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時政>正文

今年來滇池零星出現藍藻中度富集 水溫偏高是主因

工作人員正在打撈藍藻。 記者周密攝

美編王麗娜/製圖

26日, 昆明市邀請來自中科院水生生物研究所、雲南省環境科學研究院、雲南大學的多名專家召開了滇池藍藻水華防控專家研討會, 對今年滇池藍藻水華防控工作展開專題研究。 據悉, 去年入冬至今年2月, 昆明地區持續的暖冬氣候在一定程度上造成滇池水溫較上一年度同期偏高, 而較高的水溫給藍藻生長繁殖創造了有利的環境條件並在春季快速生長,

使得滇池已零星出現藍藻中度富集, 今年滇池藍藻水華防控形勢將不容樂觀。 對此, 我市將採取五大防治措施抑制滇池外海藍藻水華。

水質

1—5月滇池全湖水質保持V類

會上, 相關部門負責人通報了今年滇池水質情況及水質變化分析情況。 經過20多年的艱苦努力, 到“十二五”末滇池外海湖體的總體水質已企穩向好, 滇池富營養化程度由重度富營養轉變為中度富營養。 去年, 全湖水質類別由劣V類好轉為V類, 是近20年來首次出現此情況, 滇池水污染防治已初見成效。

來自昆明市環保局的監測資料顯示, 今年1—5月, 滇池全湖水質類別為V類, 綜合富營養狀態指數為60.9, 營養狀態為中度富營養狀態。

總磷、總氮和化學需氧量3項超IV類水標準, 五日生化需氧量為IV類, 其餘項目均達到或優於Ⅲ類。 其中, 外海透明度平均為0.38米, 水質類別為V類, 綜合營養指數61.6, 營養狀態為中度富營養, 除了化學需氧量和總磷兩項指標外, 均達到I-IV類水標準。 草海透明度平均為0.79米, 水質類別為IV類, 綜合營養狀態指數為57.8, 營養狀態達到了輕度富營養, 各項指標達到I-IV類。 與去年同期比較, 草海水質類別由V類上升為IV類, 綜合營養狀態指數下降1.5%, 水體透明度上升2.5%。

從監測資料可以看出, 今年以來滇池保護治理成效進一步顯現。 但去年, 滇池湖體水溫較2015年偏高1.2℃, 冬季屬於暖冬氣候, 導致2016年冬季以來滇池藍藻數量沒有明顯降低, 並一直保持較高水準。 在水溫平均值升高的同時,

今年1-4月雨水較去年同期偏多, 污染物經雨水沖刷進入入湖河道, 主要入湖河道總磷總氮濃度分別有所上升, 之後河水進入滇池, 致入湖污染物負荷有所上升。 今年1-5月, 滇池藍藻數量較往年偏高, 造成滇池外海透明度下降、葉綠素升高。

現象

今年滇池偶爾出現局部藍藻中度富集

市滇管局相關負責人表示, 雖然滇池外海湖體的水環境狀況持續改善, 但並未改善到能夠有效抑制水體中浮游藻類生長的水準。 目前滇池水體仍處於富營養化狀態, 滇池水依然為Ⅴ類水, 每年夏秋季節藍藻大量生長並形成水華的物質條件仍然具備。 在未來一定時期內, 對藍藻水華的防控仍將是滇池保護治理工作的重要內容之一。

據瞭解, 多年來滇池外海北部水體中都一直以藍藻為優勢種, 冬春季節一般以束絲藻和魚腥藻為主, 但去年入冬以來外海北部水體中均以微囊藻和魚腥藻占優, 尤其是目前滇池外海北岸一帶水域中微囊藻占藻類總數的90%左右, 其中, 格蘭特碼頭一帶占比超過98%。 而滇池東北岸一帶微囊藻也占藻類總數的70%以上。 目前滇池外海湖體已經具備以往發生在夏季的典型微囊藻水華的先決條件。

通過近期對滇池藍藻的定期動態監測結果, 滇池全湖沒有出現大規模的藍藻水華, 且由於近期受陰雨氣象狀況及低水位運行等因素的共同影響, 目前滇池水體透明度總體較好。 尤其在滇池南部片區, 沉水植物恢復良好, 其對水體中藻類生長的抑制作用已初步顯現。

