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一根草繩編出脫貧路

據新華社電 種了25年水稻的廣西壯族自治區富川瑤族自治縣城北鎮矮嶺村村民何元志沒有想到, 多年來一直讓他頭疼的稻草, 如今竟變成了脫貧致富的“寶草”。

廣西農村以前大量養牛, 稻草可以拿來當飼料、墊牛欄。 隨著農業生產機械化的推廣, 牛越來越少, 稻草成了沒用的“廢物”。 一次偶然的聊天, 有人提到可以用稻草編織草繩, 這讓何元志動了心。 不過, 這個長年在地裡耕作的漢子連70公里外的賀州市都沒有去過, 更沒見過草繩編織機長啥樣。

“我們這裡沒有這種編織機, 於是政府幫何元志聯繫江蘇的廠家網購了一台。

”城北鎮人大副主席肖芳說。 何元志在家裡安裝了2台編織機, 今年2月開始正式投入生產, 一天大概可以生產18卷草繩。 產品很快全都被訂出去了, 而且供不應求。 嘗到甜頭後, 何元志打算另找場地, 安裝10台機器擴大生產。

“賀州是全國最大的人造崗石生產基地, 像大理石、瓷磚的防震包裝, 園林綠化都要用草繩, 不少廠商都上門來訂貨。 ”何元志說。

看到何元志“小試牛刀”初獲成功, 城北鎮政府決定把稻草編織作為今年脫貧攻堅的重點產業來扶持, 讓更多的農民, 特別是貧困戶, 都能抓住這個商機。

作為城北鎮的扶貧後盾單位, 富川縣人大常委會辦公室和縣林業局對草繩編織專案也很支援, 決定提供50台編織機“送機上門”用於扶貧。

“這個項目最大的優點是把貧困戶的投資風險和成本幾乎降到了零。 ”肖芳說, 由於操作簡單, 一個人大約70分鐘就可以做好一卷, 而且可以利用閒置時間來做, 不耽誤下田。 ”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