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情感>正文

女人愛虛榮 男人呢?從來不!

那是在漢堡, 任何安排合理的旅程都應該在這裡終止, 因為漢堡是德國最美麗的城市。 事情發生在一面由三塊鏡片組成的鏡子前面。

這面鏡子掛在阿爾斯特湖①畔的一家旅館裡。 一個男人正在照鏡子。 時針正好指著九點二十五分。

這個人穿衣服僅僅出於自我意識。 這是假期裡的一天。 他悠閒自得地在穿衣服, 慢慢騰騰地, 從箱子裡取出的無數多餘物品攤了一屋子。 他把它們重新放進箱子, 又數點手絹的數目, 行為舉止真像一個病得不太嚴重的精神病人。 這是一種無事忙, 因為現在是度假。 這個人正在照鏡子。

男人不愛虛榮, 那是女人們的事, 所有的女人都愛虛榮。 這個人之所以照鏡子, 只是因為這是一種三面鏡, 而他自己家裡沒有這種鏡子。 現在他看著自己, 大腹便便的安提努斯正映在三面鏡子裡, 他轉動身體, 想看看自己的側影, 並且進行一番他的自我愛慕心所能允許的評判……其實……他把身體挺直了一些,

其實他在鏡子裡顯得挺帥, 怎麼樣?他交叉雙臂, 撫摸著自己的皮膚, 就像洗澡的人那樣……在證實了這一點之後, 他的左眼偶然朝綠色窗簾外望了一眼。 那裡立著什麼東西。

這是一條很窄的偏僻小巷, 在對面高度相同的樓層, 有一個女人正站在窗前, 看上去上了點年紀, 她把窗簾輕輕地撩向一側, 胳膊支在窄小的窗臺上, 出神地、目不轉睛地、直愣愣地凝視著這個男人倒映在鏡子裡的肚子。 上帝啊!

①位於漢堡市內, 湖岸風光秀麗。

最初的衝動使這個男人從鏡前退回到屋裡從外面看不見的地方。 這個女人啊。 不過, 這倒也是一種恭維, 這是不可否認的。 即使這個女人總是喜歡這麼做,

這也是一種恭維。 “對美的恭維”。 這是無可置疑的。 於是, 這個男人大膽地向前跨了三步。 真的, 她還站在那裡, 朝這邊張望。 人活在世上就是為了做好事……我們也可能會天天看得見——朝鏡子裡又望上一眼證實了這一點——到鏡子前面去, 到窗戶前面去。

不行, 這太難堪了……這個男人像小姑娘似的蹦著跳著進了浴室, 用一把新刀片刮了臉。 新刀片就像濕毛巾輕悠地從皮膚上滑過, 這是一種快樂。 沖洗, (“使勁擦嗎?”他問自己, 並且做了肯定的回答。 )使勁擦洗, 然後撲粉……這一切花了他整整十分鐘。 回去, 出於好奇想再看一看……

她真的還一直站在那裡, 連站的地方都沒變。 窗簾輕盈地撩在一側, 胳膊支撐在窗臺上,

一動不動地望著這邊。 這倒真是……那好吧, 我們倒要來看看。

這個人現在一步也不離開鏡子。 他裝作在那裡忙東忙西, 就像舞臺上打雜的。 他梳理頭髮, 將梳子從小桌子的右側放到左側, 他修剪指甲, 仔細擦於耳朵背後, 他用審視的目光端詳自己, 從側面, 從前面, 也……斜眼偷看一眼街對面的那個女人、那位女士、那位姑娘一她始終站在那裡。

這個人對他的男性的勝利者的力量充滿了自信, 他像一名古羅馬的鬥士在屋子裡走來走去。 他裝作窗戶根本就不存在似的, 他好像毫不理睬他的那個觀眾, 面他的所作所為全是為了這個觀眾。 他做了一個側手翻, 整個身體幾乎都在發出嘎吱嘎啦的響聲。 然後, 他頗感遺憾地穿上了衣服。

現在站在這裡的是一位穿著得體的先生一一那個女人還一直站在那裡——他撩起窗簾, 面帶微笑地打開窗戶, 朝對面望去。

那個女人根本就不是女人。

他花了半個小時在她面前展示自己男性裸體的那個女人, 原來是一個掛著一件大衣的木質衣架, 一棵室內棕櫥樹和一把深色的椅子。 正像人們夜裡在樹林裡往往會把樹葉和樹枝當成人臉, 他看見的那個女觀眾不過是木頭、材料和一棵室內棕櫚樹罷了。 這個男人沮喪地關上窗戶。 女人愛虛榮。 男人呢?男人從來不愛虛榮。

【作者簡介】 圖霍爾斯基, 德國作家、政論家。 生於柏林, 中學畢業後學習法律。 1915年應徵入伍, 參加第一次世界大戰, 曾編輯士兵報紙。 戰後任秘書、編輯。 1924至1929年擔任《世界舞臺》週刊駐巴黎記者。 1929年以後以職業作家身分居住瑞典。1931年為《紅色信號》的撰稿人。1933年被納粹剝奪公民權,著作遭到查禁、焚毀。1935年在瑞典自殺。1907至1932年,他在報刊上發表了大約2,500篇評論、雜文、詩歌、散文等作品,從人道主義、和平主義出發,嘲諷小市民習氣,抨擊沙文主義、軍國主義和官僚政治,呼籲人民警惕法西斯主義勢力的蔓延。作品切中時弊,傾向鮮明。他善於運用行話、方言。文章短小精悍,語言生動傳神。他是“大城市酒吧間劇場滑稽曲”的創始者之一。他的抒情詩細膩優美。

書評 | 書話 | 書單 | 書摘

長按識別二維碼,關注我們

1929年以後以職業作家身分居住瑞典。1931年為《紅色信號》的撰稿人。1933年被納粹剝奪公民權,著作遭到查禁、焚毀。1935年在瑞典自殺。1907至1932年,他在報刊上發表了大約2,500篇評論、雜文、詩歌、散文等作品,從人道主義、和平主義出發,嘲諷小市民習氣,抨擊沙文主義、軍國主義和官僚政治,呼籲人民警惕法西斯主義勢力的蔓延。作品切中時弊,傾向鮮明。他善於運用行話、方言。文章短小精悍,語言生動傳神。他是“大城市酒吧間劇場滑稽曲”的創始者之一。他的抒情詩細膩優美。

書評 | 書話 | 書單 | 書摘

長按識別二維碼,關注我們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