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管理|北師大校長董奇:學校管理創新要實現這6個轉變

精彩導讀|節選

▶ 一個學校辦得好不好, 要看很多關鍵指標, 要看學生究竟得到了什麼。 不僅關注我們要做什麼, 花了多少心血, 最重要的是要關注學生得到了什麼, 德智體美得到了多少的發展。

▶ 只有滿足多樣化需求, 使學生都能夠在原有的基礎上得到最大的發展, 這樣的教育才是最好的教育。

▶ 很多校長並沒有接受過專業化的管理培訓, 都是在工作中過程中領悟、觀察、學習、交流、借鑒出來的管理方法。 這樣的管理不是不可以, 也有利於管理能力的提升, 但這是遠遠不夠的。

董奇, 中國教育學會學術委員副主任委員、北京師範大學校長。

從知識中心轉向育人為本

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以育人為本, 加強立德樹人, 現在的學生毫無疑問要學習很多學科, 在校花大量時間, 但是我們對學科的關注不僅要關注學科知識價值、能力培養價值, 更要關注學科的育人價值。

我們的教研過去都是以學科教研為中心, 同一學科的老師應該坐在一起以學生為中心進行教研。 以人為中心的教研, 將提升老師的育人能力, 形成教育合力, 產生巨大的新的能量和效果。

從注重管理

到重視管理與服務的統一

過去行政部門對學校, 學校領導對老師更多的是要求多, 協商少, 支持少。 從教育行政部門到學校管理, 為老師和學生的服務意識和投入嚴重不足。

一個學校辦得好不好, 要看很多關鍵指標, 要看學生究竟得到了什麼。 不僅關注我們要做什麼, 花了多少心血, 最重要的是要關注學生得到了什麼, 德智體美得到了多少的發展。

同樣還要關注學生來自不同的家庭和社區, 有不同的特點,

具有多樣性, 不同的家長對學生的要求不一樣。 只有滿足多樣化需求, 使學生都能夠在原有的基礎上得到最大的發展, 這樣的教育才是最好的教育。

在學校層面, 要適應社會, 吸收更多的社會資源, 在學校依法辦學方面, 怎樣真正依法決策, 依法管理, 尤其要發揮校代會的作用, 學生的作用, 家長的作用, 乃至社區的作用。

在社會層面, 要幫助社區形成正能量, 給學校的教育創造更好的發展條件, 支持學校和教師。

在家庭教育層面, 怎樣更好地為家長提供支持, 不僅讓家長更多地參與, 還要讓家長樹立正確的教育品質觀、人才觀。 要優化家庭環境, 要用更廣的教育觀點來抓學校教育, 要跳出傳統的只局限在學校教育的方式。

從關注投入轉向關注效益

過去的教育考慮投入比較多, 考慮產出比較少。 投入多要做很多事, 做了事有沒有效果是特別值得評估的。

《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發展規劃綱要》實施前, 全國用於教育的經費是1.2萬億, 實施三年以後, 全國用於教育的經費已經達到2.4萬億以上, 翻了整整一倍。 這樣巨大經費投入的增加, 不僅意味著財力的增加, 更意味著老師、校長、教育行政部門的巨大工作量。 這些工作量、財力、精力、心血的投入, 有沒有效果?一定要關注。 如果很多事情做了以後沒有效果, 就必須思考這個事情該不該做下去, 該不該用新的方法。

現在很多教育從投入到產出, 沒有做過系統的分析。 效率問題在教育領域一直重視不夠,

導致教師、學生、校長負擔太重。 學生的健康不能以犧牲教師、校長的身心健康為代價, 學生成績的提高不能以犧牲學生的心理健康、身體健康為代價。

現在在效益方面確實存在很多問題, 對學生的投入, 強調更多的是正能量的投入, 但是在實際的教育教學過程當中, 包括學校管理過程中, 我們還有很多不應該有的負面投入。 我們對產出的分析, 更多關注的是積極方面, 並沒有關注消極方面的產出, 沒有關注積極方面產出的獲得, 是以多少消極的產出為代價的。 這些觀念不建立起來, 小學教育的品質, 小學管理的創新也是走不遠的。

從粗放式管理轉向精細化管理

學校管理要學習企業管理, 學習他們從粗放到精細化管理的經驗。 有的賓館從衛生間看,就知道是幾級的,它有環境的要求,有明確的工作步驟的要求。

而對於教育來說,其設計環節非常多,每個環節都影響著育人的品質,我們對每個環節的管理都太不細緻。

從經驗型管理轉向科學型管理

很多校長並沒有接受過專業化的管理培訓,都是在工作中過程中領悟、觀察、學習、交流、借鑒出來的管理方法。這樣的管理不是不可以,也有利於管理能力的提升,但這是遠遠不夠的。

這樣的管理經驗使校長在決策過程中,就難免帶有隨意性,很難保證工作效果,影響決策力、說服力。

應把科學的方法用於管理,用資料說話,而不是用校長的行政權力說話。基於客觀資料的科學決策,這樣的管理更具有公信力、權威性、繼承性和可持續性。

從個人管理能力建設

提升到學校系統領導力建設

過去的管理更多依靠學校少數人的管理,對學校層面,從校長到副校長,到中層的管理幹部,到教研室人員,並沒有系統的管理能力提升方案,也沒有針對性的措施。目前學校的培訓方案過於粗放,對教導主任、年級組長的培訓太少了,而學校的成果應是贏在中層,而不是贏在校長。

校長不僅是學校的領導者,要做好一個校長,一定要做領導者的領導者。作為校長,如果把所有的副校長調動起來,把學校中層幹部的管理能力提升起來,這個學校就具有可持續的發展能力,在管理方面就達到了一個更高的現代化水準。集體能力、集體智慧能力建設很重要。

(以上內容根據董奇在中國教育學會第四屆中國小學校長大會上的報告整理)

編輯排版:劉昌

中國教育學會

有的賓館從衛生間看,就知道是幾級的,它有環境的要求,有明確的工作步驟的要求。

而對於教育來說,其設計環節非常多,每個環節都影響著育人的品質,我們對每個環節的管理都太不細緻。

從經驗型管理轉向科學型管理

很多校長並沒有接受過專業化的管理培訓,都是在工作中過程中領悟、觀察、學習、交流、借鑒出來的管理方法。這樣的管理不是不可以,也有利於管理能力的提升,但這是遠遠不夠的。

這樣的管理經驗使校長在決策過程中,就難免帶有隨意性,很難保證工作效果,影響決策力、說服力。

應把科學的方法用於管理,用資料說話,而不是用校長的行政權力說話。基於客觀資料的科學決策,這樣的管理更具有公信力、權威性、繼承性和可持續性。

從個人管理能力建設

提升到學校系統領導力建設

過去的管理更多依靠學校少數人的管理,對學校層面,從校長到副校長,到中層的管理幹部,到教研室人員,並沒有系統的管理能力提升方案,也沒有針對性的措施。目前學校的培訓方案過於粗放,對教導主任、年級組長的培訓太少了,而學校的成果應是贏在中層,而不是贏在校長。

校長不僅是學校的領導者,要做好一個校長,一定要做領導者的領導者。作為校長,如果把所有的副校長調動起來,把學校中層幹部的管理能力提升起來,這個學校就具有可持續的發展能力,在管理方面就達到了一個更高的現代化水準。集體能力、集體智慧能力建設很重要。

(以上內容根據董奇在中國教育學會第四屆中國小學校長大會上的報告整理)

編輯排版:劉昌

中國教育學會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