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楊振寧分享學習歷程:興趣是成長最好的動力

很多家長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夠全面發展, 於是積極為孩子培養各種興趣愛好。 但是這樣的“興趣”往往讓孩子很難長期堅持下來。 最理想的狀態是父母通過正確的引導, 協助孩子找到興趣, 孩子能夠因為自己的興趣而主動學習。

那麼, 就讓我們一起看看楊振寧對培養孩子的興趣有哪些獨到的看法。

楊振寧 | 著名物理學家

要鼓勵孩子發展自己的興趣

在很多學校演講, 經常被問到孩子發展的問題。 我通常有一個標準的回答:“一個小孩可以有多種不同的發展方向, 而且不同的方向在不同的小孩身上可能完全不一樣。 ”

有兩個故事值得有聰明小孩的家長和老師注意。

第一個故事是講我自己的。 6歲時, 我的父親楊武之從美國留學回來, 到廈門大學任教, 把我送到一個近代的小學校讀書, 小學教授手工、音樂等科目。 在一次手工課上, 老師讓大家用泥巴捏個小雞。

我把自己的作品拿回家, 得意地給父母看, 父母誇讚好得不得了, 問我“這是不是一根香腸?”

如果沒有這方面天分的話, 朝這個方向發展是沒有希望的。 一個孩子要發生興趣的東西, 通常他是有能力自己找出來的。 不管是父母也好, 老師也好, 要鼓勵孩子發現自己的興趣, 要鼓勵他培養自己的興趣, 鼓勵他將來發展自己的興趣。

我在初中數學已經非常好, 父親又是數學教授, 在初一、初二的時候父親本就可以就教我學微積分、高等分析等, 但他沒有這麼做。 他的想法是, 我已經發展得很快, 用不著著急, 他要修補我不足的地方。

在我初一結束的暑假, 父親在清華大學歷史系找了個高材生丁則良教我《孟子》, 他後來是位著名的歷史學家。 於是我就學了一個夏天的《孟子》。 一學期沒念完, 第二學期又念了半個暑假。 兩個暑假之後, 我可以把《孟子》從頭到尾背下來。 我想, 這個過程對我人生有決定性的影響, 遠比我趕快去學一些高等分析、微積分更有用。

不幸的是多半聰明小孩的父母都沒有我父親聰明,

他們都有個傾向, 就是趕快把他送去學習。

第二個故事是我讀報紙時看到的, 一個15歲的孩子被香港浸會大學招收為研究生, 一度成為焦點。 後來我問過香港浸會大學的人, 說是有這麼個學生, 每次都是父親陪著他上課。 但這幾年再也沒有人提到這個孩子了。

年輕人要培養和發展自己的偏好

我小學畢業以後, 在崇德中學念了4 年書 。 那時候的崇德中學大概有300 個學生, 三分之一的同學是住校的, 我是其中之一。 崇德中學不但規模小, 設備也很差, 幸好還有一個只有一間屋子的小圖書館。 現在回想起來, 這個小圖書館對我有相當大的影響。

那時有一本雜誌, 叫做《中學生月刊》,

開明書店辦的, 這個雜誌辦得相當好, 每一期我都從頭看到尾。 印象尤其深刻的是當時有一位老先生, 他從前大概是念數學的, 不時寫一些簡單的關於數學觀念的文章, 我對這些文章非常感興趣。

中學數學裡有個基本的知識點, 叫做排列和組合。 關於這個知識點, 我第一次吸收就是從他在《中學生月刊》上所寫的一篇文章, 我想, 科學跟整個社會和人類的發展有著密切的關係, 科普工作也是越來越重要。

總而言之, 從這個雜誌對我的影響可以看出, 給中學生看科普文章是非常重要的一個工作。

另外,我還記得當時看了一本《神秘的宇宙》,也是在圖書館看的,原文叫做《Mystery Universe》,是英國著名物理學家做亞瑟·艾迪頓寫的。這本書對我有很大的影響,它用通俗的語言,講了20世紀頭幾十年物理學的重大革命,包括狹義相對論、廣義相對論、量子力學等。

這本書裡邊所講的東西我當時看了以後不是完全懂,可我對當時正在產生的物理學的觀念性的一些革命有了非常深的印象,這與我後來走進物理學領域做一生的研究有密切的關係。

當時,我在圖書館看的書,也不只是跟數學和物理有關係,我記得我看的另外一本書,是當時非常嚮往的,一個叫做斯文·赫定的瑞典人寫的一個本書,他到了新疆探險,穿過了塔克拉瑪幹大沙漠,寫了《亞洲腹地旅行記》。

這本書看完後,我也是非常好奇,那麼大的沙漠,他歷史上第一次帶領一個隊伍從大沙漠的北邊庫車一直到沙漠的南邊⋯⋯因為這本書,以至於到今天,我對於新疆還是非常有興趣。

我想,每一個人因為他的天分不同、背景不同、環境不同,或多或少還都有一些偏好,而我個人認為,每一個年輕人,要想辦法發現自己的偏好,能夠發現自己的偏好,培養這個偏好,將來發展這個偏好,我想是對於每一個人的一生都是一個非常重要的教訓。

- END -

另外,我還記得當時看了一本《神秘的宇宙》,也是在圖書館看的,原文叫做《Mystery Universe》,是英國著名物理學家做亞瑟·艾迪頓寫的。這本書對我有很大的影響,它用通俗的語言,講了20世紀頭幾十年物理學的重大革命,包括狹義相對論、廣義相對論、量子力學等。

這本書裡邊所講的東西我當時看了以後不是完全懂,可我對當時正在產生的物理學的觀念性的一些革命有了非常深的印象,這與我後來走進物理學領域做一生的研究有密切的關係。

當時,我在圖書館看的書,也不只是跟數學和物理有關係,我記得我看的另外一本書,是當時非常嚮往的,一個叫做斯文·赫定的瑞典人寫的一個本書,他到了新疆探險,穿過了塔克拉瑪幹大沙漠,寫了《亞洲腹地旅行記》。

這本書看完後,我也是非常好奇,那麼大的沙漠,他歷史上第一次帶領一個隊伍從大沙漠的北邊庫車一直到沙漠的南邊⋯⋯因為這本書,以至於到今天,我對於新疆還是非常有興趣。

我想,每一個人因為他的天分不同、背景不同、環境不同,或多或少還都有一些偏好,而我個人認為,每一個年輕人,要想辦法發現自己的偏好,能夠發現自己的偏好,培養這個偏好,將來發展這個偏好,我想是對於每一個人的一生都是一個非常重要的教訓。

- END -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