跟蹤監測結果顯示,當陰雨天氣之後,滇池湖面相對平靜,位於滇池北岸和東北岸的格蘭特碼頭、大清河入湖口、海東濕地、撈魚河濕地及西岸的暉灣等地近岸水域,偶爾會出現局部藍藻中度富集,但這種狀況持續時間較短,一般在當天中午十一點以後,隨著湖面風速逐漸加大,藍藻水華便會逐步消失。在今年以來的大多數時段裡,滇池外海湖體透明度相對較好,藍藻僅在局部水域富集。

誘因

水溫變化是誘發滇池藍藻繁殖的主因

相關專家表示,由於目前滇池的水環境狀況和營養程度已滿足了藍藻大量生長並形成水華所需的物質條件,而且短期內滇池流域的水資源和水生態狀況難以發生較大轉變,因此,滇池藍藻生長和形成水華的影響因素主要是環境變化。

研究表明,環境條件,特別是水溫的變化是影響滇池藍藻生長繁殖的主要因素。一般而言,冬季由於低溫的影響,藍藻會下沉到水底休眠,水體中藻類數量快速降低,這也是為什麼在冬季水體感觀相對較好的主要原因。

但從氣象監測情況來看,滇池流域今年1月和2月平均氣溫比去年同期略有偏高,進入3月以後,昆明地區連續出現多次倒春寒和陰雨天氣,氣溫總體略低於去年同期。水溫監測結果表明,1-5月滇池外海水體的月均水溫為16.6℃,比去年同期水準高出1℃。值得注意的是,從4月28日轉晴以來,滇池水溫快速增高,目前湖體表層水溫已經超過22℃,最高水溫已經超過24℃。水溫條件已經完全滿足藍藻快速繁殖的溫度需求,並已具備在局部水域發生藍藻水華的條件。

與此同時,今年前5個月中,儘管3-4月陰雨天較多,但1、2月和4月底之後昆明天氣晴朗,光照時長和強度均大幅增加,有利於藍藻生長繁殖。

從地形條件看,滇池東北岸至北岸一帶,分佈有3個半島及大小湖灣,受西南風向的影響,水體表層中生長的藍藻容易在滇池北部和東北部長約40公里的近岸水域富集。而西岸的暉灣和西華灣也容易在湖流推動下,藍藻湧入區域形成富集。因此,在滇池常年主導風向西南風和湖流的共同作用下,一旦形成藍藻水華集中富集,最有可能的就是滇池北部、東北部近岸水域以及西岸的暉灣等水域。

防治

將採取五大措施防治外海藍藻水華

通過根據多年的觀測研究與對今年以來滇池流域環境條件分析,專家們一致認為今年滇池藍藻水華的防控形勢不容樂觀。據瞭解,我市已在今年年初就已提前安排佈置滇池藍藻水華的防控工作,對今年可能發生的藻情變化進行科學預判,並加強開展滇池水質及藍藻的監測與研究,同時積極與國內相關領域的專家探討不同階段滇池藍藻水華的防治對策,對滇池藍藻水華防治工作做到科學研判、提早佈置、及時處置。據悉,我市將採取五大措施對滇池外海藍藻水華進行防治。

措施一:加大對東岸南岸的治汙力度。隨著滇池東岸城市人口的逐步增加,以及滇池南岸花卉、蔬菜種植規模的逐漸增大,目前滇池東岸及南岸的水環境和藍藻水華防控壓力也在不斷增加。

措施二:汛期前持續保持滇池低水位運行。近期調查結果初步表明,自年初實施滇池低水位運行機制以後,與往年相比,目前滇池南岸及東岸的近岸淺水區域中沉水植物重建與恢復情況已初步有所好轉,通過沉水植物生長對浮游藻類的抑制作用,該水域內水體透明度相對較高,低水位運行效果初步顯現。

措施三:加強藍藻水華預警和監測。各相關部門將加強聯動開展滇池藍藻水華預警和監測,構建滇池藍藻水華監控的立體網路,並做好資訊溝通工作,提前研判和發現藍藻水華情況,並及時上報,以便儘早開展處置工作。

