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科技>正文

To B產品的核心本質,到底是什麼?

作者 / 帥帥的帥

我本人是做 To C 產品出身的, 但是, 卻在過去相當長的一段時間中從事 To B 產品的設計, 帶著我的創業團隊逐漸摸索出如何做出一款被稱得上還不錯的 To B 的產品,

也在這個過程中學習到了 To B 的產品的本質, 以及與 To C 的產品之間的區別。

我想花費一些時間和筆墨, 通過思考和討論的方式, 來分享一些我自己做 To B 產品的感受和方法論, 希望能夠與同樣是做 To B 產品的 PM 一起來探討和溝通, 互相學習, 共同進步。

在這篇文章中, 我首先嘗試討論 To B 產品的核心決策者, 然後討論其中關鍵的產品路徑邏輯, 並期望以此為起點, 逐步開始在後續文章中深入討論 To B 中的產品和運營。

To B 產品中的“B”到底指代什麼?

首先談談 To B 中的這個“B”。

B 從字面解釋, 應該是 Business, 也就是商業。 比如當年的阿裡巴巴 B2B 電商平臺, 就是將採購、供應雙方進行連接, 從而形成供應鏈電商體系。

站在商業模式的角度來說,

To B 中的“B”指代的就是從事商業活動的商業機構主體, 可是站在產品的角度來說, 並非如此這麼簡單。

許多做 To B 的產品經理在經歷了產品研發之後, 發現產品根本無法賣出, B 端機構根本不採用, 其中一個很重要的原因是, B 端機構中那個重要的決策者不願意使用。

事實上, To B 的很多產品都需要非常強大的市場銷售體系, 需要針對 B 端機構中最重要的那個決策者進行定向行銷, 從而影響他的決策。

這個關鍵的決策者可以是老闆本人, 也可以是某個具體業務的負責人, 無論如何, 這個角色都是 To B 產品能夠走出去落地的關鍵性 KOL。

為了說明決策者的重要性, 我舉一個例子。

在 OA 辦公 SaaS 類 To B 產品中, 釘釘可謂是一騎絕塵, 曾經一度將廣告刷滿深圳地鐵,

頗有挑釁騰訊之意。 隨著大眾創業的浪潮, 面向中小企業的 OA 辦公 SaaS 市場一下子成為競爭紅海, 眾多做各種 SaaS 的企業沖入其中, 國外紅遍半邊天的 Slack 也是這其中的弄潮兒。

微信企業版本質上應該是 To B 產品, 但是它並沒有服務好決策者。

釘釘在推出之後, 其一系列功能都是圍繞著中小公司的老闆打造的, 就比如“Ding”這個功能, 其核心目的是防止在溝通中出現“假死”——明明看到了老闆的留言, 卻假裝沒看到。

決策者在 To B 中是很重要的, 前阿裡巴巴的 CEO 衛哲在一次分享中提及:所謂的 B2B, 其實是 Business Person To Business Person, 人與人之間的交易才促成了企業與企業之間的交易。 我們國家酒文化流行, 也是說明要向做成生意, 首先要能在酒場上成為朋友。

所以 To B 的“B”指代的是商業機構中的核心決策者或者 KOL。

To B 和 To C 在產品路徑上的不同

我在比較早前的一篇文章《進階之路:站在高視角看產品是一種怎樣的體驗?》中, 曾經提及過一個概念, 叫做“產品路徑”。

簡單來說, 就是使用者在使用產品時, 我們是如何通過功能設置和引導, 逐步將用戶導入到各個功能上, 最終解決用戶的具體問題。

產品路徑從本質上來說, 其實是使用者流量的流轉路徑, 每一次跳轉就是一次使用者轉化, 多條產品路徑彙聚在一起形成流量漏斗。

任何產品都有產品路徑, 因為任何功能都是逐步完成的, 無論是一步完成, 還是 N 步完成。

我們先來看看 To C 的產品路徑。 當我們站在 To C 的產品角度來看時, 當產品路徑越長,

其實損失掉的用戶也就越大, 因為每一步跳轉帶來的可能都是用戶放棄使用的風險。 因此, 我們設計產品路徑時, 需要考慮的最關鍵因素是, 如何儘量縮短產品路徑, 從而能夠確保使用者的體驗和每一步的留存轉化都能足夠的多, 盡可能減少損失用戶。

我們來舉個例子:摩拜單車和 ofo 在產品路徑設計上是有非常大的區別的, 這一點也是為什麼摩拜總給人以體驗更優的印象。

摩拜的產品使用主路徑是這樣的:

打開摩拜 App

點擊掃碼

掃一掃自動跳入開鎖等候狀態

等待幾秒自動完成開鎖

騎行結束手動鎖車, 系統自動結費

摩拜的整個使用過程只有五步(由於中間需要等待, 我將掃一掃和等待開鎖分為兩步)。

再看看 ofo 的產品使用主路徑:

