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榆中師範學校創建德育示範學校紀實

校園廣場一角

誦讀國學經典

豐富多彩的文藝節目

崇尚科學, 與機器人共舞

中國甘肅網5月26日訊 據蘭州日報報導 近日, 榆中師範學校科技創新教育再次獲得佳績, 學校學生張宏亮的電腦藝術設計作品《電影類書籍封面》被甘肅省推薦參加全國評選。

第32屆甘肅省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暨第17屆中國青少年機器人(甘肅賽區)競賽中, 學校高一年級學生趙剛、宿涵雲獲得了機器人綜合技能一等獎。 美術、體育、音樂、科技、服裝……一系列的特色教育碩果累累, 已經成為榆中師範學校服務社會的“招牌菜”!

如何正確而真實地把“整個世界、個人生活的前景”展示出來, 是對每一個教育工作者最大的考驗。 而這也成為榆中師範學校每一位教職員工所必須面對的挑戰。 榆中師範學校高中部和職中部招收的學生大部分學習基礎差, 行為習慣差, 為實現讓學生“樹立信心、規劃人生, 健康成長”的目標, 學校多年堅持實施學校領導包年級, 中層幹部包班級, 教學人員包學生的“一崗三責網格化、精細化管理模式”。

160名教師對315名學生在教育、教學、安全等方面存在的弱點進行精准輔導幫扶, 實現了“全員德育、全員育人、全程育人”, 取得可喜的教育效果, 有力地促進了學生、學校的全面發展。

特色的就是歷史的、就是地方的、就是傳承的。 榆中師範學校以“明德篤學自信自強”為校訓;以“多元包容文明創新”為校風, 德育體系建設不斷完善, 德育特色更加鮮明, 德育內容更加充實, 德育途徑更加豐富, 育人環境進一步優化, 學校德育工作走上了制度化、規範化、特色化之路。

“安全是家庭幸福的前提和基礎, 是社會穩定和發展的保障。 預防交通事故, 保障交通安全, 確保出入平安, 是你我的共同追求, 也是親人、朋友的共同期盼。

”為了強化道路交通法規和道路交通安全常識的宣傳教育, 提高師生交通安全意識和自我防護能力, 促進學生形成良好文明交通行為習慣, 有效推動全國文明城市創建工作, 5月17日, 榆中師範學校舉行了一次“文明交通進校園”活動。 活動特邀請了縣交警大隊車管所宣教員張宜警官為高一年級400餘名師生做了一場120分鐘的交通安全報告會。

4月份, 學校以學校為基礎, 以班級為主體, 圍繞教材經典文本朗誦, 堅持立德樹人, 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與踐行社會主義價值觀有機結合, 激發了學生興趣愛好, 開啟了學生智慧, 提升了學生品德修養, 推動了學校內涵發展, 從而有力地促進了我校文明校園、書香校園、快樂校園、語言文字示範校的創建工作。

榆中師範學校校長施軍章對中學生德育的理解是:樹德,不是要用條條框框“圈住”學生,而是要把做人的道理變成孩子們內化外顯的自覺行為,德育工作,不應是緩解乾涸的那場“及時雨”,更應該是“潤物細無聲,隨風潛入夜”的“細雨”。

往細處下功夫構建德育體系突出德育特色

近年來,榆中師範學校堅持解放思想為先導,努力以辦學思想大解放、辦學理念轉變、辦學方向大調整,推動教育教學大發展。在秉承“勤奮求職、以德育人、特色立校”和“品質強校、特色立校、依法治校、長期建校”的基礎上,圍繞“立德樹人,辦為人民滿意的教育”的宗旨,堅持《學校五年發展規劃》(2016—2020)。堅持“依法治校、精細管理、提升信心、促進合作、品質強校”辦學方略,堅持“以特色求生存,以多元促發展,以教研促發展,以創新求突破”的辦學思路,堅持讓學生“有信心、有尊嚴、有夢想”的教育理念,堅持“多元+特色”學校發展定位不動搖,狠抓“學風、教風、校風”建設。著力打造以“信心”教育為核心的學校文化,形成了普通高中教育、普通中等專業教育、職業高中教育、成人學歷教育並舉的辦學格局,圍繞一個中心,抓好兩個建設,加強三項管理,樹立四種意識、強化教師五點要求、構建五種和諧的“12345”發展思路,有力地推動了學校持續健康發展。

