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朱諾號”木星探測結果令科學家大跌眼鏡

美國宇航局(NASA)的“朱諾號”探測器自去年7月進入繞木星軌道以來, 每53天就會環繞這顆氣態巨行星飛行一圈。 近日, 科學家公佈了“朱諾號”收集的首批資料, 木星的一些特徵令他們驚訝不已, 比如複雜的風暴系統和異常強大且不均衡的磁場。

“我們早就知道木星會讓我們大吃一驚。 ”“朱諾號”項目首席研究員斯科特·博爾頓(Scott Bolton)說, “但現在我們發現, 我們還是低估了很多。 很多東西都超出我們的預料, 我們不得不後退一步, 從全新的角度, 重新看待木星。 ”

令科學家感到意外的一個地方在於, “朱諾號”拍攝的照片顯示, 木星的兩極被地球大小的氣旋所遮蔽。 這些氣旋由看似彼此摩擦的密集風暴組成。

“我們不清楚這些氣旋是如何形成的, 它的穩定性如何, 還有, 木星的北極為什麼看起來不像南極。 ”博爾頓說, “我們想知道, 這是不是一個動態系統?我們現在看到的是否只是其中一個階段, 到了明年就會消失?或者, 它就是一種穩定的結構, 那些風暴就是圍繞彼此而旋轉?”

另一個出乎科學家意料的地方是木星的磁場強度。 在“朱諾號”發射之前, 科學家已經知道, 木星的磁場強度超過太陽系中的其他任何行星。

但“朱諾號”磁力儀測量的資料顯示, 木星的磁場強度還是超過了科學家的估計, 達到7.766高斯, 是地球的十倍。

“‘朱諾號’使我們得以前所未有地近距離觀察木星附近的磁場。 ”該項目副首席研究員傑克·科納內(Jack Connerney)說, “我們發現, 木星磁場顯得很不均衡, 一些地方更強, 一些地方更弱。 這種不均勻的分佈說明, 木星磁場可能是由更靠近木星表面、位於金屬氫層上方的‘發電機作用’產生的。 ‘朱諾號’每一次飛掠木星, 我們對發電機的位置和運作方式就會有更進一步的瞭解。 ”

“朱諾號”的另一個拿手本領, 是探測狂暴的木星雲頂之下到底發生了什麼。 它搭載了八台科學儀器, 其中包括微波輻射儀, 可以通過分析木星大氣中的微波熱輻射來一探究竟。 該儀器的資料顯示, 標誌性的木星帶之中, 存在多種多樣的氨帶, 其中靠近赤道的一條氨帶深入木星幾百公里, 超出了“朱諾號”的觀測範圍。

實際上, “朱諾號”大多數時候都位於太空中, 距離木星很遠。 這種橢圓形軌道是為了保護它不會受到木星毀滅性輻射的破壞。

每53天, “朱諾號”就會接近木星一次, 在兩個小時內, 飛掠木星兩極, 收集盡可能多的資料。 這種模式至少將持續到明年7月, 因此在“朱諾號”完成使命之前, 我們可能還會收穫更多的意外。

“下次飛掠是在7月11日。 ‘朱諾號’將直接飛過整個太陽系中最具標誌性的特徵之一, 也就是木星大紅斑。”博爾頓說,“那個深紅色的巨大氣旋下到底在發生什麼?這個問題的答案就交給‘朱諾號’去揭曉吧。”

翻譯:於波

造就:劇院式的線下演講平臺,發現最有創造力的思想

也就是木星大紅斑。”博爾頓說,“那個深紅色的巨大氣旋下到底在發生什麼?這個問題的答案就交給‘朱諾號’去揭曉吧。”

翻譯:於波

造就:劇院式的線下演講平臺,發現最有創造力的思想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