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送給和我一樣剛參加工作的年輕人,在遭遇低谷的時候不要輕言放棄

送給和我一樣剛參加工作的年輕人, 希望在你們遭遇低谷的時候不要輕言放棄

給大家講一個關於“進退”的故事。 記憶猶新。

背景:

2015年

我的領導, 女, 當時部門副總監, 很喜歡我, 並且教了我很多東西。

工作單位:某國企旗下投資某五星級酒店。

經常接待市里, 省裡各種會議。

一次很多市里的領導要來開會,

我們部門負責整個會議從頭到尾的後勤工作。

搞了兩天累的人不人, 狗不狗。

頭一天晚上有些市里的領導來視察, 我和副總監都在。

當時酒店很多大領導都全程尾隨招呼。

我和副總監站在遠處。

我當時很不爽,

就想看平時那些趾高氣揚的大領導點頭哈腰的德性(我等級不夠, 自然不會靠過去。 )

當時覺得人都要氣炸了, 明明苦差事都是我們做的。

這些“大領導”啥都沒有, 在那獻殷勤。

我很為我領導抱不平說:“x總監, 明明這些事情都是我們做的, 你也去陪市里來的領導啊, 便宜都讓他們占盡了。 ”

x總監對我笑的的很和藹, 我到現在都記得她當時的笑容, 沒有不爽, 沒有不甘, 而是像教自己兒子一樣。

她搖了搖頭, 很溫柔的跟我說

:“做人要懂進退, 我們分內的工作, 要好好的做, 這是進。 現在陪伴視察, 讓大領導們邀功, 這是退。 誰都不是傻子, 你做了什麼, 大家心理都明白。 ”

當時我沒聽懂, 現在想想, 簡直高深。

第二年我們部門的總監被撤了,

自然是她上去。

她的專業能力超級強, 溝通能力更強, 情商智商雙高。

應屆畢業生怒答一波, 職業是前端工程師。

2016下半年也就是大四上半年找工作, 做了假的簡歷, 說自己工作兩年, 面試第二天找到了工作, 很認真的做到了過年, 年會的時候喝了點酒給CEO,CTO坦白了, 說我還沒畢業, 他們很震驚, 但是也沒說什麼。

時間到了今年3月, 因為畢業的事情, 必須要回學校兩個月, 給CEO說, 本以為要收拾收拾東西滾蛋了, 沒想到, 直接給我批了兩個月的假。

這裡說明一下, 因為公司還在創業階段, 公司加班嚴重, 那段時間實在是累, 就在我回學校的前個星期, 天天加班到2點多, 週六還通了個宵。 所以這裡說回學校, 不僅是因為學校的事情緊, 更多是因為想逃避一下沉重的工作壓力。

然後走的前天, 心情低落, CTO看出了我的情況, 把我拉出去談了兩個小時吧, 談話內容從他的經歷出發, 談到人生, 談到理想, 期間談到了自己想做什麼, 人生到底要把什麼當成目的的時候, 他給我說了一句話, 現在還記憶猶新, 如果你說你現在已經找到了自己想要為之奮鬥一輩子的事情, 你不用辭職我直接讓你滾蛋, 但是如果你還沒有找到, 為什麼不著眼於眼下, 做好現在的工作?

現在想想, 真的是幸運啊, CEO體諒人, CTO是一個好的程式師更是一個好的人生導師。

結果就是, 堅定了和這個公司一起的想法, 現在正在去深圳的火車上, 一點40到站。

一轉崗就接到以前沒做過, 也不喜歡的行政專案,

女領導又愛管細枝末節, 部門能夠幫得上忙的人其實很少。 其實在國企久了, 也知道很多事差不多就行了, 但是因為自己做事的習慣和性格, 還是一個細節一細節的去敲, 加上又兼著公司高管層的秘書, 差不多到完成階段, 儘管面上沒露出來, 心裡已經累得有點吃不消了。