打開 ofo App

點擊掃碼

掃一掃跳轉獲取密碼

手動輸入車鎖密碼

點擊開鎖鍵

騎行結束手動鎖車

撥亂密碼鎖

打開 ofo App

點擊支付

ofo 的整個使用過程長達九步。

這樣一對比,兩個產品在使用過程中的主路徑長度相差近一倍,這直接反應在了用戶體驗上。

在 To C 的產品中,產品路徑每多一步,就是增加一次用戶體驗中斷點的風險,萬一在這一步出現了 bug 或者網路問題,直接導致的就是用戶流失,轉化率下降。

問題來了,To B 的產品也是這樣看待產品路徑的嗎?我們再來看一個例子。

假如我們想為某家醫院做一套患者隨訪(隨訪是指醫院對出院患者的持續病情追蹤手段)的工具,我們會怎麼思考這個問題呢?當我們深入去和醫院來溝通這些需求時,我們會發現,一個隨訪大概有如下步驟:

選中一個患者

選中需要進行的隨訪範本

選擇隨訪的日期

指派隨訪的護士

護士執行隨訪並填寫隨訪記錄

護士關閉完成隨訪

整個過程至少六步。

我們會發現,這個過程是固定的,一個也省不了,無論是醫院 A 還是醫院 B,一個隨訪都至少需要以上的六步,我們無論怎麼去優化也是不可能去節省產品路徑的。

此時,我們與 To C 的產品進行對比會發現,To C 的產品路徑是站在使用者的即時性需求角度來考慮的,也就是用戶當下的體驗。

To C 的產品需要在路徑上盡可能短,從而滿足即時性需求,而 To B 的產品路徑是由計畫好的業務本身決定的,少一步業務就走不下去了。不能因為省麻煩就在隨訪中不填寫隨訪記錄,也不能因為省事就把報銷系統中的發票一環省掉。

所以,站在這樣的角度去看時,我們能夠清晰的分辨出 To B 產品路徑的規範性和標準性,這一點是和 To C 產品路徑最大的區別。

小結

To B 的產品是非常值得大書特書的,無論從產品邏輯層面,還是從產品規劃層面,都值得我們產品經理花費更多的時間和經理去探討。

產品說到底是為使用者服務的,無論是 To C 的產品解決的是當下即時性的需求,還是 To B 的產品解決的是計劃性的標準化需求,在其產品價值上都是一致的。

- END -

stay hungry,stay foolish

再看看 ofo 的產品使用主路徑:

打開 ofo App

點擊掃碼

掃一掃跳轉獲取密碼

手動輸入車鎖密碼

點擊開鎖鍵

騎行結束手動鎖車

撥亂密碼鎖

打開 ofo App

點擊支付

ofo 的整個使用過程長達九步。

這樣一對比,兩個產品在使用過程中的主路徑長度相差近一倍,這直接反應在了用戶體驗上。

在 To C 的產品中,產品路徑每多一步,就是增加一次用戶體驗中斷點的風險,萬一在這一步出現了 bug 或者網路問題,直接導致的就是用戶流失,轉化率下降。

問題來了,To B 的產品也是這樣看待產品路徑的嗎?我們再來看一個例子。

假如我們想為某家醫院做一套患者隨訪(隨訪是指醫院對出院患者的持續病情追蹤手段)的工具,我們會怎麼思考這個問題呢?當我們深入去和醫院來溝通這些需求時,我們會發現,一個隨訪大概有如下步驟:

選中一個患者

選中需要進行的隨訪範本

選擇隨訪的日期

指派隨訪的護士

護士執行隨訪並填寫隨訪記錄

護士關閉完成隨訪

整個過程至少六步。

我們會發現,這個過程是固定的,一個也省不了,無論是醫院 A 還是醫院 B,一個隨訪都至少需要以上的六步,我們無論怎麼去優化也是不可能去節省產品路徑的。

此時,我們與 To C 的產品進行對比會發現,To C 的產品路徑是站在使用者的即時性需求角度來考慮的,也就是用戶當下的體驗。

To C 的產品需要在路徑上盡可能短,從而滿足即時性需求,而 To B 的產品路徑是由計畫好的業務本身決定的,少一步業務就走不下去了。不能因為省麻煩就在隨訪中不填寫隨訪記錄,也不能因為省事就把報銷系統中的發票一環省掉。

所以,站在這樣的角度去看時,我們能夠清晰的分辨出 To B 產品路徑的規範性和標準性,這一點是和 To C 產品路徑最大的區別。

小結

To B 的產品是非常值得大書特書的,無論從產品邏輯層面,還是從產品規劃層面,都值得我們產品經理花費更多的時間和經理去探討。

產品說到底是為使用者服務的,無論是 To C 的產品解決的是當下即時性的需求,還是 To B 的產品解決的是計劃性的標準化需求,在其產品價值上都是一致的。

- END -

stay hungry,stay foolish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