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時政>正文

北京上海、東京首爾、香港新加坡爭奪亞太航空樞紐中心,誰能勝出

近幾年我國加快民航發展速度, 對航空樞紐中心建設也越加重視, 如果放大範圍看, 實際上中日韓新幾國對亞太地區航空樞紐中心的競爭已進行了多年了, 只是業外人士不知道罷了。 網友們經常說, 北京上海相聚1千公里, 哪會有什麼競爭?其實我們講的是國際樞紐的競爭, 對於在中國內陸的旅客來說, 如果到美國, 選擇從上海還是北京去美國沒有太大的區別, 這就是國際樞紐的競爭。

一、北京、上海、香港、東京、首爾、新加坡為何要爭國際中轉旅客

我們知道以前國內民航的國際航線較少, 國人出國特別是洲際旅行時,

首選中轉地大都是香港、新加坡, 先坐我們國內航線到香港或者新加坡, 然後從香港、新加坡中轉去世界各地。 所以香港、新加坡的國際航線非常之多, 網路非常發達。 除此之外, 東京、首爾中轉航班也非常之多。

有人會問, 中轉對我有什麼好處。 第一有集聚效應, 就是航線越多, 客人越多, 相互促進, 相互影響。 旅客選擇多就願意來, 航空公司由於旅客多就願意開航線, 長此以往, 所有的航線資源都往這兒集中。 第二有虹吸效應, 就是航空市場總共這麼大, 你多了, 別人就少了, 時間久了, 你就把別人的資源全吸引到你這兒了。 第三旅客消費。 大的國際航空港, 都有48、72小時等等的過站免費政策, 你在這兒可以選擇短時間的旅客購物,

帶動當地經濟。 第四機場的直接收費, 航線多了, 機場的航空收費也就多了, 另外航空公司也需在當地納稅。

二、中國內地海外遊的中轉地競爭的白熱化

因為中國人口基數非常大, 近幾年海外旅遊的爆發性增長, 任何一個國家任何一個企業都無法忽視這個市場。 所有人都對此虎視眈眈時, 那麼競爭就來了。

不知道大家是否還記得2013年韓亞航空在三藩市墜毀事件, 飛機上有307名旅客, 其中141名中國乘客, 都是從國內經由首爾去三藩市的。 這件事表面是航空安全, 背後是國際樞紐、中轉旅客的爭奪。 其實除了首爾, 查詢一下網路, 不難發現經常發現中國旅客被滯留東京機場的事件, 實際上也是中轉旅客。

根據相關資料顯示, 經過長期的發展, 令人欣慰的是, 上海目前已成為國人赴海外的第一大中轉地, 香港退居第二大, 此外首爾、東京、新加坡都是重要中轉地。

三、北京、上海、香港、東京、首爾、新加坡旅客量對比

目前從旅客輸送量來看, 東京有兩大機場, 在亞太地區排第一位, 上海排第二位, 北京排第三位, 但從國際旅客來看。 香港第一、新加坡第二、仁川第三、東京第四、上海第五、北京第六。 北京、上海沒有優勢, 只是國內旅客多。 要知道, 目前我國國際航空旅客在亞洲可是第一。 這些前面的城市很多旅客都來自中國。

四、國際旅客北京、上海不佔優勢

東京、上海、北京、首爾都有兩個機場, 但國際旅客主要是集中于成田機場、浦東機場、仁川機場、首都機場, 對比6個城市的國際旅客, 不難發現上海、北京差距還很大。 當然日韓新加坡國土面積狹小, 決定了其國內旅客少, 國際旅客多的特點,但中國進出境旅客量應該遠遠大於這幾個地方。

2015年數據

國際旅客多的特點,但中國進出境旅客量應該遠遠大於這幾個地方。

2015年數據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