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旅遊>正文

尋找傳說中的“吃人凶靈”,他們夜宿海拔四千米阿尼瑪卿雪山

阿旺在調查的途中

在很久以前的藏區, 傳說有一種叫做Sa Wande 的古老動物。 它可以模仿人, 可以直立行走, 甚至可以通過人的腳印來分辨你和其他人。

它會巧妙的將尾巴蓋在頭部, 裝作人類遠遠叫你的名字, 等你靠近後再把你吃掉。

你也許會覺得這就是一個故事。 藏區面積很大交通不便資訊交流也非常困難, 但奇怪的是藏區有雪豹的地方竟然流傳著同一個版本的傳說……

藏族還有一句諺語裡指出雪豹的祖先是老虎, 這個符合最近研究發現的雪豹親緣上最接近的是老虎。 可是這個諺語在民間早就相傳了百年之久。

雪豹藏語叫“sa”གསའ།, 還有其他的別名包括Za se གསའ་གཟིག, Se jia གཟིག་སྐྱ།, Gang se གངས་གཟིག。 Sa一詞最早記錄的藏文文獻有《無垢光榮經》和《米拉日巴傳》。 還有一種豹子, 很接近雪豹, 當地稱它為“Samaze”,意思是“非雪豹非豹子”, 現狀外界被認為是豹子。 因雪豹和藏族人棲息在同一片生態系統內, 接觸的歷史悠久,

逐漸這種物種也成為當地文化的一部分。 譬如說雪豹與神山, 它們之間有諸多的故事和傳說。 總體來說, 在神山的領域內禽獸(主要指肉食動物)是山神的守門犬, 藏語叫“國琪”སྒོ་ཁྱུ།, 草食動物是山神的“家畜”, 藏語叫“國秀”སྒོ་ཕྱུགས།。 還有在西藏阿裡地區的較早的很多唐卡裡有雪豹的繪畫。

Sa wande 的圖畫, 摘自年保葉則《雪豹》書中

因為神山, 我們跟雪豹結了緣

原上草選擇神山聖湖是基於多年在川青高原上開展保護工作基礎以及以及對其保護緊迫性的考慮。 在三江源, 大自然與藏民是通過神山聖湖而緊密聯繫在一起的, 這既是農牧民的精神家園和信仰, 也是他們在數千年生產生活中積累的保護大自然的方法和經驗。

在很多時候“神山聖湖”與“保護區(地)”只不過是在不同的政治和文化語境裡對同一件事情的不同稱謂而已。 因這種傳統的保護模式歷史悠久, 神山聖湖擁有更豐富的生物多樣性, 是諸多珍稀物種的重要棲息地。 這些區域是當地人不敢驚擾或者獵殺野生動物的地區,

是野生動物的樂園。

近年來, 雖然有些研究認為神山聖湖是最為有效的在地生態保護方法, 但這種以傳統文化信仰為基礎的保護模式未能得到主流輿論和決策者的全面認可和採納。 同時在各地區社區內部因生活方式和自然資源管理的改變, 加上文化傳承不良等因素, 這些地方受到不同程度的威脅和破壞, 同樣棲息在這些地區內的野生動物的生存也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戰或威脅。 因此, 原上草團隊認為為保護神山聖湖出一臂之力至關重要。

我們選擇阿尼瑪卿神山開展生態與神山文化的調查與保護, 為什麼選擇阿尼瑪卿神山那? 請看我們上一次發的“守護藏區影響最廣泛, 內涵最豐富的神山”

關於阿尼瑪卿神山的生物多樣性的調查, 我們跟當地社區的人一起, 從區域內關鍵物種的分佈、種類、現狀等開展, 因缺少相關的生態本地資訊。 不言而喻雪豹是諸多神山裡的旗艦物種。 我們從雪豹開始做調查, 分析存在的問題, 實施保護的行動, 就這樣我們跟阿尼瑪卿神山的雪豹結了緣。

阿尼瑪卿神山裡雪豹調查史

早在1989年, 喬治夏勒博士在阿尼瑪卿山做過一次為期三周的田野調查, 當時他對岩羊的調查資料比較全面, 也觀察到了白唇鹿、藏野驢、麝、旱獺等動物, 可惜對於雪豹的調查沒有具體的敘述。 之後劉炎林博士在山水自然保護中心工作時也做過短期的雪豹的調查。 由於調查時間短, 所以到目前為止沒人知曉那區域裡雪豹種群的現狀和分佈。