“語文的,數學的,化學的,物理的……為實現理想走進來,為服務社會走出去”在榆中師範學校教學樓牆裙處,原本只能在書中或本子上看到的名言名句,公式定律被搬上了牆,每當學生們進入或離開學校,就會迎面看見這兩行字,學校的良苦用心顯而易見。教育中心主任張少華這樣解釋說:“這只是想提醒孩子們,你們來學校是幹什麼來的,最後離開校園的目的,又是為了什麼。”

其實,這樣的細微提醒,在榆中師範的校園裡隨處可見。榆中師範學校將校園文化建設,發揮到了極致,力求做到“一樓一牆有內涵,一草一木能說話”,每個角落能悟人,每處場所能育人。

近年來,榆中師範學校全面落實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全面堅持“育人為本,德育為先”的教育理念,不斷提升德育工作水準,立足學校實際,圍繞學校核心文化“信心”教育,構建了比較成熟的德育工作體系即“1244468”和兩大德育特色鮮明的德育內容,即“一崗三責網格化、精細化管理模式”和“學生自主管理體系”。“1244468”德育工作體系,即一條主線“全員德育,全員育人”;兩課——“主題班會課和團課”;四禮——開學典禮、畢業典禮、成人禮、五四入團儀式;四板塊——學生自主管理板塊(學生會、學生社團、班級自主管理、志願者協會)“一崗三責”網格化精細化管理板塊、班級常規管理板塊、三位一體家校協同管理板塊;四節——讀書閱讀節、科技文化藝術節、健康體育節、技能競賽節;六隊——田徑隊、籃球隊、學生合唱隊、舞蹈隊、樂隊、園丁藝術隊;八大主題教育——愛國主義教育、文明禮儀教育、珍愛生命教育、理想信念教育、誠信責任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安全法制教育、感恩勵志教育。

這個德育體系體現了“育人為本,德育為先”的教育理念,是學校積極探索德育工作新途徑的結晶。

在制度裡創體系教師言傳身教學生自主管理

對於一個十幾歲青春朝氣的孩子來說,如果把他強行按在座位上聽一堂枯燥乏味的思想品德教育課,其結果可想而知。但實際上,課堂卻是教學的主戰場、主管道,在施軍章看來,只有充分發揮課堂優勢,把德育教育貫穿其中,充分挖掘和利用一切資源,才是找到克服德育教育瓶頸的“突破口”。

學校十分重視德育工作輔導員隊伍建設,不僅重視校內的班主任言傳身教,語文、歷史、政治等文科教師春風化雨的德育滲透,而且還十分重視校外輔導員隊伍建設,聘請法制副校長、縣關工委的老革命、老同志、交警等輔導員等對學生定期進行法制、交通、革命傳統教育,使學校創建工作得到延伸,健全了德育體系。

學校在《五年德育教育規劃》的基礎上,進一步完善充實德育細則,如《德育工作制度》、《一崗三責實施細則》、《學生自主管理條例》、《學生管理制度》、《學生一日常規》、《學生儀容儀錶規範》、《升降國旗制度》等德育工作制度化、常態化。

在德育教育中,學校始終宣導領導幹部、一線教師、工勤人員既是教育者,又是受教育者,更是學校創建工作的參與者,示範者、組織者、實施者,只有全體職工的率先垂範,正確引導,才能對學生的德育教育起到導向和示範作用。

