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軍事>正文

解放軍捕俘手鋼刀穿胸奔襲三十裡,金主編採訪有乾貨

捕俘手孟憲偉與金主編

一次採訪中, 著名軍旅攝影家吳蘇琳給我講述了一個真實的故事。 故事並不曲折, 講述者也極為平靜,

然而就像如鏡的深水下最有力的湧動一樣, 我在故事戛然而止的一刻, 甚至難以尋找到最恰當的文字作為出口, 來表達我內心深處的震撼……

他的降生, 令父親很失望。 家裡已經有了6個哥哥, 一心盼個女兒的父親, 最終未能如願。 父親是個讀書人, 尊崇孔孟之道, 崇尚"仁義禮智信"。 在父親的言傳身教下, 他和6個哥哥一樣, 書都讀得很好, 直到1986年。

那一年, 他17歲。 瞞著父親, 他報名參了軍。 等父親得到消息時, 他已經登上了遠赴戎機的列車。 在他的人生中, 違背父親意願的"不孝之舉", 僅此一回。

他成了一名偵察兵。 當時, 全軍抽調各軍區的偵察部隊南下輪戰。 他隨部隊來到了神秘的南疆戰區。 他們的任務是敵前捕俘。 以一個小分隊的兵力秘密前出,

在敵人的眼皮底下活捉一名俘虜, 再押著俘虜翻越30裡山路, 回到我方陣地。

他被戰友們推選為第一捕俘手。 行動時, 由他負責將目標制服, 並且必須悄無聲息。 小分隊能不能活著回去, 就看他的了。 雖然很年輕, 他卻是個不錯的捕俘手。 不論對手多麼強壯, 他一個背後鎖喉, 就能將目標瞬間制服, 並且讓對方連喊一聲的機會都沒有。 憑藉胳膊上力道的控制, 他可以恰到好處地控制是斃敵於死命, 還是留個活口。

那次的捕俘地點, 是在一處呈倒U字形、狀如大口袋的山坳裡。 前方和左右兩翼的山上, 都有敵方火力點。 從山上俯瞰, 山坳一覽無餘。 捕俘分隊要鑽到山坳裡面活捉俘虜, 稍有閃失, 三面山上的敵火力點即刻就能封鎖山坳出口,

一個人也別想出來。

山坳內有一條小路, 時有敵官兵經過。 捕俘的目標, 就是單獨經過這條小路的敵人。 小路地勢較周圍高, 路兩旁的土坡之下, 是茂密的原始叢林。 捕俘分隊就潛伏在路邊的叢林中。

剛潛伏下來, 他就發現了一個致命的問題:地形對捕俘手極為不利。 小路比他潛伏的位置高出一米。 他站起身, 只夠得到目標的腿部, 根本鎖不到目標的喉嚨。

他的大腦在飛快地運轉。 先躍上土坡再動手?不行!那樣太慢, 敵人有充足的時間扣動扳機。 一旦槍響, 就全完了。 用微聲衝鋒槍將敵擊斃?也不行!任務是捉俘虜, 要活的。 敵人的警惕性很高, 儘管是在己方防區內, 但敵不少官兵還是習慣將食指搭在扳機上,

即使被擊斃後, 手指仍可能壓動扳機, 這樣還是會暴露目標。 再者, 小路沒有林木遮蔽, 會被制高點上的敵人發現。 必須用最快的速度把目標拖下小路, 一切都要在叢林的掩蔽下進行。 怎麼辦?他心急如焚!這時, 一名敵軍沿著小路, 向捕俘分隊的埋伏圈走來。 潛伏在不遠處的分隊長用目光示意他:動手!箭在弦上, 不得不發。

就在敵兵經過他面前的一刹那, 他做出了一個驚人之舉。 他張開雙臂, 猛地抱住敵兵的小腿。 他想先把敵兵拽下小路, 再一招制敵。 抱腿摔敵是他當時的唯一選擇, 但這一招, 也將他自己的後背完全暴露給敵兵。 那敵兵也非等閒之輩, 揮手抽出一把匕首, 朝他後心刺去。 一刀下去, 匕首尖兒從他的前胸紮了出來。

出乎敵兵意料, 中了刀的中國偵察兵沒有鬆手, 而是猛地將其拽下了小路。 兩個人一起翻滾到濃密的叢林之中。 敵兵不知道, 這一拽, 他拼盡了全身之力。

會些功夫的敵軍還在頑抗, 幾名偵察兵合力居然按不住。 必須儘快將敵制服。 一名老兵揮動五六衝鋒槍, 一槍托砸在敵軍臉上。 俘虜頓時老實了。 這時戰友們才發現, 他身中匕首, 歪倒在地, 刀口處血還在湧出, 雙臂卻仍如鐵鉗一般箍住俘虜的雙腿。

擒敵, 他震撼了敵軍。 接下來的回撤, 他震撼了戰友。

敵人會很快察覺中國偵察部隊的行動, 因此捕俘分隊必須撤得足夠快。 撤退中, 小分隊還要分出兩三名戰士控制俘虜。 為了不成為戰友們的累贅, 他咬牙自己跑。 這一跑,就是30多裡。

