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它讓5萬人脫貧致富 劉延東高度贊許“一株仙草的扶貧傳奇”

5月20日, 2017年全國科技活動周暨北京科技周主場活動在北京民族文化宮開幕。 本屆科技週一大創新點是展現科技扶貧“精准力”, 設置了“科技扶貧、精准脫貧”成果展示, 共有35個展項, 主要展示定點扶貧、片區扶貧、智力扶貧、創業扶貧、協同扶貧等方面的工作成效、科技成果、典型案例和先進人物, 體現科技創新在精准扶貧精准脫貧中發揮的重要支撐作用。

它讓5萬人脫貧致富

由浙江農林大學與森宇控股集團共同完成的“一株仙草的扶貧傳奇”項目入選“科技扶貧、精准脫貧”成果展,成為浙江省唯一入選的專案。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國務院副總理劉延東,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北京市委書記郭金龍, 北京市委副書記、市長蔡奇等領導蒞臨專案展位, 並與森宇控股集團董事局主席俞巧仙、浙江農林大學科技特派員斯金平教授就鐵皮石斛的科技扶貧、精准脫貧進行交流。

斯金平教授向劉延東副總理彙報了鐵皮石斛產業的發展情況:“仙草扶貧專案”以“企業+科技+金融資本+基地+農戶+合作社”的模式, 進行鐵皮石斛標準化栽培輸出, 在企業自身做大做強的同時, 也帶動農民增收致富, 實現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和生態效益同步提升的共贏之舉。 截至目前, 已使5萬人脫貧致富, 實現產值20多億元。 未來, 鐵皮石斛要打造千億級的產業規模,

為農民創造更多就業機會。

劉延東副總理聽後表示, 非常感謝仙草扶貧團隊對鐵皮石斛產業的發展及對精准扶貧所做的貢獻, 並期待鐵皮石斛這株“仙草”在大健康時代發揮更大的作用!

圖:劉延東副總理向斯金平和俞巧仙瞭解鐵皮石斛的生長習性、保健功效及扶貧成效

一株仙草背後的科技力量

“鐵皮石斛(幹品稱鐵皮楓鬥)是我國傳統名貴中藥材, 民間尊為‘救命仙草’。 因為自然資源瀕臨枯竭而列為國家二級保護中藥材。 與傳統中藥材“浙八味”相比, 鐵皮石斛的產業化還不到20年的歷史, 它的異軍突起靠的就是高科技。

上世紀90年代, 鐵皮石斛人工栽培還是一個世界性的難題。 1997年, 森宇成立了全國首家民營鐵皮石斛研究所, 並聯合浙江農林大學等單位, 在國家科技支撐計畫等資助下, 開始進行鐵皮石斛人工栽培——《鐵皮石斛品種選育與高效栽培》專案的攻關, 經過不懈努力, 終於人工培育出鐵皮石斛優良種子——森山一號, 同時取得人工大面積栽培的成功。

該專案基於鐵皮石斛的生物學特性, 以產業化為導向, 突破了種苗高效繁育、品種選育、栽培模式、產品精深加工等關鍵科學和技術問題, 形成系列原創性成果。 期間共申請發明專利23項, 獲得授權7項。 2001年, 該項目被列入國家“十五科技攻關項目”

圖:森山鐵皮石斛原生態栽培基地

2014年11月1日, 國家林業局委託森宇和浙江農林大學共同制訂的鐵皮石斛栽培國家行業標準——《鐵皮石斛栽培技術規程》正式發佈, 填補了行業空白, 為全國15個省市區的70餘家企業直接提供技術支撐。

2015年12月, 《鐵皮石斛品種選育與高效栽培》項目獲得榮獲林業界最高獎項——梁希林業科學技術獎一等獎, 2017年4月, 該專案榮獲浙江省科技進步一等獎。

在森宇的帶領下, 原本瀕危藥用植物鐵皮石斛通過人工栽培的方式得以普及, 鐵皮石斛產業從無到有, 並在短短十幾年間從零起步發展成為我國第三代保健品的典型代表。

2016年6月6日, 由中國保健協會和國內著名調查機構零點調查共同發佈的《2016中國鐵皮楓鬥產業現狀與發展白皮書》顯示, 截至2015年,全國鐵皮楓鬥產業規模約60億元,其中“森山鐵皮楓鬥”的產值超過10億元,約占浙江總規模的30%,全國總規模的20%,繼續領跑鐵皮楓鬥行業發展。

截至2015年,全國鐵皮楓鬥產業規模約60億元,其中“森山鐵皮楓鬥”的產值超過10億元,約占浙江總規模的30%,全國總規模的20%,繼續領跑鐵皮楓鬥行業發展。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