——求實奮進、廉潔奉公的領導班子是創建工作的標杆

學校領導始終堅持依法治校和立德樹人的正確辦學方向,始終堅持把德育工作放在學校工作的首要位置。年初,校黨委和各支部簽訂了《廉政建設責任書》,教職工簽訂了《廉潔自律承諾書》和《師德師風承諾書》,凡有重大決策必先上下徵求意見,經校黨委研究決定,評優選先都通過民主推薦,黨委會審定並及時公示,尤其將學校德育工作列為重要議事日程,定期不定期研究部署學校德育工作,配齊配好德育工作隊伍。選拔任用年輕有為的教師到德育隊伍中來,重視學校德育器材設備的購置等,從人、財、物等方面不斷提高和體現學校德育工作的突出地位。

——言傳身教、為人師表的教師隊伍是創建工作的主體

教師在教學中全面落實三維目標,特別強調“態度、情感、價值觀”目標的落實。遵循教育教學規律,在教學中積極融入德育教育,寓教於樂、寓德於教,真正做到了既教書又育人。全體教學人員都參與到了“一崗三責”網格化精細化管理當中,有力促進了學校“三風”建設。堅持不忘初心,著力師德師風建設,力抓教師倦怠之風,杜絕亂訂教輔資料、有償家教、亂收費等不良行為。幾年來,學校教學秩序穩定,教學品質逐步提高,學生綜合素質、核心素養全面提升,學校聲譽不斷鵲起,受到社會、家長和上級部門的充分肯定。

——學生參與,樹立學生也是德育工作者的德育理念

學校大力營造民主和諧的德育氛圍,堅持“以生為本,德育為先”的教育理念,讓學生參與到管理中來,形成學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模式。學生會的管理、學生社團的活躍、班級自主管理的重視和學生志願者活動的開展,真正實現了“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做”;人人管人,人人被管的自我管理模式,極大調動了學生參與管理的積極性,促進了學生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能力的提高,學生的養成教育和學風建設都得到了根本改善。

在激發學生自主性,打造學生自主管理德育特色方面,榆中師範學校實現了“四個依託”,使學生實現了“自主管理”。依託學生會,形成學生自主管理基礎。學生會的幹部、成員除了做好學生會內部的日常工作事務外,還參與每週所有班級的考評,學校報紙櫥窗宣傳的佈置、校內外學生活動的宣傳等工作。通過參與學校管理的方方面面,學生會最大程度地發揮了學校學生自主管理的空間作用,實現了學生的“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完善”。

依託社團活動,拓展學生自主管理空間:學校生源都是文化基礎差的學生,但是他們有著其他學校學生不具備的活力、技能和時間。學校團委豐富社團內容,給學生自主選擇的機會,鼓勵學生參加廣播站、文學社、國旗班、合唱隊、足球隊、籃球隊、田徑隊、美術社、街舞社、攝影協會、機器人協會、航太航模等社團,豐富了校園文化生活。

依託班級管理,充實學生自主管理內容;開學之初,對學生進行集體主義思想教育,讓學生充分認識到自己是班級的主人,班主任鼓勵全體同學參與班級事務,特別是對後進生的教育引導工作,使他們樹立自信,開展了“我愛我班”等系列主題班會課。

依託志願服務,提升學生自主管理內涵;學校通過宣導志願服務意識,構建學校志願者自主管理模式,發揮學生的自我主導作用,使德育工作在創新德育理論的指導下有了新的思考,學校的德育教育得到了進一步的規範和完善。在團縣委的指導下,學校及時成立了“向日葵”學生青年志願者協會,組建青年志願者服務隊,建立學生志願者自主管理模式,進而以志願者奉獻文化提升學生自主管理的內涵。

從實處找共鳴求真務實立德構築自信壁壘

走進夏日的榆中師範學校,濃厚的德育工作氛圍撲面而來。校園環境幽雅寧靜,粉牆黛瓦,亭臺樓閣,花圃古樹,一應俱全。校園占地面積雖不大,但每處景致卻傳遞出濃濃的溫馨。校長辦公室主任趙福林介紹說:“學校力求做到讓環境凸顯學生主體、拓展學生發展舞臺,給學生一個嚮往之地。”

