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軍事>正文

蘇聯生產超過五百萬支,投入戰場後令敵人聞風喪膽

1993年, 伊孜瑪什公司的兩位工程師——AK設計者的兒子維克多·卡拉斯尼柯夫(Victor Kalashnikov)和SVD設計者的兒子阿列克賽·德拉貢諾夫(Alexey Dragunov), 共同設計出一種新穎的衝鋒槍, 名為BIZON(俄文為БИЗОН, 與英文單詞Bison同義, 中文意思為“野牛”, 有時也被譯為“蜂牛”)。

BIZON的機匣十分有AK特色, 事實上BIZON有60%的部件可與AK-100系列突擊步槍互換, BIZON的發射機構完全取自AK-74M, 不過BIZON採用的是自由槍機式工作原理。 BIZON可根據客戶的要求更換不同形式的後瞄具和槍托, 從而演變成BIZON-2和BIZON-3這兩種型號。

當今世界恐怕沒有哪一個國家在衝鋒槍的設計和製造方面積累的經驗能超過蘇聯/俄羅斯。 在衛國戰爭期間, 蘇聯僅1941年式什帕金衝鋒槍(俗稱波波莎衝鋒槍)就生產了超過500萬支, 投入戰場後令敵人聞風喪膽。 “勇士”衝鋒槍與AKS-74U有70%的零件通用, 只是把自動原理改為自由式槍機, 閉膛待擊。 由於9mm手槍彈的長度較短, 因此機匣較短。 彈匣為塑膠外殼, 直插式固定, 因此機匣底增加了一個彈匣座。

當時參試的衝鋒槍很多, 在試驗中都或多或少地暴露出一些問題:有的衝鋒槍射速太高, 彈藥消耗太大, 射擊費效比過高, 同時也帶來連發發射時穩定性太差、難於控制、射擊精度較差等缺點;有的衝鋒槍則是彈匣容彈量有限, 難以適應戰術需求。

像許多最精銳的美國特種作戰部隊一樣, “海豹6隊”成立於1980年的“鷹爪行動”失敗之後——這一行動試圖營救受困在伊朗的美國人質。 1981年, “海豹6隊”正式成立, 其主要任務是開展海上反恐行動。 它的第一任指揮官理查·瑪律欽科曾經聲稱, 儘管成立之初這支部隊只有75名射擊手, 但他們比整個海軍陸戰隊擁有更多的訓練彈藥。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