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社會>正文

「工人日報」厲害了!青島大港街道27個民生項目被“爭搶”

歡迎關注“微市北”

【新朋友】 點擊標題下面藍色字“微市北”關注。

【老朋友】 點擊右上角, 分享內容到朋友。

說到民生專案, 小夥伴們也許並不陌生, 心理輔導、法律援助、社區幫辦……相應的民生專案給居民生活帶來了便利, 受到了大家的歡迎。 這不, 今天《工人日報》就對市北區大港街道青海路社區的27個民生項目被“爭搶”進行了關注報導。 究竟是什麼情況呢?跟著小編一起去瞧瞧吧。

日前, 在青島市市北區大港街道青海路社區區域黨建工作聯繫會議的現場, 短短幾分鐘, 27個民生項目就被國家電網青島供電公司配電運檢室、中國移動市北分公司等12個區域黨組織“爭搶一空”。

“黨建專案認領模式”是該社區構建基層黨建新格局的創新舉措。 自2016年8月開始, 青海路社區作為大港街道黨工委選擇的區域化黨建工作試點社區, 率先探索開展了黨建專案認領模式。

社區黨委將涵蓋党建創新、民生服務、愛心公益等4大類黨建服務專案, 與轄區各類黨組織、企業單位簽訂認領協議書。 “這種模式既能充分調動區域黨組織和基層黨員服務群眾的積極性, 又能進一步整合轄區資源, 逐步實現基層黨組織服務群眾專業化、常態化、長效化。 ”青海路社區黨委相關負責人說。

家住大港一路4號的王大爺提起民生項目就樂開了懷, 長期困擾他的“樓道黑”問題就是“認領人”青島供電公司配電運檢室解決的。 “我們樓道有一陣子電費總是居高不下, 感應燈也不好用, 而老樓院的電路非常複雜, 需要專業的人來維修。 ”王大爺說, “供電公司把‘照亮回家的路’專案認領去了, 把老樓的線路該修的修, 能改的改, 這一下用電損耗少了, 電費降下來了。 15個老樓的感應燈也都修好了, 回家的路真的被照亮啦!”

截至目前, 該社區一共設立了青少年聲樂培訓、愛心陪伴獨居老人和殘疾人、智慧課堂等27項民生項目。 從“認領模式”啟動以來, 共開展安全、法治、健康等知識講座18次,

開展“愛心陪伴”“用愛助困”志願服務、“智慧課堂”便民服務等活動13次, 受益群眾達1366人。

“能為居民們提供便利, 我們也非常高興。 以前我們也跟社區合作過, 但這種規範化的合作還是第一次。 ”萬達紐特黨支部負責人丁翠香說, “以前都是社區計畫好活動, 我們直接參加, 現在我們有了更大的主動性, 可以為居民們定期開展與認領專案有關的知識講座, 充分發揮我們的優勢, 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

大港街道黨工委副書記韓萍介紹, 街道通過走訪, 收集了許多居民的意見和建議, 根據他們的需求, 整合訂立了這27個民生專案, 服務物件囊括了老年人、青少年、困難家庭、殘疾人等群體, 能夠更便捷地為他們送去關心和幫助。 韓萍說:“居民和轄區單位反響都很好,

今年又有6家單位主動加入到認領隊伍中。 ”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