榆中師範學校的校訓是“明德篤學、自信自強”,校風是“多元、包容、文明、創新”,教風是“為師為範精業愛生”,學風是“明禮誠信樂學善思”。學校每學期利用兩周時間,通過開學典禮專題輔導、主題班會、演講比賽、書畫展覽等形式,使“一訓三風”深入人心,使全體師生愛國愛校,緊扣自信自強,奮發有為。特別是加強學風建設方面,學校積極構建“五環節”教學模式即“激發興趣、分解任務、合作探究、交流展示、當堂評價”;學生會成立了學風建設小組,對班級晨讀、午休、晚讀情況進行檢查,並納入班級考評中。

據瞭解,近年來,榆中師範學校湧現出了許多道德先進和感人故事:2011年榆中師範學校學生豆巧萍被評為首屆蘭州市美德好少年,媒體報導了她的事蹟後,在全校學生中拾金不昧、好人好事蔚然成風。學校高一三班李國豔同學,先天殘疾行動不便,高一三班全體同學輪流幫助李國豔,幫助她打水、打飯、洗衣服,她所在的206宿舍的女生堅持每天背著李國豔從宿舍到教室,按時上課,從未耽誤學習,使李國豔同學始終沐浴著學校大家庭愛的陽光。

愛國主義教育是德育教育的永恆主題。近兩年來,學校利用德育基地開展愛國主義、集體主義、社會主義教育。定期組織學生觀看愛國主義影片,結合重大紀念日,對學生進行革命傳統教育。文明禮儀教育是德育的常規內容,結合今年市縣開展“三大整治”專項行動,學校組織了“小手拉大手,文明全家行”主題活動,通過發放倡議書、全體師生簽名、志願者活動、黑板報等形式,教育學生認真對照《守則》和《規範》,從我做起,從身邊小事做起,改正不良行為習慣,提高文明素養,做講文明、講道德、講衛生的表率。

學校還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與理想信念教育結合起來。去年學校在校門口的牆壁上書寫了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24字”,起到了潛移默化的教育效果,使“24字”入眼、入口、入耳、入腦、入心。另外,學校深入開展“金種子工程”、“我們的節日”和“三愛三節”主題教育活動,形式多樣,如讀書活動、演講比賽、手抄報,藝術表演、辯論會等。

誠信是做人之本,責任是為人之要。學校一直重視誠信責任教育,通過故事會、徵文、演講比賽、誠信考試、道德講堂、愛心捐助等形式,讓學生知道,誠信是一個人最基本的道德規範,言行一致和學會負責是誠信教育的本質。

心理健康教育是學校德育工作的一部分,是學生健康成長的需要。學校將心理健康教育納入學校規劃和考核範疇,由校級領導分工負責,有專用的場地和功能室及相應的設備,有專職心理輔導老師,輔導室定期開放(週一到週四),在高一、高二開設心理健康課,每週一節,輔導形式多樣,有個別輔導、小組輔導、團體輔導及其他間接輔導形式。

藝術教育是榆中師範學校的特色,每年一屆科技文化藝術節、健康體育節是學校重要的活動項目,今年繼續利用科技文化藝術節,豐富師生課餘活動,展現了廣大學生的才藝,弘揚了學生個性,提高了學生綜合素質,突顯學生科學素養。

榆中師範學校校長施軍章對中學生德育的理解是:樹德,不是要用條條框框“圈住”學生,而是要把做人的道理變成孩子們內化外顯的自覺行為,德育工作,不應是緩解乾涸的那場“及時雨”,更應該是“潤物細無聲,隨風潛入夜”的“細雨”。

