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社會>正文

不離不棄成就最美!長壽“最美殘疾人家庭”出爐

近日, 長壽區殘聯評選產生10戶“最美殘疾人家庭”。 這些殘疾人家庭, 家庭成員間相濡以沫、團結和睦、陽光溫暖;對家庭殘疾人長期不離不棄、守護相助、真誠關愛,

充分彰顯了殘疾人的人生尊嚴和生命價值;家風淳樸、崇尚新風、熱心公益表現突出, 家庭扶殘助殘事蹟生動感人, 具有鮮明的時代性、代表性、典型性, 在當地和社會上享有良好的口碑和較高美譽度。

徐瀛家庭

徐瀛來到這個世界,

但命運剝奪了他的聽覺和說話的能力。 張春蘭見兒子對短跑有興趣, 就在家門前水庫堤壩上, 學著電視上短跑教練員的動作訓練兒子。 2006年, 徐瀛獲得了渝中區十三屆中小學生田徑運動會跳遠第八名, 從此, 徐瀛的人生就像開了掛一樣, 憑藉自身的努力在2007年中華人民共和國第七屆殘疾人運動會、2010年第四屆重慶市殘疾人運動會、2011年中華人民共和國第八屆殘疾人運動會、2012年全國聾人田徑錦標賽、2013年聾奧會、2014年重慶市殘疾人運動會、2015年中華人民共和國第九屆殘疾人運動會、2016年重慶市殘疾人運動會等各種運動比賽中多次獲金銀獎。

蹇鳳蘭家庭

蹇鳳蘭因意外導致雙下肢殘疾, 下半身完全癱瘓。 與80多歲的老母親陽世華相依為命, 母女兩人收入微薄, 生活拮据。 對蹇鳳蘭而言, 母愛如春, 曾無數次溫暖著她的心靈。 母親不僅賦予了她生命, 還用柔弱的肩膀扛起她活著的希望。 熱愛雕刻藝術的蹇鳳蘭用雕刻藝術激勵著殘疾朋友自立自強, 把愛好變為事業,

不等不靠, 用自己的雙手創造美好的生活, 用雕刻藝術豐富自己的人生。 生活對於蹇鳳蘭來說, 曾經有過許多苦難, 但是她一直用自己不屈的精神不斷進取, 努力實現著自身的價值。 別人也許給她的並不多, 但她始終懷著一顆感恩的心回報社會, 做一個對社會有用的人。

游新平家庭

1990年, 年僅18歲的游新平就趕赴新疆昌吉市勝利煤礦參加工作, 成為了一名光榮的採煤工人。 然而在1997年4月的一天, 游新平在井下作業時突然煤礦塌方, 使他失去了雙腿, 造成了高位截癱, 至今為止他已經在輪椅上度過了20個年頭。 在過去的這麼多年裡, 妻子陳群英一直對他不離不棄, 守護相助、真誠關愛、團結和睦、陽光溫暖, 充分彰顯了他的人生尊嚴和生命價值。

胡盼亞家庭

胡盼亞自1994年4月被醫院診斷為先天性腦癱,從此父母雙雙辭退工作,到北京、上海等各大醫院為孩子求醫問藥,經專家會診,胡盼亞只能通過藥物和康復訓練進行治療。通過治療,胡盼亞之前不能坐立,現在不僅能坐輪椅而且也能說話了。直到2010年北京的專家說:孩子治療到現狀已是最好的效果了,回家後給她吃飽穿暖,好好照顧就行了。一家人才無奈地停止了治療。現在胡盼亞每天靠吃抗痙攣藥控制高肌張力,吃中藥控制她的胃腸絞痛,一家人一如既往的給她關愛和無微不至的照顧。

代小兵家庭

1992年,一場意外事故造成代小兵腰椎粉碎性骨折,限於當時的醫療水準和經濟條件,落下了終身殘疾,註定他的下半生將與床和輪椅相伴。父母和哥哥未因為他是殘疾人而嫌棄他、放棄他,相反,他們總是在代小兵絕望得活不下去的時候鼓勵他、支持他,給予他生存下去的決心和勇氣。在得知代小兵想要學維修電器的時候,父母和哥哥湊錢讓他學習、開店、購買方便他出行的代步工具。因為家人的愛,讓一度尋死的代小兵有了活下去的勇氣;因為家人的鼓勵,讓殘疾的代小兵有了學藝、創業的信心。如今25年過去了,在家人的幫助下,代小兵成為了一個自立自強、能為社會做奉獻的人。

