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南師大的這棵古樹很少人知道,不是銀杏!

穿越年輪時光、留住綠色歷史。 上期我們在東方最美校園——南京師範大學隨園校區, 講述了那株145歲高齡的銀杏樹的故事。 本期我們給大家介紹的是隨園裡另一棵古樹名木——香榧

南京師範大學隨園校區香榧一角

南師大的美, 美在古韻, 漫步校園,

你會有一種置身書畫卷的錯覺。

不比銀杏的聞名, 香榧落在隨園西北一隅, 默默而立。

榧實可食, 榧木可器。

(碧瓦朱牆, 飛鳥投榧。 圖為航拍南師大校園香榧景色)

據園林專家朱凱介紹, 香榧是我國原產樹種, 分佈地包括南京及江蘇南部地方, 國家二級保護植物, 南京栽培較早。 香榧對煙塵的抗性較強, 又很少被病蟲害侵染, 非常富有觀賞價值, 是優良的園林和庭院綠化樹種。

大樹已較稀有,

此株更顯珍貴。

眼前的它樹冠如傘, 樹姿婆娑, 葉片似針, 挺拔直立, 撐起一座簷頂的時間博物館——1913年, 金陵女子大學成立, 上世紀二十年代, 在隨園營造新校區。 新校區建設一年有餘落成, 七棟中國宮殿式的建築依軸線對稱而立, 巍然雅致, 氣派非凡。

(陽光下的香榧樹 靜謐宜人 )

師生盡數遷入新校, 彼時種下此棵香榧, 樹齡至今已有百年。

南京文史學者黃強說, 這座中國首所女子高等學府, 有著最迤邐的校園景致、最純真爛漫的進步女子, 亦有最慘烈的戰爭遺痕。

(香榧嫩綠枝芽和營養果實)

初得開明的民國時期, 女子走出閨閣、接受新知, 雖遠未普及, 卻亦是中國女子教育的不朽先河。

太平向學的日子並未持續多久, 數年後, 抗戰爆發、南京淪陷, 金陵女子大學部分師生西遷成都。

(一點生春流齒頰, 十年飛夢繞江湖。 圖為航拍南師大校園香榧景色)

金陵女大開課三十五年, 設學科十六門, 畢業者九百九十九名, 世稱九百九十九朵玫瑰, 後多有建樹。

(南京師範大學隨園校區)

女子大學的名號雖已更迭,南京師範大學傲然至今。

與之相伴的香榧樹,見證一茬茬風霜裡張懸的春華秋實。

碧瓦朱牆,樹影斑駁,飛鳥投榧,翠溢百年。

- 年輪時光 -

南京椴:最接地氣的古樹

南京椴是南京特有樹種,分佈於江蘇、安徽、浙江等省,由於繁殖能力弱等種種原因,南京椴成為重點保護的瀕危樹種。

■ ■■■■

此株古樹位於南京師範大學逸夫樓北側,經鑒定樹齡已經100年,十分稀有。南京椴形態美觀,姿態雄偉,葉大蔭濃,壽命長,花香,極具觀賞價值,芳香濃郁,病蟲害少,對煙塵和氣體抗性強,是很好的庭蔭樹、行道樹,夏日濃蔭鋪地,黃花滿樹,也是優良的蜜源樹種,園林景觀應用前景廣闊。

(鬱鬱蔥蔥,瑞煙縈繞華堂 圖為航拍南師大南京椴景色)

這棵南京特有的樹種南京椴,默默守護著魏特琳(南京淪陷期間任金陵女子學院代理院長)塑像,正呼應著其墓碑上的中文字“金陵永生”。

(右邊的南京椴默默守護著魏特琳塑像)

-科普時間 -“玉榧”香榧

香榧又名“玉榧”,和杉樹、柏樹一樣屬於裸子植物,是相當古老的樹種,恐龍出現的侏羅紀時代就大量出現在陸地上,它是我國特有樹種,國家二級保護植物。

民間相傳香榧果實要三年才能成熟,喻為“三代果”。常出現第一年成熟的果實還沒採摘,第二年已結果實尚未成熟,第三年又開始開花結果的情況,人們稱之為“三代同樹”,在傳統文化中寓意“三代同堂”“代代相傳”,被認為是“喜果”。也有傳承之意,常作為校園文化的一種。

榧木

傳西施、楊貴妃等都喜食榧子,故又得名“妃子樹”

香榧子

香榧用於園林栽培歷史悠久,《西京雜記》記載,在西漢的皇家林園上林苑中,種植一株香榧樹,樹圍極大,枝葉重重疊疊,獨立成為一處美景。香榧不耐寒,在南京大樹不多見,多為人工種植用於觀賞,但是一些較早的公園如玄武湖和情侶園,早就有成片的種植,一些重要場所如南京大學、南京師範大學在民國初建校時,也被種植於校園中觀賞或綠化用。