往細處下功夫構建德育體系突出德育特色

近年來,榆中師範學校堅持解放思想為先導,努力以辦學思想大解放、辦學理念轉變、辦學方向大調整,推動教育教學大發展。在秉承“勤奮求職、以德育人、特色立校”和“品質強校、特色立校、依法治校、長期建校”的基礎上,圍繞“立德樹人,辦為人民滿意的教育”的宗旨,堅持《學校五年發展規劃》(2016—2020)。堅持“依法治校、精細管理、提升信心、促進合作、品質強校”辦學方略,堅持“以特色求生存,以多元促發展,以教研促發展,以創新求突破”的辦學思路,堅持讓學生“有信心、有尊嚴、有夢想”的教育理念,堅持“多元+特色”學校發展定位不動搖,狠抓“學風、教風、校風”建設。著力打造以“信心”教育為核心的學校文化,形成了普通高中教育、普通中等專業教育、職業高中教育、成人學歷教育並舉的辦學格局,圍繞一個中心,抓好兩個建設,加強三項管理,樹立四種意識、強化教師五點要求、構建五種和諧的“12345”發展思路,有力地推動了學校持續健康發展。

“語文的,數學的,化學的,物理的……為實現理想走進來,為服務社會走出去”在榆中師範學校教學樓牆裙處,原本只能在書中或本子上看到的名言名句,公式定律被搬上了牆,每當學生們進入或離開學校,就會迎面看見這兩行字,學校的良苦用心顯而易見。教育中心主任張少華這樣解釋說:“這只是想提醒孩子們,你們來學校是幹什麼來的,最後離開校園的目的,又是為了什麼。”

其實,這樣的細微提醒,在榆中師範的校園裡隨處可見。榆中師範學校將校園文化建設,發揮到了極致,力求做到“一樓一牆有內涵,一草一木能說話”,每個角落能悟人,每處場所能育人。

近年來,榆中師範學校全面落實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全面堅持“育人為本,德育為先”的教育理念,不斷提升德育工作水準,立足學校實際,圍繞學校核心文化“信心”教育,構建了比較成熟的德育工作體系即“1244468”和兩大德育特色鮮明的德育內容,即“一崗三責網格化、精細化管理模式”和“學生自主管理體系”。“1244468”德育工作體系,即一條主線“全員德育,全員育人”;兩課——“主題班會課和團課”;四禮——開學典禮、畢業典禮、成人禮、五四入團儀式;四板塊——學生自主管理板塊(學生會、學生社團、班級自主管理、志願者協會)“一崗三責”網格化精細化管理板塊、班級常規管理板塊、三位一體家校協同管理板塊;四節——讀書閱讀節、科技文化藝術節、健康體育節、技能競賽節;六隊——田徑隊、籃球隊、學生合唱隊、舞蹈隊、樂隊、園丁藝術隊;八大主題教育——愛國主義教育、文明禮儀教育、珍愛生命教育、理想信念教育、誠信責任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安全法制教育、感恩勵志教育。

這個德育體系體現了“育人為本,德育為先”的教育理念,是學校積極探索德育工作新途徑的結晶。

在制度裡創體系教師言傳身教學生自主管理

對於一個十幾歲青春朝氣的孩子來說,如果把他強行按在座位上聽一堂枯燥乏味的思想品德教育課,其結果可想而知。但實際上,課堂卻是教學的主戰場、主管道,在施軍章看來,只有充分發揮課堂優勢,把德育教育貫穿其中,充分挖掘和利用一切資源,才是找到克服德育教育瓶頸的“突破口”。

學校十分重視德育工作輔導員隊伍建設,不僅重視校內的班主任言傳身教,語文、歷史、政治等文科教師春風化雨的德育滲透,而且還十分重視校外輔導員隊伍建設,聘請法制副校長、縣關工委的老革命、老同志、交警等輔導員等對學生定期進行法制、交通、革命傳統教育,使學校創建工作得到延伸,健全了德育體系。

學校在《五年德育教育規劃》的基礎上,進一步完善充實德育細則,如《德育工作制度》、《一崗三責實施細則》、《學生自主管理條例》、《學生管理制度》、《學生一日常規》、《學生儀容儀錶規範》、《升降國旗制度》等德育工作制度化、常態化。