張玉芬家庭

肢體貳級殘疾的她,收養了一名患有“交通性腦積水”智力貳級的女嬰袁瑞雪,堅持了20多年的照顧,傾注愛心,從無怨言。張玉芬對家庭殘疾成員長期照顧,不離不棄,一家人守護相助、真誠關愛。家中兩位殘疾人自強自立,積極參加殘聯提供的就業培訓,靠自身勞動來改善生活,並不是懷著“等、靠、要”的思想懶惰,是當地身殘志堅的典型代表。

李靈威家庭

2013年,年僅20歲的李靈威在工地因挖掘機師傅的操作不當,導致左下肢截肢。在母親張淑芬的鼓勵下,李靈威開始嘗試使用拐杖走出家門,更鼓足勇氣參加了2014年全市殘疾人第五屆運動會、2015年全國殘疾人第九屆運動會、2016年全市殘疾人田徑錦標賽、2017年全國殘疾人射擊錦標賽,並且每次出賽都有所收穫。張淑芬說,出事以前他就是個會照顧自己的人,出事以後雖然我們也難過,但是世界上殘疾人那麼多,其中還有那麼多傑出的,而且我相信我的孩子也會成為那樣的人,並且他也正在成為那樣的人,就已經很棒了,作為父母我們很為他感到自豪”。

鄧承禮家庭

妻子冉小容為多重壹級殘疾,10多年前,他們借錢辦起了養殖場,從起初的10多隻雞發展到現在的6000余隻,成功後,夫妻二人還積極帶動附近居民創業致富,把養殖技術傳授給本組村民鄧松候、鄧小剛、周利明等,讓這些村民和他家一樣靠養殖技術走上了致富的道路。去年桃花溪河流整治,他家的養殖場位於禁養區,必須搬遷。他毫無怨言及時搬遷了自己的養殖場。他的無私奉獻獲得了周邊群眾的一致好評,2016年被推選為沙河村3組組長。

張傳龍家庭

他和妹妹都患有先天性癲癇病,父親因病早逝,母親曹仁淑含辛茹苦把他兩兄妹撫養成人,張傳龍的病隨著年齡的增長越來越嚴重,現在已經癱瘓在床,完全失去了生活能力,母親曹仁淑毅然擔起了照顧兒子的重擔。直到2012年,70多歲的曹仁淑因年老多病,已無力照顧兒子,無奈之下帶著張傳龍住進了葛蘭鎮福利院。為了更好的照顧兒子,曹仁淑要求和張傳龍住在一個房間。已80多歲高齡的曹仁淑為了給兒子治病拖著多病的身體到處尋醫問藥。

任長春家庭

2007年,父親因病醫治無效離開了人世,留下了聾啞貳級殘疾的任長春,當時同父異母的妹妹任秀蘭已經出嫁,有了自己的家庭和孩子,看到孤苦伶仃的哥哥,還沉浸在悲痛中的她和丈夫毫不猶豫地擔負起照顧哥哥的重任。面對大家的不解,任秀蘭總是淡淡地笑著說“很多事情換個角度去想就好了,殘疾人是社會弱勢群體,他們更需要我們的理解、關愛和幫助。作為我們健康人來說,能為他們做些事情,其實是很幸福的,更何況是我的哥哥呢”。任秀蘭十年如一日,不離不棄,無怨無悔,像母親一樣,細心照料著同父異母的哥哥,用愛心、恒心詮釋了大愛無痕的真正含義。

胡盼亞自1994年4月被醫院診斷為先天性腦癱,從此父母雙雙辭退工作,到北京、上海等各大醫院為孩子求醫問藥,經專家會診,胡盼亞只能通過藥物和康復訓練進行治療。通過治療,胡盼亞之前不能坐立,現在不僅能坐輪椅而且也能說話了。直到2010年北京的專家說:孩子治療到現狀已是最好的效果了,回家後給她吃飽穿暖,好好照顧就行了。一家人才無奈地停止了治療。現在胡盼亞每天靠吃抗痙攣藥控制高肌張力,吃中藥控制她的胃腸絞痛,一家人一如既往的給她關愛和無微不至的照顧。