香榧樹生長較緩慢,壽命極長,通常可達500年以上,是優良的園林綠化樹木,適宜孤植作為觀賞樹,又較為耐蔭,常種植於建築一側,作為背景樹使用。香榧樹對煙塵抗性強,病蟲害極少,能耐濕黏土壤,管理粗放,通常不需要人為干預,可任其生長。

穿越年輪時光、留住綠色歷史

古樹名木是承載城市記憶的“活化石”。一棵古樹,就是一段歷史的見證與一種文化的記錄;一棵古樹,就是一部自然環境發展史;一株名木,就是一段歷史的生動記載。透過一棵棵古樹名木,我們可以重溫這些“活文物”的博大精深。

南京高校雲集,精英輩出,同時南京的高校也孕育了眾多名木古樹,為此,一樹一故事第一季推出“名校名木尋訪”系列,深入挖掘每一棵古樹名木不一樣的故事,引導呼籲全社會關心保護這座城市的綠色活化石,傳遞南京歷史文化名城的底蘊和內涵,打造南京“名城古木”的城市名片。

主辦單位

南京市委宣傳部(南京發佈工作室)

南京市綠化園林局

南京市綠委辦

南京報業傳媒集團

承辦單位

@南京發佈

週末報社

【尋找南京的古樹名木】

(南京師範大學隨園校區)

女子大學的名號雖已更迭,南京師範大學傲然至今。

與之相伴的香榧樹,見證一茬茬風霜裡張懸的春華秋實。

碧瓦朱牆,樹影斑駁,飛鳥投榧,翠溢百年。

- 年輪時光 -

南京椴:最接地氣的古樹

南京椴是南京特有樹種,分佈於江蘇、安徽、浙江等省,由於繁殖能力弱等種種原因,南京椴成為重點保護的瀕危樹種。

■ ■■■■

此株古樹位於南京師範大學逸夫樓北側,經鑒定樹齡已經100年,十分稀有。南京椴形態美觀,姿態雄偉,葉大蔭濃,壽命長,花香,極具觀賞價值,芳香濃郁,病蟲害少,對煙塵和氣體抗性強,是很好的庭蔭樹、行道樹,夏日濃蔭鋪地,黃花滿樹,也是優良的蜜源樹種,園林景觀應用前景廣闊。

(鬱鬱蔥蔥,瑞煙縈繞華堂 圖為航拍南師大南京椴景色)

這棵南京特有的樹種南京椴,默默守護著魏特琳(南京淪陷期間任金陵女子學院代理院長)塑像,正呼應著其墓碑上的中文字“金陵永生”。

(右邊的南京椴默默守護著魏特琳塑像)

-科普時間 -“玉榧”香榧

香榧又名“玉榧”,和杉樹、柏樹一樣屬於裸子植物,是相當古老的樹種,恐龍出現的侏羅紀時代就大量出現在陸地上,它是我國特有樹種,國家二級保護植物。

民間相傳香榧果實要三年才能成熟,喻為“三代果”。常出現第一年成熟的果實還沒採摘,第二年已結果實尚未成熟,第三年又開始開花結果的情況,人們稱之為“三代同樹”,在傳統文化中寓意“三代同堂”“代代相傳”,被認為是“喜果”。也有傳承之意,常作為校園文化的一種。

榧木

傳西施、楊貴妃等都喜食榧子,故又得名“妃子樹”

香榧子

香榧用於園林栽培歷史悠久,《西京雜記》記載,在西漢的皇家林園上林苑中,種植一株香榧樹,樹圍極大,枝葉重重疊疊,獨立成為一處美景。香榧不耐寒,在南京大樹不多見,多為人工種植用於觀賞,但是一些較早的公園如玄武湖和情侶園,早就有成片的種植,一些重要場所如南京大學、南京師範大學在民國初建校時,也被種植於校園中觀賞或綠化用。

香榧樹生長較緩慢,壽命極長,通常可達500年以上,是優良的園林綠化樹木,適宜孤植作為觀賞樹,又較為耐蔭,常種植於建築一側,作為背景樹使用。香榧樹對煙塵抗性強,病蟲害極少,能耐濕黏土壤,管理粗放,通常不需要人為干預,可任其生長。

穿越年輪時光、留住綠色歷史

古樹名木是承載城市記憶的“活化石”。一棵古樹,就是一段歷史的見證與一種文化的記錄;一棵古樹,就是一部自然環境發展史;一株名木,就是一段歷史的生動記載。透過一棵棵古樹名木,我們可以重溫這些“活文物”的博大精深。

南京高校雲集,精英輩出,同時南京的高校也孕育了眾多名木古樹,為此,一樹一故事第一季推出“名校名木尋訪”系列,深入挖掘每一棵古樹名木不一樣的故事,引導呼籲全社會關心保護這座城市的綠色活化石,傳遞南京歷史文化名城的底蘊和內涵,打造南京“名城古木”的城市名片。

主辦單位

南京市委宣傳部(南京發佈工作室)

南京市綠化園林局

南京市綠委辦

南京報業傳媒集團

承辦單位

@南京發佈

週末報社

【尋找南京的古樹名木】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