措施四:儘早運行相關防控措施。滇池外海北岸水體置換通道及尾水外排通道的運行對降低滇池外海北部的藍藻總生物量發揮了重要作用,按照市委、市政府的安排部署,目前該工程的水收集系統改擴建工作已完工。隨著滇池氣溫和水溫持續升高,該工程將全面投入運行,同時,將積極做好藍藻應急處置準備工作。

措施五:定期召開專家諮詢會議。針對滇池藍藻水華發生及分佈不均的特點,將定期邀請省內外相關領域的專家召開諮詢會,充分發揮專家團隊的集體智慧,通過對水環境、水文、氣象等因素的分析,共同商討不同階段滇池藍藻水華的處置對策。

此外,記者從昆明滇池投資有限責任公司獲悉,今年滇池重點區域藍藻打撈處置已經於4月21日啟動,5月8日藻水分離站已投入運行,藍藻打撈處置全面啟動。截至5月21日,共處理、置換富藻水累計6522.27萬立方米。其中,龍門藻水分離站共處理富藻水11.53萬立方米,外運藻泥29.1噸。7套移動式藍藻打撈處理船分佈在寶豐灣、鬥南濕地、草海等水域,共處理富藻水2.11萬立方米。與此同時,藍藻收集井和水體置換通道全年運行,截至5月21日分別置換富藻水2433.93萬立方米和4074.7萬立方米。

專家解析

清潔自然水體也會形成藍藻水華

專題研究會上,與會專家們表示,比較清潔的自然水體中也會產生藍藻且發生藍藻水華,這是正常的自然規律。針對滇池今年較為嚴峻的藍藻防控形式,專家們也提出了不少可行性的建議。

滇池每過幾年發生一次藍藻水華很正常

藍藻的繁殖方式是細胞直接分裂,生命力十分頑強,且藍藻是多磷酸體,可以吸收大量存儲在水體中的磷元素以作為營養儲備不斷繁殖,因此這一物種是無法消除的。比較清潔的自然水體中也會產生藍藻且發生藍藻水華,如水質徘徊于ⅡⅢ類水之間的洱海也曾於1997年、2003年和2013年出現了大規模藍藻水華現象。而對於滇池這樣一個富營養型的湖泊來說,今後10年甚至更長的時間內發生藍藻水華現象都是無法避免的,並且每過幾年發生一次較為嚴重的藍藻水華都屬於正常現象。

——中科院水生生物研究所研究員、原副所長、博士生導師劉永定

低水位運行能抑制藍藻生長

近年來,隨著滇池治理工作的不斷推進,滇池藍藻水華富集程度有所減輕、持續時間縮短。但由於今年滇池水溫比往年高出1度多,加上其他影響因素,藍藻水華的防控形勢依然不容樂觀。滇池適當的低水位運行,有利於湖泊沉水植被的恢復,對藍藻有一定的抑制作用。通過研究人員的觀察,滇池南岸水域在低水位運行的情況下,沉水植物明顯生長良好,這也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藍藻的生長。

——中科院水生生物研究所研究員蕭邦定

加強藍藻收集處置和打撈力度

沉水植物在生長過程中會吸收水體中的營養物質,包括氮、磷等,改善湖泊營養狀態,進而抑制藍藻的生長。在低水位運行的基礎上,要密切關注滇池沉水植物及藍藻的變化情況,形成一定的科研資料,為藍藻的防控工作提供一定的依據。此外,還應加強動態移動打撈船對藍藻的收集處置和打撈力度,並加強滇池流域藍藻的監控力度,一旦發現藍藻富集,及時清理打撈。同時,還應通過進一步加強污水廠的提標改造工作,減少滇池營養源的輸入,削減藍藻生長所需要的營養條件。

——雲南省環境科學研究院正高工楊逢樂

堅持對城市下水管網的清淤工作

滇池水體仍具備藍藻水華富集的營養狀態,藍藻水華在一定時間內都會存在,對滇池藍藻的清除打撈工作仍是需要長期堅持的一項工作。每年雨季到來,一場暴雨過後,昆明城市的下水管網內大量的污染物被沖刷至滇池,增加滇池污染負荷的同時,也提供了藍藻水華富集的營養條件。因此,要加強昆明城市下水管網的清淤工作,進一步削減滇池污染負荷,減輕滇池富營養程度,抑制滇池藍藻生長。

