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健康>正文

一滴血驗癌到底靠不靠譜?

我們去醫院做體檢時總免不了抽血, 抽血可以檢查血糖, 肝功能, 血脂等。 可現在要是告訴你, 一滴血可以查癌症, 你信嗎?

不止“滴血查癌”,

甚至現在還有“滴尿驗癌”。 現在某信朋友圈和某寶都在售賣一類用尿來驗癌的試劑, 據稱只需3毫升尿液, 只需3分鐘時間, 即可對目前臨床常見的惡性腫瘤進行篩查。

而腫瘤專科的醫學專業人士表示, 這一類的所謂“驗癌”實際上是檢測人體體液內的腫瘤標誌物, 但不適合用於普通人群腫瘤的篩查。

僅靠一種腫瘤標誌物不能用於新發癌症的確診

通常所說的“一滴血查癌症”概念是腫瘤血清標記物的檢測, 這種檢測值不能完全診斷是否患有癌症。 現在有一定比例的人群, 比如腫瘤血清標記物比較高, 都會超過標準, 專業上叫做假陽性;還有一些人群得了癌症, 一直到去世的整個過程中, 一直都沒有超標。 這個比例比較大,

超出醫學上可以接受的範圍, 基於這樣的原因, 它並不是診斷腫瘤可信的標準。

我們可以看到, 用來檢測一個健康人是否患癌, 腫瘤標誌物是真的不行。 差得太遠了。 我們來計算一下, 假設針對的是 45 歲人群, 那麼即使在男性 50/10 萬的發病率下,

如果要達到基本不可能錯的「終審判決」的準確度, 比如一旦檢測為陽性則有 95%可能患癌, 那麼這個腫瘤標誌物的符合度也必須達到 99.9986%, 也就是要求篩檢同學做十萬道診斷題才能錯一道才行。 而且, 這麼多 9, 少一位都不行。 99.990%下的陽性預測值就已經只有 73%了, 99.900%下的陽性預測值就已經跌到了 21.8%了。

腫瘤標誌物升高不一定患癌

首先, 不同的惡性腫瘤, 表達的腫瘤標誌物不同。 例如 AFP(甲胎蛋白)、PSA(前列腺特異性抗原)、CEA(癌胚抗原)分別對應不同的惡性腫瘤。

其次, 並非所有癌症患者都會有特異性的腫瘤標誌物表達, 存在敏感度的問題。 例如, AFP是目前發現的敏感性和特異性都較高的腫瘤標誌物之一, 但其對原發性肝癌的敏感性也只有70%左右。

第三, 僅發現腫瘤標誌物的升高, 並不代表已經患有惡性腫瘤, 許多良性疾病和生理活動也引起某些腫瘤標誌物高於正常參考值。 這是特異性的問題。 例如卵巢癌CA125陽性率高達97.1%, 但23.1%良性卵巢腫瘤的這個指標也呈陽性, 甚至肝硬化、胰腺炎和膽囊炎等常見良性疾病, 其CA125也會升高。

因此, 一般情況, 這類腫瘤標誌物不適合用於普通人群腫瘤的篩查, 更不可能作為腫瘤診斷的金標準。 病理學診斷是診斷惡性腫瘤及明確腫瘤組織學類型的唯一手段和金標準。 例如直腸癌, 最靠譜的就是腸鏡加上病理, 不會是抽血、驗尿就能診斷的。

用於癌症復發的監測效果很好

腫瘤標記物, 健康人不可過分迷信, 癌症患者也不能不把它當回事, 這是健康人中癌症發病率和癌症患者中的復發率在量級上的巨大差異決定的。

總之, 如果健康人妄圖一滴血“預報”癌症, 就基本可以洗洗睡了。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