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從黑白到彩色 電視機變化見證科技發展

說起電視機, 上至90歲的老人, 下至兩歲小孩, 沒有人不知道或者不認識。 但是在老人的腦海中, 電視機更多的是裝在“木頭匣匣”裡, 方方正正沒有色彩卻又很神奇的機器, 而在孩童的眼中, 電視機就是比手機還大的顯示器。 無論對於老人還是小孩, 他們的看法都沒有錯, 只不過不同的時代, 電視機帶給人們的感受不同, 而這種不同恰恰就是時代、科技發展的結果。

孟先生珍藏的老電視機

在孟先生的家裡珍藏著一台70年代的東風牌14英寸的老電視機, 它是由內蒙古廣播設備廠生產的, 棗紅色的木頭盒子, 邊角已經磨掉漆皮, 露出了木頭的顏色, 一個按鈕也已經不知去向, 就是這樣一台電視機, 在40多年前還是一件“奢侈品”, 在普通百姓家裡根本見不到。

“電視機在我們小時候真的就是奢侈品, 一條巷子裡有一台電視機整條巷子的人都會去看。 ”孟先生說。

事實上, 不僅僅孟先生有這樣的記憶, 很多人都見過這樣的場景。 1958年, 天津無線電子廠製造出了中國第一台黑白電視機, 取名“北京”, 被人譽為“華夏第一屏”。 “那個時候的電視機都是裝在木頭框子裡的, 後面是棕紅色或者是淺黃色木紋的木頭盒子, 前面是一小塊球面螢幕, 在螢幕的右邊或者是下邊還留有控制按鈕, 最早的時候都是電子管的, 而且都是黑白的, 如果誰家想要買電視機, 必須得有電視機票, 憑票才能買到。 ”孟先生說。

孟先生從小就喜歡擺弄各種電子產品, 家裡的第一台半導體收音機、電子管電視機就是他用幾毛、一塊錢買來的電子設備一件一件組裝起來的。 “裝電視機不是簡單的事情, 自己積攢的錢只能買電阻等小件,

到最後剩下最關鍵的部件顯像管我自己買不起了, 那時候咱們國家還生產不了顯像管, 最後我岳父花了90多塊錢給我買了一個新加坡生產的, 然後我自己弄了木頭殼子裝起來。 電視機裝好了, 我就到西安出差了, 走了一個多月回來, 一進院子就看到家裡滿屋子的人, 當時我還以為發生了什麼事情, 進了屋才知道人們都是來看電視的。 ”孟先生說。

1970年, 中國第一台彩色電視機也在天津誕生, 但是對於大多數老百姓來說, 那個時候也只能買得起200元左右的黑白電視機。 “剛開始只有一兩個頻道, 白天基本沒什麼節目, 只有到了晚上七點左右才有, 就是那樣人們也看得津津有味, 遇到休息大家能看到晚上12點所有節目都沒有了,

螢幕上彈出‘再見’兩個字才會散。 ”孟先生說。

孟先生家的第一台彩色電視機是在上世紀90年代初期購買的, 18英寸的小天鵝電視機。 “家裡買了彩色電視機, 最高興的就是孩子, 那個時候週末也開始播放電視節目, 從早晨九點到中午十二點, 孩子們早早寫完作業就開始守在電視機前看動畫片, 有時候也會播電影或者電視劇, 比起之前節目豐富了很多。 ”孟先生說。

到90年代後期, 電視機已經普及開來。 電視機也從球面進化到純平電視, 大小也已經達到了29英寸, 而且電視機的大小和外形設計也開始出現變化, 甚至可以通過遙控器遠端控制。 “印象中到2001年我們家換第二台電視機的時候, 正在流行背投電視,

這種電視要比以前的電視更大, 無論是外形還是螢幕大小都要大很多, 重要的是解析度提高了很多, 清晰度很高。 ”孟先生說。

然而就在孟先生將家中第一台小天鵝換成背投電視之後, 沒用多久市場上就開始出現平板電視機, 人們驚訝電視機後面原來大大的“屁股”竟然不見了。 而到現在, 曲面電視機已經開始普及, 超薄、大螢幕電視已經走進更多百姓家中。 電視畫面更加清晰、色彩更加豐富、色域也更加廣闊, 而電視節目也更加豐富多樣, 播出時間更是早已實現了24小時不間斷播放。

“短短的幾十年, 電視機從黑白到彩色, 從小的球面螢幕到現在液晶顯示, 從笨重到輕薄, 從臺式到壁掛可以說發生了突飛猛進的變化, 現在的電視機是我們當年根本想都不敢想的,而且能有這麼多電視節目也是我們沒有預料到的,我們通過電視機瞭解中國、世界的變化,同時電視機也在向我們展示著這個時代的變化。”孟先生說。

現在的電視機是我們當年根本想都不敢想的,而且能有這麼多電視節目也是我們沒有預料到的,我們通過電視機瞭解中國、世界的變化,同時電視機也在向我們展示著這個時代的變化。”孟先生說。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