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濮存昕談小鮮肉:我被叫奶油小生時就練塊兒,改變它

3月18日晚, 中國文聯副主席、國家一級演員濮存昕做客山東工藝美術學院“青春大學堂”, 與大學生們縱談藝術和人生, 並接受了齊魯晚報·齊魯壹點記者專訪。

濮存昕說, 中國最終要傳承發揚的是自己的文化, 不能到我們這一代斷了。

濮存昕接受專訪 倪自放攝

濮存昕近期參加了央視的《朗讀者》, 受到大家關注對於這類節目受到大家的歡迎, 濮存昕認為這是自然生髮的, 是自己發芽的,

“我想強調的的是, 高雅的文學、文化, 一直未曾遠離我們, 它就在某個地等待著我們, 好的有內涵的東西, 總會打動你的心弦。 我們的知識份子不是宗教的信徒, 但我們不是沒有信仰, 對真善美的傳播, 是我們這些文學青年、文學中年、文學老年的共同愛好。 ”

濮存昕接受專訪 倪自放攝

除了參加此類文化類綜藝節目, 濮存昕還在網上平臺開設的“濮哥讀美文”也非常受關注, 濮存昕說:“為什麼要朗讀?因為內容美。 朗讀的過程就是傳播的過程, 把美傳播出去。 朗讀也是學習的過程。 我小學六年級以後, 就沒有上過一天學, 平時能看的書不多。 如果有一本書, 大家都搶著看。 閱讀習慣應該是從小就養成的。 12歲小學畢業, 就應該閱讀一些長篇作品了。 經常閱讀的孩子, 就顯得非常棒。 平時我們教育孩子的時候, 想讓孩子成為會‘說話’的人。 其實學會‘說話’不光是孩子的事, 更是所有人的事。 ” 

濮存昕接受專訪 倪自放攝

濮存昕之前當過北京人藝的副院長, 現在是中國文聯副主席, 但他說, 演員是自己永遠的身份, “明星是別人對你通俗的認可, 藝術家定位更高些, 藝術家是不僅要自己好, 還要對觀眾有好的影響, 引發別人好的效仿。 ”

近期媒體曝光了部分年輕偶像的種種事蹟, 包括演戲用替身、不背臺詞、遲到早退現象嚴重、拿天價片酬等。

濮存昕對這個現象比較淡定, “這個現象, 是行業內可以解決的問題, 我感覺沒有必要成為公眾話題, 年輕的演員身上有一些不不好的東西, 他們需要引導, 我們的製作方、投資方, 不要放縱此類的現象。 我自己本身沒有助理, 沒有經紀公司。 我年輕時也是從淺顯、從青澀開始, 我那時候演戲多傻呀, 慢慢學習。 ”

濮存昕接受專訪 倪自放攝

隨後在同大學生交流時,濮存昕說:“以前人們叫我奶油小生,我不喜歡,我就練塊兒,但別人依然叫你奶油小生,要想改變別人對你的叫法,只有加強自己的演技,慢慢地別人就不這麼叫了。”

談到文化自信,濮存昕說,文化的自信,首先得提下文化素質,“這方面,我們有滯後的憂慮,對許多文化的常識的普及教育不夠。”

濮存昕說,對自己生活的自信就屬於文化自信,“每個國家的人,都有自己的生活習慣和傳統。不管做什麼,不管處於什麼崗位,都能很快樂地生活,這就是自信。我們來自何方?我們屬於什麼?這就又說到文化基因了。中華民族傳統文化,我們家族代代相傳的文化,我們得信這個,一旦丟了,就會迷失方向,更談不上自信。”

現場朗誦 倪自放攝

對於自己性格的養成,濮存昕認為和家族文化有關,“我我的祖籍是江蘇溧水,但我父親出生在濟南,我家也有家譜,十六個字,‘世守賢良、思存方正、敬承德蔭、克振家聲’。每個字都是有深刻含義的。我家祖上還留有一枚閒章,去年我父親去世,現在傳到我這裡,叫‘清白吏子孫’。不用給子孫留財富、留官位,只留下清白的名聲,這是給後代留下的最好財富。清清白白做人,這是祖上對待名和利的態度。這五個字也是我家的祖訓,對我們家族有很大的影響。”

濮存昕說,家族文化的另一方面是在家庭生活中,無形中透露出來的眼對眼、話對話的傳承。“如果父母整天在搓麻,那對孩子有什麼影響?如果父母是熱愛讀書,對孩子又有什麼影響?我還在黑龍江當知青時給我父親寫信,我父親給我回信時,會把我寫的錯別字用紅筆圈出來,這也是一種家族文化的傳承。”

64歲仍青春,濮存昕3月18日在山東工藝美術學院 倪自放攝 

齊魯壹點用戶端版權稿件,未經許可不得擅自轉載,違者將依法追究法律責任。

濮存昕接受專訪 倪自放攝

隨後在同大學生交流時,濮存昕說:“以前人們叫我奶油小生,我不喜歡,我就練塊兒,但別人依然叫你奶油小生,要想改變別人對你的叫法,只有加強自己的演技,慢慢地別人就不這麼叫了。”

談到文化自信,濮存昕說,文化的自信,首先得提下文化素質,“這方面,我們有滯後的憂慮,對許多文化的常識的普及教育不夠。”

濮存昕說,對自己生活的自信就屬於文化自信,“每個國家的人,都有自己的生活習慣和傳統。不管做什麼,不管處於什麼崗位,都能很快樂地生活,這就是自信。我們來自何方?我們屬於什麼?這就又說到文化基因了。中華民族傳統文化,我們家族代代相傳的文化,我們得信這個,一旦丟了,就會迷失方向,更談不上自信。”

現場朗誦 倪自放攝

對於自己性格的養成,濮存昕認為和家族文化有關,“我我的祖籍是江蘇溧水,但我父親出生在濟南,我家也有家譜,十六個字,‘世守賢良、思存方正、敬承德蔭、克振家聲’。每個字都是有深刻含義的。我家祖上還留有一枚閒章,去年我父親去世,現在傳到我這裡,叫‘清白吏子孫’。不用給子孫留財富、留官位,只留下清白的名聲,這是給後代留下的最好財富。清清白白做人,這是祖上對待名和利的態度。這五個字也是我家的祖訓,對我們家族有很大的影響。”

濮存昕說,家族文化的另一方面是在家庭生活中,無形中透露出來的眼對眼、話對話的傳承。“如果父母整天在搓麻,那對孩子有什麼影響?如果父母是熱愛讀書,對孩子又有什麼影響?我還在黑龍江當知青時給我父親寫信,我父親給我回信時,會把我寫的錯別字用紅筆圈出來,這也是一種家族文化的傳承。”

64歲仍青春,濮存昕3月18日在山東工藝美術學院 倪自放攝 

齊魯壹點用戶端版權稿件,未經許可不得擅自轉載,違者將依法追究法律責任。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