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端午節:除了龍舟粽子艾草,還有雄黃酒香囊蘭湯……

農曆五月初五, 是中國民間的傳統節日——端午節, 它是中華民族古老的傳統節日之一。 端午也稱端五, 端陽。 此外, 端午節還有許多別稱,

如:午日節、重五節, 五月節、浴蘭節、女兒節, 天中節、地臘、詩人節、龍日等等。 雖然名稱不同, 但總體上說, 各地人民過節的習俗還是同多於異的。

關於端午節的由來, 說法甚多, 諸如:紀念屈原說;紀念伍子胥說 ;紀念曹娥說;起於三代夏至節說;惡月惡日驅避說, 吳月民族圖騰祭說等等。 以上各說, 各本其源。 據學者聞一多先生的《端午考》和《端午的歷史教育》列舉的百餘條古籍記載及專家考古考證, 端午的起源, 是中國古代南方吳越民族舉行圖騰祭的節日, 比屈原更早。 但千百年來, 屈原的愛國精神和感人詩辭, 已廣泛深入人心, 故人們“惜而哀之, 世論其辭, 以相傳焉”, 因此, 紀念屈原之說, 影響最廣最深, 佔據主流地位。 在民俗文化領域,

中國民眾把端午節的龍舟競渡和吃粽子等, 都與紀念屈原聯繫在一起。

上海端午習俗:賽龍舟

關於龍舟的競渡, 文字的記載始於西元五百年前梁代吳均的的《續齊諧記》。 較後, 許多的記載中都可以找到有關賽龍舟的文字記載。 現存中國各地的數千種方志中, 共有227種方志有龍舟競渡的記載。 端午劃龍舟, 龍舟競渡的說法, 包括有“大眾舟齊出發, 趕往丞救屈原。 ”及“一呐喊鼓樂嚇退蛟龍。 ”

上海舊城東北角, 原有著名的攬勝之地丹鳳樓。 丹鳳樓又名萬軍台, 是端午節觀看競舟爭渡黃浦江的盛極一時的所在。 《上海縣竹枝詞》寫浦江龍舟競渡中有雲:“鼓角聲中煥彩游, 浦江午日鬧龍舟;紅兒綠女沿灘看, 看客多登丹鳳樓。 ”上海昔時浦江競渡所用的龍舟,

大多是從南翔、黃渡等地借來的。 抗戰以前, 高昌廟附近的半凇園尚未荒蕪, 每逢端午節時, 龍舟在半凇園裡先賽上兩天, 然後在到黃浦江上去作節日競渡。

上海人過起端午來, 其實和全國各地相比並沒有太大的差別。 和其他地方一樣, 賽龍舟也是上海當地深入人心的端午活動之一。 而今端午, 上海都會舉辦大大小小數起賽龍舟比賽, 諸多賽事中, 蘇州河上賽龍舟無疑是最博人眼球的。 現在蘇州河龍舟賽已逐步演變成了上海每年端午的慣例, 成為上海端午節習俗的一部分。 或許開始之初, 賽龍舟是為了“悼念屈原”而存在, 而現在賽龍舟更多的是寄寓著尋常百姓的美好理想。

上海端午習俗:寫符念咒掛鍾馗

民諺說:“清明插柳, 端午插艾”, 掛艾草和菖蒲是上海端午的習俗之一。 家家都灑掃庭除, 然後把艾草與菖蒲用繩子綁成一束, 插在自家大門上。 古人有雲:“手執艾旗招百福, 門懸蒲劍斬千邪”, 家中老人也都說艾草、菖蒲能夠驅蚊、驅邪。 數千年來, 人們都用這種方式表達端午祈福之意。

除了用艾、菖蒲和蒜這“端午三友”驅鬼外, 還有一種重要的驅鬼方法, 是在室內掛避邪驅鬼的符咒。 掛驅鬼符還有一些嚴格的儀式。 如有的要求必須在端午日出或正午時書寫, 書寫材料用生朱, 硯內、書寫人口中必須放上硝石等。 較為通行的符咒有:“五月五日天中節, 赤口白舌盡消滅”之類。

上海人過去在端午節懸掛鍾馗像於門口,

正是這種辟邪風俗的繼續與演變。 另外, 類似於此的祛鬼禳魔的習俗, 還有在兒童額上點雄黃酒。 節日一早, 婦女們便將兒童耳上夾艾蒿, 頭上戴菖蒲, 然後用雄黃酒在額上寫一個“王”字。 據說, 這樣可使百鬼畏懼, 保命長生。