代小兵家庭

1992年,一場意外事故造成代小兵腰椎粉碎性骨折,限於當時的醫療水準和經濟條件,落下了終身殘疾,註定他的下半生將與床和輪椅相伴。父母和哥哥未因為他是殘疾人而嫌棄他、放棄他,相反,他們總是在代小兵絕望得活不下去的時候鼓勵他、支持他,給予他生存下去的決心和勇氣。在得知代小兵想要學維修電器的時候,父母和哥哥湊錢讓他學習、開店、購買方便他出行的代步工具。因為家人的愛,讓一度尋死的代小兵有了活下去的勇氣;因為家人的鼓勵,讓殘疾的代小兵有了學藝、創業的信心。如今25年過去了,在家人的幫助下,代小兵成為了一個自立自強、能為社會做奉獻的人。

張玉芬家庭

肢體貳級殘疾的她,收養了一名患有“交通性腦積水”智力貳級的女嬰袁瑞雪,堅持了20多年的照顧,傾注愛心,從無怨言。張玉芬對家庭殘疾成員長期照顧,不離不棄,一家人守護相助、真誠關愛。家中兩位殘疾人自強自立,積極參加殘聯提供的就業培訓,靠自身勞動來改善生活,並不是懷著“等、靠、要”的思想懶惰,是當地身殘志堅的典型代表。

李靈威家庭

2013年,年僅20歲的李靈威在工地因挖掘機師傅的操作不當,導致左下肢截肢。在母親張淑芬的鼓勵下,李靈威開始嘗試使用拐杖走出家門,更鼓足勇氣參加了2014年全市殘疾人第五屆運動會、2015年全國殘疾人第九屆運動會、2016年全市殘疾人田徑錦標賽、2017年全國殘疾人射擊錦標賽,並且每次出賽都有所收穫。張淑芬說,出事以前他就是個會照顧自己的人,出事以後雖然我們也難過,但是世界上殘疾人那麼多,其中還有那麼多傑出的,而且我相信我的孩子也會成為那樣的人,並且他也正在成為那樣的人,就已經很棒了,作為父母我們很為他感到自豪”。

鄧承禮家庭

妻子冉小容為多重壹級殘疾,10多年前,他們借錢辦起了養殖場,從起初的10多隻雞發展到現在的6000余隻,成功後,夫妻二人還積極帶動附近居民創業致富,把養殖技術傳授給本組村民鄧松候、鄧小剛、周利明等,讓這些村民和他家一樣靠養殖技術走上了致富的道路。去年桃花溪河流整治,他家的養殖場位於禁養區,必須搬遷。他毫無怨言及時搬遷了自己的養殖場。他的無私奉獻獲得了周邊群眾的一致好評,2016年被推選為沙河村3組組長。

張傳龍家庭

他和妹妹都患有先天性癲癇病,父親因病早逝,母親曹仁淑含辛茹苦把他兩兄妹撫養成人,張傳龍的病隨著年齡的增長越來越嚴重,現在已經癱瘓在床,完全失去了生活能力,母親曹仁淑毅然擔起了照顧兒子的重擔。直到2012年,70多歲的曹仁淑因年老多病,已無力照顧兒子,無奈之下帶著張傳龍住進了葛蘭鎮福利院。為了更好的照顧兒子,曹仁淑要求和張傳龍住在一個房間。已80多歲高齡的曹仁淑為了給兒子治病拖著多病的身體到處尋醫問藥。

任長春家庭

2007年,父親因病醫治無效離開了人世,留下了聾啞貳級殘疾的任長春,當時同父異母的妹妹任秀蘭已經出嫁,有了自己的家庭和孩子,看到孤苦伶仃的哥哥,還沉浸在悲痛中的她和丈夫毫不猶豫地擔負起照顧哥哥的重任。面對大家的不解,任秀蘭總是淡淡地笑著說“很多事情換個角度去想就好了,殘疾人是社會弱勢群體,他們更需要我們的理解、關愛和幫助。作為我們健康人來說,能為他們做些事情,其實是很幸福的,更何況是我的哥哥呢”。任秀蘭十年如一日,不離不棄,無怨無悔,像母親一樣,細心照料著同父異母的哥哥,用愛心、恒心詮釋了大愛無痕的真正含義。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