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健康>正文

你知道嗎?骨病離我們更近了,骨病常識你知多少?

骨病是多種骨與關節病的一個總稱。 它主要包括關節炎、脊柱炎、骨質增生、頸椎病、腰椎病、坐骨神經痛、肩周炎等多種急慢性頸肩腰腿疼痛疾病。

關於骨病你知多少?

1, 什麼是關節炎?

關節炎是一種慢性病, 它的種類有100多種, 其中許多種關節炎會影響不同年齡的人, 既使兒童也不能倖免。 其特點是膝關節、髖關節、指關節、足踝關節、脊椎、肩關節等出現疼痛、炎症和僵直。 最常見的關節炎是骨關節炎, 這是一種退化性疾病, 起因是關節軟骨功能變化, 從而引起疼痛、功能喪失。

(1) 類風濕關節炎 它是一種自身免疫性疾病, 是由於免疫系統功能紊亂導致關節滑膜炎症的結果。 滑膜炎持久反復發作, 可導致關節內軟骨和骨的破壞、關節功能障礙 ,甚至殘廢。 血管炎病變累及全身各個器官, 故本病又稱為類風濕病。 類風濕性關節炎 ,早期表現不典型, 僅有關節酸痛、脹痛,

隨著病情的發展 ,逐漸出現關節疼痛加劇及關節畸形、功能障礙, 導致殘廢, 甚至發展至類風濕關節炎性肺纖維化、心臟病並引起死亡。 本病是造成我國人群喪失勞動力與致殘的主要病因之一。

(2) 增生性關節炎 也稱骨性關節炎、肥大性或退行性關節炎, 以休息痛、關節腫脹、關節活動受限及畸形為主要症狀, 是中老年人及重體力勞動者的常見病。 其特徵是關節軟骨發生原發性或繼發性退行性變, 並在關節邊緣有骨贅形成。 病理變化以軟骨變性及軟骨下骨病變為主。 增生性關節炎可分為原發性和繼發性兩種, 我們這裡重點介紹原發性。 增生性關節炎多發於負重較大, 活動較多的關節, 如頸椎、腰椎、膝、髖等大關節。

增生性關節炎就其臨床特點, 與中醫之痹證相似, 臨床治療多以“痹證”著手。

2.什麼是強直性脊柱炎?

強直性脊柱炎是一種慢性、進行性和炎性疾病。 病變部位主要在骶髂關節、脊柱、脊柱旁軟組織及四肢關節。 病理改變為椎間盤纖維環和纖維環附近結締組織的骨化, 椎間動關節和四肢關節滑膜的炎症和增生。

3.什麼是骨質增生?

4.頸椎病與頸椎骨質增生有何異同點?

(1)相同點:頸椎病和頸椎骨質增生都屬於頸部疾患, 二者有著密切的關係, 當頸椎骨質增生的部分刺激或壓迫神經根、頸部脊髓、椎動脈或交感神經而引起一系列症狀時, 即為頸椎病。 而當各種因素使頸脊柱內力和外力的平衡失調, 頸椎因力學代償也可發生增生。

(2) 不同點:頸椎病又叫頸椎關節綜合征, 是由於頸椎間盤退行性變性, 周圍骨質、小關節及軟組織發生一系列病理改變, 壓迫或刺激頸神經根、脊髓、椎動脈等組織而產生的一組臨床綜合病症。 輕者頭、頸、肩臂麻木痛, 重者可致肢體酸軟乏力, 甚至二便失禁、癱瘓。 頸椎骨質增生是一種狀態, 表現為頸椎在生長、發育及其完成功能的過程中, 某些部分失去正常的形態, 出現異常。 骨質增生的形式多種多樣, 因所在部位不同而各有其不同表現。 增生程度輕或骨質增生不在關鍵部位時可沒有症狀或症狀輕微。 總之, 頸椎病是一個大概念, 它包括頸部椎間盤病變、小關節紊亂、軟組織損傷、骨質增生等一系列病變。 而頸椎骨質增生只是頸椎病變的一種狀態,

當骨質增生輕微或不在關鍵部位時可不出現症狀。 但頸椎病和頸椎骨質增生二者關係又是密切的, 有著相互包容相互影響的關係, 所以臨床上一些治療頸椎病和頸椎骨質增生的方法可以互相通用。

5.骨質增生都是病嗎?

單純的骨質增生只是人體的一種保護性的生理反應, 即是人體自衛、代償、再生、修復和重建的正常功能, 通常不屬於疾病的範疇。 而只有在具有骨質增生的同時, 又有相應的臨床症狀或體征, 如伴隨出現腰部的疼痛, 活動障礙等, 才能被稱作骨質增生症或骨性關節病, 有人為腰椎的骨質增生進行統計, 發現20歲以下者無增生, 21-30歲者為12.5%, 31-40歲者為42.8%, 41-50歲為57.5%, 51-60歲為88.2%, 而60歲以上者為92.4%, 說明腰椎的骨質增生是隨年齡而增加的,且為人體的一個必然的生理反應。所以,骨質增生並不一定都是病。

6.什麼是頸椎病?

