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社會>正文

漵浦男子銀行卡遭盜刷22萬元 銀行被判賠16萬

銀行卡在自己手中, 卻在異地被盜刷, 遇到這樣的情況, 銀行該不該賠償?這起案例或許有一定的參考價值。

懷化漵浦的曹先生銀行卡被盜刷22萬多元, 與開卡銀行協商無果後, 他將銀行告上法庭。

法院審理認為, 銀行未能準確識別偽卡從而將曹先生的存款錯交給他人, 是造成曹先生銀行卡被盜刷的主要原因, 判決銀行承擔75%責任, 賠償16萬多元。

本報記者 周淩如 實習生 劉鴻偉 通訊員 劉瓊 懷化報導

今年1月10日, 家住懷化漵浦的曹先生收到銀行發來的資訊, 他的銀行卡在泰國境內先後消費和取款22萬餘元。

他認為銀行卡在自己手上, 被盜刷是銀行的責任, 便找中國工商銀行漵浦支行協商, 要求退還自己的存款。 因協商無果, 他將漵浦支行告上法庭。

5月25日, 記者瞭解到, 漵浦縣法院近日判決漵浦支行擔責75%, 賠償曹先生相關損失165832.97元。

市民莫名收到境外消費取款短信

今年1月10日下午6點左右, 曹先生在家中突然收到銀行發來的消費短信提醒。 短信顯示, 他的銀行卡先後在泰國通過POS機消費2筆、ATM取款3筆, 包含支付查詢費、跨境費等, 涉及金額一共221110.62元。

曹先生說, 2011年11月, 他在中國工商銀行漵浦支行辦理了這張銀行卡, 之後一直正常使用。 看著手機中來自泰國的消費記錄, 他立即找到銀行卡, 趕到漵浦支行浦興分理處的ATM機上, 用手中的銀行卡查詢了餘額,

並進行了存款等操作。 確認卡內存款不翼而飛後, “我意識到自己的銀行卡被盜刷了”。 隨後, 他通過電話銀行將該銀行卡掛失並報了警。

因為銀行卡在自己手中, 曹先生認為, 自己在保管上沒有問題, 被盜刷應該是銀行的責任。 之後, 他多次找漵浦支行協商, 要求銀行退還自己的存款。 但漵浦支行以“盜刷是因為持卡人保管不當”為由, 拒絕了曹先生的要求。 見協商未果, 曹先生將漵浦支行告上了法庭, 要求漵浦支行賠償自己被盜刷的存款221110.62元及從盜刷之日起的利息。

銀行持卡人曾將卡交給他人取款

“通過銀聯卡在POS機和ATM機上憑密碼就可消費和取款, 而不管支取人是誰。 ”漵浦支行認為, 曹先生存款被支取要麼是其本人消費和支取,

要麼是委託他人消費和支取, 與銀行無關。 即使曹先生的存款是被他人消費和支取, 其責任也應由曹先生自己承擔。

漵浦支行提交了一份曹先生申請銀行卡時填寫的申請表, 在“個人銀行結算帳戶管理協議”中約定:“對於預留密碼的帳戶, 凡使用密碼進行的交易均視為甲方本人(持卡人)行為, 持卡人須妥善保管帳戶介質、密碼、印鑒、本人有效身份證及有關業務憑證等, 因甲方保管不善造成的損失由甲方自行承擔。 ”

此外, 2016年12月26日10時35分至36分, 曹先生曾將銀行卡交由在其工地做事的舒某在漵浦支行ATM機取款兩筆, 一次5000元、一次1000元。 為此, 漵浦支行提供了舒某取款時的視頻作為證據。 漵浦支行認為,

曹先生將銀行卡交給他人取款的行為, 很有可能導致銀行卡資訊被複製以及密碼洩密, 曹先生自身存在疏忽保密的行為。

漵浦支行稱, 曹先生銀行卡被盜刷和盜取, 不知其原卡到底何時何地以何種方式被非法複製, 而且該卡密碼是由持卡人自己設置、自己保密和保管, 除非有證據證明是由於銀行原因導致密碼洩露, 否則, 因密碼洩露導致損失風險應當由持卡人承擔。

法院雙方均有過失, 銀行承擔主責

漵浦縣法院審理認為, 曹先生在漵浦支行辦理了銀行卡, 就與銀行建立了儲蓄合同關係, 銀行有保障其銀行卡內存款安全的義務和保證支付義務。 而漵浦支行未能準確識別偽卡從而將曹先生銀行卡帳戶中的存款錯誤地交給他人,

是造成曹先生銀行卡被盜刷的主要原因, 已經構成違約, 應當承擔違約責任。

曹先生作為持卡人, 負有妥善保管及謹慎、規範使用的義務。 將銀行卡交由他人取款的不良用卡行為, 在一定程度上給偽卡交易有可乘之機, 因此, 對損失的造成亦有一定過錯。

法院遂判決曹先生對其損失承擔25%的責任, 被告漵浦支行對曹先生的損失承擔75%責任。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