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設計>正文

跟隨LV藝術總監在作品中環遊世界

Louis Vuitton 男裝藝術總監 Kim Jones

擅長將旅行變成靈感和作品

探索世界是他的生活習慣與思維模式

而這些, 都脫離不了他童年的 “遊牧生活 ”

▲Louis Vuitton 的男裝藝術總監 Kim Jones。

“直到現在, 我仍然堅持每年至少要去4個新的國家。 ” Kim Jones 說。 對於這位 Louis Vuitton 男裝藝術總監而言, 這是項輕鬆實現的計畫。 “我喜歡故事, 喜歡探索世界。 對我而言, 旅行重要的是發現新奇文化, 看看那些並未被很多人瞭解的文化是如何影響到這個世界的。

”不丹、柬埔寨、秘魯, Jones 挑選的目的地大多是具有神秘感的國度, 它們的悠久歷史、厚重文化, 以及保留了數百年的傳統面料和制衣技術, 是讓Jones 在旅途中保持興奮的春藥。

這樣的生活習慣和思維模式都脫離不了他的那段童年遊牧生活。 Jones 的父親是英國人, 母親是丹麥人, 出生僅僅 3 個月就跟隨父母早早踏上環球之旅。 身為地質學家的父親由於工作性質常年四處搬家, 因此 Jones 的童年可以被視為一場愉快的遊牧民族大遷徙, 他的足跡遍佈加勒比海地區, 以及他在設計事業中不斷提及的非洲大陸——衣索比亞、肯亞、坦尚尼亞、波札那和南非——最讓他迷戀的是非洲大草原上的野生動植物和當地原住民的生活方式。

▲以非洲為靈感的2017春夏系列

這期間他還要時不時返回倫敦。 14 歲之前, 他一直都覺得自己會成為一名動物學家。 直到他從姐姐那裡“繼承”了一大批時尚雜誌後, “我的‘原始世界’發生了顛覆, 當看到‘那裡’的人們和他們的生活方式時, 我發現自己挺想走入那樣的世界。

但我完全沒有想過會去做一名時裝設計師, 或許成為一名攝影師或是平面設計師更容易吧。 ”Jones 說。

16 歲那年, 他突然決定要做一些跟時尚相關的工作。 跟絕大多數設計師一樣, 他決定動手做衣服的原因是找不到自己喜歡的衣服。 “其實我們真的沒有想要緊隨潮流, 我們想要的無非就是一件剪裁完美的T恤和牛仔褲。 ”有趣的是, 買到一件剪裁完美的T恤至今都不是易事, 更何況 Jones 產生這個想法是在 1985 年的倫敦, 那時的時尚潮流跟現在有著天壤之別。

在坎伯威爾藝術學院念完圖形研究和攝影專業後, Jones前往倫敦中央聖馬丁藝術與設計學院攻讀碩士學位, 並主攻男裝設計專業。 認識研究生導師 Louise Wilson 對他而言是人生的重要轉捩點之一。

第一次見到這位元以教學嚴苛和語言犀利而著稱的女人時, 他“膽大包天”地告訴正在翻閱他作品集的 Wilson說, “這些就是我想做的東西。 ” Wilson 習慣性地懟了他一句:“你沒必要做這些。 ”可Jones 並未打算放棄。 “我只是覺得如果有時間的話, 一定可以成功地把它們做出來。 ”故事的結局就是 Wilson 招收了這個學生。

▲以非洲為靈感的2017春夏系列

之後,Jones 開始為一家從事進口貿易的服裝公司工作,當時 Supreme 就是從這家公司將產品分銷到英國境內的。青少年時期就已經對街頭時裝和日本服飾產生濃厚興趣的 Jones 在當時還未真正走進時尚的中心,但故事就這樣一步一步展開。2002 年畢業設計秀上,John Galliano 買走了他近一半的畢業作品。僅這一點就足夠讓其他畢業生豔羨不已。

跟許多熱愛旅行的人一樣,Jones 也是一個有著特殊收集癖好的人。比如他喜歡收集1980 年代帶有倫敦地下俱樂部風格的古怪衣衫,但他幾乎沒有將這些古董衣拿到eBay 上去高價倒賣。唯一被他忍痛賣掉的是一件來自 Vivienne Westwood 的降落傘面料T恤,這筆錢成為他創辦個人品牌的啟動基金。

