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旅遊>正文

真實的鼇太穿越什麼樣?聽完他們的故事 讓你知道什麼叫害怕

鼇太線上的風景。 供圖:落雲

相比珠穆朗瑪來說, 鼇太線的3000米左右的海拔並不高, 但因為它是南北分界線秦嶺山脈的一部分,

南北空氣在這裡交匯造成的天氣多變增加了它的危險係數。

今年五一發生的鼇太遇難事件給大家對鼇太線的認識上烙下了可怕的印記, 甚至是“談鼇色變”。

真實的鼇太穿越是什麼樣的?

它真的那麼可怕嗎?

下面幾位強驢以穿越鼇太線的親身經歷為我們揭曉謎底。

白毛風吹過 胳膊上都要結冰

二鍋頭是一名多次穿越過鼇太線的強驢, 大家都親切的稱他為“二哥”。 至今他都記得鼇太線上曾經遇到的那場暴風。

2013年的清明時節, 我作為領隊帶大家穿越鼇太線, 在剛上大樑快到導航架時突然刮起了暴風, 溫度驟降, 隊友們很快都穿上抓絨衣衝鋒衣和羽絨服, 很想找個地方避風。 體溫在急劇下降。

我們只有迎著暴風, 努力的向前走著,

我的手腕到胳膊上結出了一層層的薄冰, 看上去就像潔白的羽毛一樣。

之後我在和當地村民聊天時得知, 當時我胳膊上結成成片像羽毛一樣的冰, 是因為遇到了被當地人叫做“白毛風”的暴風。

11月份的麥秸梁。 圖自:落雲

九重石海上突遇雷電 無處躲避

已經穿越鼇太線三十多次的落雲認為鼇太線上最危險的是天氣的變化。 而鼇太線上惡劣的天氣並不僅僅是暴風暴雨和暴雪。

有一次我在5、6月帶領大家穿越鼇太線, 這時候已經走到九重石海, 突然天氣變化開始不斷打雷閃電, 緊接著是密密麻麻的冰雹從頭頂砸過。

九重石海是一個最高點大家都無處可藏, 我就想在哪裡能藏身躲避雷電, 最後找到一個鞍部地區與大家合力搭了帳篷一起躲了進去, 帶有金屬的手杖也扔在離帳篷遠遠的地方。

我當時心裡很害怕, 感覺閃電好像就打在帳篷的不遠處, 一直躲了一個多小時天氣轉好才繼續前行。

8月份的萬仙陣。 圖自:落雲

為護送受傷隊員 全部下撤

來自全國各地的驢友因緣分和共同愛好走進同一個鼇太穿越團隊, 當有隊員身體不適或穿越時意外受傷了該怎麼辦?

整個團隊繼續前行還是下撤需要領隊做出的關鍵性決定, 看看落雲是如何選擇的。

那次我帶隊一共是12個人, 當時大家都在麥積梁照相留念,

一位70後的女驢友在跳起來照相時摔在地上, 坐在了石頭上, 當時胳膊肘就動不了了。 我決定馬上把她送到營地下撤, 下午五點從麥積梁出發送到水窪子營地已經是晚上8點, 當時她狀況不太好也一直喊冷, 我們在營地緩了一天, 花了兩天全隊隊員輪流把她背下山, 確保了她的安全。

這就是一種戶外團隊的精神。

11月份鼇太線上的導航架。 供圖:落雲

兩個大男人背靠背取暖

秦嶺名蛇是西安戶外團隊領隊的佼佼者,他從2004年開始接觸戶外至今已有了豐富的穿越經歷。第一次穿越鼇太線的經歷令他至今難忘。

2007年9月29日我帶著四個人第一次穿越鼇太,7天當中有6天都在下雨,下雨同時還有大霧,在山上根本不能分辨出東南西北,衣服也都濕淋淋的貼在身上。

當時我就決定立即下撤,往下走溫度升高雨也變小,保住了性命。

6天之中最慘的是有兩個大男人的衣服背包等所有東西全濕透了,只能背靠背取暖。那次遇到大風大雨也走了許多危險的路才回到人間,隊裡的兩位老哥抱頭痛哭,回來後相當長一段時間心情都難以平復。

重新準備兩年後,到2009年6月份我才第二次走鼇太線。當時用了7天時間最終成功穿越鼇太線。

沒帶衛星電話 遺憾至今

鼇太線上沒有電話通信信號基站,隨時隨地能夠聯繫到外界的衛星電話就顯得至關重要。

秦嶺名蛇走鼇太線唯一一次沒帶衛星電話給他留下深深的遺憾。

2013年穿越鼇太線時我在路上遇到一位陝西的張姓驢友,當時張姓驢友身體不適,由於我沒有帶衛星電話,只能暫時記錄下來到有信號的地方再找人通知家屬,最後張姓驢友被找到時已經因失溫而死。