上海端午習俗:吃粽子

端午節吃粽子, 這是中國人民的又一傳統習俗。粽子,又叫“角黍”、“筒粽”。其由來已久,花樣繁多。據記載,早在春秋時期,用菰葉(茭白葉)包黍米成牛角狀,稱“角黍”;用竹筒裝米密封烤熟,稱“筒粽”。東漢末年,以草木灰水浸泡黍米,因水中含堿,用菰葉包黍米成四角形,煮熟,成為廣東堿水粽。

晉代,粽子被正式定為端午節食品。這時,包粽子的原料除糯米外,還添加中藥益智仁,煮熟的粽子稱“益智粽”。 時人周處《岳陽風土記》記載:“俗以菰葉裹黍米,……煮之,合爛熟,於五月五日至夏至啖之,一名粽,一名黍。”南北朝時期,出現雜粽。米中摻雜禽獸肉、板栗、紅棗、赤豆等,品種增多。粽子還用作交往的禮品。

端午裡的吃,不只是粽子一家獨霸天下。在“老底子”的上海,與粽子同鍋共煮的還有雞蛋。也就是說,端午除了吃粽子,還要吃雞蛋。雞蛋剝了殼吃,上海人把剝了殼的雞蛋叫做“白和蛋”。現在很少聽到這樣的叫法,在我當年下鄉的市郊奉賢,當地人還叫“白和蛋”;不過,它既指剝殼雞蛋,也指沒有剝殼的白煮蛋。

為什麼在端午要吃“白和蛋”?多少年流傳下來的說法是:那天吃了白煮蛋,皮膚就會如同雞蛋白一樣光潔。那麼,為啥平時吃了沒作用,偏偏在端午吃就會產生這般效果?

因為時逢初夏,古有五月“惡月”之稱;“此月蓄藥,以蠲除毒氣”(戰國·佚名《夏小正》)。一是那時季節變化,人易得病。二是氣候轉暖,蛇蟲百腳皆紛紛出籠,人易受害。吃白和蛋,實際上就是進補和增強抵抗力,如能有利於皮膚,那是割草打兔子——捎帶的。

上海人在端午節濕氣,都會以五黃一起陪大家度過端午,五黃有黃鱔,黃瓜,鹹鴨蛋裡面的蛋黃,雄黃酒,黃魚。黃色是很多人認為是比較尊貴的顏色,吃黃色一般寓意可以以正勝邪,把氣候中的邪氣都驅趕出去。

端午節如何通過飲食來養生

1、吃粽子

粽子中一般含有紅豆,紅豆不僅內含豐富的蛋白質及多種營養物質,而且具有利水除濕、和血排膿、消腫解毒等功效。人體常為濕熱阻遏,紅豆能夠利水濕,解熱毒,與綠豆相輔相成,堪稱消夏良藥。粽子中一般含有紅棗,紅棗能補益脾胃和補中益氣。

粽子總會用到蘆葦葉,紅棗能補益脾胃和補中益氣。所以對於脾胃虛弱和腸胃不佳的人士,如消化不良、經常吐瀉或便秘人士都有好處,多吃紅棗能改善腸胃功能。此外,紅棗又能補氣血,對於中氣不足及氣血虧損人士特別有幫助,能減少平日氣促氣喘的情況,又能針對肌肉無力等症狀,增加體力。

進食時須注意,製作粽子的原料糯米黏性較大,過量進食容易引起消化不良,所以不可貪食。

2、門前掛艾草菖蒲能“避邪”

端午前後正值初夏季節,天氣炎熱,多雨潮濕,蚊蟲滋生,是傳染病的高發時節,且蛇蟲繁殖,易咬傷人。而艾草的莖、葉都含有揮發性芳香油,它所產生的奇特芳香可以驅蚊蠅、蟲蟻,淨化空氣,菖蒲則是多年生水生草本植物,它狹長的葉片也含有揮發性芳香油,是提神通竅、健骨消滯、殺蟲滅菌的藥物。

除了驅蚊,艾草菖蒲還可“避邪”,邪為中醫裡的病邪之意,包括風、寒、暑、濕、燥、火在內的六淫,這都是致病的因素,將艾草、菖蒲掛於門前或屋內,其散發的草藥香除了讓人感到神清氣爽,有醒神、提神的作用外,還可以通心竅,提高人的正氣,從而增強抵禦外邪的能力。