頸椎病是由於頸椎間盤退行性變、頸椎骨質增生所引起的一系列臨床症狀的綜合征。頸椎病可分為頸型、神經根型、脊髓型、椎動脈型、交感神經型和其他型,常表現為頸、肩臂、肩胛上背及胸前區疼痛,臂手麻木,肌肉萎縮,甚至四肢癱瘓。可發生於任何年齡,以40歲以上的中老年人為多。該病具有發病率高,治療時間長,治療後極易復發等特點。頸椎病是多種疾病的根源,其退行性病變是一個長期、緩慢的過程,並非一日之寒。

7.頸椎病致病原因:頸椎病的病理生理過程相當複雜。其發病因素多種多樣。但下列因素在頸椎病的產生和復發中起著重要作用:

(1)年齡因素:就像一台機器一樣,隨著年齡的增長,人體各部件的磨損也日益增加,頸椎同樣會產生各種退行性變化,而椎間盤的退行性變化是頸椎病發生發展中最基本和最關鍵的基礎。另外,小關節和各種韌帶的退變也有重要的作用。

(2)慢性勞損:是指各種超過正常範圍的過度活動帶來的損傷,如不良的睡眠、枕頭的高度不當或墊的部位不妥,反復落枕者患病率也較高。另外,工作姿勢不當,尤其是長期低頭工作者頸椎病發病率特高。再者,有些不適當的體育鍛煉也會增加發病率,如不得法的倒立、翻筋斗等。

(3)外傷:在頸椎退變、失穩的基礎上,頭頸部的外傷更易誘發頸椎病的產生與復發。病人往往在輕微外傷後突然發病,而且症狀往往較重,合併骨折、脫位者則給治療增加困難。

(4)咽喉部炎症:當咽喉部或頸部有急性或慢性炎症時。因周圍組織的炎性水腫,很容易誘發頸椎病症狀出現,或使病情加重。

(5)發育性椎管狹窄:椎管狹窄者更易於發生頸椎病,而且預後也相對較差。

(6)頸椎的先天性畸形:各種先天性畸形,如先天性椎體融合、顱底凹陷等情況都易於誘導頸椎病的發生。

(7)代謝因素:由於各種原因所造成人體代謝失常者,特別是鈣、磷代謝和激素代謝失調者,往往容易產生頸椎病。

(8)精神因素:從臨床實踐中發現,情緒不好往往使頸椎病加重,而頸椎病加重或發作時,病人的情緒往往更不好,很容易激動和發脾氣,頸椎病的症狀也更為嚴重。

(9)環境因素、氣候潮濕、寒冷。

說明腰椎的骨質增生是隨年齡而增加的,且為人體的一個必然的生理反應。所以,骨質增生並不一定都是病。

6.什麼是頸椎病?

頸椎病是由於頸椎間盤退行性變、頸椎骨質增生所引起的一系列臨床症狀的綜合征。頸椎病可分為頸型、神經根型、脊髓型、椎動脈型、交感神經型和其他型,常表現為頸、肩臂、肩胛上背及胸前區疼痛,臂手麻木,肌肉萎縮,甚至四肢癱瘓。可發生於任何年齡,以40歲以上的中老年人為多。該病具有發病率高,治療時間長,治療後極易復發等特點。頸椎病是多種疾病的根源,其退行性病變是一個長期、緩慢的過程,並非一日之寒。

7.頸椎病致病原因:頸椎病的病理生理過程相當複雜。其發病因素多種多樣。但下列因素在頸椎病的產生和復發中起著重要作用:

(1)年齡因素:就像一台機器一樣,隨著年齡的增長,人體各部件的磨損也日益增加,頸椎同樣會產生各種退行性變化,而椎間盤的退行性變化是頸椎病發生發展中最基本和最關鍵的基礎。另外,小關節和各種韌帶的退變也有重要的作用。

(2)慢性勞損:是指各種超過正常範圍的過度活動帶來的損傷,如不良的睡眠、枕頭的高度不當或墊的部位不妥,反復落枕者患病率也較高。另外,工作姿勢不當,尤其是長期低頭工作者頸椎病發病率特高。再者,有些不適當的體育鍛煉也會增加發病率,如不得法的倒立、翻筋斗等。

(3)外傷:在頸椎退變、失穩的基礎上,頭頸部的外傷更易誘發頸椎病的產生與復發。病人往往在輕微外傷後突然發病,而且症狀往往較重,合併骨折、脫位者則給治療增加困難。

(4)咽喉部炎症:當咽喉部或頸部有急性或慢性炎症時。因周圍組織的炎性水腫,很容易誘發頸椎病症狀出現,或使病情加重。

(5)發育性椎管狹窄:椎管狹窄者更易於發生頸椎病,而且預後也相對較差。

(6)頸椎的先天性畸形:各種先天性畸形,如先天性椎體融合、顱底凹陷等情況都易於誘導頸椎病的發生。

(7)代謝因素:由於各種原因所造成人體代謝失常者,特別是鈣、磷代謝和激素代謝失調者,往往容易產生頸椎病。

(8)精神因素:從臨床實踐中發現,情緒不好往往使頸椎病加重,而頸椎病加重或發作時,病人的情緒往往更不好,很容易激動和發脾氣,頸椎病的症狀也更為嚴重。

(9)環境因素、氣候潮濕、寒冷。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