此次,我們原上草從阿尼瑪卿神山區域內調查雪豹等關鍵物種的分佈與神山的分佈之間的關係,物種種類、分析存在的問題,跟社區一起採取相應的保護行動。 這次的調查是在阿尼瑪卿雪山的每個神山(它的家屬都于神山的形式分佈在它的周圍)區域內放置紅外相機等方法,調查神山區域內關鍵物種的分佈。同時通過訪問等方式調查牧民對雪豹物種的看法,尤其是人獸衝突(間接的)的問題上。

2016年底,在對原上草前期的項目進行總結之後,在蓉城原上草團隊建立了調查隊。團隊成員都熱愛藏區的自然,對神山有著更深的尊崇、感情與責任感。

當調查最好的時機臨近時,最關鍵的紅外相機卻還沒有到位。在大家心急如焚之時,張穎溢博士幫我們聯繫到李晟老師,李老師為我們捐出10台新的紅外相機,之後大牛博士也雪中送炭,借給我們10台紅外相機。

第一次調查行動:果洛的十二月大雪彌漫,莊嚴“雪域”出現

第一次進山調查,宛如昨日:

當時果洛雪已經持續下了很多天,積雪沒過了大腿。 整,天寒地凍之中,真正的“雪域”高原的歷歷分明而又莊嚴呈現在我們面前。鳥兒和草食野生動物在遠處一小片雪已消融的草地上覓食,享用那極少的沒有雪的草地,這對它們來說那麼珍貴,珍貴到也不在乎我們的靠近。

華青將臉捂得嚴嚴實實

對我們來說下雪是個不錯的機遇,因為雪地裡很容易發現雪豹的痕跡(足跡等),便於我們找到正確的放置紅外相機放置點。同時也是很大的挑戰,因為天氣極冷,還好調查隊都已習慣了這樣的環境。

腳印 ,尿液痕跡,很不好聞!

旦增加措任憑高原陽光照在自己的臉上

因道路遙遠而陡峭,雪下得很厚,我們不得不在山裡睡了兩晚上。天氣極冷,零下二十多度,海拔高達4830米,夜晚怕的是不知不覺在低溫中睡“過去”,也擔心會有“雪夜凶靈”的襲擊。但都是爺們,誰也不說出來。此時心裡萬分感謝祖先賜予的耐寒基因,還好大家都穿著藏袍,半睡半醒度過了那漫長的兩晚上。

放置完相機後,連日的睡眠不足讓大家早已疲憊不堪。我們從下山時,一個隊員忽然跌倒,從山上滑了下來。大家一看都笑樂,一個個競相“跌倒”來一次“滑雪”,比賽看誰滑的最快,姿勢最“端莊”。玩心一起,仿佛回到了童年時光。

累了,不想走路了!

動物迷戀的色熱昂葉1號洞

一個月之後,按我們的計畫,回收紅外相機的時間到了:

我們第一組從早上8點開始上山, 晚上8點返程。因路途遙遠而陡峭,耗時10個小時後才完成任務。第二組從果洛州大武鎮(州政府所在地)出發,晚上7點收完紅外相機。

雪豹 、 岩樣(母)、赤狐

第二次調查行動:被埋的紅外相機

第二次調查的是在阿尼瑪卿神山的東北區域開展,在兩個不同的神山區域內。放置紅外相機後的那幾天,雪下的很大,已經超出我們的預測,所以有些相機被雪埋了。但也沒有那麼糟糕,有些相機拍到了很珍貴的影像資料包括照片和視頻。

這三隻雪豹把我們的紅外相機當作玩具,也許是一家?

這個相機是動物玩的那個嗎?合影(從左到右旦增加措、華青、阿旺)

雪雞

修路、開礦等因素導致雪豹棲息地破碎化嚴重之外,那天我們聽到了幾次類似“槍聲”。我們對這次“槍聲”的分析是如下:這種聲音的另一種可能是放炮,牧民有時放炮,趕走那些攻擊家畜的野獸,有羊的牧民才會放炮,但是那個區域的牧民沒有羊。還有那區域是屬於夏季草場,而現在牧民都搬到冬季草場,沒有家畜,只有野生動物在享用那邊的領地希望那次只是“炮聲”而已!

母子倆,小雪豹應該是去年年底生的?