在這段經歷之前, 我其實算是個專業至上的人, 性格比較犀利, 也不太能理解那些看起來繁瑣的行政服務的工作。 但是那一次的經歷讓我深深感受到, 無論事情大小, 只要你懷著盡力, 敬業的心思去做, 去幫助別人, 總會有人看在眼裡。 這種心態在之後的工作裡, 又給予了我非常大的回報。

.....................................................................................................................................…………

以上是正面的, 想了想, 接著補充一點負面的。

某同事A, 工作能力有,

也有很強的上進心, 但有一個最大的毛病就是, 管不住嘴, 極其喜歡抱怨, 散播負能量。 兩次崗位競聘都報名參加, 但不知出於什麼心理, 兩次都跟人說怪話, 說這還有什麼好選的X早就內定好了。 自以為是在夥同別人給他認為“內定”的那個人壓力, 結果兩次都貌似“湊巧”地被傳到當屆主管競聘的高層領導那裡, 就此再無晉升希望。 最可怕的是, 當初佯裝贊成他, 跟他一起針對“內定人員”, 但其實從來就沒有過任何實質表態, 只是低聲笑著附和的同事B從此一路順風順水, 最後把他排擠出了原部門。 A對此毫不知情, 只有講垃圾話的功力更加一發不可收拾。 只是再也沒有人把他說的任何話當回事了.....

我是一名手游用戶端程式師, 以普遍的行業標準來看,我是一個渣渣。

一次我應聘面試的時候,自我介紹的第一句就是“雖然我工作經歷中用過的技術挺多,但其實我什麼都不會。”說完,兩位技術面試官的其中一位意味莫名地笑了下。接下來還真沒問我技術方面較深入的問題,而是問我最近的工作中完成了什麼業務,期間解決了什麼問題,思路是什麼,這個思路的產生是出於什麼考慮,等等諸如此類基本不依賴于某一項技術的問題。一面結束,我以為我會像往常一樣,會進來一個行政,讓我回去等通知。

出乎意料的是,進來了另一個技術人員進行二面,我稱他為俊哥,我又重複了之前的自我介紹,他倒是沒問我什麼問題,而是告訴我:“新人一般入職後不會給業務工作。”我擔心因為自己的無知引起尷尬,小心翼翼地問:“那做什麼?”他說:“學習,學習,除了學習還是學習。”我的眼睛頓時亮了。工作也有一些年了,這個行業內的大多數人都急功近利,上到老闆下到策劃,幾乎誰都急於立馬得到成果,大家都沒有時間。鑒於我對社會的認識,我也覺得他們並沒有錯,但仍懷有期待。因此,當我聽到俊哥那句話的時候,就像拆開生日禮物時發現正是自己想要的東西那般驚喜。

面試結束後,很快我就收到了 offer。不過我一直想不明白,怎麼那麼輕易就收了我這渣渣呢?

入職後,我發現俊哥的工號是 7 號。在這個目前有大概 500 名的員工,創立了 6 年的公司,他可是元老。

後來,某次新人例會,俊哥像是無意間提到“當初公司創立時,大家都是想著開開心心地做遊戲。”我恍然大悟,我之所以能入職,很可能是因為面試的時候,我談到過“我很小的時候,玩卡帶遊戲,就想著長大後也想做這樣的東西,做遊戲。”想及此時,感動萬分。

入行至今,每當我提及我做遊戲的熱情時,總會有人潑冷水。甚至以前在某個規模中上的公司,有一個入行多年的老前輩說“做遊戲並不如你想像中那樣好玩,等做個一兩年,你的熱情就會被磨光。”我說:“我已經入行兩年了呀。”隨即這個老前輩投來了懷疑的目光。

在這個羞于談夢想的社會,這個急功近利的時代。有人有公司正視甚至認可你的夢想,盡努力給你成長的機會。這份珍貴不言而喻。

大家都再聊真善美,我來聊聊陰暗面

一同事跟我發郵件問公司關於利益分配問題的郵件,該分配辦法還沒有正式成文,我儘量客觀的回復了該員工,並注明請其等待該辦法的發文。

這個辦法本該早就發文,但由於公司體制問題,涉及多方利益,公司領導層遲遲不敢下定決心拍板,拖了幾乎一年半。我也糾結不已,員工們往往也極其關注利益分配措施,屢次向我詢問該辦法細則,所以導致我每每回復該類郵件都心懷暗恨,有時候一個不小心,就會控制不住對領導層不敢決策導致工作難做的怨恨。

