有限和訪客人數增加,人才爭奪也是一個十分棘手的問題。數十年以前,硬體和通信工程師都會選擇去電訊通信公司工作,設計一些創新性的移動網路等等。但後來,這些人才都流向了思科這樣的科技公司,專門研發那些為互聯網服務的技術。而現如今,他們更是直接去了穀歌和Facebook這樣的互聯網公司,自己動手研發全新硬體,以便擺脫對其他供應商的依賴。

TIP項目為他們提供了一條便捷途徑,在不用偷偷摸摸的情況之下,直接接觸到行業中最為睿智的人才。

與Choi 一樣,Clauberg是以創始董事會成員的身份加入TIP專案的。要知道,不管是韓國電信公司,還是德國電信公司,都是世界上最為先進的電信公司,都是其他國家電信公司學習的榜樣。當然,除了這兩家電信公司,Facebook還成功說服了英特爾的Caroline Chan加入TIP(英格爾也是OCP項目的創始成員)。

下面,要特別介紹的是,來自諾基亞的Laurent Le Gourrierec也是TIP的創始成員,這一點著實讓人意外。

諾基亞的大膽選擇

要知道,將各種符合標準的零部件組裝起來的電訊通信設備,是會對華為、思科和諾基亞這類大型電訊通信設備製造商產生負面影響的。

而且,Voyager並不是唯一一款造成威脅的產品。目前,TIP的OpenCellular項目也正在研發開源4G LTE/LTE基站,以及各種硬體和軟體。

正如Choi所說,TIP想要實現這項技術的“民主化”,讓每一位用戶都能夠使用該技術,並且根據自己的需求進行適當的修改。

不過,IDC網路基礎設施副總裁Rohit Mehra解釋說,TIP項目的影響並不會在短時間之內顯示出來。但是它的目標很明確,那就是促進價值3500億美元的電訊通信設備行業發生顛覆性變革。

這麼說來,從某些方面來看,TIP項目是會對諾基亞的電訊通信業務造成威脅的。

可事實是,作為一家大型電訊通信設備供應商,諾基亞不僅與Facebook建立起了密切的合作關係,而且還是TIP項目的創始成員和董事會成員。

至於原因,公司Le Gourrierec則是這樣解釋的:“當下,世界變化太快,與其堅持自己的固有想法,還不如解放思想,積極面對未來。”

他認為,如果所有事情都發展順利的話,TIP項目和Facebook將會通過全新的電訊通信服務為那些生活在偏遠地區的人們帶去網路,説明各家公司挖掘到更多客戶。

Facebook的擔憂和恐懼

任何事物都是有兩面性的。TIP項目有值得稱讚的地方,自然就有遭到詆毀的地方。有人認為,Facebook通過這一專案擴大了自己的版圖,甚至認為它把手伸得太長了。尤其是在全球移動通信大會上正式推出Voyager之後,議論的人就更多了。

現階段,本質為互聯網公司的Facebook正在通過TIP和OCP這兩個專案生產物理設備。它不僅擁有走在科技前沿的資料中心,還有一大批優秀工程師,另外還擁有屬於自己的電信通訊網路。

或許,在不久的將來,它就會成為佔據主導地位的電訊通信公司和雲服務供應商。因此,有人害怕Facebook會成為第二個亞馬遜或者穀歌。要知道,本質為電商網站的亞馬遜,現在已經通過AWS雲服務成功轉型。

不過,針對這種恐懼言論,Parikh則回應說,Facebook目前完全沒有這樣做的打算。他們只是盡最大努力去説明電訊通信公司解決棘手問題,自己是絕對不會去運營任何網路的。他們的中心思想是分享經驗和技術,以便讓行業中的所有人都獲益。

Choi也表示,Facebook目前所做的一切都是利大於弊的。各家電訊通信供應商收穫的更多是益處,而非威脅。當然了,這些人產生擔憂心理也是可以理解的,畢竟沒有哪家公司希望自己的市場主導地位遭到別家公司的威脅。

但長期看來,不管是Facebook,還是電訊通信供應商,都是能夠從這些項目中收穫益處的。就像亞馬遜推出AWS雲服務一樣,不僅它自己受益,行業中的所有參與者都能夠收穫益處。

本文來自獵雲網,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lieyunwang.com/archives/315185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