如果當時有衛星電話,至少能節省一天時間,這件事讓我很痛心,所以後來我每次出去都帶衛星電話,哪怕是去旁邊的一座小山。

驢友在穿越九重石海。 圖自:羚羊戶外

看到石海喊爹喊娘 不敢走路

羚羊夫婦是常年穿越鼇太線中年齡最大的資深驢友了,楊老今年已有60多歲,楊嫂也有58歲。兩人一起帶隊穿越鼇太線,楊老領隊,楊嫂收隊。

楊老說穿越鼇太有苦有樂,大家有哭的、有鬧的,還有恐石海的。

一次穿越鼇太線已經走到九重石海,隊裡有個北京來的大學生在石海上不敢走路,不僅大哭還哭爹喊娘,不論誰去勸他都不管用,還得他自己努力把包放下來,我們幫他背包,一起一節一節往上走。

在九重石海上已經沒有退路,哭也得走笑也得走。

鼇太線就是需要大家一點點熬下來,才能走出來。

鼇太線上天氣變幻莫測、危險重重,也許正是因為這裡難以征服,許許多多的驢友被它吸引而來。

正如楊老所說,穿越鼇太線有苦有樂、苦中作樂,高山之中能看到美麗的草甸和狡猾的狐狸,一路可能風和日麗也可能遇到可怕的白毛風、暴雪或雷暴,唯有做好萬全的準備,才不會給自己和家人留下遺憾。

添加華寶

11月份鼇太線上的導航架。 供圖:落雲

兩個大男人背靠背取暖

秦嶺名蛇是西安戶外團隊領隊的佼佼者,他從2004年開始接觸戶外至今已有了豐富的穿越經歷。第一次穿越鼇太線的經歷令他至今難忘。

2007年9月29日我帶著四個人第一次穿越鼇太,7天當中有6天都在下雨,下雨同時還有大霧,在山上根本不能分辨出東南西北,衣服也都濕淋淋的貼在身上。

當時我就決定立即下撤,往下走溫度升高雨也變小,保住了性命。

6天之中最慘的是有兩個大男人的衣服背包等所有東西全濕透了,只能背靠背取暖。那次遇到大風大雨也走了許多危險的路才回到人間,隊裡的兩位老哥抱頭痛哭,回來後相當長一段時間心情都難以平復。

重新準備兩年後,到2009年6月份我才第二次走鼇太線。當時用了7天時間最終成功穿越鼇太線。

沒帶衛星電話 遺憾至今

鼇太線上沒有電話通信信號基站,隨時隨地能夠聯繫到外界的衛星電話就顯得至關重要。

秦嶺名蛇走鼇太線唯一一次沒帶衛星電話給他留下深深的遺憾。

2013年穿越鼇太線時我在路上遇到一位陝西的張姓驢友,當時張姓驢友身體不適,由於我沒有帶衛星電話,只能暫時記錄下來到有信號的地方再找人通知家屬,最後張姓驢友被找到時已經因失溫而死。

如果當時有衛星電話,至少能節省一天時間,這件事讓我很痛心,所以後來我每次出去都帶衛星電話,哪怕是去旁邊的一座小山。

驢友在穿越九重石海。 圖自:羚羊戶外

看到石海喊爹喊娘 不敢走路

羚羊夫婦是常年穿越鼇太線中年齡最大的資深驢友了,楊老今年已有60多歲,楊嫂也有58歲。兩人一起帶隊穿越鼇太線,楊老領隊,楊嫂收隊。

楊老說穿越鼇太有苦有樂,大家有哭的、有鬧的,還有恐石海的。

一次穿越鼇太線已經走到九重石海,隊裡有個北京來的大學生在石海上不敢走路,不僅大哭還哭爹喊娘,不論誰去勸他都不管用,還得他自己努力把包放下來,我們幫他背包,一起一節一節往上走。

在九重石海上已經沒有退路,哭也得走笑也得走。

鼇太線就是需要大家一點點熬下來,才能走出來。

鼇太線上天氣變幻莫測、危險重重,也許正是因為這裡難以征服,許許多多的驢友被它吸引而來。

正如楊老所說,穿越鼇太線有苦有樂、苦中作樂,高山之中能看到美麗的草甸和狡猾的狐狸,一路可能風和日麗也可能遇到可怕的白毛風、暴雪或雷暴,唯有做好萬全的準備,才不會給自己和家人留下遺憾。

添加華寶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