從 2003 年到 2008 年加入 Dunhill 之前,Jones 僅有的 8 季作品讓行業內看到了他對街頭服飾的情有獨鍾,以及對被日本人發揚光大的美式街頭文化的迷戀,當然還有來自陪伴他度過青少年時光的倫敦時髦夜場部落的影響。在此期間,他同時還在先後為其他品牌提供服務,包括Umbro、Iceberg、Alexander McQueen 和 Hugo Boss,以及見證了他與 Kanye West 革命友誼的 Pastelle 。West 是第一個在 Twitter 上恭喜 Jones 加入 Louis Vuitton 的藝人好友。

▲以非洲為靈感的2017春夏系列

你會發現在 Jones 畢業後最初的 5 年間,他服務過的品牌在風格上如此寬泛,如此多元,這恰好也是初出牛犢的年輕設計師艱辛從業之路的真正寫照。從畢業秀上的驚喜亮相,到思考如何去持續發聲,並養活自己,讓品牌得以維持,這意味著設計師本人不得不充分利用時間和精力給其他大品牌提供設計諮詢服務,或是打造聯名跨界項目來維持曝光率。跨界合作也延續到他個人與 Nike Lab 的合作系列中。

“年輕時,Louise Wilson 和 Alexander McQueen 的支持讓我變得更加勇敢和自信。所以當Charles Jeffrey、Craig Green 這些年輕人向我尋求商業上的建議時,我也毫不猶豫地給予他們回饋。” Jones 說,“年輕人需要這樣的機會,時尚產業本身是個輪回的過程,新一代創意新秀的崛起才能注入新血液,否則時尚產業不會有持續的活力。”的確,相較於他所處的年代,如今倫敦男裝周的新興設計師品牌的確也得到了更加廣泛的支援。

直到 2011 年 6 月巴黎男裝周上與 Marc Jacobs 攜手謝幕,這個英國人才算是徹底地被外界熟知。然而你看到的 Vuitton 男裝背後並非隱藏著一個完整的 Jones 。他曾直白地表示自己塑造的 Vuitton 男性形象並非以自己為參考物件。

▲Kim Jones 與 Marc Jacobs 後臺合照。

“我並不覺得為 Louis Vuitton 工作的時候需要考慮到自己。的確,每個系列裡都會有‘我’的痕跡,但我必須要遵守品牌文化和精神,我更像是借助服裝為品牌形象做新的解讀,比如品牌經典的 Monogram,我被允許自由地玩轉創意讓消費者始終感到興奮。更何況 Louis Vuitton 的體量如此驚人的龐大,就好像是可口可樂,大家都知道這個品牌。

作為一個面向全球的頂級品牌,如何設計出符合品牌風格,又適合品牌廣泛消費者的服裝才是我的工作重點。這意味著你不得不放下私人情感和私人喜好。所以為品牌做設計和為自己做設計的區別很大。當初我決定關掉自己的品牌,一心一意為 Dunhill 做設計就是出於這種考慮。如果回到我做個人品牌的時期,那些設計確實是我自己會穿的。” Jones 說。

從作為他東非童年記憶一部分的 2012 春夏系列開始,到回顧紐約城上世紀 70 到 90年代間的藝術大師榮光歲月的 2017 秋冬系列,Jones 在 Louis Vuitton 已經工作了 6個年頭。去年 6 月發佈的 2017 春夏男裝系列是為了慶祝他的 5 周年,他把非洲、倫敦和巴黎,這三個構築他個人世界和設計事業最重要的地域重新組合在一起,並用“歸家”(homecoming)作為解釋。

▲以非洲為靈感的2017春夏系列

旅行是他和這個品牌之間的紐帶,每一季他都會從巴黎出發,帶領消費者前往世界上的某個略顯陌生的角落,看看那裡的城市生活和人文風貌。6 年間,他的一大工作是為品牌梳理歷史脈絡。

在名為 “Paris VS Tokyo” 的2012秋冬系列中,他討論了日本文化對 Vuitton 發展史的影響;此後他又為慶祝 Vuitton 與美洲杯帆船賽合作 30 周年呈獻了一個“走向大海”的清爽系列,帶領觀眾前往印尼和泰國的湛藍海域;一個世紀前,印度齋普爾邦郡王也曾是 Louis Vuitton 定制箱包的尊貴客人,Jones 決定去探尋一下這座被傳奇時裝編輯 Diana Vreeland 稱之為 “the navy blue of India” 的粉色古城。另一方面,Jones 也在借由品牌的旅行基因去滿足自己的個人興趣:他將日式和服改良為商務男士的襯衫;探望齋普爾這座粉色古城;把旅居東京的倫敦藝術家 Christopher Nemeth 創作的抽繩元素運用在作品中,以紀念這位被其稱之為“像 Louise Wilson 這樣的導師”的男子。