3、“蘭湯”清熱解毒

為了對付五毒,在端午節還要沐浴蘭湯。當時的蘭不是現在的蘭花,而是菊科的佩蘭,有香氣,可煎水沐浴。後來一般是用煎菖蒲、艾草等中草藥洗澡,不論男女老幼,全家都洗,此俗至今尚存,據說可治皮膚病、去邪氣。

艾葉浴對毛囊炎、濕疹有一定療效,菖蒲葉及根芳香化濕,外用能改善局部血液迴圈,清熱解毒,對皮膚瘙癢的效果較好。若是不便泡浴,可將其放入水中煮半小時,然後用水擦身即可。除了懸掛、沐浴,還可以將艾葉燃燒熏烤,達到治病祛病的目的。“艾草裡有種芳香物質,可以活血通絡,以艾熏烤、驅毒的古老的方法早在華佗扁鵲時代就採用。許多人在夏日常點醫用艾條,或是用艾草梗熏房間,既可驅蚊,對於預防季節性、流行性感冒效果不錯。”

4、佩戴香囊防止蚊蟲叮咬

時農曆五月初五,婦女們用紅黃藍白黑五色絲線或絨線,拴在兒童手臂、手腕等處;或懸掛于兒童胸前、蚊帳、搖籃。據說,五色絲象徵五色龍,可以免除瘟病,使人健康長壽。五色線不可任意折斷或丟棄,只能在夏季一場大雨或第一次洗澡時,拋到河裡,稱為“纏五色絲”。

香囊由各種花色的布縫製而成,在家自製香囊時,可用艾葉、菖蒲、菊花、薄荷葉研細,然後放在布袋中縫合好。可以佩戴在胸前、腰際或肚臍處,也可以把香囊掛在門口或車內。這幾味中草藥有散風驅寒、通九竅、扶正氣的功能,並含有揮發油,氣味純正、持久,戴著能防止蚊叮蟲咬,改善神疲乏力等不適,還可以預防感冒。

5、喝雄黃酒——殺蟲解毒

端午節這天,人們把雄黃倒入酒中飲用,並把雄黃酒塗在小孩兒的耳、鼻、額頭、手、足等處,希望如此能夠使孩子們不受蛇蟲的傷害。

在此專家提示,雄黃有毒,最好不要飲用。如今可用黃酒替代,因為它是糧食做的,這些糧食本身就有養胃的作用,發酵成了酒以後,還有通經脈、行氣血、去風濕、溫脾胃、散風寒等作用。

上海灘的老字型大小粽子店

1.王家沙

作為上海老字型大小,王家沙是一年四季都是擁擠的,小夥伴們大概已經習慣了這樣的場景。

小編我抱著好奇的心態買了個板栗肉粽,結果被裡面華麗麗又無處不在的板栗和肉驚到了!

還有就是堿水豆沙粽,相比其他粽子實在太好夾開了。

還有赤豆蜜棗粽,小編真的不想用白璧無瑕來形容,但你看這光滑的感覺,除了幾個赤豆在上面,幾乎就是:完美!

地址:南京西路805號

價格:板栗鮮肉粽7.5元;堿水豆沙粽6元;赤豆蜜棗粽5元

2. 五芳齋

要說五芳齋是粽子界的頭牌應該也不為過啦,想必小夥伴們對這些五顏六色的標籤是影響深刻的!媽媽再也不用擔心我分不清粽子了!

五芳齋粽子的銷售點遍佈魔都各地,想回憶過去的小夥伴不妨找一家近的去買買買哦!

地址:閘北區大統路938弄12號1701室

3.喬家柵

作為中華名小吃之一的喬家柵,做出來的粽子口味自然也是沒得說的。雖然沒有街頭巷尾的阿婆阿姨包出來的粽子有人情味,但小編知道你們有時候偷懶,也就想在出地鐵的時候來一個爽一下!

喏,你要的五花大綁的粽子,不謝!

地址:黃浦區陸家浜路1088號

4.功德林

功德林,功德林,賣的粽子自然都是素的,不沾一點葷腥。來看一下小夥伴們熟悉的包裝袋!

小編一時興起,買了倆嘗嘗…不過,看起來小編我的確不太適合吃素呢~為了你們我真的犧牲好大!連平時最難下嚥的香菇都舔了一下...