——雲南大學教授和樹莊

其對水體中藻類生長的抑制作用已初步顯現。

跟蹤監測結果顯示,當陰雨天氣之後,滇池湖面相對平靜,位於滇池北岸和東北岸的格蘭特碼頭、大清河入湖口、海東濕地、撈魚河濕地及西岸的暉灣等地近岸水域,偶爾會出現局部藍藻中度富集,但這種狀況持續時間較短,一般在當天中午十一點以後,隨著湖面風速逐漸加大,藍藻水華便會逐步消失。在今年以來的大多數時段裡,滇池外海湖體透明度相對較好,藍藻僅在局部水域富集。

誘因

水溫變化是誘發滇池藍藻繁殖的主因

相關專家表示,由於目前滇池的水環境狀況和營養程度已滿足了藍藻大量生長並形成水華所需的物質條件,而且短期內滇池流域的水資源和水生態狀況難以發生較大轉變,因此,滇池藍藻生長和形成水華的影響因素主要是環境變化。

研究表明,環境條件,特別是水溫的變化是影響滇池藍藻生長繁殖的主要因素。一般而言,冬季由於低溫的影響,藍藻會下沉到水底休眠,水體中藻類數量快速降低,這也是為什麼在冬季水體感觀相對較好的主要原因。

但從氣象監測情況來看,滇池流域今年1月和2月平均氣溫比去年同期略有偏高,進入3月以後,昆明地區連續出現多次倒春寒和陰雨天氣,氣溫總體略低於去年同期。水溫監測結果表明,1-5月滇池外海水體的月均水溫為16.6℃,比去年同期水準高出1℃。值得注意的是,從4月28日轉晴以來,滇池水溫快速增高,目前湖體表層水溫已經超過22℃,最高水溫已經超過24℃。水溫條件已經完全滿足藍藻快速繁殖的溫度需求,並已具備在局部水域發生藍藻水華的條件。

與此同時,今年前5個月中,儘管3-4月陰雨天較多,但1、2月和4月底之後昆明天氣晴朗,光照時長和強度均大幅增加,有利於藍藻生長繁殖。

從地形條件看,滇池東北岸至北岸一帶,分佈有3個半島及大小湖灣,受西南風向的影響,水體表層中生長的藍藻容易在滇池北部和東北部長約40公里的近岸水域富集。而西岸的暉灣和西華灣也容易在湖流推動下,藍藻湧入區域形成富集。因此,在滇池常年主導風向西南風和湖流的共同作用下,一旦形成藍藻水華集中富集,最有可能的就是滇池北部、東北部近岸水域以及西岸的暉灣等水域。

防治

將採取五大措施防治外海藍藻水華

通過根據多年的觀測研究與對今年以來滇池流域環境條件分析,專家們一致認為今年滇池藍藻水華的防控形勢不容樂觀。據瞭解,我市已在今年年初就已提前安排佈置滇池藍藻水華的防控工作,對今年可能發生的藻情變化進行科學預判,並加強開展滇池水質及藍藻的監測與研究,同時積極與國內相關領域的專家探討不同階段滇池藍藻水華的防治對策,對滇池藍藻水華防治工作做到科學研判、提早佈置、及時處置。據悉,我市將採取五大措施對滇池外海藍藻水華進行防治。

措施一:加大對東岸南岸的治汙力度。隨著滇池東岸城市人口的逐步增加,以及滇池南岸花卉、蔬菜種植規模的逐漸增大,目前滇池東岸及南岸的水環境和藍藻水華防控壓力也在不斷增加。

措施二:汛期前持續保持滇池低水位運行。近期調查結果初步表明,自年初實施滇池低水位運行機制以後,與往年相比,目前滇池南岸及東岸的近岸淺水區域中沉水植物重建與恢復情況已初步有所好轉,通過沉水植物生長對浮游藻類的抑制作用,該水域內水體透明度相對較高,低水位運行效果初步顯現。

措施三:加強藍藻水華預警和監測。各相關部門將加強聯動開展滇池藍藻水華預警和監測,構建滇池藍藻水華監控的立體網路,並做好資訊溝通工作,提前研判和發現藍藻水華情況,並及時上報,以便儘早開展處置工作。

