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醉翁之意不在酒”,意在何處

作者:張致遠

“飲酒與健康”, 這是多少年來讓愛酒人倍感困惑的一個問題。 其實, 有害健康的並不是“酒”, 而是“飲”。

酒乃佳釀良品, 怎會有損健康?對身體造成傷害的是過量飲酒或飲用方法不當。 自古以來, 酒宴上下便有一說:“不勝酒力”。 酒經過了深釀, 自有其不可小覷的內力在。 飲酒其實是人的體力、心力與酒力的較量與平衡。 人勝酒力人則補, 於是神采飛揚, 心曠神怡, 氣血通暢, 肌脹身輕;酒勝人力人則萎, 輕則嘔吐眩暈, 重則醉臥昏死, 痛苦萬狀, 經月不復。 所謂“酒不醉人人自醉”, 君乃貪杯, 與酒何干?

須知, 人與人個體差異甚大。

武松為施恩奪回快活林酒店, 行前大碗喝酒, 施恩擔心喝醉誤事, 婉勸武松。 武松道:我喝一分酒是一分的力, 喝十分酒有十分的力氣。 到得酒店, 一頓拳腳打得渾身蠻勁的蔣門神磕頭求饒。 誠然, 武松當年喝的並非高度白酒, 但武松鐵體神力, 海量絕非普通人所能望其項背。 有如武松、魯達一眾好酒的豪傑, 開懷暢飲之後, 總能將一身功夫演繹得出神入化, 且余勇可賈。 若是換作薛蟠、賈瑞一類既無體力又無神思的渾人, 數杯下肚早就全身癱軟。 雖同是飲酒, 實相去雲泥。 現代科學還證明, 飲而不醉不僅與體力心力有關, 還與血液中含酶量多寡關聯。

記得曾與同事們探討:既然“醉翁之意不在酒”, 那麼意又在何處?同事甲說:在於欣賞美食,

吃菜!同事乙道:在於會同道中人, 講話!酒逢知己千杯少麼。 我說:“在於進入一種境界!”一言甫出, 眾皆撫掌稱妙。 愛酒者眾, 自然分等分級:每飲必醉, 傷身失神, 是為酒鬼;飲而滋事, 裝瘋賣傻, 是為酒徒;飲後心志更高, 其藝更絕, 能進入平日所不能進入的一種佳境, 是為酒仙。 一如詩仙李白, 每飲而詩興大發, 成就無數絕唱。 再如書聖王羲之, 於會稽山陰, 集高士名流, 由曲水流觴一飲而有《蘭亭集序》。 這些中國歷史上的巔峰之作, 都與好酒、善飲不無關聯。 李、王等人乃酒仙是也。

中國千年酒文化, 從敬賓朋、斟美酒、營造酒席氣氛, 到祝酒、勸酒、祭酒, 方方面面的禮儀, 一如陳年佳釀雋永深厚。 比如斟酒, 便有“茶七酒八飯十分”一說,

寓留有餘地之意。 也就是說, 酒是不斟滿的, 斟達杯之八分即算滿上了。 三五知己, 聚而飲之。 一杯提神, 兩杯耳熱, 三杯氣血通達, 酒過三巡, 飲酒效果顯現。 此時見好就收, 往往不傷身體, 花看半開, 酒止微醺, 實為最美最佳境況。 再如敬酒勸酒, 和飲酒一樣, 把握好度為至要。 古人認為:宴賓朋不勸酒是不好客不熱情, 但強人所難硬要客人喝酒, “是為不敬也”。 細細想來, 老祖宗留下的與酒有關的思想遺產, 無一不和飲而健身養生關聯。 民間也然:“三寸喉嚨好過, 十裡柔腸難熬。 ”——慈父母總是如此這般不厭其煩地告誡子女要牢記“飲和食德”。

我有一摯友李兄, 十數年來收集中華大地各地方名酒1.5萬瓶, 品種逾萬種, 多為1995年前的糧食釀造酒,

實為糧食精華、養生玉液, 現皆珍藏於上海海派白酒文化藝術館。 這些當年以傳統工藝釀造的老牌子名酒, 由於市場不大、生產量少, 年代久遠, 目前存世量已愈來愈少。 李兄十餘年耗時勞神, 致力於搶救中國酒文化的存世實物, 其財也盡散, 其力也全傾, 一心一意唯求搶救、保存正在消失的這一份非物質文化遺產。

此兄平素並無飲酒嗜好、口腹之欲, 但愛酒之心、癡酒之情遠勝一般的愛酒品飲之人。 其非為身醉, 實為心醉, 至誠而為, 令人感懷動容。 (張致遠)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