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社會>正文

煙臺山醫院楊雪麗援助坦尚尼亞 無懼艱難帶去光明

膠東線上5月26日訊(通訊員 葉杏)每逢佳節倍思親, 端午將近, 煙臺山醫院眼科楊雪麗和婦科王蕭光兩位青年骨幹援助坦尚尼亞醫療工作已一年零九個月了, 兩位青年骨幹離開年幼的孩子和親人, 遠在萬里之外的異國他鄉, 克服了極為惡劣的生活工作環境, 為當地的百姓帶去了希望和光明。

杜篤瑪省來了位中國好眼科大夫

煙臺山醫院眼科楊雪麗大夫在坦尚尼亞杜篤瑪省醫院援助已經630天了, 作為杜篤瑪省唯一的眼科大夫, 楊雪麗勇敢地肩負起眼科門診、病房、急診的所有工作, 並自費從國內購買了大量手術器械,

在簡陋的工作條件下, 夜以繼日, 看門診和手術。

楊雪麗門診為眼病患者看病

坦尚尼亞醫療資源短缺, 尤其專科醫生嚴重缺乏, 杜篤瑪省位於坦桑中部, 面積2669平方公里, 而楊雪麗是整個杜篤瑪省唯一的眼科醫生。 這裡雖然是省醫院,

但無論設備還是人員配備還不如國內一個社區診所。 眼科只有幾名護士和一個剛畢業的全科醫生。 聽說中國來了名眼科很厲害的大夫, 整個杜篤瑪省的眼科病人慕名而來, 尋求楊雪麗的診治, 雖然經常為病人診治到深夜, 但看到病人都能重見光明, 楊雪麗非常欣慰。

杜篤瑪位於靠近赤道的高原地區, 紫外線強烈, 有大量因白內障致盲的病人。 這些病人因看不見而喪失了基本的生活能力, 甚至有的病人因沒有及時手術, 到了白內障過熟期, 出現繼發性青光眼等各種併發症。 因此, 白內障複明成為重要需求。 而省醫院眼科手術室及其簡陋, 只有一台昏黃的顯微鏡, 手術器械都鏽跡斑斑, 鑷子合不攏齒, 白內障手術刀都沒有,

所有的手術器械都是在鍋裡煮一煮就算消毒。

為了能為白內障患者實施複明手術, 楊雪麗自費從國內購買了大量手術器械, 托人運到杜篤瑪, 克服種種困難, 在簡陋的手術室實施了大量白內障複明手術, 使患者重見光明。 每週都有大量白內障病人從周邊趕到杜篤瑪醫院, 等待手術。 很多病人拄著盲杖, 在家人攙扶下摸索著走進病房, 術後就可以自己離開。 每當這時, 就是楊雪麗最高興的時候。

讓愛滋病人也享受到公平的醫療

雖然這裡愛滋病高發, 但無論患者有無愛滋病, 楊雪麗都一視同仁, 因為愛滋病人同樣享有看得見的權利。 剛開始時護士還要詢問愛滋病人“這是愛滋病人, 你確定要做手術?”,

楊雪麗總是果斷地答覆“確定”。 因為在楊雪麗心中, “讓愛滋病人也享受到公平的醫療”是她的職業責任。 在多次詢問都得到肯定的答覆之後, 護士們已經習慣, 只是在術前通知楊雪麗哪位是愛滋病人, 讓楊雪麗多加小心。 有位愛滋病人重見光明後, 感謝地對楊雪麗說“上帝保佑你”;很多病人都真誠地向我表達謝意, 有位馬賽族的病人的眼病治好了, 來複查時感激地給楊雪麗帶來一根親手製作的手杖作為禮物, 這手杖是每位馬賽人隨身攜帶之物。

坦尚尼亞自然環境惡劣, 眼外傷多發, 因兒童缺少看護, 兒童眼外傷尤其多見, 嚴重危及兒童的健康。 很多病人受傷時不能及時趕到醫院就診, 而是拖到很嚴重的時候才來醫院。

無論多忙多累, 楊雪麗都盡自己最大的努力, 實施急診手術, 盡力保住病人的眼球, 挽救病人的視力。 有天晚上20:00, 急促的電話鈴聲響起, 原來是一個孩子爬樹時不慎墜落, 木棍插入眼中, 患者從周邊農村轉診過來的, 到杜篤瑪省醫院時天已黑, 急需手術。 楊雪麗急匆匆趕到醫院, 發現木棍從患者右眼眉毛下方直插入眼眶, 傷口血肉模糊, 污穢不堪, 眼球被擠向右下方。 眼眶內神經血管豐富, 木棍到底有多長, 插入多深將決定手術方案及預後, 稍有不慎就會大出血或失明。

