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城歸族”是 另一種反哺農村

作者:苑廣闊

五月正值煙葉移栽季, 湖北保康簡槽村村民周孝偉5時就去地裡忙碌。 在外打工14年後, 去年他決定留在村裡。 資料顯示, 2016年中國農民工返鄉創業人數累計已超過450萬, 約占農民工總數的2%。 在中國社會科學院貧困問題研究中心主任吳國寶看來, 這說明過去由農村到城市的單向流動格局已開始發生改變。 (5月25日新華網)

面對越來越多的進城務工人員從城市返回鄉村, 說“返鄉潮”已經來臨, 可能還為時過早, 但不容否認的是, “城歸族”的群體正在日益壯大。

返鄉的原因, 概括起來無非是以下幾個:其一,

年齡愈大, 鄉愁愈濃, 他們的根終究還是在農村。 其二, 隨著新農村的建設、精准扶貧的開展, 農村的機遇越來越多, 活力越來越大, 條件越來越好, 客觀上也吸引他們返鄉創業與生活。

他們的回歸, 並非是“兩手空空”, 除了帶著在城市打工所積攢的資金之外, 更重要的是他們的頭腦已經不是和他們的父輩一樣的農耕思維, 而是更靈活、更開放, 所以大多數的“城歸族”, 都選擇了回鄉創業, 而不只是單純的務農。 尤其是在城市工作和生活的經歷, 讓他們更清楚城市的市場, 城裡人的需求, 於是回鄉創業的他們, 不管是發展鄉村旅遊以滿足城裡人的旅遊需求, 還是開辦各種工廠、企業, 用自己的產品來針對性地滿足城市市場,

都讓他們更容易獲得成功。

這種成功, 不僅僅是“城歸族”們自己個人的成功, 同時還是農村的一種成功。 因為不管是發展鄉村旅遊吸引城市遊客, 還是通過電商管道把農村的各種土特產賣給城裡人, 盤活了農村的經濟活力, 帶動了農村經濟的發展, 同時還把新的發展理念、經濟思維也帶給了農村“原住民”。 一個“城歸族”可能只能帶動一個村莊, 而當這樣的“城歸族”越來越多, 帶動起來的可能就是一個鄉鎮, 就是整個的農村地區。

如果說農民工進城是推動了城市經濟的發展, 建設了城市, 那麼現在農民工返鄉創業, 從某種意義上來說就是城市對農村的一種反哺, 推動了城鄉之間的均衡發展, 所以這是一件值得充分肯定的事情。

(苑廣闊)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