▲Louis Vuitton 2012秋冬系列 “Paris VS Tokyo”。

同時,Jones 從未丟失自己的冒險精神:他來到喜馬拉雅山脈下神秘的不丹王國采風;孤身前往位於智利的阿塔卡馬沙漠,並將拉美地區堪比黃金的稀有羊絨面料引入設計中;讓他著迷的橫須賀手作夾克上繡有的黑豹來自柬埔寨,並添加了他過去在中國旅行時見到的丹頂鶴與頑猴。旅途中的瑰寶總是這樣被他一季又一季地帶入到秀場上,當然,他也曾為紀念巴黎而推出了一個隻關乎巴黎的名為“新與舊”的時裝系列。

直到今天,他依舊記得第一天工作時的緊張。“當時我在為第一個系列做試裝工作。在那個完全陌生的環境裡,我誰都不認識。6 年過去了,時裝趨勢、男女裝團隊、社交媒體和周圍的一切都在發生改變,跟隨這股變動去適應革舊圖新的趨勢是唯一可以做的。我觀察年輕人,從他們新興的思想中獲取靈感,我在中央聖馬丁學院教學時也與年輕人交朋友。當年 Andy Warhol 總是與年輕人打成一片,這在一定程度上激發了他的創作靈感。而一些老牌設計師傾向于與自己年紀對等的人群交流,長此以往在這種固有的思維模式中他們已經很難再創造出新的東西。並且年輕人強大的購買力是我們所不能忽視的。”如他所說,Vuitton 的男裝設計愈發年輕化。當品牌都在圍繞千禧一代改變運營模式時,Vuitton 也順應時事地與 Supreme 合作推出了聯名系列。

▲Louis Vuitton 與 Supreme 合作的 2017 秋冬系列。

Tim Blanks 稱 Jones 為“流行文化鑒賞家”(Pop Culture Connoisseur)也是有原因的,他先後兩度邀請到藝術家好友組合 Chapman 兄弟,將藝術派印花印在了 2013 秋冬系列的晚禮服和絲綢睡袍上,又在 2017 春夏系列裡把非洲童年的野生動物印製在Monogram 包袋和鞋履等配飾產品上。同時他還不停地把自己對街頭文化的私人喜好融入到產品設計中,比如邀請藤原浩打造了一個意外的膠囊系列,作為品牌 2017 秋冬經典系列的一部分上市,那些印有 Louis Vuitton 和 Fragment Design 兩個品牌標識的服飾一經發佈就在社交媒體上引發了轟動。

▲Louis Vuitton 與 Chapman 合作的 2013 秋冬系列。

正是因為如此,很多人將 Jones 視為一個商業型時裝設計師。對此,他毫不介意,也大方接受。這個剛出道就把秀場佈置成東倫敦 Shoreditch 區夜店風格的叛逆分子說:“從我的上一份工作開始,我就決定要走商業化道路了,為那些不同地方渴望買到讓他們可以大方穿出門的衣服的男性服務反倒讓我更感興趣。”如今他需要在每個季度基於一個大的主題,同時開展 6 個系列的設計工作。好在他的背後有一支配合默契的團隊。

他透露男裝設計部門幾乎沒有太大的人士變動,比如造型師 Alister Mackie 已經與他共事超過 9 年了。“他們清楚地知道我想要的是什麼。毫無疑問我也是一個好老闆。”Jones 笑著說,“沒有什麼比開懷大笑更能提供一個溫馨的工作環境了。”這個對成名的渴望和追求沒有那麼敏感的男子不止一次表示過他僅僅想要在做好自己工作的同時能夠保持自我。對於未來,他的答案非常簡單:“沒想太多,幸福快樂地活著就好”。

撰文:戚茂盛

攝影:于聰

編輯:張權&汪晨

▲以非洲為靈感的2017春夏系列

之後,Jones 開始為一家從事進口貿易的服裝公司工作,當時 Supreme 就是從這家公司將產品分銷到英國境內的。青少年時期就已經對街頭時裝和日本服飾產生濃厚興趣的 Jones 在當時還未真正走進時尚的中心,但故事就這樣一步一步展開。2002 年畢業設計秀上,John Galliano 買走了他近一半的畢業作品。僅這一點就足夠讓其他畢業生豔羨不已。

