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孩子考前逆反的4個原因,該怎麼解決?

關注我們, 第一時間獲取精彩內容!

孩子讀高三, 有的父母希望看到孩子除了吃飯、睡覺, 就是學習、做題, 不應該有一點閒置時間放鬆。 家長甚至比備考的孩子更緊張, 學習上幫不上忙, 其他方面真可謂是面面俱到。

補鈣、補鋅、益智、抗疲勞……只要是為孩子身體好, 能精力充沛地備戰高考, 不惜血本, 將這樣那樣的營養品買回家;

孩子填報志願要按照父母的思路, 不能有半點違抗;

到山上的寺廟燒香拜佛, 祈求孩子能考出好成績;

全方位“撒網”, 見誰都求“高考經”……

種種做法源于家長“都是為你好”的想法, 而想法出爐的原因很複雜, 有的是為了自己的面子, 有的是認為自己奮鬥不容易, 希望孩子少走彎路, 有的是補償心理, 卻忽視了孩子是活生生的人, 導致很多孩子產生逆反心理。

在競爭激烈的升學壓力下, 長時間的應激狀態, 使高考生體驗著高焦慮。

1.考試前孩子出現叛逆行為, 實際上是焦慮的反映, 由於學習負擔太重而感到疲憊不堪, 對自己的現有學習狀態感到不滿, 從而滋生煩躁情緒;

在這種情況下, 家長應爭取為孩子創造一個溫馨的家庭氛圍, 相信孩子、鼓勵孩子, 做好正常的“後勤工作”。 不要每天都在孩子面前提高考、提學習,

要讓孩子知道高考就像平時的小考試一樣, 只要平時打好基礎, 正常發揮就可以了。

2.緊張而繁重的學習使得學生休閒、交流, 特別是與父母老師的溝通減少, 更加感到孤獨和壓抑;

家長要捕捉適當的時機, 跟孩子平等地交流, 可以選擇一些孩子感興趣的內容或社會性話題, 更多地關注孩子生活中的狀態, 説明孩子轉移焦慮的情緒。 要讓考生把心裡的苦惱說出來, 讓高考壓力得到釋放, 緊張的情緒就會有所緩解。 家長的話語不要過多涉及高考, 也無須刻意地回避。 同時, 家長切忌用教訓的口吻命令孩子應該做什麼或禁止做什麼, 這會讓孩子反感。

3.同伴之間的競爭在此期間最顯突出, 以至於“見比我好的同學問老師問題, 心中總感到不安”, 從而加重了焦慮感;

家長要冷靜客觀地看待孩子的情況, 對孩子的期望不要太高。 家長降低對子女的期望值, 也能從另一方面產生積極作用, 過高的期望一般會對孩子產生巨大的心理壓力,

不利於穩定考試心態。 考生要認清自身的水準, 合理調節各科成績, 把精力多用於弱科。

4.對自己的情緒和目標都沒有確定的把握, 對當前的學習與今後的關係不明確, 對前途存有不確定感;

高期望、低學習效率、低成效、被忽視感、高壓力使考生產生一種無法擺脫的無奈與無助感。

考生心理問題的嚴重程度主要由考生個人的綜合素質所決定, 包括考生的人生觀、應急能力以及性格。 缺乏自信, 缺乏主見, 容易被暗示;個性孤僻, 缺乏興趣, 太過專注於學習的個性更容易產生考前的心理問題。

對於出現的這些心理問題, 學生首先要學會自我暗示和肯定。 積極的心理暗示是一種正向的提醒和指令, 會引導人潛在的積極動機, 產生積極的行為。

產生積極的行為。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