地址:南京西路441號

★圖片來自網路

這是中國人民的又一傳統習俗。粽子,又叫“角黍”、“筒粽”。其由來已久,花樣繁多。據記載,早在春秋時期,用菰葉(茭白葉)包黍米成牛角狀,稱“角黍”;用竹筒裝米密封烤熟,稱“筒粽”。東漢末年,以草木灰水浸泡黍米,因水中含堿,用菰葉包黍米成四角形,煮熟,成為廣東堿水粽。

晉代,粽子被正式定為端午節食品。這時,包粽子的原料除糯米外,還添加中藥益智仁,煮熟的粽子稱“益智粽”。 時人周處《岳陽風土記》記載:“俗以菰葉裹黍米,……煮之,合爛熟,於五月五日至夏至啖之,一名粽,一名黍。”南北朝時期,出現雜粽。米中摻雜禽獸肉、板栗、紅棗、赤豆等,品種增多。粽子還用作交往的禮品。

端午裡的吃,不只是粽子一家獨霸天下。在“老底子”的上海,與粽子同鍋共煮的還有雞蛋。也就是說,端午除了吃粽子,還要吃雞蛋。雞蛋剝了殼吃,上海人把剝了殼的雞蛋叫做“白和蛋”。現在很少聽到這樣的叫法,在我當年下鄉的市郊奉賢,當地人還叫“白和蛋”;不過,它既指剝殼雞蛋,也指沒有剝殼的白煮蛋。

為什麼在端午要吃“白和蛋”?多少年流傳下來的說法是:那天吃了白煮蛋,皮膚就會如同雞蛋白一樣光潔。那麼,為啥平時吃了沒作用,偏偏在端午吃就會產生這般效果?

因為時逢初夏,古有五月“惡月”之稱;“此月蓄藥,以蠲除毒氣”(戰國·佚名《夏小正》)。一是那時季節變化,人易得病。二是氣候轉暖,蛇蟲百腳皆紛紛出籠,人易受害。吃白和蛋,實際上就是進補和增強抵抗力,如能有利於皮膚,那是割草打兔子——捎帶的。

上海人在端午節濕氣,都會以五黃一起陪大家度過端午,五黃有黃鱔,黃瓜,鹹鴨蛋裡面的蛋黃,雄黃酒,黃魚。黃色是很多人認為是比較尊貴的顏色,吃黃色一般寓意可以以正勝邪,把氣候中的邪氣都驅趕出去。

端午節如何通過飲食來養生

1、吃粽子

粽子中一般含有紅豆,紅豆不僅內含豐富的蛋白質及多種營養物質,而且具有利水除濕、和血排膿、消腫解毒等功效。人體常為濕熱阻遏,紅豆能夠利水濕,解熱毒,與綠豆相輔相成,堪稱消夏良藥。粽子中一般含有紅棗,紅棗能補益脾胃和補中益氣。

粽子總會用到蘆葦葉,紅棗能補益脾胃和補中益氣。所以對於脾胃虛弱和腸胃不佳的人士,如消化不良、經常吐瀉或便秘人士都有好處,多吃紅棗能改善腸胃功能。此外,紅棗又能補氣血,對於中氣不足及氣血虧損人士特別有幫助,能減少平日氣促氣喘的情況,又能針對肌肉無力等症狀,增加體力。

進食時須注意,製作粽子的原料糯米黏性較大,過量進食容易引起消化不良,所以不可貪食。

2、門前掛艾草菖蒲能“避邪”

端午前後正值初夏季節,天氣炎熱,多雨潮濕,蚊蟲滋生,是傳染病的高發時節,且蛇蟲繁殖,易咬傷人。而艾草的莖、葉都含有揮發性芳香油,它所產生的奇特芳香可以驅蚊蠅、蟲蟻,淨化空氣,菖蒲則是多年生水生草本植物,它狹長的葉片也含有揮發性芳香油,是提神通竅、健骨消滯、殺蟲滅菌的藥物。

除了驅蚊,艾草菖蒲還可“避邪”,邪為中醫裡的病邪之意,包括風、寒、暑、濕、燥、火在內的六淫,這都是致病的因素,將艾草、菖蒲掛於門前或屋內,其散發的草藥香除了讓人感到神清氣爽,有醒神、提神的作用外,還可以通心竅,提高人的正氣,從而增強抵禦外邪的能力。