跟許多熱愛旅行的人一樣,Jones 也是一個有著特殊收集癖好的人。比如他喜歡收集1980 年代帶有倫敦地下俱樂部風格的古怪衣衫,但他幾乎沒有將這些古董衣拿到eBay 上去高價倒賣。唯一被他忍痛賣掉的是一件來自 Vivienne Westwood 的降落傘面料T恤,這筆錢成為他創辦個人品牌的啟動基金。

從 2003 年到 2008 年加入 Dunhill 之前,Jones 僅有的 8 季作品讓行業內看到了他對街頭服飾的情有獨鍾,以及對被日本人發揚光大的美式街頭文化的迷戀,當然還有來自陪伴他度過青少年時光的倫敦時髦夜場部落的影響。在此期間,他同時還在先後為其他品牌提供服務,包括Umbro、Iceberg、Alexander McQueen 和 Hugo Boss,以及見證了他與 Kanye West 革命友誼的 Pastelle 。West 是第一個在 Twitter 上恭喜 Jones 加入 Louis Vuitton 的藝人好友。

▲以非洲為靈感的2017春夏系列

你會發現在 Jones 畢業後最初的 5 年間,他服務過的品牌在風格上如此寬泛,如此多元,這恰好也是初出牛犢的年輕設計師艱辛從業之路的真正寫照。從畢業秀上的驚喜亮相,到思考如何去持續發聲,並養活自己,讓品牌得以維持,這意味著設計師本人不得不充分利用時間和精力給其他大品牌提供設計諮詢服務,或是打造聯名跨界項目來維持曝光率。跨界合作也延續到他個人與 Nike Lab 的合作系列中。

“年輕時,Louise Wilson 和 Alexander McQueen 的支持讓我變得更加勇敢和自信。所以當Charles Jeffrey、Craig Green 這些年輕人向我尋求商業上的建議時,我也毫不猶豫地給予他們回饋。” Jones 說,“年輕人需要這樣的機會,時尚產業本身是個輪回的過程,新一代創意新秀的崛起才能注入新血液,否則時尚產業不會有持續的活力。”的確,相較於他所處的年代,如今倫敦男裝周的新興設計師品牌的確也得到了更加廣泛的支援。

直到 2011 年 6 月巴黎男裝周上與 Marc Jacobs 攜手謝幕,這個英國人才算是徹底地被外界熟知。然而你看到的 Vuitton 男裝背後並非隱藏著一個完整的 Jones 。他曾直白地表示自己塑造的 Vuitton 男性形象並非以自己為參考物件。

▲Kim Jones 與 Marc Jacobs 後臺合照。

“我並不覺得為 Louis Vuitton 工作的時候需要考慮到自己。的確,每個系列裡都會有‘我’的痕跡,但我必須要遵守品牌文化和精神,我更像是借助服裝為品牌形象做新的解讀,比如品牌經典的 Monogram,我被允許自由地玩轉創意讓消費者始終感到興奮。更何況 Louis Vuitton 的體量如此驚人的龐大,就好像是可口可樂,大家都知道這個品牌。

作為一個面向全球的頂級品牌,如何設計出符合品牌風格,又適合品牌廣泛消費者的服裝才是我的工作重點。這意味著你不得不放下私人情感和私人喜好。所以為品牌做設計和為自己做設計的區別很大。當初我決定關掉自己的品牌,一心一意為 Dunhill 做設計就是出於這種考慮。如果回到我做個人品牌的時期,那些設計確實是我自己會穿的。” Jones 說。

從作為他東非童年記憶一部分的 2012 春夏系列開始,到回顧紐約城上世紀 70 到 90年代間的藝術大師榮光歲月的 2017 秋冬系列,Jones 在 Louis Vuitton 已經工作了 6個年頭。去年 6 月發佈的 2017 春夏男裝系列是為了慶祝他的 5 周年,他把非洲、倫敦和巴黎,這三個構築他個人世界和設計事業最重要的地域重新組合在一起,並用“歸家”(homecoming)作為解釋。

▲以非洲為靈感的2017春夏系列

旅行是他和這個品牌之間的紐帶,每一季他都會從巴黎出發,帶領消費者前往世界上的某個略顯陌生的角落,看看那裡的城市生活和人文風貌。6 年間,他的一大工作是為品牌梳理歷史脈絡。