楊雪麗為坦尚尼亞白內障患者實施複明手術

雖然這裡是省醫院,卻沒有CT和磁共振來協助診斷,只有一台老舊的X光機,木頭完全不能顯影。楊雪麗只能根據經驗、木棍的走向和眼球運動情況,冒險一搏。最終木棍被順利取出,並未影響眼球等重要結構,孩子的視力未受影響。曾經有位小患者,玩耍時被樹枝劃破了眼球,住院後一直哭鬧,楊雪麗給他帶去了糖果,把手機上的兒歌放給他聽,小患者很快就不認生了,總跑到醫生辦公室找我,一直到麻醉時還拉著我的手不放開。術後每次複查,小患者見到我都極其高興,一定要抱一抱才肯離開。

悉心帶教,授人以漁

“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除了診治病人,楊雪麗還希望自己結束援助任務回國以後,當地醫生能承擔起眼科的診療工作,而不是完全依賴援助。因此授人以漁積極培訓當地醫生,從最基本的眼科設備教起,一步一步教他們怎樣使用裂隙燈、眼底鏡,指導他們掌握基本的眼科知識,鍛煉獨立看病的能力,做一些簡單的小手術。在楊雪麗的努力下,杜篤瑪醫院眼科實力較以前大幅增強,也引進了眼科B超和電腦驗光儀等現代診療設備。為防止醫療隊撤離後,這些設備變成無用的鐵疙瘩,楊雪麗目前正在教眼科的全科醫生如何操作設備,如何結合臨床判讀檢查結果。

楊雪麗手把手帶教當地醫生

坦尚尼亞大多數病人文化程度很低,不會說英語,只會說當地的斯瓦西裡語,問診時需要護士幫忙翻譯。為了能更好地與醫務人員和病人交流,加快帶教和效果和看病的速度,縮短病人的候診時間,楊雪麗學會了眼科常用的斯瓦西裡語。用斯瓦西裡語問診,不僅省去了翻譯的時間,可以看更多的患者,也增加了病人的信任感。同時,對當地醫生的帶教效果大大提高。剛來到這裡時楊雪麗有對語言不通的不適應,有對愛滋病的擔心,而現在,這一切困難都被克服,楊雪麗在這裡得心應手。因周邊貧窮地區很多病人沒有錢到省醫院看病,楊雪麗還多次隨醫療隊深入邊遠地區義診,為病人送去光明。

雖然遠離家鄉千山萬水,雖然對3歲的兒子和親人滿滿的牽掛,但楊雪麗用心用愛為當地百姓看病,手把手悉心帶教當地醫生,用大愛和醫術展現了中國醫生的擔當,為坦尚尼亞帶去了中國的溫暖。

楊雪麗為坦尚尼亞白內障患者實施複明手術

雖然這裡是省醫院,卻沒有CT和磁共振來協助診斷,只有一台老舊的X光機,木頭完全不能顯影。楊雪麗只能根據經驗、木棍的走向和眼球運動情況,冒險一搏。最終木棍被順利取出,並未影響眼球等重要結構,孩子的視力未受影響。曾經有位小患者,玩耍時被樹枝劃破了眼球,住院後一直哭鬧,楊雪麗給他帶去了糖果,把手機上的兒歌放給他聽,小患者很快就不認生了,總跑到醫生辦公室找我,一直到麻醉時還拉著我的手不放開。術後每次複查,小患者見到我都極其高興,一定要抱一抱才肯離開。

悉心帶教,授人以漁

“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除了診治病人,楊雪麗還希望自己結束援助任務回國以後,當地醫生能承擔起眼科的診療工作,而不是完全依賴援助。因此授人以漁積極培訓當地醫生,從最基本的眼科設備教起,一步一步教他們怎樣使用裂隙燈、眼底鏡,指導他們掌握基本的眼科知識,鍛煉獨立看病的能力,做一些簡單的小手術。在楊雪麗的努力下,杜篤瑪醫院眼科實力較以前大幅增強,也引進了眼科B超和電腦驗光儀等現代診療設備。為防止醫療隊撤離後,這些設備變成無用的鐵疙瘩,楊雪麗目前正在教眼科的全科醫生如何操作設備,如何結合臨床判讀檢查結果。

楊雪麗手把手帶教當地醫生

坦尚尼亞大多數病人文化程度很低,不會說英語,只會說當地的斯瓦西裡語,問診時需要護士幫忙翻譯。為了能更好地與醫務人員和病人交流,加快帶教和效果和看病的速度,縮短病人的候診時間,楊雪麗學會了眼科常用的斯瓦西裡語。用斯瓦西裡語問診,不僅省去了翻譯的時間,可以看更多的患者,也增加了病人的信任感。同時,對當地醫生的帶教效果大大提高。剛來到這裡時楊雪麗有對語言不通的不適應,有對愛滋病的擔心,而現在,這一切困難都被克服,楊雪麗在這裡得心應手。因周邊貧窮地區很多病人沒有錢到省醫院看病,楊雪麗還多次隨醫療隊深入邊遠地區義診,為病人送去光明。

雖然遠離家鄉千山萬水,雖然對3歲的兒子和親人滿滿的牽掛,但楊雪麗用心用愛為當地百姓看病,手把手悉心帶教當地醫生,用大愛和醫術展現了中國醫生的擔當,為坦尚尼亞帶去了中國的溫暖。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