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你見過能發出螢光的小鼠嗎?

夜晚, 海洋的世界並不黑暗, 因為有像水母這樣的生物, 它們發出的螢光如繁星一樣點綴著深邃的海洋。 發出螢光是水母的一種性狀, 是什麼物質在控制著水母發出螢光呢?

曾有科學家做過這樣的實驗:將水母DNA分子的一個小片段分離出來, 再通過一定的技術, 將這個片段導入到實驗小鼠的細胞內。 神奇的事情出現了, 導入了這個片段的實驗小鼠居然也能發出螢光。

看來, 是這個DNA片段在控制著水母發出螢光的性狀。 科學家們把能控制生物性狀的DNA片段稱為“基因”。 每一個DNA分子上都有很多基因。 比如大腸桿菌, 只有1個DNA分子, 卻有大約4400個基因。

自然界生物的性狀多種多樣, 那麼控制生物性狀的基因一定也多種多樣。 都是DNA片段, 為什麼基因與基因各不相同呢?這就要從DNA分子的結構說起。 DNA分子是由兩條長鏈盤繞而成的雙螺旋結構。 每一條長鏈都由上千萬個核苷酸分子依次連接而成。 雖然構成DNA分子的核苷酸總共只有4種, 但是DNA分子的核苷酸排列順序卻可以多種多樣。

以DNA分子的一條鏈為例, 一條僅有1000個核苷酸的核苷酸鏈就可以有1000⁴ 種排列順序!所以說, 基因與基因的不同, 主要是由於每種基因的核苷酸排列順序不同造成的。 正是由於DNA分子的核苷酸排列順序多種多樣, 才造就了生物世界物種的多種多樣, 我們才有了這樣一個豐富多彩的世界。

作者:韓巨集傑

本作品為“科普中國-科學原理一點通”原創 轉載時務請注明出處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