我回復完之後,我的直屬上級,公司領導層之一,轉發了一份郵件給我。原來,我跟該員工來來回回解釋這個辦法及為何該辦法一直未發文的郵件,全部被密送給了領導層。我跟領導層都分屬被該員工密送的狀態,她並不清楚我也收到了該員工的回復郵件,所以她轉發給我讓我知曉員工想法。

那一刻背後都在冷汗。如果我沒控制好自己,念著這員工反正即將離職了應該不會坑我,不小心在回復郵件時洩露了自己對領導層優柔寡斷的不滿,我豈不是沒得混了?

而在此前,我還為其爭取了離職利益。

所以職場上,有些人看著是人,其實是養不熟的蛇。

先說一個感動的案例,Ted視頻裡看來的。

Simon Sinek:

Why good leaders make you feel safe

為什麼好的領導能給你安全感

美國一家製造業工廠Barry Wehmiller,2008年受金融危機衝擊,一夜之間損失30%的訂單。這對生產型企業是致命打擊,公司負擔不起員工工資了。

為了節約1000萬的人員成本,公司董事會開始討論裁員計畫,但公司老闆Bob拒絕裁員:他不相信人頭(headcount)能解決問題,他認為人心(heartcount)才有價值。

但仍要控制成本,所以公司推出了休假計畫:公司從上到下,從CEO到前臺,每人都要接受為期四周的休假計畫。員工自己挑時間休,不用一次性休完。

Bob在宣佈計畫時說:我們每個人都犧牲一點,相比完全犧牲我們中的一部分人,要好很多。

員工士氣也因此上升,最後公司節約了2000萬。

不僅如此,出乎意料的是,員工開始互相説明交易無薪年假。家庭條件更好的同事向家庭條件較差的同事購買年假。我休五周,這樣我隔壁桌養了三個娃的父親就可以只休三周。

領導力是種選擇,而非權威。有些人(諸如華爾街的高管)有權威,我們服從他們但決不會追隨他們。因為必要時他們會犧牲我們保障自己的利益。有些人即使沒有身居高位我們依然會追隨他們,因為他保護身邊的人。

我遇到過做事幹練很有能力的上司,但是一出事就把你推出去頂鍋;也遇到過不怎麼作為,但你需要他説明時,他會第一時間站出來幫你,甚至會提前預估你的工作量,主動給你預警的領導。

這個故事給我的啟示是:跟對人,很重要。

視頻位址:Simon Sinek:為什麼好的領導能給你安全感?

第二個故事是自己的

2005年,我一個剛畢業不久的新人。公司從加拿大請來了一個金融業大咖。我負責安排他的行程給他做翻譯。讀完他的簡介我就跪了。我哪裡見過這麼牛的人啊,完全不是一個世界的人。

我想了很多種打招呼的方式,就怕話說得low了。非常緊張。

我開頭第一句是:My great honor to meet you. I have heard so much about you!

我的聲音在抖手在抖,電話…哦,對面這位老外都知道。

他看在眼裡,馬上走進握住我的手回了一句:

Ha, most of them are not true.

一句話緩解了我緊張的心態。從此以後再面對CEO總裁大咖,我都會想起他這句話。

這個故事給我的啟示是:再牛也是人,該怎麼說話怎麼說話。大家都是平等的。

最後一個故事是關於我可愛的實習生:

我用實習生有年頭了,但基本上都是最簡單的活:

Word幫我翻譯一下;

Excel幫我錄入資料;

PPT幫我做個動畫。

直到2013年我招來一個妹子,新加坡人,美國西北大學畢業,來復旦讀研。招她的核心原因自然是她出色的英文。

照例我郵件扔了一份word給她翻譯。

她跑到我座位邊問:

這是什麼報告,翻譯給誰看,需要整理出大意還是逐字逐句翻譯?