在名為 “Paris VS Tokyo” 的2012秋冬系列中,他討論了日本文化對 Vuitton 發展史的影響;此後他又為慶祝 Vuitton 與美洲杯帆船賽合作 30 周年呈獻了一個“走向大海”的清爽系列,帶領觀眾前往印尼和泰國的湛藍海域;一個世紀前,印度齋普爾邦郡王也曾是 Louis Vuitton 定制箱包的尊貴客人,Jones 決定去探尋一下這座被傳奇時裝編輯 Diana Vreeland 稱之為 “the navy blue of India” 的粉色古城。另一方面,Jones 也在借由品牌的旅行基因去滿足自己的個人興趣:他將日式和服改良為商務男士的襯衫;探望齋普爾這座粉色古城;把旅居東京的倫敦藝術家 Christopher Nemeth 創作的抽繩元素運用在作品中,以紀念這位被其稱之為“像 Louise Wilson 這樣的導師”的男子。

▲Louis Vuitton 2012秋冬系列 “Paris VS Tokyo”。

同時,Jones 從未丟失自己的冒險精神:他來到喜馬拉雅山脈下神秘的不丹王國采風;孤身前往位於智利的阿塔卡馬沙漠,並將拉美地區堪比黃金的稀有羊絨面料引入設計中;讓他著迷的橫須賀手作夾克上繡有的黑豹來自柬埔寨,並添加了他過去在中國旅行時見到的丹頂鶴與頑猴。旅途中的瑰寶總是這樣被他一季又一季地帶入到秀場上,當然,他也曾為紀念巴黎而推出了一個隻關乎巴黎的名為“新與舊”的時裝系列。

直到今天,他依舊記得第一天工作時的緊張。“當時我在為第一個系列做試裝工作。在那個完全陌生的環境裡,我誰都不認識。6 年過去了,時裝趨勢、男女裝團隊、社交媒體和周圍的一切都在發生改變,跟隨這股變動去適應革舊圖新的趨勢是唯一可以做的。我觀察年輕人,從他們新興的思想中獲取靈感,我在中央聖馬丁學院教學時也與年輕人交朋友。當年 Andy Warhol 總是與年輕人打成一片,這在一定程度上激發了他的創作靈感。而一些老牌設計師傾向于與自己年紀對等的人群交流,長此以往在這種固有的思維模式中他們已經很難再創造出新的東西。並且年輕人強大的購買力是我們所不能忽視的。”如他所說,Vuitton 的男裝設計愈發年輕化。當品牌都在圍繞千禧一代改變運營模式時,Vuitton 也順應時事地與 Supreme 合作推出了聯名系列。

▲Louis Vuitton 與 Supreme 合作的 2017 秋冬系列。

Tim Blanks 稱 Jones 為“流行文化鑒賞家”(Pop Culture Connoisseur)也是有原因的,他先後兩度邀請到藝術家好友組合 Chapman 兄弟,將藝術派印花印在了 2013 秋冬系列的晚禮服和絲綢睡袍上,又在 2017 春夏系列裡把非洲童年的野生動物印製在Monogram 包袋和鞋履等配飾產品上。同時他還不停地把自己對街頭文化的私人喜好融入到產品設計中,比如邀請藤原浩打造了一個意外的膠囊系列,作為品牌 2017 秋冬經典系列的一部分上市,那些印有 Louis Vuitton 和 Fragment Design 兩個品牌標識的服飾一經發佈就在社交媒體上引發了轟動。

▲Louis Vuitton 與 Chapman 合作的 2013 秋冬系列。

正是因為如此,很多人將 Jones 視為一個商業型時裝設計師。對此,他毫不介意,也大方接受。這個剛出道就把秀場佈置成東倫敦 Shoreditch 區夜店風格的叛逆分子說:“從我的上一份工作開始,我就決定要走商業化道路了,為那些不同地方渴望買到讓他們可以大方穿出門的衣服的男性服務反倒讓我更感興趣。”如今他需要在每個季度基於一個大的主題,同時開展 6 個系列的設計工作。好在他的背後有一支配合默契的團隊。

他透露男裝設計部門幾乎沒有太大的人士變動,比如造型師 Alister Mackie 已經與他共事超過 9 年了。“他們清楚地知道我想要的是什麼。毫無疑問我也是一個好老闆。”Jones 笑著說,“沒有什麼比開懷大笑更能提供一個溫馨的工作環境了。”這個對成名的渴望和追求沒有那麼敏感的男子不止一次表示過他僅僅想要在做好自己工作的同時能夠保持自我。對於未來,他的答案非常簡單:“沒想太多,幸福快樂地活著就好”。

撰文:戚茂盛

攝影:于聰

編輯:張權&汪晨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