回到我軍陣地,戰友們驚呆了。軍醫打死也不相信,一個被鋼刀貫穿的人,居然能在山嶽叢林中跋涉了30多裡。醫學已經無法解釋這一切,戰友的解釋是:他的意志是一塊鋼鐵。

幾個月後,他康復了,被授予"一等功臣",並破格提幹。他收起了軍功章,仿佛自言自語道:"我為國盡了忠,該回家盡孝了。"言罷,毅然拒絕了提幹,卸甲歸田。消息傳開,舉團皆驚。

這就是他——我至今不知姓名的偵察兵留給人們的三次震撼。

寫這篇採訪的時候,金主編和這個捕俘手——孟憲偉大哥還沒見面,後來在吳蘇琳的引薦下,終得相見。對以上採訪做一些細節補充:

1,老孟大哥身高過1.8米,歲數到了,有點肚子,但渾身肌肉依然是杠杠的。他醉了,金主編背他,被他擒拿制住。金主編好歹也跟武警特警學院學過一點,想掙蹦掙蹦,試了一下根本沒戲。金主編覺得,老孟大哥現在一個人打四個沒練過的小夥子,一點問題沒有。

老孟大哥後背的刀口傷疤

2,關於那個越軍。老孟大哥挨了一刀,那一方面是地形的原因,文章裡寫了,另一方面那越軍也特麼練過,你想善茬能隨身帶著一把刀嗎?老孟大哥抱住他後,幾個戰士控制不了他,最後一個老兵照著他臉給了一槍托,這才制服。

3,那場戰鬥中,還有一個負重傷的。一個戰士小腿被機槍彈打穿,走不了了。偵察分隊長邱林(人稱老山狼,就是圖片裡這位元)對他說:你,要麼,自己走回去,要麼,拉光榮彈!最後,那戰士一蹦一蹦地在越南叢林裡蹦了三十裡。

4,老山狼為什麼這麼幹?他跟金主編說:我特麼要押俘虜,要幾個人,攙孟憲偉,要幾個人,小分隊一共幾個人!所以只能逼那個小腿受傷的戰士自己走。

老山狼呂林(名字記不太准了)和金主編

6,金主編問吳蘇琳,吳蘇琳是當時這支部隊的作戰參謀。金主編問:為什麼每個軍的偵察分隊都要去越南抓幾個俘虜回來?有意義嗎?吳蘇琳說:一方面,這能檢驗偵察分隊作戰能力,能從俘虜口中得到一些情報,另一方面,這對越軍是極大的心理震撼!你想想,越軍內部不知道什麼時候誰就沒有了,死活都不知道,人心惶惶,是一種極大的心理震撼。

今天就寫到這,下期接著聊。

這一跑,就是30多裡。

回到我軍陣地,戰友們驚呆了。軍醫打死也不相信,一個被鋼刀貫穿的人,居然能在山嶽叢林中跋涉了30多裡。醫學已經無法解釋這一切,戰友的解釋是:他的意志是一塊鋼鐵。

幾個月後,他康復了,被授予"一等功臣",並破格提幹。他收起了軍功章,仿佛自言自語道:"我為國盡了忠,該回家盡孝了。"言罷,毅然拒絕了提幹,卸甲歸田。消息傳開,舉團皆驚。

這就是他——我至今不知姓名的偵察兵留給人們的三次震撼。

寫這篇採訪的時候,金主編和這個捕俘手——孟憲偉大哥還沒見面,後來在吳蘇琳的引薦下,終得相見。對以上採訪做一些細節補充:

1,老孟大哥身高過1.8米,歲數到了,有點肚子,但渾身肌肉依然是杠杠的。他醉了,金主編背他,被他擒拿制住。金主編好歹也跟武警特警學院學過一點,想掙蹦掙蹦,試了一下根本沒戲。金主編覺得,老孟大哥現在一個人打四個沒練過的小夥子,一點問題沒有。

老孟大哥後背的刀口傷疤

2,關於那個越軍。老孟大哥挨了一刀,那一方面是地形的原因,文章裡寫了,另一方面那越軍也特麼練過,你想善茬能隨身帶著一把刀嗎?老孟大哥抱住他後,幾個戰士控制不了他,最後一個老兵照著他臉給了一槍托,這才制服。

3,那場戰鬥中,還有一個負重傷的。一個戰士小腿被機槍彈打穿,走不了了。偵察分隊長邱林(人稱老山狼,就是圖片裡這位元)對他說:你,要麼,自己走回去,要麼,拉光榮彈!最後,那戰士一蹦一蹦地在越南叢林裡蹦了三十裡。

4,老山狼為什麼這麼幹?他跟金主編說:我特麼要押俘虜,要幾個人,攙孟憲偉,要幾個人,小分隊一共幾個人!所以只能逼那個小腿受傷的戰士自己走。

老山狼呂林(名字記不太准了)和金主編

6,金主編問吳蘇琳,吳蘇琳是當時這支部隊的作戰參謀。金主編問:為什麼每個軍的偵察分隊都要去越南抓幾個俘虜回來?有意義嗎?吳蘇琳說:一方面,這能檢驗偵察分隊作戰能力,能從俘虜口中得到一些情報,另一方面,這對越軍是極大的心理震撼!你想想,越軍內部不知道什麼時候誰就沒有了,死活都不知道,人心惶惶,是一種極大的心理震撼。

今天就寫到這,下期接著聊。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