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社會>正文

【砥礪奮進的五年】廣西八好村“結對幫扶”探尋多種脫貧方式

八好村的一戶村民在通村公路沿線建好的新房。

國際線上報導:作為世界上最大的發展中國家, 中國一直是世界減貧事業的積極宣導者和有力推動者。

加快貧困群眾脫貧致富的步伐, 使現有的4000多萬貧困人口在2020年全部脫貧, 既是中國制定的未來幾年要完成的工作目標, 也是為廣大貧困群眾鋪就的一條生活奔小康之路。 位於中國南方廣西壯族自治區大化瑤族自治縣板升鄉的八好村, 是中國農村脫貧路上的一員。 這個村子四面環山, 石漠化嚴重, 九分山一分地, 被聯合國糧農組織考察後評為極不適合人類居住之地。 如何在自然條件惡劣的情況下實現脫貧, 當地正積極探索。

八好村的玉米地, 九分石頭一分地。

八好村居民都是瑤族, 祖祖輩輩生活在道路不通的山弄裡, 住著傳統的木瓦房。 全村493戶人家, 近67%的農戶為貧困戶。 受自然條件的限制, 用“道阻且長”來形容這裡的脫貧之路再合適不過。

自去年修建通村公路以來, 該村住在山弄裡的一些村民陸續搬到了公路沿線, 建起了磚混樓房。 板升鄉扶貧負責人濛濛照陽說:“從2014年開始, 我們八好村裡面三個屯的群眾陸續往通村公路邊搬,

從2016年開始, 成群地搬出來。 目前, 這三個屯已經有60%的群眾搬出來建磚混房了。 ”

八好村山弄裡的傳統木瓦屋。

細看公路沿線的房屋, 記者發現那些未脫貧的農戶樓房門口都會掛一藍底紅邊的卡片, 寫著“廣西脫貧攻堅精准幫扶聯繫卡”;而脫貧的農戶家門口,

則會掛著一張紅底藍邊的卡片, 上面寫著“廣西脫貧攻堅脫貧戶跟蹤幫扶聯繫卡”。

原來, 八好村的每一戶村民都有對應的幫扶連絡人, 同時脫貧的農戶也會有連絡人繼續觀察一定時期, 以確保他們不再返貧。 從縣裡派來的駐村第一書記, 也是扶貧第一負責人覃漢鋒說:“今年我們縣具體是按照7、6、5結對幫扶機制實施, 這個機制主要是指處級幹部結對幫扶7戶, 科級聯繫6戶, 一般幹部聯繫5戶。 ”

八好村通村公路。

八好村所在的大化瑤族自治縣, 從縣到鄉(鎮)級的公務員, 都有自己要幫扶的貧困戶。 也就是說, 每個貧困戶都有和他對應的幫扶連絡人。 覃漢鋒說:“我們結對幫扶的幹部主要是在年初入戶時和貧困戶通過協商來制定具體的脫貧計畫, 通過交談瞭解他們的生活生產情況, 還要在幫扶手冊裡面登記一些貧困戶的收入支出等方面的具體資訊。 ”

八好村通屯的山路,都是這樣的崎嶇不平的石頭路。

八好村有32個自然屯,都處在大山深處,全村除了鄉道沿線和通村公路沿線的幾個屯通路之外,尚有26個自然屯未通屯級砂石路。村民居住分散,相距甚遠,山路崎嶇,手機在山裡面又無信號,也無網路,這樣的條件下,資訊互通極為不便,加之村民普遍受教育程度不高,如果有幫扶連絡人進村入戶溝通、瞭解並普及相關扶貧政策、給出建議,無疑將加快村子的脫貧攻堅步伐。覃漢鋒一周在八好村住四到五天,週末才回縣城和家人團聚。談起自己的工作,覃漢鋒說:“我們主要做了比如幫助貧困戶申請一些補助的資金,比如教育資助、低保、養老等手續。外出務工,我們縣盡可能提供一些培訓的機會,第一時間瞭解外面就業的一些相關資訊,然後和他們聯繫。”

八好村一瑤族村民家。

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曾說過,農村要發展,農民要致富,關鍵靠支部。要原原本本把黨的政策落實好,大家擰成一股繩,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汗往一處流,一定要想方設法儘快讓鄉親們過上好日子。

八好村瑤族老人。

廣西壯族自治區制定了當地貧困戶脫貧的標準,即“八有一超”,“八有”指有穩固住房、有飲用水、有電用、有路通村屯、有義務教育保障、有醫療保障、有電視看、有收入來源或最低生活保障;“一超”指家庭年人均純收入超過國家現行扶貧標準(即農民年人均純收入2855元),達到3100元。