在德育教育中,學校始終宣導領導幹部、一線教師、工勤人員既是教育者,又是受教育者,更是學校創建工作的參與者,示範者、組織者、實施者,只有全體職工的率先垂範,正確引導,才能對學生的德育教育起到導向和示範作用。

——求實奮進、廉潔奉公的領導班子是創建工作的標杆

學校領導始終堅持依法治校和立德樹人的正確辦學方向,始終堅持把德育工作放在學校工作的首要位置。年初,校黨委和各支部簽訂了《廉政建設責任書》,教職工簽訂了《廉潔自律承諾書》和《師德師風承諾書》,凡有重大決策必先上下徵求意見,經校黨委研究決定,評優選先都通過民主推薦,黨委會審定並及時公示,尤其將學校德育工作列為重要議事日程,定期不定期研究部署學校德育工作,配齊配好德育工作隊伍。選拔任用年輕有為的教師到德育隊伍中來,重視學校德育器材設備的購置等,從人、財、物等方面不斷提高和體現學校德育工作的突出地位。

——言傳身教、為人師表的教師隊伍是創建工作的主體

教師在教學中全面落實三維目標,特別強調“態度、情感、價值觀”目標的落實。遵循教育教學規律,在教學中積極融入德育教育,寓教於樂、寓德於教,真正做到了既教書又育人。全體教學人員都參與到了“一崗三責”網格化精細化管理當中,有力促進了學校“三風”建設。堅持不忘初心,著力師德師風建設,力抓教師倦怠之風,杜絕亂訂教輔資料、有償家教、亂收費等不良行為。幾年來,學校教學秩序穩定,教學品質逐步提高,學生綜合素質、核心素養全面提升,學校聲譽不斷鵲起,受到社會、家長和上級部門的充分肯定。

——學生參與,樹立學生也是德育工作者的德育理念

學校大力營造民主和諧的德育氛圍,堅持“以生為本,德育為先”的教育理念,讓學生參與到管理中來,形成學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模式。學生會的管理、學生社團的活躍、班級自主管理的重視和學生志願者活動的開展,真正實現了“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做”;人人管人,人人被管的自我管理模式,極大調動了學生參與管理的積極性,促進了學生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能力的提高,學生的養成教育和學風建設都得到了根本改善。

在激發學生自主性,打造學生自主管理德育特色方面,榆中師範學校實現了“四個依託”,使學生實現了“自主管理”。依託學生會,形成學生自主管理基礎。學生會的幹部、成員除了做好學生會內部的日常工作事務外,還參與每週所有班級的考評,學校報紙櫥窗宣傳的佈置、校內外學生活動的宣傳等工作。通過參與學校管理的方方面面,學生會最大程度地發揮了學校學生自主管理的空間作用,實現了學生的“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完善”。

依託社團活動,拓展學生自主管理空間:學校生源都是文化基礎差的學生,但是他們有著其他學校學生不具備的活力、技能和時間。學校團委豐富社團內容,給學生自主選擇的機會,鼓勵學生參加廣播站、文學社、國旗班、合唱隊、足球隊、籃球隊、田徑隊、美術社、街舞社、攝影協會、機器人協會、航太航模等社團,豐富了校園文化生活。

依託班級管理,充實學生自主管理內容;開學之初,對學生進行集體主義思想教育,讓學生充分認識到自己是班級的主人,班主任鼓勵全體同學參與班級事務,特別是對後進生的教育引導工作,使他們樹立自信,開展了“我愛我班”等系列主題班會課。

依託志願服務,提升學生自主管理內涵;學校通過宣導志願服務意識,構建學校志願者自主管理模式,發揮學生的自我主導作用,使德育工作在創新德育理論的指導下有了新的思考,學校的德育教育得到了進一步的規範和完善。在團縣委的指導下,學校及時成立了“向日葵”學生青年志願者協會,組建青年志願者服務隊,建立學生志願者自主管理模式,進而以志願者奉獻文化提升學生自主管理的內涵。

