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科技>正文

郭台銘:製造結合大資料 邁向智慧製造的大資料新時代

中新網貴陽5月27日電 (記者 劉鵬)“共贏互聯網的發展帶來的不僅僅是效率的提升, 成本節省而已, 可擴大到創新、研發、設計、人力培育、培訓以及產學研的合作, 通過資料開放和機會, 整合供應互聯網的資源, 可早日實現從製造大國到製造強國, 邁向智慧製造的大資料新時代。 ”富士康科技集團創始人、總裁郭台銘26日在貴陽舉行的工業大資料與智慧製造高峰上如是說。

當前, 先進製造和智慧製造在全世界蜂擁而起。 郭台銘認為, 中國製造和先進製造其實是異曲同工, 推進中國製造2025, 要讓製造更好地跟資料、網路、雲端作結合。

富士康是全球先行的工業互聯網的工業製造業者, 擁有非常龐大且有戰略價值的大資料。 郭台銘說, 富士康目前已經有5座“關燈工廠”, 這一切都離不開物聯網大資料, 主要包含:上線、雲端、聯網、互通與回饋。

郭台銘舉例道, 富士康在工業智慧大資料應用上, 強調通過聯網、上線、雲端、互通和回饋, 形成有用的小資料, 同時導入非常多的智慧感應裝置, 機器人, 智慧化系統, 許多傳感網路, 整到雲端平臺, 提供給客戶更多及時的小資料, 進而進行客制化的分析, 説明客戶節省時間和金錢, 達成工業產出和效率的最優化。

對於智慧工廠能否成功運作, 郭台銘認為有四個關鍵因素。 他說, 第一是具備技術資源的專業人員和協助生產解決問題;第二是與供應商的合作,

建立一個雲端雲聚技術資源, 以此借助資料分析, 決策系統等達到及時根本原因分析及故障排出;第三是共贏互聯網無線網的佈置是技術的主力, 具有互通性, 高容量, 高傳輸的網路架構, 是組織員工與遠端資源的關鍵;第四是平臺設計和平臺作業到網路間必須具備安全擴充能力, 人、資料、網路平臺緊密結合才能成功建立高效率的智慧工廠。

然而, 在整個工業互聯網當中, 環境參數, 遠距監控, 人員資料都是高敏感度而且有價值的資料。 郭台銘建議, 智慧製造要從評估、開發、實地測試到生產, 加速個作業環境的部署, 建立一個可靠安全工業互聯網的基礎網路。

(完)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