措施四:儘早運行相關防控措施。滇池外海北岸水體置換通道及尾水外排通道的運行對降低滇池外海北部的藍藻總生物量發揮了重要作用,按照市委、市政府的安排部署,目前該工程的水收集系統改擴建工作已完工。隨著滇池氣溫和水溫持續升高,該工程將全面投入運行,同時,將積極做好藍藻應急處置準備工作。

措施五:定期召開專家諮詢會議。針對滇池藍藻水華發生及分佈不均的特點,將定期邀請省內外相關領域的專家召開諮詢會,充分發揮專家團隊的集體智慧,通過對水環境、水文、氣象等因素的分析,共同商討不同階段滇池藍藻水華的處置對策。

此外,記者從昆明滇池投資有限責任公司獲悉,今年滇池重點區域藍藻打撈處置已經於4月21日啟動,5月8日藻水分離站已投入運行,藍藻打撈處置全面啟動。截至5月21日,共處理、置換富藻水累計6522.27萬立方米。其中,龍門藻水分離站共處理富藻水11.53萬立方米,外運藻泥29.1噸。7套移動式藍藻打撈處理船分佈在寶豐灣、鬥南濕地、草海等水域,共處理富藻水2.11萬立方米。與此同時,藍藻收集井和水體置換通道全年運行,截至5月21日分別置換富藻水2433.93萬立方米和4074.7萬立方米。

專家解析

清潔自然水體也會形成藍藻水華

專題研究會上,與會專家們表示,比較清潔的自然水體中也會產生藍藻且發生藍藻水華,這是正常的自然規律。針對滇池今年較為嚴峻的藍藻防控形式,專家們也提出了不少可行性的建議。

滇池每過幾年發生一次藍藻水華很正常

藍藻的繁殖方式是細胞直接分裂,生命力十分頑強,且藍藻是多磷酸體,可以吸收大量存儲在水體中的磷元素以作為營養儲備不斷繁殖,因此這一物種是無法消除的。比較清潔的自然水體中也會產生藍藻且發生藍藻水華,如水質徘徊于ⅡⅢ類水之間的洱海也曾於1997年、2003年和2013年出現了大規模藍藻水華現象。而對於滇池這樣一個富營養型的湖泊來說,今後10年甚至更長的時間內發生藍藻水華現象都是無法避免的,並且每過幾年發生一次較為嚴重的藍藻水華都屬於正常現象。

——中科院水生生物研究所研究員、原副所長、博士生導師劉永定

低水位運行能抑制藍藻生長

近年來,隨著滇池治理工作的不斷推進,滇池藍藻水華富集程度有所減輕、持續時間縮短。但由於今年滇池水溫比往年高出1度多,加上其他影響因素,藍藻水華的防控形勢依然不容樂觀。滇池適當的低水位運行,有利於湖泊沉水植被的恢復,對藍藻有一定的抑制作用。通過研究人員的觀察,滇池南岸水域在低水位運行的情況下,沉水植物明顯生長良好,這也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藍藻的生長。

——中科院水生生物研究所研究員蕭邦定

加強藍藻收集處置和打撈力度

沉水植物在生長過程中會吸收水體中的營養物質,包括氮、磷等,改善湖泊營養狀態,進而抑制藍藻的生長。在低水位運行的基礎上,要密切關注滇池沉水植物及藍藻的變化情況,形成一定的科研資料,為藍藻的防控工作提供一定的依據。此外,還應加強動態移動打撈船對藍藻的收集處置和打撈力度,並加強滇池流域藍藻的監控力度,一旦發現藍藻富集,及時清理打撈。同時,還應通過進一步加強污水廠的提標改造工作,減少滇池營養源的輸入,削減藍藻生長所需要的營養條件。

——雲南省環境科學研究院正高工楊逢樂

堅持對城市下水管網的清淤工作

滇池水體仍具備藍藻水華富集的營養狀態,藍藻水華在一定時間內都會存在,對滇池藍藻的清除打撈工作仍是需要長期堅持的一項工作。每年雨季到來,一場暴雨過後,昆明城市的下水管網內大量的污染物被沖刷至滇池,增加滇池污染負荷的同時,也提供了藍藻水華富集的營養條件。因此,要加強昆明城市下水管網的清淤工作,進一步削減滇池污染負荷,減輕滇池富營養程度,抑制滇池藍藻生長。

——雲南大學教授和樹莊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