從實處找共鳴求真務實立德構築自信壁壘

走進夏日的榆中師範學校,濃厚的德育工作氛圍撲面而來。校園環境幽雅寧靜,粉牆黛瓦,亭臺樓閣,花圃古樹,一應俱全。校園占地面積雖不大,但每處景致卻傳遞出濃濃的溫馨。校長辦公室主任趙福林介紹說:“學校力求做到讓環境凸顯學生主體、拓展學生發展舞臺,給學生一個嚮往之地。”

榆中師範學校的校訓是“明德篤學、自信自強”,校風是“多元、包容、文明、創新”,教風是“為師為範精業愛生”,學風是“明禮誠信樂學善思”。學校每學期利用兩周時間,通過開學典禮專題輔導、主題班會、演講比賽、書畫展覽等形式,使“一訓三風”深入人心,使全體師生愛國愛校,緊扣自信自強,奮發有為。特別是加強學風建設方面,學校積極構建“五環節”教學模式即“激發興趣、分解任務、合作探究、交流展示、當堂評價”;學生會成立了學風建設小組,對班級晨讀、午休、晚讀情況進行檢查,並納入班級考評中。

據瞭解,近年來,榆中師範學校湧現出了許多道德先進和感人故事:2011年榆中師範學校學生豆巧萍被評為首屆蘭州市美德好少年,媒體報導了她的事蹟後,在全校學生中拾金不昧、好人好事蔚然成風。學校高一三班李國豔同學,先天殘疾行動不便,高一三班全體同學輪流幫助李國豔,幫助她打水、打飯、洗衣服,她所在的206宿舍的女生堅持每天背著李國豔從宿舍到教室,按時上課,從未耽誤學習,使李國豔同學始終沐浴著學校大家庭愛的陽光。

愛國主義教育是德育教育的永恆主題。近兩年來,學校利用德育基地開展愛國主義、集體主義、社會主義教育。定期組織學生觀看愛國主義影片,結合重大紀念日,對學生進行革命傳統教育。文明禮儀教育是德育的常規內容,結合今年市縣開展“三大整治”專項行動,學校組織了“小手拉大手,文明全家行”主題活動,通過發放倡議書、全體師生簽名、志願者活動、黑板報等形式,教育學生認真對照《守則》和《規範》,從我做起,從身邊小事做起,改正不良行為習慣,提高文明素養,做講文明、講道德、講衛生的表率。

學校還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與理想信念教育結合起來。去年學校在校門口的牆壁上書寫了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24字”,起到了潛移默化的教育效果,使“24字”入眼、入口、入耳、入腦、入心。另外,學校深入開展“金種子工程”、“我們的節日”和“三愛三節”主題教育活動,形式多樣,如讀書活動、演講比賽、手抄報,藝術表演、辯論會等。

誠信是做人之本,責任是為人之要。學校一直重視誠信責任教育,通過故事會、徵文、演講比賽、誠信考試、道德講堂、愛心捐助等形式,讓學生知道,誠信是一個人最基本的道德規範,言行一致和學會負責是誠信教育的本質。

心理健康教育是學校德育工作的一部分,是學生健康成長的需要。學校將心理健康教育納入學校規劃和考核範疇,由校級領導分工負責,有專用的場地和功能室及相應的設備,有專職心理輔導老師,輔導室定期開放(週一到週四),在高一、高二開設心理健康課,每週一節,輔導形式多樣,有個別輔導、小組輔導、團體輔導及其他間接輔導形式。

藝術教育是榆中師範學校的特色,每年一屆科技文化藝術節、健康體育節是學校重要的活動項目,今年繼續利用科技文化藝術節,豐富師生課餘活動,展現了廣大學生的才藝,弘揚了學生個性,提高了學生綜合素質,突顯學生科學素養。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