我瞬間意識到:這姑娘,有sense。

幾天後我讓她幫我準備一份內部溝通郵件,這時候我就自覺告訴她為什麼要這份郵件,發給誰看,哪些內容,什麼頻率。同時提出諸多要求,第二天她在發給我郵件的時候,附上了一個文稿:如何做溝通郵件的guide,說以後可以給下一任實習生學。

我當時就蒙逼了:這孩子比我還靠譜啊

以普遍的行業標準來看,我是一個渣渣。

一次我應聘面試的時候,自我介紹的第一句就是“雖然我工作經歷中用過的技術挺多,但其實我什麼都不會。”說完,兩位技術面試官的其中一位意味莫名地笑了下。接下來還真沒問我技術方面較深入的問題,而是問我最近的工作中完成了什麼業務,期間解決了什麼問題,思路是什麼,這個思路的產生是出於什麼考慮,等等諸如此類基本不依賴于某一項技術的問題。一面結束,我以為我會像往常一樣,會進來一個行政,讓我回去等通知。

出乎意料的是,進來了另一個技術人員進行二面,我稱他為俊哥,我又重複了之前的自我介紹,他倒是沒問我什麼問題,而是告訴我:“新人一般入職後不會給業務工作。”我擔心因為自己的無知引起尷尬,小心翼翼地問:“那做什麼?”他說:“學習,學習,除了學習還是學習。”我的眼睛頓時亮了。工作也有一些年了,這個行業內的大多數人都急功近利,上到老闆下到策劃,幾乎誰都急於立馬得到成果,大家都沒有時間。鑒於我對社會的認識,我也覺得他們並沒有錯,但仍懷有期待。因此,當我聽到俊哥那句話的時候,就像拆開生日禮物時發現正是自己想要的東西那般驚喜。

面試結束後,很快我就收到了 offer。不過我一直想不明白,怎麼那麼輕易就收了我這渣渣呢?

入職後,我發現俊哥的工號是 7 號。在這個目前有大概 500 名的員工,創立了 6 年的公司,他可是元老。

後來,某次新人例會,俊哥像是無意間提到“當初公司創立時,大家都是想著開開心心地做遊戲。”我恍然大悟,我之所以能入職,很可能是因為面試的時候,我談到過“我很小的時候,玩卡帶遊戲,就想著長大後也想做這樣的東西,做遊戲。”想及此時,感動萬分。

入行至今,每當我提及我做遊戲的熱情時,總會有人潑冷水。甚至以前在某個規模中上的公司,有一個入行多年的老前輩說“做遊戲並不如你想像中那樣好玩,等做個一兩年,你的熱情就會被磨光。”我說:“我已經入行兩年了呀。”隨即這個老前輩投來了懷疑的目光。

在這個羞于談夢想的社會,這個急功近利的時代。有人有公司正視甚至認可你的夢想,盡努力給你成長的機會。這份珍貴不言而喻。

大家都再聊真善美,我來聊聊陰暗面

一同事跟我發郵件問公司關於利益分配問題的郵件,該分配辦法還沒有正式成文,我儘量客觀的回復了該員工,並注明請其等待該辦法的發文。

這個辦法本該早就發文,但由於公司體制問題,涉及多方利益,公司領導層遲遲不敢下定決心拍板,拖了幾乎一年半。我也糾結不已,員工們往往也極其關注利益分配措施,屢次向我詢問該辦法細則,所以導致我每每回復該類郵件都心懷暗恨,有時候一個不小心,就會控制不住對領導層不敢決策導致工作難做的怨恨。

我回復完之後,我的直屬上級,公司領導層之一,轉發了一份郵件給我。原來,我跟該員工來來回回解釋這個辦法及為何該辦法一直未發文的郵件,全部被密送給了領導層。我跟領導層都分屬被該員工密送的狀態,她並不清楚我也收到了該員工的回復郵件,所以她轉發給我讓我知曉員工想法。

那一刻背後都在冷汗。如果我沒控制好自己,念著這員工反正即將離職了應該不會坑我,不小心在回復郵件時洩露了自己對領導層優柔寡斷的不滿,我豈不是沒得混了?

