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泰晤士高等教育》選用Web of Science資料評估科研的創新性

科睿唯安的引文資料和分析可對研究熱點進行預測

費城2017年5月26日電 /美通社/ -- 《泰晤士高等教育》(Times Higher Education)在其5月25日發表的5月刊中, 重點揭示了19個有可能改變世界的當今研究熱點。 這些研究熱點基於科睿唯安(Clarivate Analytics, 前湯森路透智慧財產權與科技事業部)的Web of Science引文資料和Essential Science IndicatorsSM(ESI, 基本科學指標)的分析得出。

《泰晤士高等教育》在其5月刊的“下一個大爆炸”專題研究報導中, 選用了Web of Science引文資料對當今的科研進行了客觀的分析。 該專題研究報導了包括通過提升身體潛能來殺死癌細胞, 動植物和昆蟲改良基因的開發, 氧化還原液流電池和綠色氫燃料汽車等清潔能源的生產,

通過使用低功率LED燈降低能耗, 改善環境健康的環境與生態領域的研究發現, 以及新一代電子學和大物理學等研究熱點。

50年來, 基於對Web of Science專業和高品質資料的分析, 科睿唯安已經成為全球科研趨勢分析領域的領導者。 Henry Small博士和過世的Eugene Garfield博士是20世紀70和80年代運用共被引分析建立科學圖譜的開創者。 自那時起, 通過這種方法得出的分析和發現便一直為科研決策者和基金機構提供熱點或新興研究資訊, 讓他們瞭解應該重點關注和投入哪些領域。

科睿唯安資深引證分析師David Pendlebury表示:“由論文之間的引用形成的引文網路揭示了專業方向的內部結構和發展動態。 我們將這些專業方向稱為‘研究前沿’,

因為它們代表著當前活躍的前沿研究活動。 不同于那些傳統的領域或學科分類所做出的描述, 引文體現了研究人員自身的專業判斷, 因此引文網路為瞭解當今科研的本質提供了可靠的指南。 ”

研究前沿的形成, 首先要對過去五年內的高被引論文(同學科同出版年被引頻次排在前1%的論文)進行識別, 然後計算這些論文的共被引頻次。 共被引頻次高, 說明兩篇論文的內容之間存在著緊密的相關性。 通過反復應用共被引關係, 會形成高被引論文的聚類, 即為ESI研究前沿。 這些聚類或研究前沿可以通過科睿唯安的ESI資料庫獲取。 ESI每兩個月更新, 每次更新能生成約8,000個研究前沿。

《泰晤士高等教育》5月刊的專題研究聚焦在近期發表的而且迄今為止被引頻次不低於200次的研究前沿,

並從中選出了更具廣泛的科學意義和應用潛力的19個重點關注的研究前沿。 《泰晤士高等教育》的編輯將這些研究前沿分成五大組(生物學和醫學、能源和光源、天體物理學和高能物理學、環境和生態學、以及新一代電子學)。 該刊記者對相關領域的關鍵科研人員進行了訪談, 揭示了這些前沿為何能夠抓住當今研究熱點的原因。

“高被引論文是體現世界一流科學研究的最可靠指標之一, 可以通過高被引論文瞭解最具創新的科學研究圖譜。 ”科睿唯安科學與學術研究部門全球主管Jessica Turner說, “我們非常高興《泰晤士高等教育》選用Web of Science引文資料來發現這些即將改變世界的真正具有突破性的科學研究。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