在“結對幫扶”的推動下,八好村部分村民通過外出打工等方式脫貧了,但未脫貧的仍占大多數。惡劣的自然環境和落後的基礎設施依然制約著當地發展。八好村村民蒙吉文說:“鄉政府給我們水泥,這路又不通,我們拿過來又拉不進去。所以不通路就不方便了。”

八好村在建的一條通屯公路。

聯合國糧農組織考察過八好村後,認為這裡是極不適合人類居住之地。中國政府的扶貧政策和方式裡,也建議村民按自願的原則搬遷。但仍有部分村民不願意離開深山。記者看到,由於山多路險,在八好小學就讀的部分學生,上學和放學回家,每一次都要行走三個小時左右崎嶇不平的山路。作為駐村第一書記,覃漢鋒表示,八好村這樣的村子要脫貧,修路是關鍵:“所以現在我們很多的貧困戶,還沒有通公路的貧困戶,都有個很強烈的訴求,那就是盡可能的通過政府的幫扶來改變目前交通的狀況。”

因為貧窮,八好村的孩子們經常吃的飯就白米飯就蘿蔔乾。目前,八好村所屬的大化縣20戶以上未通屯級路的自然屯尚有479個、需修建屯級道路里程達1067公里。全縣近2.25萬戶農村群眾居住在高山、深山、石山區,住房多為不牢固的泥瓦房或土木結構的房屋。大化瑤族自治縣的脫貧計畫是,力爭2019年實現全縣脫貧。在八好村負責扶貧的第一駐村書記覃漢鋒說,希望更多的人關注八好村,關注大化瑤族自治縣,為這裡的孩子們不再貧困,伸出援手。

八好村通屯的山路,都是這樣的崎嶇不平的石頭路。

八好村有32個自然屯,都處在大山深處,全村除了鄉道沿線和通村公路沿線的幾個屯通路之外,尚有26個自然屯未通屯級砂石路。村民居住分散,相距甚遠,山路崎嶇,手機在山裡面又無信號,也無網路,這樣的條件下,資訊互通極為不便,加之村民普遍受教育程度不高,如果有幫扶連絡人進村入戶溝通、瞭解並普及相關扶貧政策、給出建議,無疑將加快村子的脫貧攻堅步伐。覃漢鋒一周在八好村住四到五天,週末才回縣城和家人團聚。談起自己的工作,覃漢鋒說:“我們主要做了比如幫助貧困戶申請一些補助的資金,比如教育資助、低保、養老等手續。外出務工,我們縣盡可能提供一些培訓的機會,第一時間瞭解外面就業的一些相關資訊,然後和他們聯繫。”

八好村一瑤族村民家。

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曾說過,農村要發展,農民要致富,關鍵靠支部。要原原本本把黨的政策落實好,大家擰成一股繩,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汗往一處流,一定要想方設法儘快讓鄉親們過上好日子。

八好村瑤族老人。

廣西壯族自治區制定了當地貧困戶脫貧的標準,即“八有一超”,“八有”指有穩固住房、有飲用水、有電用、有路通村屯、有義務教育保障、有醫療保障、有電視看、有收入來源或最低生活保障;“一超”指家庭年人均純收入超過國家現行扶貧標準(即農民年人均純收入2855元),達到3100元。

在“結對幫扶”的推動下,八好村部分村民通過外出打工等方式脫貧了,但未脫貧的仍占大多數。惡劣的自然環境和落後的基礎設施依然制約著當地發展。八好村村民蒙吉文說:“鄉政府給我們水泥,這路又不通,我們拿過來又拉不進去。所以不通路就不方便了。”

八好村在建的一條通屯公路。

聯合國糧農組織考察過八好村後,認為這裡是極不適合人類居住之地。中國政府的扶貧政策和方式裡,也建議村民按自願的原則搬遷。但仍有部分村民不願意離開深山。記者看到,由於山多路險,在八好小學就讀的部分學生,上學和放學回家,每一次都要行走三個小時左右崎嶇不平的山路。作為駐村第一書記,覃漢鋒表示,八好村這樣的村子要脫貧,修路是關鍵:“所以現在我們很多的貧困戶,還沒有通公路的貧困戶,都有個很強烈的訴求,那就是盡可能的通過政府的幫扶來改變目前交通的狀況。”

因為貧窮,八好村的孩子們經常吃的飯就白米飯就蘿蔔乾。目前,八好村所屬的大化縣20戶以上未通屯級路的自然屯尚有479個、需修建屯級道路里程達1067公里。全縣近2.25萬戶農村群眾居住在高山、深山、石山區,住房多為不牢固的泥瓦房或土木結構的房屋。大化瑤族自治縣的脫貧計畫是,力爭2019年實現全縣脫貧。在八好村負責扶貧的第一駐村書記覃漢鋒說,希望更多的人關注八好村,關注大化瑤族自治縣,為這裡的孩子們不再貧困,伸出援手。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