而在此前,我還為其爭取了離職利益。

所以職場上,有些人看著是人,其實是養不熟的蛇。

先說一個感動的案例,Ted視頻裡看來的。

Simon Sinek:

Why good leaders make you feel safe

為什麼好的領導能給你安全感

美國一家製造業工廠Barry Wehmiller,2008年受金融危機衝擊,一夜之間損失30%的訂單。這對生產型企業是致命打擊,公司負擔不起員工工資了。

為了節約1000萬的人員成本,公司董事會開始討論裁員計畫,但公司老闆Bob拒絕裁員:他不相信人頭(headcount)能解決問題,他認為人心(heartcount)才有價值。

但仍要控制成本,所以公司推出了休假計畫:公司從上到下,從CEO到前臺,每人都要接受為期四周的休假計畫。員工自己挑時間休,不用一次性休完。

Bob在宣佈計畫時說:我們每個人都犧牲一點,相比完全犧牲我們中的一部分人,要好很多。

員工士氣也因此上升,最後公司節約了2000萬。

不僅如此,出乎意料的是,員工開始互相説明交易無薪年假。家庭條件更好的同事向家庭條件較差的同事購買年假。我休五周,這樣我隔壁桌養了三個娃的父親就可以只休三周。

領導力是種選擇,而非權威。有些人(諸如華爾街的高管)有權威,我們服從他們但決不會追隨他們。因為必要時他們會犧牲我們保障自己的利益。有些人即使沒有身居高位我們依然會追隨他們,因為他保護身邊的人。

我遇到過做事幹練很有能力的上司,但是一出事就把你推出去頂鍋;也遇到過不怎麼作為,但你需要他説明時,他會第一時間站出來幫你,甚至會提前預估你的工作量,主動給你預警的領導。

這個故事給我的啟示是:跟對人,很重要。

視頻位址:Simon Sinek:為什麼好的領導能給你安全感?

第二個故事是自己的

2005年,我一個剛畢業不久的新人。公司從加拿大請來了一個金融業大咖。我負責安排他的行程給他做翻譯。讀完他的簡介我就跪了。我哪裡見過這麼牛的人啊,完全不是一個世界的人。

我想了很多種打招呼的方式,就怕話說得low了。非常緊張。

我開頭第一句是:My great honor to meet you. I have heard so much about you!

我的聲音在抖手在抖,電話…哦,對面這位老外都知道。

他看在眼裡,馬上走進握住我的手回了一句:

Ha, most of them are not true.

一句話緩解了我緊張的心態。從此以後再面對CEO總裁大咖,我都會想起他這句話。

這個故事給我的啟示是:再牛也是人,該怎麼說話怎麼說話。大家都是平等的。

最後一個故事是關於我可愛的實習生:

我用實習生有年頭了,但基本上都是最簡單的活:

Word幫我翻譯一下;

Excel幫我錄入資料;

PPT幫我做個動畫。

直到2013年我招來一個妹子,新加坡人,美國西北大學畢業,來復旦讀研。招她的核心原因自然是她出色的英文。

照例我郵件扔了一份word給她翻譯。

她跑到我座位邊問:

這是什麼報告,翻譯給誰看,需要整理出大意還是逐字逐句翻譯?

我瞬間意識到:這姑娘,有sense。

幾天後我讓她幫我準備一份內部溝通郵件,這時候我就自覺告訴她為什麼要這份郵件,發給誰看,哪些內容,什麼頻率。同時提出諸多要求,第二天她在發給我郵件的時候,附上了一個文稿:如何做溝通郵件的guide,說以後可以給下一任實習生學。

我當時就蒙逼了:這孩子比我還靠譜啊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