3、“蘭湯”清熱解毒

為了對付五毒,在端午節還要沐浴蘭湯。當時的蘭不是現在的蘭花,而是菊科的佩蘭,有香氣,可煎水沐浴。後來一般是用煎菖蒲、艾草等中草藥洗澡,不論男女老幼,全家都洗,此俗至今尚存,據說可治皮膚病、去邪氣。

艾葉浴對毛囊炎、濕疹有一定療效,菖蒲葉及根芳香化濕,外用能改善局部血液迴圈,清熱解毒,對皮膚瘙癢的效果較好。若是不便泡浴,可將其放入水中煮半小時,然後用水擦身即可。除了懸掛、沐浴,還可以將艾葉燃燒熏烤,達到治病祛病的目的。“艾草裡有種芳香物質,可以活血通絡,以艾熏烤、驅毒的古老的方法早在華佗扁鵲時代就採用。許多人在夏日常點醫用艾條,或是用艾草梗熏房間,既可驅蚊,對於預防季節性、流行性感冒效果不錯。”

4、佩戴香囊防止蚊蟲叮咬

時農曆五月初五,婦女們用紅黃藍白黑五色絲線或絨線,拴在兒童手臂、手腕等處;或懸掛于兒童胸前、蚊帳、搖籃。據說,五色絲象徵五色龍,可以免除瘟病,使人健康長壽。五色線不可任意折斷或丟棄,只能在夏季一場大雨或第一次洗澡時,拋到河裡,稱為“纏五色絲”。

香囊由各種花色的布縫製而成,在家自製香囊時,可用艾葉、菖蒲、菊花、薄荷葉研細,然後放在布袋中縫合好。可以佩戴在胸前、腰際或肚臍處,也可以把香囊掛在門口或車內。這幾味中草藥有散風驅寒、通九竅、扶正氣的功能,並含有揮發油,氣味純正、持久,戴著能防止蚊叮蟲咬,改善神疲乏力等不適,還可以預防感冒。

5、喝雄黃酒——殺蟲解毒

端午節這天,人們把雄黃倒入酒中飲用,並把雄黃酒塗在小孩兒的耳、鼻、額頭、手、足等處,希望如此能夠使孩子們不受蛇蟲的傷害。

在此專家提示,雄黃有毒,最好不要飲用。如今可用黃酒替代,因為它是糧食做的,這些糧食本身就有養胃的作用,發酵成了酒以後,還有通經脈、行氣血、去風濕、溫脾胃、散風寒等作用。

上海灘的老字型大小粽子店

1.王家沙

作為上海老字型大小,王家沙是一年四季都是擁擠的,小夥伴們大概已經習慣了這樣的場景。

小編我抱著好奇的心態買了個板栗肉粽,結果被裡面華麗麗又無處不在的板栗和肉驚到了!

還有就是堿水豆沙粽,相比其他粽子實在太好夾開了。

還有赤豆蜜棗粽,小編真的不想用白璧無瑕來形容,但你看這光滑的感覺,除了幾個赤豆在上面,幾乎就是:完美!

地址:南京西路805號

價格:板栗鮮肉粽7.5元;堿水豆沙粽6元;赤豆蜜棗粽5元

2. 五芳齋

要說五芳齋是粽子界的頭牌應該也不為過啦,想必小夥伴們對這些五顏六色的標籤是影響深刻的!媽媽再也不用擔心我分不清粽子了!

五芳齋粽子的銷售點遍佈魔都各地,想回憶過去的小夥伴不妨找一家近的去買買買哦!

地址:閘北區大統路938弄12號1701室

3.喬家柵

作為中華名小吃之一的喬家柵,做出來的粽子口味自然也是沒得說的。雖然沒有街頭巷尾的阿婆阿姨包出來的粽子有人情味,但小編知道你們有時候偷懶,也就想在出地鐵的時候來一個爽一下!

喏,你要的五花大綁的粽子,不謝!

地址:黃浦區陸家浜路1088號

4.功德林

功德林,功德林,賣的粽子自然都是素的,不沾一點葷腥。來看一下小夥伴們熟悉的包裝袋!

小編一時興起,買了倆嘗嘗…不過,看起來小編我的確不太適合吃素呢~為了你們我真的犧牲好大!連平時最難下嚥的香菇都舔了一下...

地址:南京西路441號

★圖片來自網路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