通過兩次的調查,我們發現阿尼瑪卿神山拍到雪豹的機率很高,但處境不樂觀,我們的調查工作仍在繼續,因為該區域內關鍵物種雪豹等的現狀還處於未知的狀態,需要更多的相關的調查和社區參與的保護。這次我們也不公佈雪豹拍攝的具體地點,因為在附近發生過雪豹盜獵等事件。更多調查和保護的工作我們將會繼續分享。

特別感謝:李晟老師捐助我們10台紅外相機

大牛老師借給我們10台紅外相機

此次,我們原上草從阿尼瑪卿神山區域內調查雪豹等關鍵物種的分佈與神山的分佈之間的關係,物種種類、分析存在的問題,跟社區一起採取相應的保護行動。 這次的調查是在阿尼瑪卿雪山的每個神山(它的家屬都于神山的形式分佈在它的周圍)區域內放置紅外相機等方法,調查神山區域內關鍵物種的分佈。同時通過訪問等方式調查牧民對雪豹物種的看法,尤其是人獸衝突(間接的)的問題上。

2016年底,在對原上草前期的項目進行總結之後,在蓉城原上草團隊建立了調查隊。團隊成員都熱愛藏區的自然,對神山有著更深的尊崇、感情與責任感。

當調查最好的時機臨近時,最關鍵的紅外相機卻還沒有到位。在大家心急如焚之時,張穎溢博士幫我們聯繫到李晟老師,李老師為我們捐出10台新的紅外相機,之後大牛博士也雪中送炭,借給我們10台紅外相機。

第一次調查行動:果洛的十二月大雪彌漫,莊嚴“雪域”出現

第一次進山調查,宛如昨日:

當時果洛雪已經持續下了很多天,積雪沒過了大腿。 整,天寒地凍之中,真正的“雪域”高原的歷歷分明而又莊嚴呈現在我們面前。鳥兒和草食野生動物在遠處一小片雪已消融的草地上覓食,享用那極少的沒有雪的草地,這對它們來說那麼珍貴,珍貴到也不在乎我們的靠近。

華青將臉捂得嚴嚴實實

對我們來說下雪是個不錯的機遇,因為雪地裡很容易發現雪豹的痕跡(足跡等),便於我們找到正確的放置紅外相機放置點。同時也是很大的挑戰,因為天氣極冷,還好調查隊都已習慣了這樣的環境。

腳印 ,尿液痕跡,很不好聞!

旦增加措任憑高原陽光照在自己的臉上

因道路遙遠而陡峭,雪下得很厚,我們不得不在山裡睡了兩晚上。天氣極冷,零下二十多度,海拔高達4830米,夜晚怕的是不知不覺在低溫中睡“過去”,也擔心會有“雪夜凶靈”的襲擊。但都是爺們,誰也不說出來。此時心裡萬分感謝祖先賜予的耐寒基因,還好大家都穿著藏袍,半睡半醒度過了那漫長的兩晚上。

放置完相機後,連日的睡眠不足讓大家早已疲憊不堪。我們從下山時,一個隊員忽然跌倒,從山上滑了下來。大家一看都笑樂,一個個競相“跌倒”來一次“滑雪”,比賽看誰滑的最快,姿勢最“端莊”。玩心一起,仿佛回到了童年時光。

累了,不想走路了!

動物迷戀的色熱昂葉1號洞

一個月之後,按我們的計畫,回收紅外相機的時間到了:

我們第一組從早上8點開始上山, 晚上8點返程。因路途遙遠而陡峭,耗時10個小時後才完成任務。第二組從果洛州大武鎮(州政府所在地)出發,晚上7點收完紅外相機。

雪豹 、 岩樣(母)、赤狐

第二次調查行動:被埋的紅外相機

第二次調查的是在阿尼瑪卿神山的東北區域開展,在兩個不同的神山區域內。放置紅外相機後的那幾天,雪下的很大,已經超出我們的預測,所以有些相機被雪埋了。但也沒有那麼糟糕,有些相機拍到了很珍貴的影像資料包括照片和視頻。

這三隻雪豹把我們的紅外相機當作玩具,也許是一家?

這個相機是動物玩的那個嗎?合影(從左到右旦增加措、華青、阿旺)

雪雞

修路、開礦等因素導致雪豹棲息地破碎化嚴重之外,那天我們聽到了幾次類似“槍聲”。我們對這次“槍聲”的分析是如下:這種聲音的另一種可能是放炮,牧民有時放炮,趕走那些攻擊家畜的野獸,有羊的牧民才會放炮,但是那個區域的牧民沒有羊。還有那區域是屬於夏季草場,而現在牧民都搬到冬季草場,沒有家畜,只有野生動物在享用那邊的領地希望那次只是“炮聲”而已!

母子倆,小雪豹應該是去年年底生的?

通過兩次的調查,我們發現阿尼瑪卿神山拍到雪豹的機率很高,但處境不樂觀,我們的調查工作仍在繼續,因為該區域內關鍵物種雪豹等的現狀還處於未知的狀態,需要更多的相關的調查和社區參與的保護。這次我們也不公佈雪豹拍攝的具體地點,因為在附近發生過雪豹盜獵等事件。更多調查和保護的工作我們將會繼續分享。

特別感謝:李晟老師捐助我們10台紅外相機

大牛老師借給我們10台紅外相機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